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乱’吧,一切皆乱。”
“或许吧,仔细想起来,其实当初的五国也是这样,明明实力上不比天成弱多少,却总是出人意料地一败涂地,连场像样的硬仗都打不出来。只是那时候我是连战连胜的一方,以为天成将士出类拔萃,没想过其实是对方‘大乱’……”
“师父今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曹神洗面露惊讶,“吴王真的……吴王有何打算”
“他……他想当圣人。”
“圣人”
“反正是我理解不了的人,但又不是神仙,我猜是圣人吧。”
“嘿,吴王应该去找费昞费大人,他两人现在能聊到一块去。你知道费大人躲在我那里时,曾经对我说什么他劝我走街串巷,激发东都百姓的斗志,让他们不分男女老幼,全家上阵,杀尽夺城的叛贼。”
“吴王的打算与费昞不同,但是愚蠢劲儿是一样的,他要去救人,能救多少是多少,他说即使自己不能救下所有人,也不能再有一人因他而遇害。师父能想到吗这是吴王亲口说出的话,他将好运当成了天赐,真以为自己负有拯救苍生的职责……”
“吴王的愚蠢与你更像。”
“我”
“你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宁可带头送死,也不派别人送死。你俩还真是天生的夫妻。”
薛金摇大笑数声,随即潸然泪下。
曹神洗一下慌了神,“那个……你别哭,兵法里可没有劝人止泪的妙招。”
薛金摇擦去泪水,重新露出笑容,“吴王不要我了,我也不要他,可惜我不如他的第一个妻子,不敢写休书。我要带降世军回秦州,特来邀请师父随我一同西去。”
“回秦州吴王……究竟在想什么”
“吴王想什么已不重要,每个人如今都要为自己打算,我要先说服降世军,然后回东都,带上将士的家眷,返回家乡,夺下全州,立我弟弟为主。西京不比东都差多少,好好经营一下,至少比现在的东都要繁华些。”
“你是当真的”
“当然。”
“可你之前还说不想当降世将军。”
“那时候有吴王,现在只有我自己。我刚才流泪,师父不会笑话我,或者因此小瞧我吧”
“当然不会,你若一泪未滴,我才害怕。”
“所以师父愿意随我西去”
“这个……我家中有老妻,儿孙不知下落……”
“师娘当然要带上,降世军家眷多,走不快,师娘能承受得住。师父放出消息,儿孙有心的话,自会前去投靠。”
曹神洗沉吟不语,他本不是土生土长的东都人,但是住得久了,早已视此地为家。
薛金摇道:“吴王说了,东都乃四战之地,大势如此,谁也改不了,必须等天下初定以后,东都才能得到平安,在此之前,东都必是乱源。”
“嘿,他这番话说的像是……”
“谋士”
“反正不像称王之人。”
“师父即便不随我西去,最好也尽快离开东都,投奔谁都行,就是不要久留危城。”
曹神洗这些日子里叹息太多,以至于感觉有些气短,这时又叹一声,“我若是再年轻十岁……二十岁吧,一定会去投奔最有野心的雄杰,现在,他们瞧不上我,我也瞧不上他们,能得降世将军收留,大概是我最好的选择了。”
“我可不是收留,我是邀请,据说古时候有人七十岁才开始建功立业,师父没问题。”
曹神洗苦笑,“建功立业就算了,我只想去你那里养老。”
“更没问题。”
曹神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好像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叹息,“降世军来自秦州,此番回去,不可再行劫掠之
第二百六十一章 离营
(感谢读者“环保工程师”的飘红打赏。)
期待的消息终于传来,宁抱关反而不敢轻易相信,“吴王诡计多端,不可轻入东都,需再待一阵。”
郭时风进退不得,只好留下来给宁王出主意,暗地里帮助吴王:“仔细想来,的确是吴王安排我走这条路线,颇为可疑。”
宁抱关冷笑,传令次日出发,黄昏时赶到东都,以降世军的名义叫门,若是无果,就架云梯登城。
郭时风的“暗助”起了相反的作用。
他是个冷静的人,试过能想到的所有办法之后,心中再无挂碍,待在帐篷里喝闷酒,反复琢磨着这一战过后,自己应该投奔谁。
有人不请自入,郭时风先是吓了一跳,随即笑道:“真巧,费大人竟然也在这里。”
费昞拱手道:“早听说郭先生被俘,一直没机会过来拜见。”
郭时风指着桌面上的几样酒菜,笑道:“有吃有喝,这样的‘被俘’,求之不得。”
费昞正色道:“郭先生怎么一点不急啊”
“我已经急过了,但是无法可想,宁王之狠之独,正是我这种谋士的最大克星。我只能旁观,看吴王如何应对这一劫,没准他早有准备,真在东都设下陷阱。”
“万一没有准备呢宁王无意固守东都,只是愤于曾被吴王夺去城池,因此执意攻城。此番入城,他必然大肆杀掠,劫取粮草而去,东都百姓……”
郭时风摆摆手,“休提东都百姓,我不认识他们,也无意管他们的闲事。至于宁王,费大人也知道他的脾气,我可不敢捋虎须。”
费昞叹息一声,默默无语。
郭时风为打破尴尬,开口道:“费大人在这里是为保护太后,不是入了宁王的伙吧”
“当然不是。”费昞扬眉道,随后又叹一声。
“呵呵,宁王竟然对费大人手下留情,也算是奇事一桩。”
“是太后不允许宁王杀我。唉,我以为自己是来保护太后,结果反受她保护。”
“这样也好,费大人至少可以安心。”
“怎么安心”费昞露出愤慨之色,“太后她……太后……”他怎么也说不出口。
“太后失节了”郭时风并不觉得意外。
“连郭先生都听说了”
“不用听说,一猜便知。宁王杀回东都,劫走太后,想必不是为了供起来。太后在营中刺杀大将军,似有以死殉节之志,被宁王掳走之后,却一直没传出自杀的消息,听费大人说太后还能劝宁王止杀,这就只剩一种解释了。”
费昞边听边摇头,“终究是名妇人。”
“管她做甚费大人该为自己考虑了。”
“可她毕竟是太后,于我有知遇提拔之恩。”
郭时风笑道:“当时东都官员都跑光了,只剩费大人一个,据说还是费大人亲入宫中,才争得一个护城官职,这也算‘知遇提拔’之恩”
“算。”费昞回答得极为肯定,不容置疑。
郭时风笑了笑,“费大人今后可有苦头吃了。”
“是啊,据传郭先生给宁王出主意,建议他带太后前往江东投靠天成皇帝,是也不是”
“呃……我可能开了一个头儿,主意是宁王自己想出来的,明摆着的事情嘛,太后就这么一点用处,谁会想不到”
“宁王想不到。”费昞冷冷地说。
郭时风稍显尴尬,马上用笑声掩饰过去,“可这对太后毕竟是桩好事,她能回到皇帝身边,母子团聚。”
“母子共为俘虏。”
“不至于,宁王只带几千人,梁、兰两家把持石头城,怎么也不会让出来。”
“梁、兰两家孤守石头城,任何人前去投奔,他们都会出城相迎,何况宁王带领一支军队,以勤皇为名两家若能看出其中的危险,当初就不会轻易丢掉东都。”
“呵呵,费大人真是被两家伤着了。还是那句话,没准吴王早有准备,在东都设下陷阱,宁王有去无回,一切事情就都解决了。”
“没那么简单。”
郭时风耐心耗尽,“简单也好,复杂也罢,在我这里都是一样——无计可施。费大人不如坐下,咱们喝酒谈文章,不理天下事,岂不甚好”
费昞的确坐下,却没有喝酒,也不想谈文章,“我也知道宁王固执难劝,偷袭东都这件事只好听天由命,但是太后不能再留在这里,必须带走。”
“太后反正已经失节……”
“被迫失节,虽有瑕疵,但是情有可原,你我二人不能坐视不管。”
“我倒觉得这对太后来说是个可以接受的归宿……”
费昞双目圆睁,郭时风马上改口道:“太后毕竟是太后,应该有更好的去处。”
“对,郭先生……”
“但是与我无关,我早就不是天成子民,没资格担心太后的安危,何况我自己也是朝夕难保。江东路远,皇帝孤守一城,梁、兰两家又是那个样子,费大人即便将太后送去,怕是……”
“江东我没说去江东。”
“太后的儿子在江东,不去那里,还有何处能让太后落脚”
“邺城。”
郭时风长长地哦了一声,笑道:“费大人真是一条路走到黑,在冀州军营里待过几天,就一心想去邺城。”
费昞道:“与此无关。皇帝在江东,那里本应是太后的最佳去处,可梁、兰掌权,石头城早晚成为第二个东都,而且咱们也跑不过宁王。江东不可去,其次的地方就是邺城,因为……”
“太皇太后在邺城”
“正是此理。”
郭时风摇摇头,“这种时候了,费大人还不忘正统,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祝费大人一帆风顺吧。”
“郭先生得跟我一同去往邺城。”
“我可不去,我是吴王之臣……”
“却落入宁王手中,所带之人尽遭杀害,纵有机会逃回吴王身边,也是无功而返,何不随我去邺城,立些功劳,再去见吴王不迟。”
“呵呵。”郭时风有些心动,他的任务本是劝说淮州盛家,如今丢了随从与礼物,孤身前往淮州已无益于事,邺城则有他的熟人,或许真能立上一功,在吴王面前不至于太丢脸。
“宁王明天率兵出发,逃亡之机就在此时。”费昞劝道。
“好……吧,那就去一趟邺城,可宁王出征,没准会将我带走……”
“不会,宁王奇袭东都,一心求快,绝不会浪费马匹带一名谋士,你与我都会被留在营中。”
“宁王马匹不多,留在营中的兵卒也有许多吧”
“对,所以我才来见郭先生”
“费大人的意思是……”
“请郭先生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
夜色中,一队士兵驰到城门前,仰头大呼:“开门!快快开门!”
城上有人回道:“你们是吴王派回来的”
听声音是女子,士兵们互视一眼,心中踏实许多,看来消息没错,东都真的没有守卫,只留一些女子看门。
“是,吴王派我们回来取件东西,吴王很急,我们马上就得走。”
城上人抱怨道:“吴王怎么丢三拉四的,上批人还没走,又来一批……我将篮子垂下去,你们有吴王令箭吧”
“有。”士兵回道,扭头看一眼身边的宁王。
宁王士兵打扮,低着头,不让上面的人认出真容,小声道:“别听她的,吴王就算派人回来,也没多少,咱们待会先夺城门,招呼后面的人进城,东都就是咱们的了。”
众将士点头,相信宁王的判断。
篮子慢慢垂下,士兵拍马上前,将伪造好的令箭放入其中。
为了混进东都,宁抱关早就准备好了吴王令箭、印章等物,甚至让人模仿吴王笔迹写了一纸命令,虽然每一样都不太精细,但是足以蒙过守城的妇人。
士兵喊一声“好了”,篮子慢慢抬升,像是装载千斤重物,宁抱关等得不耐烦,小声道:“吴王真是孤注一掷,将有点力气的妇人也都带走了吗留下的人连只篮子都提不动。”
一名士兵讨好地说:“若是宁王夫人在,一根手指就够用。”
宁抱关冷冷地看向那名士兵,士兵急忙低下头,后悔自己多嘴,宁王从未提起过要救妻子,他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篮子消失在城头,上面却没有回应,也不给开门。
带头士兵回头看一眼宁王,大声催道:“快点开门,误了吴王的大事,谁来负责”
“小兄弟别急,我们得找人认一下令箭上的字。”
宁抱关咳了一声,士兵道:“总共就一个‘令’字,有那么难认吗”
“抱歉,我就认识‘王’、‘一’、‘丁’三个字,你这支箭上的字,我不认识。”
宁抱关亲自开口喝道:“你不认字,难道身边的人都不认字一字不识,吴王之前派回来的人是怎么进城的”
“谁说我一字不识我明明认得三个,之前回来的人老老实实地等着,没像你们这样急……你的声音听着有点耳熟,是降世军吧认得我丈夫王一丁吗”
原来妇人只认得丈夫的姓名。
降世军人多,宁抱关哪记得那么多,正要说不认识,他身后的罗汉奇却哦了一声,大声道:“我就说你怎么只认这三个字,原来是王一丁家里头的。大嫂,认得我的声音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