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可你直到现在才来。”
周元宾瞪大眼睛,“这可冤枉我了,昨晚我来过两次,徐公子不记得了还是我第一个通知你事态的变化。到了白天,我想先不麻烦徐公子,可是找了一圈人,谁也不敢劝说单于,反而都觉得单于迎娶公主是个好主意。”
“单于大妻也这么觉得”
“七妹……我现在真是琢磨不透她了,之前她还劝说单于取消平山与公主的婚事,等到单于想娶,她却不肯再劝,当着单于的面,满口赞同,还说要与公主好好相处,今后亲如姐妹。唉,别人的事情劝得,自家的事情反而劝不得。”
“周参军之所以琢磨不透单于大妻,原因非常简单。”
“怎么说”
“周参军以为单于大妻的‘自家’是周家和沈家,其实是单于和两个儿子。”
周元宾笑道:“这可不对,没有娘家做后盾,七妹凭什么……”周元宾脸上笑容逐渐消失,“这是从前的事情,如今的七妹已经不需要后盾,反而当娘家是累赘,可是……可是总还有亲情在吧七妹的家人还都住在晋阳,她不帮我,有何颜面再与家人往来”
徐础只是笑,觉得没必要回答。
周元宾摇摇头,暂时甩掉心中的疑惑,“不说七妹,徐公子可有办法你一定有,刘先生相信的人,绝不会错。”
“嗯……明天成亲。”
“是啊,再不做点什么,生米可就煮成熟饭啦。我原本还不太相信单于真会倒向天成,现在看来是真的!暗中推动之人竟然就是七妹!”周元宾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时间紧迫。”
“非常紧迫。”
“周参军只有一件事可做。”
“什么”
“前去劝说单于大操大办,成亲既然仓促,一定要在排场上弥补一下。”
周元宾感觉自己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呆了一会,说:“徐公子在拿我开玩笑吧”
徐础摇头,“这种时候了,我哪有心情开玩笑”
“我来求问阻止婚事的妙计,你却要‘大操大办’”
“你去见过单于了”
“呃,没有,我还没想好怎么劝说,所以才来找徐公子。”
“周参军不敢劝谏单于。”
“那个……不是我不敢,是满营的人都不敢。”
“劝单于大操大办,你敢不敢”
“这是让单于高兴的事情,有何不敢……哦,徐公子的意思是至少先跟单于说上话”
“对。”
周元宾露出笑意,“是个好主意,然后呢讨得单于欢心之后,我该如何转变话题”
“不必转变。”
“嗯”周元宾又糊涂了。
“周参军劝阻婚事,是为自己”
“当然不是,我又不认得公主。”
“为我”
“呃……算是吧——徐公子明知故问,我是为沈家,为晋王。”
“既然如此,周参军只需到单于面前说些话,让外人以为你曾经做过劝谏,也就够了,何必弃易求难,非要阻止婚事”
周参军一愣,随即笑道:“刘先生出这样的主意,我不意外,徐公子……嘿嘿,我不是那种人,徐公子还有别的办法吗分析利弊、权衡得失,让单于醒悟,与沈家结盟才是最好的选择。”
“贺荣部意在问鼎中原,
单于既存此心,与天成结盟便是唯一的选择,你劝得越多,单于越会坚定,此所谓劝无可劝。”
“为人臣者,遇事当尽心竭力,知其不可而之,单于难劝,我也要劝上一劝。天成虽有皇帝之名,但是反复无常,不值得相信,沈家与贺荣数十年通婚往来,亲如一家,这就是我要对单于说的话。我不打扰徐公子了,告辞。”
周元宾昂首离去,要做一名“忠臣”、“谏士”,徐础心里却明白得很,周元宾一定会按自己的指点,假装劝谏,实为奉承。
在外人眼里,徐础镇定自若,似乎完全不将婚事放在心里,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急,他在等一个消息,它却迟迟没有到来的迹象。
按刘有终的说法,他昨天就应该与正在赶来的晋王汇合,劝他速返并州,率兵出塞,偷袭贺荣部巢穴。
晋王
380.第376章 城下
第376章 城下
贺荣骑兵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单于一声令下,不到一刻钟,第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已经出营,后续队伍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半夜,还有人马上路。
徐础原本留在营地里,不久之后被叫出去,在一队骑兵的押送下,前去追赶单于。
单于在马背上制定攻城计划,随时传令,半路上,他停下稍事休息,召集诸大人商议军务,敲定最后的诸多细节。
徐础就是这时赶上来,与一些中原人站在一起,离单于不远不近,能看到火光照亮的面孔,但是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何况他们大多数人根本不懂贺荣语。
张释虞虽是皇帝,也没有得到特殊待遇,与中原人站在一起,脸色苍白,目光偶尔转动,总会流露出隐藏不住的惊慌失措。
目光第三次扫过徐础,张释虞才认出他来,急忙招手,让徐础走到自己身边,小声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芳德公主送来一具人偶,单于……”
“不不,我问的不是这个,是……是我妹妹究竟在想什么她不知道我在贺荣营中做客吗她对眼下的形势没有一点了解吗还有渔阳的守将与刺史,为何纵容她胡作非为”
“守将与刺史大概也不知情……”
张释虞突然暴怒,但是不敢大声说话,强行压抑着,咬牙切齿道:“都是因为你。”
“我我不在渔阳城里,也没办法与芳德公主通信。”
“我说的不是现在,是从前,你……你肯定对我妹妹做过什么,让她对你死心塌地。唉,当初妹妹去谷里居住时,我就明确反对,母亲却说妹妹以后嫁到塞外再也没人疼爱……妇人误事,真是误事。然后妹妹就变了,从你那里回来,她天天到处跟人讲什么‘大势’,还曾经找过我,要告诉我如何当皇帝……”
想到张释清认真讨论“大势”的样子,徐础忍不住面露微笑。
张释虞将微笑视作承认,不由得更怒,“是你教我妹妹这些古怪想法,是你……”
贺荣大人的商议结束,纷纷上马,去与自己的将士汇合,中原人也被要求出发。
徐础正要上马,被贺荣平山拦下。
贺荣平山骑在马上,手中马鞭指向火把亮处,“单于要见你。”
张释虞已经抓住缰绳,向徐础看来,无声地提醒他别再添乱。
徐础没理他,向更关心自己的昌言之点下头,迈步走向火把。
单于也已经上马,居高临下,俯视徐础,“有人告诉我,你与公主很熟,教她许多不好的东西,你只身北上,就是为了阻止公主嫁入贺荣部。”
徐础左右扫了一眼,没看到寇道孤,但是相信单于所谓的“有人”必是他,而不是皇帝张释虞。
“我只身北上,是为阻止一场灾难。”
“公主嫁入贺荣部是场灾难”
徐础摇摇头,“皇帝北上借兵、晋王来求结盟,以及单于率军入塞,合在一起是场灾难,大灾难。”
单于大笑,“中原人的奸诈手段对我无用,省下你的花言巧语,留着明天一早劝说城里的人开门投降,劝说公主自己走出来,来我面前跪求原谅。如果你劝不动,我先杀你,再让皇帝去劝——皇帝是我的妹夫、我的家人,我不希望这样,但是对家人不能也太过放纵。”
“就像单于对待左神卫王”
贺荣平山就陪在旁边,听到这句话,脸色微变。
“他是我的弟弟,永远不变。”单于拍马离去,贺荣平山紧随其后,甚至来不及用愤怒的目光斥责一下乱说话的徐础。
单于擅长笼络人心,徐础看在眼里,心中竟中有一丝嫉妒。
士兵催他上马。
贺荣部大营距离渔阳城不远,半夜过后不久就到了,也不扎营,直接摆出攻城的阵势。
徐础又与众多中原人汇合。
张释虞对徐础依然十分恼火,但是看一眼周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只得还来找他,“这回你和我妹妹高兴了满城的人因为你们两个人而送命。”
“贺荣人来得匆忙,未带器械,难以攻城,渔阳若肯坚守……”
张释虞吓了一跳:“坚守还嫌死得不够快吗单于为什么将我带来就是要用来威胁城里的人……”张释虞打个寒战,“早知会有今天,我无论如何也不会……都是欢颜的错,她催我称帝。”
“其实是我出的主意,记得吗”
张释虞斜眼看他,“真是奇怪,你不肯效忠任何一方,也没有一兵一将,可是许多事情里好像都有你的影子,说多不多,平时想不起来,说少不少,一到危急时刻,就觉得是你使坏。”
“哈哈,这可太抬举我了。”
“我不是在夸你。”
“你也不必着急,渔阳虽然能守住,但是看样子,他们等不到天亮就会开门投降。”
“你又知道了”
“这个是猜出来的,贺荣人擅长骑射,渔阳若要固守,将士应当隐藏起来,以免受损。你看,城墙上灯火通明,显然没有防备之意。我猜城里的人还不明白贺荣人为何攻来,等他们想通,立刻就会投降。”
张释虞觉得有些道理,心中稍安,随后又有点不高兴,“没有我的旨意,渔阳就敢投降唉,算了,我现在计较这个干嘛”
众人都没有帐篷,只能站在旷野中等候,虽然不冷,但是颇为狼狈,尤其周围尽是贺荣骑兵,中原人名为观战,其实与囚徒无异。
五更左右,天边微亮,张释虞又有点紧张,“城里怎么还没动静”
话音刚落,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响彻云霄的欢呼。
张释虞的随从里有人能听懂
381.第377章 两方
第377章 两方
强臂单于纵马来至徐础面前,相距不到一步时才停下,马呼出的热气直接喷到徐础脸上。
“你说什么”
徐础稍稍让开一些,“我来阻止一场灾难。”
这是他之前的一次回答,单于当时没当回事,现在才明白话里面隐藏的含义。
“不可能。”
“对任何人来说,倾巢而出都是一次冒险,单于以为不可能之事,对晋王岂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强臂单于看向周围的贺荣大人,徐础的话这些人都听到了,有人不懂中原话,也从别人嘴里听到传译,全都是半信半疑,但是只要有一点相信,就会显露出惊慌。
塞外人少,单于这支大军几乎带上了所有青壮年,留在草原上的尽是老弱病残,却是将士们的家人,况且草原上还有积累多年的大量财富,一旦被人夺取,贺荣部损失巨大,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无家可归。
单于调转马头,面向本族大人,高声说了几句,语气依然激昂慷慨,却没像往常那样赢来阵阵欢呼,反而有人开口回应,虽然有些迟疑,但毕竟是一种质疑,周围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
单于又说几句,语气缓和许多,像是在商量、劝说,显然不太成功,他将人群中的周元宾叫出来。
周元宾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不等单于开口询问,就说出一长串贺荣话来,像是在为自己和晋王辩解。
趁着无人注意,张释虞扭头盯着徐础,用眼神询问这是何意。
徐础点下头,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中。
张释虞不信,他觉得自己正被带入危险之中,几无挣脱的可能。
周元宾还在急切地说话,单于突然暴怒,跳下马,举起马鞭狠抽过来,周元宾没躲开,胸前挨了一下,痛得乱叫,单于再打来时,他想躲又不敢躲,只能左右移动,然后更快地辩解,连连伸手指向徐础。
张释虞原本与徐础站在一起,这时悄悄地往旁边走出几步,保持距离,以免受到牵连。
他离开得很及时,单于果然转身,大步走向“罪魁祸首”,语气激烈,似乎忘了徐础不懂贺荣语。
“单于志在天下,何以不爱听真话”
单于改用中原话,“这是诡计,不是真话。”
“如果是真话呢单于在这里耽搁,晋军却在急行不止。”
单于看上去更加愤怒,却没有动手,看向不远处的渔阳城,“屠城能让他们多留几天……”
“屠城会令单于失去一位重要盟友,此时此刻,盟友尤其重要。”
单于看一眼皇帝,脸上挤出一个略带鄙夷的神情,“中原人都不可信。”
“中原人彼此也不相信,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大乱,单于可以不信中原人,但是应当利用这一点。”徐础及时闭嘴。
单于又看一眼周围的贺荣大人,终于做出决定,大声喊了几句,众人立刻纷纷上马。
直到敌军远去,渔阳诸官仍跪在地上,听不到马蹄声之后,才敢起身观望,面面相觑,谁也不明白前因后果。
回到大营,徐础直接被带到大帐里。
单于在路上已经下达一连串的命令,军心稍稳,他能抽出空来,与诸大人共议对策。
帐篷虽大,仍显拥挤,徐础被挤到了角落里,周围的说话声虽大,他却一句也听不懂,颇觉无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