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此来中原,为与群雄一争高下,哪一战……没有损伤平山他们知道我的计划,自会想办法逃出来,若是不能,也算立功。”

    “盛轩老将,身经百战,率兵离城时,队形不乱,推测其意,必有防备。”

    “哈哈,自我率兵入塞以来,贺荣人还没打过硬仗,正需要敌军有所‘准备’,千万不要再像此前几次,一击即溃。”

    “邺城离孟津不算太远……”

    单于示意士兵暂停,转身向徐础道:“我不会眼睁睁看着一支敌军离去,你不用再说下去,你的话不合我意。退下吧。”

    徐础被撵出去,寇道孤留下,继续与单于交谈。

    昌言之早就等急了,“公子,事情好像不对啊,满营的人都在磨刀嚯嚯,看样子还要打一仗。”

    “嗯,单于已经决定明早进攻。”

    “可是那样一来……公子的名声可就毁了。”

    徐础笑笑,“我的名声已经毁了,休息吧,今天的确太累。”

    “我准备了清水。”

    徐础洗漱,昌言之仍不放心,“淮州军十几万,总能与贺荣人一战吧”

    “淮州军没有十几万,且急于返回老家,无心恋战,出城时尚能维持镇定,一旦遭受攻击,必溃无疑。”

    “啊……”昌言之在意的不是淮州军要打败仗,而是公子竟然面带微笑。

    “睡吧,明天或许会有意外消息呢。”

    昌言之出去倒水,回来之后很晚才睡着,反复思索,如果公子真要效忠单于,自己是不是还要留下。

    次日一早昌言之就爬起来,出去查看情况。

    营地显得空荡许多,大部分士兵去追淮州军,另一部分前去占据邺城,只剩一些仆隶与妇孺在收拾东西,人人都在热烈地讨论,这一战打胜之后,自家主人会得多少赏赐。

    昌言之不能乱走,与附近的仆隶聊了几句,没得到多少消息,只好又回到帐篷里。

    徐础还在酣睡。

    日上三竿,徐础依然未醒,昌言之听到外面声响不断,又出去查看,只见一队队的贺荣骑兵正在进入营地,众仆隶措手不及,加快速度收拾帐篷。

    贺荣人习惯住帐篷,不喜欢受到城墙的束缚,虽然夺得邺城,仍在城外扎营。

    大批骑兵赶回营地,神情冷淡,对自家仆隶呵斥不断,显然不太高兴,但是也未见伤者。

    昌言之大惑不解,不敢询问,猛然想起公子的话,这不就是一件“意外消息”吗刚要进帐通报,就见十余骑疾驰而至,带头者大声道:“单于要见徐础,现在!”

    帐篷里,徐础已经起床,走出来看了一眼,向昌言之笑道:“果然有意外。”

    大帐里只有很少的人,单于脸色阴沉,还有汗珠没有擦去,徐础一进来,他就紧紧盯着,直到徐础走到近前,目光也没有离开。

    “你知道些什么”单于问。

    “嗯……看样子单于似乎没有进攻淮州军,这就是我所知道的。”

    “不不,昨晚你曾劝我不要进攻。”

    “对,我是劝过。”

    “你还说淮州军会有防备。”

    徐础微微一笑,“我随口一说而已,真的被我说中了”

    寇道孤从外面进来,拱手行礼,单于却没有看他,“有防备的不是淮州军,而是梁王,他在路上设伏,但是被我们看穿。”

    “所以单于及时中止进攻。”徐础点头,像是刚刚恍然大悟,随即道:“奇怪,梁王怎会知道淮州军撤退,并料到贺荣人会去追击呢”

    “我正要问你。”单于冷冷地说。

    “这可难说,容我猜一猜吧。请问单于,梁王带兵多少”

    “有关系吗”

    “大有关系,如果梁王率兵众多,那就是有备而来,此前的逃亡,想必是在筹兵,淮州军放弃邺城,坏了他的大计。反之,梁王如果率兵不多,那就是凑巧遇上,他来查看邺城形势,却撞见淮州军撤退,因此虚张声势。”

    单于沉默片刻,开口时语气稍缓,“梁王是伏兵,旗帜林立,远远地看不出兵多兵少。”

    “嗯,可以再等等。梁王如果是有备而来,必然兵多将广,又与淮州军汇合,实力大增,想必不愿无功而返,贺荣人退,他反而要进。”

    单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率兵退却,要在宽广之地迎敌,“如果是凑巧呢”

    “逃之夭夭,唯恐不及。”




第三百八十一章 西进
    贺荣军突然转向并州,最吃惊的人是皇帝张释虞,实在找不到别人商议,只得不顾嫌疑,又来见徐础。

    “真的吗单于明天一早就要带兵进入并州”

    时值傍晚,徐础正与昌言之一同吃饭,点头道:“单于的确是这么说的。你吃过了粗茶淡饭,一块吃些吧。”

    便是山珍海味堆在面前,张释虞也没心情品尝,“你亲耳听单于说的”

    徐础点头。

    “那肯定错不了。”张释虞发了一会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还听说,天成军队将从北边的飞狐口进入并州——很可能已成事实。”

    “我听说的也是这样。”徐础笑道。

    张释虞坐对徐础对面,昌言之稍稍让出一块地方,继续吃饭。

    “可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张释虞又一次问道。

    “单于想要占据并州、除掉晋王,很明显吧。”

    张释虞摇头,“对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一无所知单于瞒着我也就算了,朝廷那边……欢颜为什么也没向我透露一声”

    “你什么都不知道”

    “对啊,我被瞒得死死的,刚刚听说消息,比你还要晚。”

    徐础放下碗筷,上下打量皇帝。

    张释虞越发紧张,也低头查看,“怎么了”

    徐础笑道:“没有。你被蒙在鼓里,其实很正常,其中原因你不该问我,该去问周元宾周参军。”

    “嗯”张释虞琢磨一会终于明白过来,“单于身边尽是晋王的耳目,所以要让我一无所知,好骗过周元宾等人”

    “这是我能猜出来的最好原因。”徐础端起碗筷继续吃。

    张释虞又发一会呆,喃喃道:“我可以装出一无所知啊,为什么非要瞒我呢我才是皇帝,单于这么做,是将欢颜当成天成之主……”

    徐础忍不住又放下碗筷,“我若是你,更关心欢颜郡主从哪里召集到的军队——飞狐口易守难攻,并州纵被骗过,想要一举夺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啊,欢颜带到渔阳的将士不过数千人,数日之内哪来的大军单于借给她的不可能啊,那样一来,所谓隐瞒消息就没有意义了。”

    昌言之忍不住咳了一声,紧接着连咳几声,像是被呛到了,最后还是开口道:“记得吗单于曾经分出部分兵力返回塞外。”

    张释虞长长地哦了一声,“他们又回来了,可是塞外怎么办单于真就不管不顾了”

    徐础道:“这是单于下的一个赌注:晋王声称北出塞外,乃是虚张声势,他若真被骗过,以为单于不会西进并州,则根本不会北顾,更可能传心对西边秦州的威胁。”

    “晋王若是坚持北出呢”

    “那单于就更要为塞外的父老报仇。”

    “沈家的支持者不少,应该会反对吧”

    “看单于如何应对吧,我无从推测,你也不要参与其中。”

    “我才不会趟浑水,只是觉得……”

    又有人掀帘进来,看到张释虞,两人都是一愣。

    周元宾十分尴尬,“啊……我待会再来。”

    张释虞急忙起身,“不必,你留下,我这就走,我没什么事情,就是过来……”帐篷里连壶劣酒都没有,“过来闲聊。”

    张释虞匆匆离去,周元宾立刻坐到他的位置上,急切地说:“晋王是你的结拜兄弟,徐公子不能见死不救。”

    “我现在自身难保。”

    “可徐公子救了淮州军。”

    “别这么说,传到单于耳朵里,我更难自保。”

    “徐公子至少替我想个主意啊。”

    “你与单于沾亲带故,我是外人,如何出得了主意”

    周元宾改坐为跪,急道:“我给你跪下还不行吗”

    徐础立刻还跪,“不敢当。”

    昌言之放下碗筷,想找个借口离开,最后只是哼哼两声,干脆什么都不说,起身出帐。

    周元宾坐下,“徐公子若能想办法阻止单于西进并州,晋王……我替晋王许诺,愿分半个并州给你。”

    徐础笑道:“周参军真了解我的喜好。”

    “无论你要什么都行,晋王也有妹妹,还未出嫁,天姿国色……”

    周元宾越说越乱,徐础打断,“你肯定已经劝过单于,他如何说”

    “我与数十位大人一同去见单于,陈说天成之不可信,以及贺荣部与沈家的多年交情,可单于说,天下为大,私交为小,但他不会为难我们,会将我们留在邺城,并州安危,与我们无关……”

    “单于所言在理,对你们也比较宽宏。”徐础赞道。

    周元宾有点生气,“徐公子这是打算真心效忠单于了可他并不在这里……”

    “如果你一开始就要从单于的身上、话里找漏洞,那你注定什么都找不到,即便发现一些端倪,也不会得到信任。”

    “我知道徐公子懂得道理多,以后我一定好好听你讲授,可现在我只想要一个办法、一条妙计,能让单于回心转意。”

    “单于大妻呢”

    “唉,别提了。”周元宾实在不愿提起“七妹”,尤其是她也姓周,更令他对晋王心存愧疚。

    徐础想了一会,“此事眼下无可劝说,必须再等一等。”

    “再等下去……”

    徐础抬手,表示自己还有话要说,但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又等一会,“你相信晋王吗”

    “当然。”

    “你相信他有帝王之资



第三百八十二章 橘枳
    .入塞以来,贺荣军队第一次遇到强硬的障碍,前方的一座小城拒绝投降,将前去招降的使者从城墙上扔下来,再有靠近者,二话不说,必以弓弩射之。

    单于不打算在此地浪费时间,留下一部分贺荣骑兵以及大批冀州新征来的士兵与民夫,全权委托给贺荣平山,“三日之内攻下此城,前去晋阳与我汇合,免你仆隶之身,有重赏。五日之内夺城,免仆隶,无赏。七日之内夺城,无功无过,仍是仆隶。超过七日,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

    贺荣平山既羞愧又兴奋,他知道单于不喜欢表面功夫,因此只是郑重地点头,说了声“遵命”,再无其它言辞,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在最短时间内攻夺此城,不惜代价。

    大军在城外驻扎一晚,以壮声势,单于夜里出去巡营,突然想起两名顾问,派人将他们唤来。

    “此城虽小,但是地处要冲,必须尽快夺下,以免我后顾之忧,你二人可有妙计立下此城”

    寇道孤先开口,“此城所依仗者,无非是晋王之援,单于亲率大军北上进攻晋阳,便是妙计,城中将士一旦得知救援无望,自然投降。”

    单于微笑道“攻城夺寨,实非寇先生所长。徐础,你今天还要说点什么吗”

    徐础上前两步,也望向小城,“说几句,算在明天吧。”

    “嘿,得我觉得有用才行。”

    “此城名为应城,位置确实紧要,晋王当初曾以此城作为南下的根基,对城墙重加修葺,粮草积蓄颇多。”

    单于点头,“嗯,怪不得不愿投降。我命平山三日夺城,你以为如何”

    “强人所难。”

    “哈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我们贺荣人不擅攻城,以己之短攻敌所长,难以立功。但我偏要迎难而上,既然入塞,今后少不得会频繁遇到攻城之事,而且只会更难。我对平山寄予厚望,将冀州工匠全留下来,就是要让他学会攻城,日后可堪大用。”

    贺荣平山不在附近,但是单于周围的一些随从自然会将这些话转给左神卫王,以博一赏。

    有些时候,背后不经意的几句夸奖,比当面的重托更有效果。

    徐础暗暗称赞,微笑道“学会攻城当然是好事、要事,但不必刻意为之。我曾在此城中住过数日,认得几个人,愿为单于劝降,无需三日,半日便够。”

    寇道孤想要开口,马上又忍住。

    单于扭头看向徐础,“你又想劝降”

    “恰好城中也有故人。”

    单于想了想,“不必,一路劝降,难显军威,贺荣骑兵也该舒展一下筋骨,冀州人也该为他们的皇帝做点什么。”

    “击败强敌,方显军威,应城小而无名,难副单于所望。冀州军民如今只认单于……”

    单于笑道“够了,你说的话有些道理,可以算入明天,但我意已决,不会再改,就这样吧。”

    徐础只得闭嘴。

    回到帐篷里,徐础不由得叹息一声。

    昌言之问道“公子遇到什么事了”
1...235236237238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