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断九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冰临神下

    皇甫阶快步迎上来,笑道:我是军师,来给大王出主意的。

    嗯?薛六甲轻轻抬起手中的棍棒。

    皇甫阶马上改口,祖王,我有办法能让大家抢着请封,抢着去给祖王开疆扩土一统天下。

    你也赞同封王了?

    原来没想明白,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还是楼十七说得对。皇甫阶坚持使用楼姓。

    那你真是没人家聪明。说吧,有什么主意。

    得有个人带头,让大家看到好处,然后其他人才会抢着请封。

    屁话,这些简单的道理我能不懂?可是谁来的带头呢?我原以为栾老七会抢着当王,结果连他也是个胆小鬼,真让人失望。唉,看来看去,还就宁暴儿是个人物,还他娘地学我改了名字。

    微臣知道有个人肯定愿意请封。

    谁?你一个新来的人,还能比我更熟悉降世军的兄弟?

    呵呵,我还是别说的好,免得祖王以为我别有用心。

    说,立刻就说!薛六甲又抬起棍棒。

    家父。

    家父是谁?薛六甲一愣。

    就是我的父亲。

    你爹想当王?薛六甲又是一愣,他是败军之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留他一条狗命,凭什么让他当王?

    严格来说,皇甫开并非败军之将,皇甫阶也不争辩,反而笑道:家父的确是败军之将,对祖王心服口服,但他也曾是冀州牧守,在冀州经营多年,熟悉地方风土人情,哪怕只是一个人回去,也能立刻收服冀州,为祖王所用。

    那也不用封他为王啊?

    其实封王对家父并无好处,对祖王却有三个好处。

    是吗?你说来听听。

    第一,家父以败军之将请封而获王号,必能引起其他人效仿。第二,家父得到降世军王号,等于公开反对朝廷,从此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祖王部下,与天成朝一刀两断。第三,冀州连日无主,人情惶乱,非王者不可镇压。

    嗯,这三条倒是都有点道理,让我想想。

    皇甫阶趁热打铁,祖王需早做决定,如果我没猜错,并州与朝廷必然都已派人前去拉拢冀州将士,降世军如果晚动一步,很可能坐失一大州。

    薛六甲对皇甫父子还是心存怀疑,你爹请封,你呢?

    我当然是留在祖王身边,继续当军师。皇甫阶深揖。

    薛六甲这才转怒为喜,这样才对,以后不管谁封王,都得将老婆孩子留下来。

    次日中午,薛六甲与宁抱关在荒野中歃血为盟,就在盟会上,薛六甲再度发布封王令,皇甫开越众而出,请封渔阳王,愿为降世军夺得河北冀州。

    皇甫开年纪大,又是俘虏,这一开口,遭到许多人的嘲笑,薛六甲却当真,神情严肃,命人从附近的树上折下一枝,去掉分杈,砍削成为一根新鲜木棍,以左手握持,右手仍紧握杀皇灭帝棒,说:弥勒佛祖赐我神棒,此棒上杀天子,下管众生,神棒一挥,天地肃清,神棒再挥,恶鬼无踪,神棒三挥,百兽率服,神棒四挥,群敌束手,神棒五挥,天下一统,神棒六挥,天下太平,神棒七挥,弥勒降世,人间尽为佛土。

    薛六甲念了一套词,用杀皇棒在新鲜木棍上连敲三下,算是传递法力,然后将木棍递给皇甫开,本祖王封你为‘渔阳王’,为我开疆扩土,为我征兵征粮,永服我命,永听我令,日后随我一同上登天界,面见佛祖。

    皇甫开跪而受棍,再起身时,已是降世军渔阳王,只是手下暂时无兵无马,与手中木棍一样,是个光杆儿。

    宁抱关当时在场,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反而带头向渔阳王贺喜。

    皇甫开的确起到了示范作用,好几名头目请封王号,但他们不急着去开疆扩土,全都提出一个条件,要等到再赢一场大战,抢得充足粮草之后,才肯离开降世军。

    大敌当前,薛六甲当然不希望减弱兵力,于是同意,又封了十几个王,几乎将天下之土分得干干净净。

    皇甫开心急,当天晚些时候,带着数十骑离开营地,寻路前往冀州。

    皇甫阶送到营地门口,回来之后,对薛六甲越发恭谨谄媚,完全获得他的信任。

    两天之后,估摸着父亲已经走远,再也不会被追上,皇甫连夜独自逃跑,留下一封信,谦卑地声称一家人尽为降世王之臣,由于担心父亲年老,回冀州之后为奸人所骗,所以他也得回去一趟,尽快带兵来与祖王相会,云云。

    看到信之后,薛六甲大怒,派人去追皇甫父子,命令也传给了吴越军。

    宁抱关看到命令之后只是冷笑,没有派人追讨亡命,将信递给梁王,说:降世王是个老糊涂,皇甫父子如此明显的伎俩,他居然看不透。也好,皇甫父子占据冀州,至少能令朝廷分心。

    马维想得却多,暗自派出两拨人,一拨向降世军打听皇甫父子称王的详情,一拨出南岸大城,到处拦截官府公差。

    就在徐础从应城回到孟津的当天上午,马维手下的探子终于截到一封从冀州送往洛阳的信,其中内容语焉不详,但至少能够看出一件事:早在皇甫父子逃回冀州之前,朝廷已经派出使者北上。

    毫无疑问,使者这是要拉拢冀州诸将,为朝廷增加一股生力军,南北夹击,将叛军一举消灭。

    沈家也派人去冀州了,对不对?马维问道。

    徐础点头,派出的是沈聪和郭时风。

    嘿,沈直派出长子,那是对冀州之军十分看重了。这几天我越想越觉得,冀州才是关键,咱们在这里与官兵对峙,即便侥幸获胜,也挡不住冀州兵的背后一击。

    有郭时风相助,又有沈并州许以重诺,冀州诸将应该会支持沈家。

    难说,沈直的许诺还能重过朝廷不成?冀州将领重利,看谁给的好处多,他们就会投向谁。而且马维握住徐础的胳膊,热切地说:为什么咱们不能将冀州兵收为己有呢?有这样一股力量,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刚刚在宁抱关身边安定几天,马维的老毛病又犯了,还是想争鼎天下,恢复大梁旧业。

    朝廷自不必说,皇甫开是冀州旧主,沈并州声势最盛,这三家至少各有可许之诺,马兄打算如何取得冀州将士信服?

    我要向他们许以冀州全界。那三家各有长处,却有一个短处,那就是绝不会允许冀州自立,我可以,只要冀州肯为我一时之用,我许给他们一世之利。

    徐础摇摇头,这样的好处,降世王吴越王也可以许给冀州将士。

    所以我还需要础弟的三寸不烂之舌,替我说服冀州诸将。我明白这件事非常难,但是好处不言而喻。还是那句话,础弟真想一辈子屈居人下吗?风云际会,冀州之兵执天下之钥而不自知,得之者必得天下!

    徐础还在犹豫,马维又道:郭时风在冀州,更好不过,我写封信,他必然会帮你。

    马兄相信郭时风?

    哈哈,对础弟我是相信,对郭时风,我是了解,我有办法让他转投于我。

    徐础叹了口气,好吧,我去趟冀州,但我无法保证成功,也不保证冀州将士一定投向马兄,我只想挫败朝廷的说客。马兄在孟津小心。

    有础弟这句话足矣。

    徐础想,自己的确应该去趟冀州,以求眼见为实,弄清楚河北诸将的想法,他还想看看,马维有什么办法能让郭时风再度转向。




第九十五章 说客之城
    (求订阅求月票。)

    冀州有两座大城,一座是北面的渔阳,作为本州治所,牧守居此以备北方贺荣部的入侵,另一座是南面的邺城,主要用来屯集粮草,四方商旅往来辐辏,规模更大,也更繁华。

    如此重要的大城,自然不能任全交到牧守手中,邺城由一位刺史坐镇,级别虽然低一些,但是能与朝廷直接沟通,凭此一点,就能与牧守彼此抗衡。

    降世军涌出秦州之后,驻扎渔阳的各路兵马纷纷南下,声称要护卫东都,其实是在观望成败,与各方势力均有联系。

    这些军队都在北边扎营,与邺城隔河相望。

    徐础来到的时候,邺城城门白日紧闭,已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城外房屋皆空,离城太近的甚至被推为平地。

    经过几次传话之后,徐础被放进城,因为他不是独自一人,身后跟着士兵近百名,车数十乘,装载大量钱物,还有降世军三王的书信虽然先后封王二十余位,降世王吴越王梁王排位在前,地位更高一些。

    这是徐础的要求,只凭梁王马维一人,根本不会得到重视,必须拉上另外两王。

    宁抱关同意写信,提出一个条件:就让冀州诸将观战好了,别让他们靠近孟津。

    薛六甲也同意写信,而且写得最长,信是写给皇甫父子的,对逃亡之举既往不咎,反而盛赞渔阳王的忠心,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早日带兵南下,与降世军汇合。

    这封信可以给任何人看,尤其是朝廷的官儿,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皇甫开是我封的王,父子二人都已认我为主。薛六甲愤愤地交待,恼怒于皇甫阶的不辞而别,却不后悔封王之举。

    马维写了两封信,一封与宁抱关相似,以义军的名义号令地方官吏豪杰服从天命,妥善安置使者,另一封则是私信,专门写给郭时风,内容秘而不宣,只是道:这封信可以让郭时风回心转意,我与他相识多年,没人能比我更明白他的心事。

    这些信都没用上,徐础能够进城,全是因为身后那数十辆满载的车。

    一进城,就有一名自称是黄师爷的人带领他们前往指定住处,路上仔细观察车辆,甚至掀开一角,查看车上所载何物。

    住处位于南城,独立的一所宅院,虽然不大,近百人居住有些拥挤,可这样的待遇算是不错,至少表明刺史大人比较客气。

    在这里,黄师爷直白地向使者提出条件:徐公子是吧?我不管你是谁派来的,进城要交锐,按人头收,每人一千钱,你们有九十八人

    按一百人算吧,十万钱,稍后奉上。

    黄师爷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可以用金银布帛折价。

    用不着,钱够。

    黄师爷笑着点头,凭路上的观察,他相信使者的话,徐公子要见刺史大人吧?

    正是为此而来。

    还要十万钱,这些钱是通报之费,礼物另算,没有定数,至于刺史大人愿不愿意见客,就看礼物厚薄了。

    没有问题。徐础答应得痛快,黄先生待会带走两车,不够的话,开口就是。

    黄师爷双眼一睁,再笑的时候已是谄笑,徐公子是明白人。其实说起来,我家大人已经很慷慨了,一切明码标价,若是遇到北边那些兵,直接抢走了事,谁还跟你客气啊。

    正因为周刺史明白事理,大家才会不约而同地前来邺城拜会。

    邺城刺史姓周名贯,徐础还在东都的时候,就听说过此人极贪,论起来,周刺史与楼家算是姻亲,周贯的一个侄女,嫁给楼家的一个儿子为妻。

    黄师爷显得十分满意,你也挺明白事理,看你应该是世家子弟,怎么会给降世军当使者?

    天地倾覆,尊卑混乱,谁给谁当使者都不意外。徐础悄声道:那两车货物,还要麻烦黄先生给写份礼单,足够让刺史大人满意即可。

    黄师爷当然明白其中的含义,这是让他自取一些财物,越发喜欢这位徐公子,笑道:好说,好说,写礼单嘛,很容易,就凭徐公子的知书达礼,刺史大人肯定要见你一面,哈哈。

    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钱财铺路好用,徐础讨好了黄师爷,可以问些机密了,城里像我这样的人不少吧?

    呵呵,不是我说,徐公子来得晚了,前几天,皇甫开赶到,他还当自己是牧守,命令刺史大人开门迎接,其实朝廷早将他免为庶人,刺史大人心善,没有收他入监,也没有开门。

    皇甫开人呢?

    去北方找他的旧部,不知道有人接纳他没,一直没有信息。哦,他儿子皇甫阶前天刚到,住的地方离此不远。他懂些规矩,送上一份薄礼,还在排队等候面见刺史大人呢。徐公子放心,你能排在他前面。

    还有其他使者吧?

    嗯沈并州派来一个儿子,已经见过刺史大人,他这些天常往北边去。黄师爷露出心领神会的神情,笑了两声,当然,大家来邺城,都是为了北边的几支军队。刺史大人说了,他不干涉军务,也请军务别来烦他。别管谁赢得渔阳诸将的忠心,带走就是,邺城绝不阻拦,甚至会提供一些粮草送行。但是,刺史大人目前还是天成朝的官儿,以后嘛,看情况再说。四方风云变幻,刺史大人守城静待天命。

    刺史大人真是个聪明人。

    呵呵,别管天下归谁,邺城都会完整归顺,双方都有好处,对不对?

    对极了,天下郡县城池若是都有这样的想法,能免去多少兵灾啊。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沈家使者里有一位郭时风

    我知道,他一直留在城里,很少去北边,刺史大人好像很欣赏他,经常召他交谈。黄师父撇撇嘴,再照这样下去,我得将位置让给这位郭大爷喽。

    郭时风初来乍到,怎么比得上黄先生的心腹至信?

    呵呵,你会说话,还有什么要问的?

    朝廷也派来使者吧?

    对啊,到得最早,来头不小,乃是大司马之子左军将军兰镛,他本来只是路过,宣告皇甫开已被免为庶人,要求刺史大人派兵送他前往渔阳。结果,他半路上被一支渔阳兵马拦截,灰头土脸地跑回来。这次老实了,再不敢趾高气扬,可还是不愿舍钱,也在排队等候再见刺史大人一面呢。

    兰家人向来恃宠而骄,兰镛能做出这样的事,徐础一点都不意外,使者都住在附近?

    对,有件事忘说了,刺史大人立下规矩,外来的贵客都住在南忠坊,随你们互相往来,但是别闹事,也不准出坊一步。若有事外出,必须跟我说一声,由我向刺史大人请示,我就住在坊门口,我不在的话,另外有人接待。

    尽听安排,唯请黄先生多多费心,请刺史大人早日安排会面,明天我就要派人出城,也请黄先生代为请示。

    哈哈,好说。黄师爷不肯给出承诺,他要看看那两辆车上究竟有多少货物,值不值得他如此热情的接待。

    黄师爷告辞,出门去写礼单,两刻钟之后回来,春风满面,态度越发热情,:三天之内,刺史大人必会面见徐公子。徐公子明天要派几个人出城?
1...6667686970...2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