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忽然郑文高声说道:“但是,朕对他说,朕已经登上皇位了,大乾的军队还是大乾的,忠于朕的!”

    底下的四位将军,急忙站起来,单膝跪地,面向郑文,齐齐高呼:“臣等忠于大乾,忠于陛下!”

    郑文看了,会心一笑,急忙站起来,开口说道:“卿等当然是忠于朕的!”说完跛着脚下去一一扶起,郑文依希之间看到四位将军的眼晴有些红红的。

    这怕是被感动的。

    “坐。”

    郑文及四位将军各自坐好。

    郑文又说道:“朕知道在山海关与忽必烈一决雌雄有些得不偿失,但诸位知道朕为什么要与忽必烈在山海关一决雌雄吗”

    郑文忽然站起来,情绪激烈的说:“因为朕要告诉忽必烈,朕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告诉忽必烈,从此蒙乾攻守之势异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告诉天下人,我大乾的武功时代就此而来!”

    “告诉你们,朕要在今生之内彻底解决蒙古人,朕要让大乾君临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要有生之年,马蹄踏处,皆是乾土!”

    底下的四位武将,顿时情绪激动,齐刷刷的站起来,单膝跪地,声音高昂的说:“臣等愿为陛下效死!”

    郑文听了,哈哈大笑,开口说道:“起来吧!坐。”

    坐定,郑文开口道:“朕决定改组禁卫军。”

    李卫站起来,向郑文行了一礼,开口说道:“陛下要如何改组”

    郑文听了,说道:“坐,朕决定仿汉朝,把禁卫军改为羽林军,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为天子亲军。分为三师,左师,中师,右师。”

    “一师设师长一人,师丞一人,副师长二人,师长带军,师丞管理后勤及军纪军




12.锦衣卫与东厂
    郑文望着郑一,顿了一下。

    开口说道:“郑一,至于你嘛。朕知道你是我父皇的秘卫统领。其实朕还是很欣赏你的,因为你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有才之人!”

    “所以,朕决定把你率领的秘卫正规化,隶属于天子亲军,就叫锦衣卫,而你,就是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

    郑文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锦衣卫,顾明思义,穿飞鱼服,配绣春刀,配两名副手,叫锦衣卫同知,下设两个镇抚司,为南北镇抚司,其官职为锦衣卫佥事,再下面各设十五个千户所,千户所下面是百户,百户下面是总旗,总旗下面是小旗,小旗下面则为普通士兵,统称为校尉。”

    “至于南北镇抚司的职嘛。北镇抚司的主要职能就是监察大乾周边各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各面的相关情况,朕要知道大乾周边各势力的具体情况,好方便朕作出决策。我大乾沉寂太久,是时候让世界认识一下我大乾了!”

    郑文感叹了一下,又说到:“至于南镇抚司嘛,就把大乾划分为十五个区域,每个区域设一个千户所,朕要知道大乾的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毕竟山高皇帝远的,在各个地方的世家,地方官员,怕是多有不法之事。”

    “朕要南镇抚司监察大权内部诸多情况,监视诸侯、地方官员、在京官员、各个王子的具体情况。”

    “朕也要看看,我大乾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朕要彻底改革我大乾,重新聚集力量,打造新军,朕要北征,朕要西征,朕要南伐,朕要大乾君临天下,朕要万国来朝!”

    底下的四人是情绪高涨,满脸通红,齐齐单膝跪地,一起高喊:“愿为陛下效死!”

    “起来吧!你们下去准备吧!”

    “喏!”四人向郑文行了一礼,就退下了。

    而锦衣卫也就此登上了大乾的历史舞台!

    锦衣卫是大乾的第一个正规的反间谍机构,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正史记载的正规的情报机构,它集收集情报,监视大臣,间谍,反间谍于一身,拥有极大的权力!

    它自成立以后,巅峰时期,曾有超过一百万的正规雇员,为它工作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其机构遍布全球,拥有多项海外特权,曾颠覆过多个小国政权,曾是集恐怖与血腥一身的组织!

    锦衣卫是皇帝的瓜牙,为大乾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粉碎了不知多少阴谋与叛乱,是世界第一大情报组织!

    后世还专门拍过关于它的电影电视及记录片,其电视剧《大乾锦衣卫》更是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其电影《锦衣卫》更是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而其记录片《大乾锦衣卫的前世今生》更是系统的描述了锦衣卫这个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影响,彻底让锦衣卫名扬世界!

    当然了,那时候已经被改组了,而这时候的郑文也不可能知道后世的情况。

    这时候的郑文正在烦恼呢,他在烦恼些什么呢

    他在烦恼的是,他发现大乾皇宫内的组织体系很乱,大乾皇宫分为三大宫群,大明宫群,长乐宫群,未央宫群,三大各群的管理机构又各成体系,十分复杂。

    这三大宫群,分为三种人,一种是其主人,例如郑文这个皇帝、太后王氏、先帝的妃子们、郑文未来的皇后及妃子,这类人统称为皇宫的统治者;另一种就是太监,还有另一种就是宫女,他们充当执行者及被统治阶级。

    而三大宫群,又各成系统,大明宫的大内总管为黄安,大明宫下设有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尚膳监,内库监等部门,分管的分别是大明宫的人事、皇帝的用物、马匹、吃食、银钱等。

    而长乐宫群,则分为内官监,女官监,衣物监,尚膳监等部门,管理的分别是太监,宫女,衣物,饮食等物。

    而未央宫群,则也和长乐宫群的差不多。

    而郑文烦恼的是,大明宫群的职能低下、模糊,远远没有发出它该发出的作用,这是郑文所不能忍受的,至于长乐宫群与未央宫群,郑文并不想管。

    于是,郑文叫过黄安,并对他说:“大伴,朕觉得大明宫的管理层效率低下,而且职能模糊,朕觉得有必要改组一下了。”

    黄安听了,是一头雾水,搞不懂这位陛下又怎么了,怎么会想着要改革内监,但是察言观色是太监的必备技能,因此一打量这位皇帝陛下,就发现了一脸的不容置疑,心中一沉思,改就改嘛,只要皇帝陛下高兴就好,反正我是无所谓!

    于是黄安就说道:“陛下,您说怎么改老奴听您的。”

    郑文一听,很高兴,就露出了一丝笑容,黄安一见,果然如此。

    郑文就开口道:“朕决定把大明宫分为内官监,女官监,内库监,财政监,膳食监,内宫监,御用监,御马监,管理监,后勤监,宫学监十一大部门。”

    “内官监嘛,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大明官太监的人事部门,朕要求内官监必须为每一名大明宫的太监建立一份档案,内官监必须清楚大明宫的每一位太监,而太监的升职任职任命都由内官监发出书面命令。”

    黄安一听,顿时了然,这是一个人事部分,拥有不小的权力,遂点了点头。

    郑文又道:“女官监,就是对大明宫宫女的管理,必须为每个宫女建立一份档案,女官监必须清楚大明宫宫中的每一位宫女,而每一位宫女的任职与升职必须由女官监出示书面任命。对了,第一任监正就由王晴儿出任吧!”



13.《太祖实录》
    为此,后世大导演李安还专门拍过一部电影《大太监黄安》,主要叙述的就是东厂的建立与黄安这个人,为此还获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李安也因此名利双收!

    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的郑文,正在读书,读得是《太祖实录》,这是太祖皇帝的本纪,他发现这位太祖皇帝郑武绝对是位了不起的人,而且他发现太祖皇帝绝对不是像他这样的穿越者,而是实打实的古人。

    这位太祖皇帝郑武是位铁匠家庭出身,是燕京人,他父亲、爷爷都是铁匠出身,他十三岁就跟着他爹打铁,有一身蛮力,十五岁父母双亡,只孤身一人,但他有豪气,朋友较多,根据记载,他打铁还是赚了不少钱的,但是只要他的朋友有因为钱的问题有困难,他就慷慨解囊,毫不吝啬钱财,后来他被迫从军之后,对自己手下的军士也是从不吝啬!

    郑文想了想,太祖皇帝成功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足够大方,大方到不可思议,跟着他起家的功臣文士,在他称帝之后,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汇报,高官厚爵,田亩钱财,而且他称帝之后的第一天,就赏赐给了他的士卒一百五十万亩田亩之巨,而且他从未清洗过功臣,这虽然有他早逝的原因所在,但他从未辜负过他的功臣这一点确是真的!

    郑文想了想,这可能也是在太祖皇帝早逝之后,太宗皇帝能够压服各地的骄兵悍将,顺利登位的原因之一,虽然也不乏太宗皇帝的英明果敢,但郑文还是觉得这还是太祖皇帝的功劳!

    想一想就知道,在当时刚刚结束一年的乱世,二十多岁的太宗皇帝是难于凭借其手中的力量一下子压服国内的各大势力的,而且宗室还十分稀少,只有太宗皇帝的几个弟弟,而且还很年少,并无多少实力,就这样国内没有任何叛乱,太宗皇帝顺利登基。

    这绝对是太祖皇帝的遗德,因为一生都没有对不起过任何人,其士兵和功臣都会感激于他,任何人想发动叛乱都难于鼓动其手下的士卒,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郑文觉得能学到了一点,那就是大方!

    因此,终郑文的一生,他都对自己立功的手下进行了厚厚的赏赐,而且数次加恩于天下的百姓,因此终郑文一朝,郑文在民间的声誉都是非常高的,而且终其一生,民间就没有过任何叛乱,而且在今后的数百年间,民间都有人在怀念他!

    郑文在细细的品读《太祖实录》的时候,还发现一点,就是他比较重视技术,可能因为他是铁匠出身,所以他十分重视兵器铠甲打造的质量,他亲自任命工匠出身的胡越为军器监的监正,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制度,质量好就重赏,质量不好就重罚,因此当时的大乾的兵器都是强于中原各诸侯的。

    大多数人都将这归功于太祖皇帝爱惜士卒,但来自后世的郑文并不这么觉得,郑文反而觉得这是太祖皇帝重视技术的原因!

    可惜了,三百余年来的大乾,渐渐放弃了太祖皇帝的这个制度,兵器的质量忽好忽坏,不及太祖年间了!【!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郑文深深记住了这一点!

    在郑文今后的执政中,结合了后世的情况,他逐渐废除了工匠为贱役的制度,并对工匠进行了考核,核定了工匠的等级制度,给了他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待遇,为此还颁布了《大乾工匠等级制度》和《大乾专利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确保了工匠等阶级的地位及待遇。

    但郑文及大乾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的!

    终其一朝,发明创造出了许多的工艺,当时的冶铁技术就是世界最优秀的,欧洲一百多年后才从大乾引进的治铁技术就是郑文在位二十年时改进的冶铁技术!

    而郑文登基十八年时,马种培育的工作正式得到了进展,此后大乾的马更是达到了封建古典时代的最巅峰,其马的优秀程度达到世界巅峰,在后世更是获得了“乾马”的称号,在建武五十年朝庭对大乾的官方马匹进行统计的时候,在册的官方马匹就达到了一千万匹,而在大乾官方养马最巅峰时,就有同时在册的两千万匹马!

    而郑文在位三十年时,大乾的水稻培育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每亩最低能达到六百公斤的产量,最高能达到八百公斤的产量,由此大乾帝国的水稻产量每年达到了八千亿斤上下,由此二十年间,大乾人口达到了五亿,而整个大乾的粮食储量更是达到了上万亿斤,根据大乾建武五十年的官方统计,整个大乾有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座大型粮库,储存的粮食达到了一万五千亿斤,而在二十一世纪约考古活动中还曾发现过一座大乾帝国废弃的大型粮仓,里面的上亿斤粮食甚至还能食用,其粮食储存技术可谓是匠心独用,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世界!

    ……

    当然,这可是后话了。

    此时的郑文还在仔细的读着《太祖实录》,他发现太祖皇帝绝对是个有意思的人,那就是他对儒家的蔑视,他曾在公开场合对大将说过:“孔子就是个教书的,孟子的君轻民贵就是个笑话



14.视察
    此时的燕京城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哀伤中夹杂着一股悲壮。

    哀伤的是此时的大乾正处于国丧之中,悲壮的是随着滚滚的铁流奔向山海关,又不知多少燕地男儿能够完整的回到故里。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是不知道这场战争要持续多久

    三天转瞬即逝。

    这三天之中,朝庭的信使奔赴大江南北,黄河内外,几乎所有的大乾人都知道了大乾与蒙古的战争又爆发了!

    边关守军迅速进入战争状态,披甲带剑,日夜不停的巡视关隘重地,所有的边境地区进入军戒状态,甚至所有的边地居民都自发的武装起来!

    而河北之地,驻军迅速集结,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准备往燕京城集结,河北之地的地方官也迅速进入状态,城市进入戒严状态,民兵迅速被武装,河北仓库迅建被打开,物资迅速被装车,前往燕京的道路上,被各种马车挤站,民夫士兵络绎不绝,河北全面进入了战争状态。

    而山东之地,驻军集结,民兵被武装,整个山东大地都进入军管状态,物资被迅速沿运河沿线汇集,迅速装船,运往燕京!

    而长江以南,则因为时间的关系知道的稍晚,但各地的驻军还是迅速被集结,弹压地方,防止发生民变等意外事故,各大物资仓库迅建被打开,民夫被征集,船只被征调,物资被迅速装船,沿着运河被运往燕京,推后来的官方统计,朝庭在整个长江以南修建的十个大型仓库中满满的物资在一个月之内都被运往了燕京。

    这可是太祖年间为了收复大理而设立的军事仓库,足够五十万装备精良的大军一年之用的军事物资。

    这足见江南船运之发达!

    而且建武三年末,朝庭又把掏空的十大仓库填满了军事物资,而且整个江南地面并无什么感觉,是可见此时的江南之豪富。

    而此时的大乾,差不多举国都进入了战争状态,军队奋勇争先,人民默默支持,朝野举国动员,大乾这一刻已然爆发出了一股新的活力,正在缓慢下降的国势被生生斩断,大乾从此进入了一页新的篇章!

    当然,此时的郑文并不知道,大乾也无人知道,这是在后世的人读史而发出的感悟。

    此时的郑文还是很忙的。

    他在忙些什么呢

    此时的他正在视察工部。【!¥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因为他发现工部的下属机构军器监制作的武器是时好时坏,他对此十分不满意,决定来工都进行视察,亲眼看看军器监的具体情况。

    郑文在工部尚书孙化的陪同下视察了整个工部,郑文就发现了工部这个部门,行政官僚竟多于技术官僚,工部在册的工匠有的竟然是数十年都没有发生变化,郑文甚至发现有一个工匠的名字已经在籍上百年了,这令郑文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人竟活了上百岁了,竟从没听说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工部的效率已不如开国之初那般有战斗力了。
123456...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