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臣代大乾所有将士感谢陛下!”林苍眼眶含泪、满脸通红的单膝跪地,对着郑文拜了又拜。
对于这位新皇,林苍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心胸宽广,仁义,能够当着他的面,对皇室对进行否定,并且当着他的面认错,还准备建立英烈阁,林苍不否认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抓住军心,但同样的不可否认这位新皇对大乾士卒的爱护。
林苍的心是真正的被感动了,从今之后,他唯这位新皇之命是从,在这位新皇刚登基的时候,还是有人或明或暗的来拉拢过他的,虽然他都严词拒绝,但是心中还是有些不确定的,但从今天之后,自己的一生将系在这位新皇上,因为这位的确是个仁义皇帝,是个好皇帝。
郑文急忙双手扶起他,开口说道:“老将军多礼,这本是皇室的过错,何惜如此”
“朕看了这些河北驻军的装备情况,兵器铠甲都有些陈旧了,是朝庭这些年忽视了对河北之军的关注,是朝庭的过错,朕代表朝庭对你和河北驻军说声对不起了。”
说完郑文对着林苍和河北驻军将军深深躹了个躬,又对在场的河北躹了个躬。
在场的所有河北驻军包括将领急忙面向郑文单膝跪地,并一起高呼:“陛下折杀臣等。”
但是在场所有的人的的确确被感动了,其实他们心底的确有些怨言的,虽然也知道这不是郑文的错,但心里的确有一些迁怒郑文的心思,但郑文是又躹躬又道谦的,他们心里的那丝迁怒早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满满的感动。
郑文急忙大声
18.皇帝的想法
郑文说了这么多,停顿了一下,就叉开了话题。
想了想,郑文又接着说:“老将军,你说,朕重新组织河北驻军,把河北驻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河北军团,一部分河北驻军,河北驻军十万,常驻河北,而河北军团是二十万,虽然这支军队也驻扎在河北,但这支军团完全是野战军的配置,这是一支脱产常备军团,选最好的士兵,用最好的武器装备,最好的给养,最好的待遇,把这只军团训练成最好的军队,随时都能出征,你觉得怎么样”
林苍想了想,说道:“陛下,您恐怕是还有后续的计划吧”
郑文听了,点了点头,遂说道:“不错,朕呢,其实有个想法,朕觉得,大乾的军队数量虽然庞大,实力也很强,但是远远比不上蒙古人的军队质量,朕想把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驻军,一部分是野战军,常驻军就负责维持地方秩序和作为野战军的后备兵员,而野战军呢,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战争的,当然主要是负责对外战争,而这野战军,就选择最好的兵员,最优秀的军官,最优秀的将领,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最好的给养,给最好的待遇,来组成野战军团,你觉得怎么样”
林苍听了,想了想,说道:“臣认为这倒是可行的,这样的话,大乾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会有所增强,只是这样花费巨大,朝中的大臣们会反对吧”
郑文听了,遂说道:“反对又怎么了,反对还不是要去做,我大乾立国三百年来,朕认为总体上还是保守的,我大乾这柄利剑是时候出鞘了,是该让天下人,让世界知道这柄利剑的锋芒了。”
林苍从郑文的话中感受到了那一股不容置疑,感受到了那股睥睨天下、那股唯我独尊的磅礴气势,遂一言不发,但心中的豪情在这一刻也是被激发出来了。
“别以为朕不知道,民间的情况,世家大族大量兼并土地,把持着地方的话语权,百姓虽不至于流离失所,但卖儿卖女还是时有发生的,朕只是还没腾出手,等朕腾出手了,等朕腾出手来,朕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皇帝的威严!”
林苍一副没有听懂的表情一言不发。
郑文一见,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遂又开口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你说,朕在山西组建一个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团,山海关组建一个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团,燕京城一个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团,河北一个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团,南方组建一个二十万人的野战军团,你觉得怎么样”
林苍听了,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这可是百万大军呀,从这些军团的位置看,足足八十万野战大军都位于北方,看来陛下是防范蒙古人啊!至于剩下的二十万大军位于南方,难道陛下是想伐大理但伐大理也用不了这么多精锐部队啊”
“哈哈哈,林卿莫非真看不透朕的想法”
林苍摇了摇头,还是一头雾水。
“朕组建八十万野战大军在北地,不光是防范蒙古人,还是为了震慑蒙古人,更是为了随时出兵蒙古,消灭蒙古人的政治势力,把整个大草原都纳入我大乾的统治,朕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的把大草原纳入大乾的统治,让子孙后代再也没有草原之患!”
林苍听了,心中是豪情万丈,恨不得马上就提兵进入大草原,消灭蒙古人,但他心中更好奇,这位陛下是如何彻底的把草原纳入统治呢周围的人亦然如此!
于是,林苍就开口道:“陛下,纵观汉唐以来,大草原都是难于统治的,即使获得‘天可汗’称呼的唐太宗李世民都难于统治大草原,您是如何考虑统治大草原的”
郑文听了,哈哈神秘一笑,遂开口道:“难,朕也知道很难,这个问题也很复杂,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简单的说就是同化,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让它消失有两个方法,一是从**上消灭它,二嘛就是同化它,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众人听了,还是不明白,但却把同化两个字深深记在了心底。
“当然了,蒙古大汗忽必烈是个枭雄,也是个厉害人物啊!没有十年的准备,朕是不准备发动对蒙古的战争的,可惜了!”
林苍听了,心中也是一阵惋惜,看来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到大乾出兵蒙古了,心中不由一阵丧气,但有生之年能看到大乾消灭蒙古的希望,又觉得不枉一生征战,顿时,身体充满了一股活力。
郑文并没有发现林苍的异样,遂又开口道:“至于在南方屯集二十万野战军,朕可不仅仅是为了大理,一个小小的大理,不值得朕为此费那么大的力,朕听说安南这些地方的水稻能一年三熟,这么好的地方理应是我大乾的!”
旁边的人一听,兴奋得不得了,这是要开疆拓土的节奏
19.朝会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三天而过。
此时的山海关,是阳光明媚,秋草枯黄,有些许秋的悲意,如果不是有许多战火的痕迹,任谁也不会想到,数天之前,此地还爆发过大战,还是尸山血海,还是血流成河!
此时吴勇率领的十七万援军已经抵达山海关,正与蒙必烈率领的蒙军隔着山海关相互对峙。
双方都没有发动攻势,忽必烈寄希望于通过谈判来解决这次的争端,而吴勇呢,则是由于兵力不足,不到二十万的军队如何能向二十多万的蒙古军队发动进攻,况且还大多数是骑兵,那不是进攻,而是找死。
……
而此时的燕京城,正是十月初一,也正是大乾进行大朝会的日子。
大乾的大朝会,一月四次,初一、十五各一次,其他的在间隔这两个日子七天各一次,其他时候都是皇帝召集各位大臣再议事,地点都不确定,而且大朝会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勋贵都要上朝,而大乾官吏是五日一休。
而此时的郑文,穿戴着天子冕服,腰佩一把宝剑,在众武士及太监们的簇拥之下,走入大殿。
郑文,跛着脚,一步一步的从御阶上走向高处的龙椅,最后再坐在龙椅上。
底下众臣一见,立马面向郑文行礼,齐齐高呼“陛下安!”
郑文就开口道:“朕安,众卿安,免礼平身。”
黄安一见,立即高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礼部尚书钱昌率先出列,开口说道:“陛下,先帝的陵寝已然完工,只是后续的封土祭祀工作,还要陛下亲临,日子是钦天监定的十月初九。”钱昌一副昏昏欲睡的禀报道。
“朕知道了,十月初九朕会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的。”
郑文见钱昌没退下去,就一脸和气的问道:“钱爱卿,还有事”
钱昌见此,只好又说道:“陛下,先帝已逝,您的陵寝事宜要有所准备了,还有就是改元。”
郑文一听,心中一阵腹诽,朕今年才十八,年轻力壮,你就这么想着朕死啊!
当然了,这是郑文以现代人的角度来腹诽的。其实,在封建社会,新帝一登基,就会提出自己的陵寝问题的,这是政治问题。
郑文也知道这位钱老大人是为了自己好,但是郑文心中还是很不爽。
遂无奈的开口道:“朕的陵寝嘛,明年再说,朕还年轻,现在边关的将士们正和蒙古人浴血奋战,朕的私事又怎能超过他们呢”
底下的众多武将面上都露出一丝感动。
郑文拉拢军心的手段是无处不在,在这种事情上,他都能浪一波!
钱昌听了,也是一阵无语,一阵无奈,这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好吗,怎么到了您老人家的口里就成了私事,刚要出口反驳。
郑文见此,马上就开口道:“钱爱卿,关于改元,就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吧,关于朕的年号,你们礼部有什么提议吗”
钱昌一听,精神一振,开口道:“陛下,我们礼部提了几个年号,嘉靖如何”
“不妥,换一个。”郑文一听,不就是明朝的嘉靖嘛,“家家干净”,这不是诅咒朕的大乾穷嘛!
钱昌见此,又开口道:“明治,如何”
“不妥,再换一个。”这不是小日本的明治嘛,不妥,天朝上国怎么能取这样的年号,一听郑文就否决到。
钱昌见此,只好又开口说道:“陛下,建业如何这是礼部拟定的最后一个年号了。”
郑文听了,沉思了一下,还是觉得不怎么样,就开囗道:“不妥,就叫建武吧,明年就是建武元年!”
钱昌一听,觉得还是可行的,建武嘛,字面上嘛就是建立武功,倒也符合这位陛下的所做所为,遂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就退下了。
郑文见这个问题得了解决,就又开囗道:“朕刚登基,就遭到了蒙古三十万大军进攻山海关,朕当时很惶恐,但朕身为太祖的子孙,又怎能退缩呢朕决定发百万大军与蒙古人在山海关决战,刘爱卿,兵员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郑文怎么会开口提这个问题呢这些兵员物资他熟悉得不得了,这些天他基本都是吃住在京营,与各部大臣商量兵员的调动及物资的调拨,那他为什么还在大朝会上提起呢
因为这些天,他接到锦衣卫的汇报,燕京城是暗流涌动,有不少势力在串连,想要搞些事出来,但郑文又不想大开杀戒,毕竟在他心里生命还是宝贵的,所以郑文才提这个问题,把事实说出来,好震慑一下这些野心份子,劝告一下他们尽快收手,否则就别怪朕不可气了,朕虽然不喜欢杀人,但威胁到朕,那么就只能请你去死了。
郑文是越来越有当皇帝的感觉了!
底下的刘健一听,刚开始也是一阵纳闷,这些不是您都知道吗又何必多此一举的在此提出,但身为政坛老狐狸,政治嗅觉还是敏锐的,联想到这些天京城的局势,一思索,就明白过来,这位陛下是在敲山震虎啊!看来这位陛下成长得真快啊,从一介透明小皇子到登基为皇才不是一个月,各种政治手腕已然是用得如此娴熟了,果然皇家就没有一个简单的人
20.燕王的心思
而在燕京城的燕王府。
燕王郑庄是一身素衣,坐在大厅中的上首,拿着一杯茶,喝了一口,对坐在他下首的一位中年人说道:“先生啊!你是不知道啊,孤心里苦啊!”
“二十多年了,一直闷在孤心里,不吐不快啊,今天孤就跟你说说。”
“父皇还没登上皇位的时候,孤就出生了,孤是父皇的第一个儿子,是长子啊,孤刚出生的时候,父皇还是喜欢孤的,按理说,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孤是应该被立为太子,最后登上皇位的。”
“可你看看,孤二十多岁了,连个王位都没有,孤以前也是像你们以为的那样,这是父皇在考察孤,只是孤得还是不够好,所以孤拼命的讨好父皇,讨好朝臣,希望孤能登上太子之位,可是孤最近发现了,父皇他是根本就没考虑过孤,只是孤身为长子,他怕朝臣的议论,才迟迟不封孤为王,把孤作为那个耙子立起来,让天下人看的。”
“只是他最喜欢的,怕就是小七,准备立为太子的,也是小七。”
“可惜了,他暴毙而亡,连最后的遗言都来不及留下,最后他心爱的七儿子也没登上皇位,但谁没想到,登上皇位的会是那个跛脚的小九。”
“真是世事难料啊!怕是父皇也没想到,会发生那么多事,在他的尸体面前,会上演夺皇之变,差点兵戈相见,而且,他最爱的七儿子,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哈哈哈哈……”郑庄忽然哈哈大笑,只是这笑声之中透着一股悲怆。
“你知道吗先生,孤真的是不甘心呢,为了这皇位,你是不知道孤付出了多少。”
“二十多年了,孤小的时候,孤的母妃就严格更求孤,孤从小就是一板一眼的长大,跟着大儒学习,在皇室中,孤的功课都是最好的,十几年如一日的读书,老师们都认为孤会是一个好储君,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是,凭什么,就因为他不喜欢孤,就可以肆意的践踏孤吗”
“你知道吗孤为了这个皇位,十几年隐忍了吗!忍父皇,忍二弟,忍七弟,忍朝臣……忍着这一切,孤早忍够了。”
“你知道吗孤的好二弟郑桐这些天,还到处连络人,想给小九一些厉害瞧瞧,依孤看,真是幼稚,就凭这些小手段还想着把小九拉下皇位,真是幼稚的厉害。而且还以为别人不知道。”
那中年人,身材中等,清清秀秀,听了也是一头皱眉,这人就是郑庄的谋主孙晓,是一个落弟的举人。
他听了,遂开口道:“王爷,您还想着那个位子吗”
郑庄听了,一脸严肃,思考了一下,遂开口道:“想肯定是想的,只是孤知道,孤怕是今生也登不上那个位置了。”
“说起来,天下人包括孤都是看走眼了。小九厉害呀,不到一个月,就孤身一人差不多掌握了局势,是个厉害人物!孤不如他,也没把握斗得过他。”【# 最快更新】
“从这几天小九的动作来看,小九算得上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了,这样一个人物,孤自信孤斗不过他,就是号称‘文武全才’的二弟,在他眼里怕也只是个笑话。”
“哼,二弟在孤眼里也是个笑话,就那天,孤虽然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谢飞支持他的,但他那句‘吾之才不足于当天下,诸公当另选贤能’,你不知道当孤听到那句话,孤心里是多想笑吗当婊子还想立牌坊,真是一个笑话。皇位是你能拿来开玩笑的吗他现在肯定后悔了,但也晚了,要不是孤军中势力单薄,孤早登上皇位了。只是终究便宜了小九,但也是我大乾之幸啊!”
孙晓听了,认同的点了点头,才开口说道:“周王爷的确是个笑话,可惜了,只要那天他稍微那么强硬一点点,登上皇位的必定是周王爷。”
“是我对不起王爷,终究是我为您制定的‘天心即圣心’出了差错,才导致我们军中势力单薄,最后才功亏一篑,我对不住王爷啊。”孙晓一脸愧疚的对郑庄说道,说完急忙站起来就向郑庄跪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