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郑庄急忙站起来,拉住孙晓,才开口道:“先生不必如此,先生制定的计划,孤也很是认同,大概是天命不在孤,谁又能想到父皇正值壮年,就那么去了呢”
双方又各自坐好,孙晓才又开口道:“王爷心中真的放下那个位置了”
郑庄听了,开口道:“先生不必再试探于孤,孤真的放下了,孤也是有家室的人,孤害怕死无葬身之地,而且孤是看不到希望啊!”
孙晓听了,知道这是真话,才露出了一丝笑容,遂开口道:“王爷放下了就好,我还怕王爷一条路走到黑,这样我就放心了,王爷起码能富贵一生!”
郑庄听了,脸上阴晴不定,遂又开口道:“先生,孤想要的不是富贵一生,孤想要的是能够为我大乾进一份力,请先生教孤!”郑庄说完,站起来对着孙晓深深一拜。
孙晓听了,一动不动,也不管郑庄,才狐疑着开口道:“王爷心中是真的放下了
21.谈和
而此时的郑文呢,他正在武德殿召集宰相刘健等内阁大臣。
待众位坐定。
郑文就开口说道:“诸位先生,蒙古大汗忽必烈派来了代表,想要与大乾和谈,朕也拿不准,想听听各位先生的意见。”
底下寂静了好大一会儿。
刘健才率先开口说道:“陛下,从大乾国内的情况来看,能够与蒙古人议和是最好的了,国内在短短不到一个月之内,民众的生产生活已经受到了影响,再来这样一个月,国内的情况怕是会要更糟,搞不好有些地方会出现不稳,所以臣建议与蒙古人议和是最不好不过的了。”
谢飞却说道:“陛下,臣不同意,动员了上百万大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是不获一利,朝野民间怕是都会有非议,而军心士气怕是会所影响,而陛下的名声也会受损。”
大乾十几年的承平,好不容易迎来了武人的机会,他当然不会同意,他作为武人在京的高层,当然要替军方争取利益,如果他不反对或沉默以对,他在军方的地位怕是会受到影响,他当然要反对。
户部尚书郭成却反驳道:“你们这些武人就知道打仗,你知道这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钱粮支出多少吗这样再来一个月,户部就要破产了,国库怕是连各位的俸禄都发不出,所以臣赞同与蒙古人议和。”
“你,你……”谢飞一下子被反驳得哑口无言,面红脖子粗,看上去一副爆怒的样子,想要上前打郭成一顿,而郭成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郑文见了,有些无语,只好说道:“好了,都是朝庭重臣,成何体统,继续说。”
二人一听,马上就偃旗息鼓,各自不再搭理对方。
兵部赵山却是开口道:“陛下,大乾承平日久,在册的军队怕是有许多不实之处,而且各地的军备情况也是多年未更换,而且大乾还未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既然蒙古人要与大权议和,那就议和,但必须给我大乾些利益。所以臣同意与蒙古人议和。”
接下来的人发言都是同意与蒙古人议和的。
郑文听了,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了,虽然这些发言都或多或少提出各方面的原因来支持与蒙古人议和,但是郑文还是感觉大乾朝庭内部的保守,虽然他也倾向于议和,但是对朝庭的这种风气还是相当不满的,心里很是不高兴!
但面上却是不显,遂平静的开口道:“那就这样吧,先让兵部尚书赵爱卿代表朕去跟蒙古人谈谈,具体的尺度朕就拜托给赵卿了,勿失朕望。”
“散了吧!”说完郑文就起身,一脸面无表情,跛着脚出了武德殿。
众臣看着他一步步的走出武德殿,心中各有所思,看来陛下怕是也倾向议和。
……
鸿胪寺,大厅内。
赵山与博赤相对而坐,彼此都打量着对方,皆是一言不发。
过了好大一会儿,博赤的定力终究不如赵山。
遂率先开口道:“赵大人,我博赤是大汗的特使。想我大蒙古,拥兵百万,占地万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骑着快马,不眠不休连跑一个月,都还不能到达边界,可谓是实力强横。我们大汗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次前来贵国议和,是因为大汗不想看到贵国血流成河,才派我……”
赵山听了,嗤之以鼻,遂打断博赤的讲话,不就是武力威胁吗,遂开口道:“不必说这些,想我大乾立国三百余年,底蕴深厚,民丰物多,占地万里,拥兵数百万,俊杰才士不可胜数,粮食物资车载斗量,朝中大臣一心为国,民间好战风气横行,陛下雄才大略,这天下又有谁是我大乾的对手,想战就战吧,我大乾奉赔到底,只是新帝登基,以孝治天下,不想刚登基就血流漂橹,听说蒙古要与我大乾议和,陛下才命我来听听你们的条件,看看是否议和。”
互吹嘛,谁不会,不就是往大了吹,再加武力威胁嘛!
博赤听了,也是暗暗咋舌,看来这嘴皮功夫,的确不是大乾人的对手,大乾的情况自己又不是不知道,根据自己这些天的观察和打探,远不如这位赵大人说得那么好,大乾国内的情况还是很复杂的。如果大乾不想议和,也不会他昨天才到,今天就来和他谈。
只是管他的呢,大汗也想议和呢!
遂又开口道:“赵大人,我们也不用来这些虚的了,我们来说些实际的,大汗确实想和大乾议和,为此我们大汗愿意弥补给大乾些损失,但是大乾必须加大与蒙古的互市。”
赵山听了,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互市的事情我不能做主,但是议和的事情,我心中还是有数的,只要你们蒙古人给我大乾战马十万匹,牛羊各百万头,我就能做主马上议和。”
“不可能,必须加上互市,而且这也太多了,最多战马一万,牛羊十万,我们蒙古才能与你们大乾议和。”博赤一听,立马就否决到。
赵山听了,倒也不及,遂笑呵呵的说:“别急,慢慢谈嘛,只要你们蒙古给
22.议事
此时的赵山心中是激荡的,身为一个文臣,被自己的主君称为忠臣,已然是最大的褒奖了!
郑文此时拉着赵山的手,沉静了一下,才开口说道:“卿说得这些,朕都知道,可国事艰难啊,朕几乎是一无所有登上这个皇位,还不到一个月,蒙古人又入侵了,国内国外那么多事,朕也艰难啊!”
“赵卿,朕跟你说,朕登基不到一个月,每天睡觉都不足三个时辰,跟你们学习处理军政,视察四军营,朕也苦,朕也累!”
“朕虽然是一个跛子,但朕还年轻,朕心里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朕希望我大乾能超越汉唐,实现我大乾真正的盛世,而朕也希望能成为千古一帝,青史留名,让后人铭记朕的功绩!”
赵山听了,是心中激荡,差点就喊出“臣愿附陛下尾骥”,只是文人的矜持让他生生把到口中的话又憋了回去!
郑文顿了一下,放下赵山的手,才又说道:“朕知道,要实现的朕的理想,困难重重,一定有许多明刀暗剑冲着朕而来,一定有许多利益阶层暗中阻挠。”
“但是朕不怕,即使朕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即使朕与天下人为敌,朕也不惧,朕也不易其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郑文又用激烈的语气说道。
旁边的赵山听了郑文这么豪气冲天的话,心中的豪情被一激,就对郑文的跪下,大声说道:“臣愿为陛下效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文一看,急忙把赵山扶起来,眼中却有一丝笑意!
郑文遂又说道:“赵卿下去之后,把大乾的各地的兵备情况,秘密调查一下,再写成奏折,朕好好看看,等着朕腾出来手,再好好收拾这些驻虫。”
“喏!”赵山一脸激动的应命到。
“哦,对了,要是朕全面放开大乾与蒙古人的互市,朕跟忽必烈要十万匹战马,牛羊各百万,你说他会答应吗”
赵山一听,有些不解,心中也是好奇,遂问道:“陛下所说的全面互市是怎么样的”
郑文一听,遂解释道:“全面互市嘛,就是大规模的互市,就是用粮食、盐铁、茶叶等,甚至是兵器跟蒙古人进行交易。”
“而蒙古人呢,只要用金银,牛羊,马匹,甚至奴隶都可以用来与大乾交易。”
“这样一来,蒙古人就会发现,与大乾交易远比与大乾交战获的多。而大乾与蒙古就会进入一段和平时间,而蒙古呢只怕就会西征。”
“赵卿,你觉得怎么样”
赵山听了,开口道:“陛下,全面互市倒是可行的,只是铁器兵器是万万不可的,那不是加强蒙古人的战争实力嘛!”
郑文听了,遂哈哈大笑,又说道:“赵卿啊,你眼界还是薄了一些,铁器兵器怎么了,想中原大地数千年以来,先是以铜为兵,最后才逐渐演化成铁制兵器,而发展到现在,铁的质量在大乾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质量,朕希望大乾的铁质量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但是没有消耗就没有动力,而现在除了大乾的官方用铁和民间用铁之外,朕还必须为大乾的铁找到一个倾泄囗,而蒙古就是这个倾泄口。”
“而且,朕已经决定要为大乾所有的军队更换兵备,那换下来的百万兵备又当如何,难道回炉重造吗这是得不偿失,耗时耗力。如果蒙古人能够拿出足够的利益,朕也不介意全部出售给他们。”
“况且,朕与蒙古人的交易,只出售产品,不输出技术,这些我大乾就能永远保持第一。”
“赵卿,你怎么看”
赵山听了郑文的话,一时间就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陛下,您的想法有些惊世骇俗,臣听了一时也是难于理解,臣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您不如召集内阁大臣来共同商议,听听他们的看法,您再做决定也不迟。”
郑文听了,也只好点了点头。
……
半个时辰之后,郑文在武德殿召开了内阁大臣会议。
郑文看着在下首的这些朝庭重臣。
率先开口说道:“朕命赵爱卿去跟蒙古特使进行谈判,谈判暂时的结果是,蒙古人赔偿我大乾战马五万匹,牛羊各五十万,而我大乾与蒙古的互市加大十五倍,诸位都是朝庭重臣,都有什么看法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沉默了一会儿。
刘健就开口道:“陛下,这个结果,臣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的,只是这个互市力度怕是有些大了!”
谢飞也接着开口道:“不错,陛下,臣也认为这个互市力度太大了,这不是变相的增强蒙古人的力量嘛!”
户部尚书郭成也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不同意见,臣赞
23.一封奏折
而此时的郑文,正在御书房中看奏折,他看到了一封很有意思的奏折。
这是一封燕王府传来的奏折,奏折的大致意思就是:燕王郑庄上奏周王郑桐欺君,这些天在燕京城到处串联人,准备搞风搞雨,让郑文小心,郑庄表示站在郑文一边,跟周王郑桐誓不两立。
郑文看了,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郑庄在奏折中表示出在皇位争夺中他已经认输了、投诚了,还揭发了这些天郑桐的所作所为,表示出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意思。
至于郑庄是否真的认输了呢呵呵,还有待观察!
至于郑桐吗
郑文要怎么办呢
跟郑桐有关系的人可不少,想当初郑桐差点就登上了皇位,他的支持者和潜在势力可不小。
这些天,他可是在京城搅风搅雨的,自己必须给他点厉害看看,让其他人知道,跟自己做对的下场,借此震慑其忚势力,让他们知道,朕在看着你们呢!别跳,再跳朕就会收拾你,这是敲山震虎!
但是又不能收拾得太过了,过了就会让人感觉这是郑文在秋后算账,清算争夺皇位失败的郑桐!
但一让人感觉如此,当初在皇位争夺时支持郑桐的势力就会人人自危,害怕遭到郑文的清算,就会努力抱团,聚势自保,甚至许多原本已经与郑桐拉开距离的人又会重新聚集郑桐的麾下。
难道是郑桐在察觉到自己的势力有分崩离析的危险,才在燕京城搞风搞雨,好让朕重重处罚他,好做出兔死狐悲之态,让他的势力紧紧围绕在他周围,让他们不敢离开他。那样的话,郑桐这个人的心计怕是很深呢!
此时郑文的心里又不自觉的多想了些。
正是多事之秋啊!
郑文心里又想了想,还是要处罚的,必须要敲山震虎!
但是又要把持一个力度,要让人觉得,这只是在对郑桐在京城搞风搞雨的惩罚,而不是郑文在对这个皇位争夺失败者的秋后算账!
那么要如何做呢
只能在“孝”这方面做些文章了。
郑文拿着这份奏折笑了笑。
……
一个时辰后。
黄安拿着一份圣旨,带着人出了大明宫。
而周王府,周王正跪在大厅里,而黄安正在念着圣旨:“皇帝诏曰:周王郑桐,于先帝孝期,不思守孝,于京城搅风搅雨,是为不孝,着周王府罚俸一年,周王闭门思过三年,钦此!”
“周王爷,接旨吧!这是燕王爷写给陛下的奏折,奏折中言明在先帝的孝期中,周王爷可是很活跃的,陛下看了,心中很是不高兴,但向来仁善,不忍呵责自己的兄长,遂让老奴把这份圣旨和奏折带给周王殿下,说稍微惩戒一番即可,必定是血亲骨肉!”
“臣接旨,谢陛下隆恩!”郑桐双手接过圣旨,脸上面无表情,心里却是几欲吐血。
没想到啊!
在计划之初,他就想过会被发现,这么大的事情瞒也瞒不住,他只是想给刚刚坐上皇位的小九一些麻烦,看看能否让他手忙脚乱,自身出现一些问题,自己再根据后续计划看能否把小九拉下皇位,说不定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率先捅自己一刀的既然是新受封燕王的郑庄,而小九也借坡下驴,发了一份狠狠的斥责圣旨过来,在自己头上扣上不孝的帽子。
从今天之后,自己的名声怕是会受损了,而自己恰恰是因为名声,才能在大乾朝野尽知,搏得了“文武双全”的名声,还差点登上皇位。
看来今天之后,自己要低调沉寂一段时间了!
郑桐拿起这封奏折看了又看,通篇都是郑庄在斥责自己,斥责自己欺君,斥责自己自己,隐隐的暗示郑庄在皇位争夺中认输、以后为小九马首是瞻的意思,难道自己的好大哥就真的认输了吗
呵呵,反正自己是不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