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关耳文
只是影响范围终究还是很窄,因为这个时代,只有很少的人能识字,毕竟在这个时代,识字是一种生活技能。
受限于生产力低下,平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并不高,一个普通的小民家庭能够出一个识字的人,已是邀天之幸。因此读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也是一种负担。这也基本上使得知识被贵族世家大族所垄断,普通小民基本上是不识字。
而郑文要打破这种垄断,基本上要推行全民教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一来,不说其他的,就整个大乾的财政都受不了,不用推行一年,郑文就会破产,大乾就会无钱可用。
因此,郑文也是想想。
而对于舆论呢,现阶段郑文想了又想,只能渗透,慢慢的渗透,希望有朝一日国家能真正掌控舆论!
而渗透呢,就简单多了,让朝庭与自己先行办报来试试水!
而朝庭早已经有了最早官办报纸邸报,但是只在官方渠道流行,差不多是一月一次,报道的内容也通常是一些时讯政治的事情,比如皇帝的圣旨、朝庭颁布的政令等国家官方大事,受众之人比较小。
而郑文所希望的,就是希望把邸报扩大化,正规化,持续化,商业化,缩短发行的时间,扩大受众的人群,内容也转向平民化,普便化,做到上下皆宜,老少咸宜,要是能做到全国发行就更好了!
所以郑文决定召集内阁大臣们议议这方面的事,看看他们怎么说
如果他们集体反对的话,郑文也只能慢慢来,但最后肯定会强行上马的。
……
次日,郑文在武德殿召集了在京的所有内阁大臣。
一坐定,郑文就率先开口道:“朕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是因为朕看了我大乾官方发行的邸报,这邸报倒也不错,只是这邸报,发行时间长,受众人数小,内容也偏向时政,朕觉得这邸报发行规模应扩大化,面向全大乾发行,作为我大乾向民间宣传的舆论平台。你们觉得怎么样”
底下的人听了,是一片沉默。
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自登基以来,心思是变化莫测的,心思是越来越难猜了。
不一会儿后,刘健只能率先开口道:“陛下的意思是,把官方的邸报放大,扩大整个大乾,受众人群也扩张到全国,这费时又费力的,有什么用”
底下的人也差不多是这个神色。
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普便还没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即使这些人杰也不例外。
当然,没有成例在先也是一方面。
郑文听了,遂开口解释道:“扩大了邸报嘛,也就宣传了大乾朝庭,让许多朝庭大事及政策也天下皆知。”
“自大乾立国三百余年,中枢对地方的统治是日益衰弱,你们这些大臣们怕是多有体会。”
底下的人依旧不言语,但流露出的表情是不言而喻。
“朕呢,希望这个邸报发行,能加强中枢与地方的联系。让地方与民间都对中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方便在坐的诸公能更好的施政,减小地方的阻碍。诸位觉得怎么样”
刘健听了,又开口说道:“陛下,要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倒也不错,只是真能达到吗”
能达到吗郑文也不知道,他是不会把深层次的原因说出来的。
郑文听了,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刘卿说得不错,朕也只是试试,看看效果如何但总体来说对朝庭还是有好处的,你认为朕说的对吗”
刘健听了,遂开口说道:“陛下说得倒是不错,只是具体的情况,还请陛下示下。”
郑文听了,才开口道:“由礼部领衔,翰林院和国子监相互配合,七天一期,发行的内容,就是朝庭的时事政治,甚至名人的文章这些都可以。至于名字,就叫大乾周报,至于价格嘛就一文一份,先期先发行一万份。如何”
刘健听了,又开口道:“这倒是可行,只是怕是会亏本发行。”
“无碍,这毕竟是用来宣传朝庭的舆论平台,再亏也要发行!”
底下的人,大概觉得这也不是个多大的事,既然皇帝陛下愿意做这么个事情,只要皇帝陛下高兴,他们也不会反对。
27.弹劾
这几日,郑文一直在忙碌,羽林卫,河北驻军大营,内阁,长乐宫,工部,郑文一直都在这些地方转悠,甚至还到英烈阁所在地转了转,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化,郑文看了,心中还是升起了一股豪情,毕竟这些自己还是出了力的!
十月初八,又到了例行朝会的时候!
说实话,郑文确实不想上这种朝,感觉不那么务实,流于表面,郑文感觉到这种朝只是为了让在京的朝臣确认一下他们的皇帝是否安康,仅此而已,至于其他的大事急事还是要郑文召集各位重臣一起解决,如果在这样的朝会上解决,等扯出一个结果来,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但今天的朝会确是打了郑文一个措手不及。
……
大明宫大殿之内,郑文正一本正经的坐在皇椅上。
黄安高声喊道:“早朝开始,众臣问安!”
底下的所有朝臣齐齐向郑文行了一礼,并一起高呼“陛下安!”
等他们行过礼,郑文才例行公事的说道:“朕安,众卿安!”
之后,黄安就高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正事来了。
郑文还觉得例行公事一下就行了!
这时,一名御史就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郑文听了,也没什么感觉,就说道:“说,朕听着!”
“臣弹劾工部尚书孙化,孙化身为工部堂官,不思为国尽忠,以一己之私,在工部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肆意打压工部老臣,把工部搅得是乌烟瘴气,一团乱麻。”
“臣弹劾孙化有渎职之嫌,有欺君之罪,臣恳请陛下拿下孙化,即刻命三法司入驻工部,调查孙化的罪状,并公布于天下,还大乾一个朗朗乾坤!”
郑文听了,心中却是一阵无语,望着眼前这个一脸正气的御使,不知道的,还以为孙化是大大的奸臣呢!
而接下来让郑文目瞪口呆的是,又一大票的大臣呼啦啦的一下子弹劾孙化。
这时,郑文已经反应过来了,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弹劾。
而郑文却是没有接到锦衣卫的汇报,心中一阵恼火!
但他脑中的思绪却是转得非常快。
孙化对工部的改革是他吩咐的,其具体情况他也是知道的。
改革嘛,必然会触范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利益受损,必然也有人因此而获得利益。
必然会有人站出来的。
果然,又是一票大臣站出来,对弹劾的大臣们一阵反驳,但是又遭到更激烈的反驳!
郑文看着他们激烈的争吵,思绪却是在飘飞。
今天的弹劾必定是预谋的,只是这只是利益受损的大臣们私下的串联,还是夹杂着皇室的内斗!
是前者还好,郑文还能忍受。
所谓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外无派,千奇百怪!
要是后者,则必然是郑文的那些兄弟们怕是又不甘寂寞了,怕是还惦记着他屁服下那把椅子。
这是郑文所不能忍受的!
如果是如此,郑文要让这些大臣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好,在自己的严厉警告下,既然还敢充当马前足
只是到底是谁呢
是燕王郑庄周王郑桐唐王郑郊
还是都参与了还是只是一个还是两个一起
郑文的脑中,正一刻不停的在想这些。
静静的望着吵作一团的朝堂,郑文是一言不发,面无表情。
而孙化这个老狐狸,昏昏欲睡,好像刚才弹劾的不是他。
而郑文仔细的打量所有的内阁大臣,他们都是面无表情,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郑文此时的心底也没什么底,到底是哪种情况
但郑文必须让这种情况停下来,否则朝堂的局势就会失控,朝着他不可预料的方向偏移,这是他不可容忍的。
于是,郑文就开口说道:“好了,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至于孙爱卿工部的事情,朕都知道,也是朕吩咐做的,他也只是按命令行事罢了。”
“你们不必再弹劾他。”
而此时的孙化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能让一个皇帝亲自出面维护,不管事情如何,臣子的心中总是会留下涟漪的!
而郑文此时这么说,显然是想把臣子之间的争斗往他这个君主身上扯。
借此来判断。
这场弹劾是冲着孙化来的,还是冲着郑文来的。
冲着孙化来的,那么多半是一部分臣子的利益受损,串联着只是找孙化的麻烦。
郑文暂时也可以放心了。
如果是冲着郑文来的,那么多半是自己的兄弟们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心了,又想搞风搞雨了。
郑文必定是要狠狠的回击的,逐渐的斩断他们伸向朝野的手,教教他们如何做人。
果然,底下是一片寂静。
显然他们也没有想到郑文是如此光棍,直接就承认了,把事情直往自己身上扯。
显然在他们诸多的备用方案中,没有这个啊!
要怎么办呢
显然这里面还是有政坛老狐狸的,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工部左侍郎马元马上就出列,开口就说道:“陛下身为新君,三年不易父志,又怎能如此苛待老臣陛下这是对先帝的大不敬啊!”
语气中透出一股藐视,显然是赤膊上阵了,**裸的指责郑文。
郑文脑中一回想,就发现这位马元出自江南,据说曾受过江南谢氏的厚恩。
难道是自己的七哥唐王郑郊也不干寂寞了,准备跳出来,显摆显
28.发火
说完,见无人反应。
郑文就沿着御阶,跛着脚一步一步的走出正殿了。
回到御书房,郑文就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郑一。
当郑一进入到御书房后,郑文就拿起桌上的茶杯,一下子就摔在郑一的身上。
顿时郑一的衣服就湿了一大片。
郑一急忙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朕到底怎么跟你说的朕让你私下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你这就是这样回报朕的”
“朝堂上发生这么大的事,事前朕都不知道,难道你们锦衣卫都是吃干饭的吗是不是不想干了”
“陛下,臣这些天都是在忙着在组建整个锦衣卫,忽视了私底下对大臣们的监视,今天早上才收到消息,是臣失职了,请陛下责罚。”郑一一脸不急不躁的说道。
郑一在听闻郑文召见他的时候,心里就有七八分肯定,是因为这件事。
至于前面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则是因为他做错了事而做出的姿态。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去见领导时,还做出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纯粹是在找死。
至于郑文向他发火,还向他扔了一个茶杯,他的心中反而不害怕,反而是一阵高兴。
因为作为一个皇帝的鹰犬头子,当你做错了事,皇帝不在对你发火,而是一脸笑吟吟的看着你,表明皇帝不是那么信任你了,你是真正离死不远了。
所以郑一并不慌,反而沉着的开口道。
“好了,起来吧,下不为例。”郑文一脸不爽的又开口说道。
“喏!多谢陛下的信任。”郑一也顺势站了起来。
“说说吧,倒底是怎么回事”郑文瞬间又回复到一脸的面无表情。
郑一也不以为然,遂平静的开口说道:“陛下,由于锦衣卫组建日短,还尚不及完全整合先帝留下来的势力,我们查到,这件事表面上确实是马元私下串联的,但私底下唐王郑郊还是掺了一手的,只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件事是否是唐王主导的。”
“呵呵。”郑文一脸的阴晴不定。
遂又开口说道:“知道唐王的目的吗”
“抱歉,陛下,时间还是太短了,我们也只隐约查到有唐王府上的人参与,难于弄清楚其中的虚实。”郑一一脸为难的对郑文说。
“呵呵,先是朕那好二哥出手,现在又轮到朕那好七哥出手,看来这大乾的朝堂是越来越热闹了。”郑文一脸笑着说道。
郑一听着郑文的笑声,不知怎么的感觉到一阵毛骨悚然!
郑文笑了一下,才开口道:“你到黄安那里,再领白银三十万作为锦衣卫的办公费用,加紧建设锦衣卫,朕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诺!谢陛下信任。”郑一一脸感激的对郑文说道。
“还有,加紧查查唐王的目的。”
“喏!”
“哦,还有给朕盯紧马元一案,朕倒要看看又有多少人牵涉到其中”
“朕倒要看看,又有多少大臣食餐素位,不干正事”
“朕倒要看看,又有多少大臣能像他们嘴上说的那样廉洁奉公,大公无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