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子的为官路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戚华素
“也是凑得不巧,咱们家里的儿郎个个都是好的,可惜大姐儿没这个福气。”
其实李氏还真不想把大姐儿嫁回李家。倒不是说李家不好,而是骨血不回流。
出嫁的女儿,再把自己女儿嫁回娘家,在此时是亲上加亲,最是亲密的做法。可李氏却在蜀州看过好些这样的例子,等小孩子出世之后,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李氏舍不得用自己女儿的未来,去拼搏一把这事儿不会发生的几率。
“娘,”三舅母突然道,“不如我带了大姐儿和琛琛出去走走吧。”
一个是叫满脸羞意的大姐儿能避一避,她也和大姐儿私下说说话,品一品大姐儿是个什么品行。李家没有适龄的儿郎,可三舅母那边的亲戚里却有呢。
而另一个就是李老夫人和李氏母女多年未见,也该有个私密的空间,说两句体己话。
这边三舅母带了大姐儿和琛琛出去,那边已经到了书房的李翰林等人才刚坐下,就有管家进来送了一封信。
没用平日常用的信纸装,而是用一颗蜡丸封了送来的,一看就知道,是非正常手段送出来的紧急信件。
李翰林也不顾谢侯在此,便直接捏碎了蜡丸。
“你们也看看吧,”李翰林很快看完,就沉着脸,将自己手里的信先给了谢侯。
等信传到了谢笙手上,他才知道,这就是记载的高太尉进宫见皇帝时候的言行。
高太尉不止是在见到二郎时倨傲,就连在皇帝面前,也不见得有多恭谨。
当初谢侯还猜测高太尉若是知道这事,必然会为了高家的未来,而选择向皇帝低头,让出吏部尚书的位子。
没想到高太尉进宫所为的,却并非是他要让步,而是做了一个没人能想得通的举动,他直接向着皇帝推荐了谢侯。
谢笙看完之后,脸色和李翰林如出一辙的凝重。高太尉向皇帝推荐谢侯,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出于好意,要知道,谢家和高家都已经闹掰了六年之久。最关键是皇帝已经给谢侯定下了兵部侍郎之位,此时高太尉却推出了谢侯,要叫他去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爹,这高太尉行为怎如此古怪”李三舅有些糊涂。
李翰林没理会自己儿子,而是看向谢笙。
“小满,你先分析分析。”
李翰林有意教导谢笙,每每在收到一个消息之后,就要先叫谢笙说他心里的想法。
谢笙又在心里默了一遍这张信纸上的内容,组织了一番语言,才道。
“依孙儿浅见,高太尉此法,当有三大好处。”
不止是李三舅,就连谢侯也用心听自己儿子说话。他对谢笙的印象,还在几年前,昨日在家所言,也不过是浅见,还是他本人见闻,并没分析什么。如今充满自信、侃侃而谈的谢笙,还是谢侯第一次见到。
“其一,谢家与高家闹掰,人尽皆知,可此时高太尉推了爹出任吏部尚书,直接越过了底下两位侍郎空降。自然就会叫人想到,谢家和高家,是否面上断交,私下却暗度陈仓。”
“爹忠于皇上,皇上也一向信任爹,可高太尉这一手,却是在爹和皇上、云家之间玩了一手离间计。就算皇上或许会信爹,可云家呢”
李翰林点了点头:“那其二呢”
“其二自然是高尚书着人相争吏部尚书之位,惹得皇上不快。可高家和云家已成抗争之势,贸贸然叫高家退出,反倒显得高家畏惧。此时推了我爹出来,让云家相疑,又能让高家名正言顺的抽身而退。一举两得。”
“其三……我怀疑,高太尉或许并不想让我爹进兵部。”
谢笙将自己的三点浅见全部说完,谢侯忍不住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李三舅也道:“一石三鸟,太尉端的是好算计。”
李翰林总算露出几分满意,问谢侯:“依你之见,对小满方才所言的第三点,又有何想法”
“论理,兵部侍郎不会接触底下士兵,统筹居多,高太尉原不该有如此表现,”谢侯道,“除非高太尉真正的心,是在兵部。”
“兵部统筹天下兵马,掌军令、军政、军籍,与武官任免,”李翰林道,“抛出一个吏部尚书,夺兵部之位。若果真叫他将兵部尚书之位摘走,太子就未必愿意俯首听皇上训斥了。”
吏部掌文官,兵部掌武官。虽说看上去,一向是吏部强过兵部,可事实上,真正到了某些时候,手里握着武装的人,才是有资格开口说话的人。
原本高太尉能说得上话,正是因为他身居太尉之职。在前朝时候,列太尉、司徒、司空。一掌军务,一掌政事,一司监察。
太尉本就是总揽军务之官员,开国之初,帝王设六部分权,早已不设三公。高太尉当初权势强盛,手中军权在握,倒成了本朝唯一一例。
自从成了太尉,高太尉可名正言顺的插手各处军务,兵部原是太尉直接管辖之处,不过他却没有真正实施的实权。
先前太尉手中有兵,出口之言无人不听。如今太尉之部皆垂垂老矣,又因其身居高位,并不亲自带军而不得补充,只能作为有限的府兵存在。兵部便渐渐在皇帝的授意下脱离了太尉的掌控。
如今的兵部尚书,表面上和稀泥,其实却是皇帝的人,这是当初太尉对周尚书被贬谪,高尚书入主户部一事,拿出来安抚皇帝的结果,如今却成了太尉要算计的地方。
高太尉渐渐老了,他总要为自己的后人铺路,太子也渐渐大了,若是趁此机会,奋力一搏,此时有高太尉压阵,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所以高太尉有心再拿回兵部实权,将忠于高家的人不知不觉的调到合适的位置上去,才能做得滴水不漏。
谢笙垂下眼睑,现在这一切都只是猜测,可是它总有一种预感,很快这一切就都会成为现实。
高太尉和高家不同,他心里还有君臣之别,可是高尚书心里有没有,高祺这一代心里有没有,还是未知之数。
虽然谢笙和高家这一代的嫡长孙相处不多,却是和高祺相交颇多。高祺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一向以亲戚,而非臣下自居,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若兵部再次在手,或许高太尉不会反,高家日后却说不准。
毕竟高家如今,已经有了户部这个钱袋子,吏部也有个侍郎是高家之人,六部去了将近一半。礼部工部不足为惧,刑部到底独木难支。
“过会儿返家之前,我就叫人去递牌子,明日我就进宫,”谢侯道,“此事,宜早不宜迟。”
“让捧墨去吧,”谢笙道,“他镇日跟着我进宫,与宫中守卫,和一些小黄门都很熟悉,必能办得妥当。”
“可,”李翰林这才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活动了一番筋骨,才对在一旁打了许久酱油的李三舅道,“还坐着做什么,去瞧瞧琛琛在哪儿去。”
谢笙见状,忙主动站了起来:“还是孙儿去吧。”
李三舅原本脸上还有些不愿,此时见谢笙开口,忙也同去。他如今心里颇不是滋味,明明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偏偏最喜欢谢笙这个哥哥。
“得亏你和琛琛年龄相差太大,不然我必不叫你进我家的门,”李三舅和谢笙走在路上,
56.第五十六章 双更
这日早晨, 天还不亮谢笙就被捧墨喊醒。等他来到练武场时,谢侯已经练了一会儿了。
谢侯在战场征战几年,比起剑,他更擅长用刀。谢侯的刀法大开大合, 每一招都恰到好处, 且每一招之间也未必连贯,就像是在他对面有什么人正在同他对阵。
谢笙才到练武场就已被谢侯发现, 他这才收刀入鞘, 带着几分还没完全收敛的煞气, 看向谢笙。
“今日不是要进宫怎么也过来了。”
“时辰还早, 就来和爹你一块儿练练, ”谢笙没敢说和谢侯比划, 他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两个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人, 如何能比划。
谢侯看着面前站在寒风中,依旧身姿挺拔的谢笙,心中难免多了几分满意。他正要说什么,不妨又一阵脚步声传来。
谢麒的身影出现在练武场门口,他鲜少过来,却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毕竟是跟着太子上了那么多年课的。
如今他难得穿着一身劲装, 先和谢侯见了礼, 而后又笑着看向谢笙:“小满怎么也不等等我。”
谢笙闻言, 便知道谢麒和他一样, 都是知道谢侯今日进宫,才特意赶过来的。
“是弟弟之过。”
谢侯看着并肩而立的兄弟俩,面上浮现出几分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笑意:“既是来了,就不要荒废时光,各练各的去吧。”
“是,”谢笙兄弟两个同时开口,默契的找了一个地方,自己练了起来。
谢笙因着过会儿就要进宫,只把先前他琢磨过后的太极拳拿出来练了几遍。虽太极拳总体并不激烈,可真正练起来时,各样力道都用到了实处,谢笙也觉得身上起了薄汗。
两个儿子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过来,谢侯岂能不知。无非不过是昨儿高太尉先给他耍了一招阳谋,两个儿子担心他,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来默默的为他宽心。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谢侯叫住了谢笙。
“回去收拾收拾,进宫去吧,”谢侯道,“我今日进宫晚,说不得还要和你一道出宫的。”
谢笙这才意犹未尽的收了手上力道,和谢侯与谢麒道了别,重新回到了自己屋里。
在谢笙回来之前,捧墨就已经安排好了热水,此时又叫了小六子一起,来帮着谢笙擦身。一刻钟不到,谢笙就已经重新换了一身衣裳,也收拾好了进宫要用的东西。
这时候捧墨才道:“少爷放心,侯爷必是明白您和世子爷的心意的。”
谢笙看了他一眼,眼中带上了几分笑意:“我对爹信任得很。”
既是信任,如何又特意这么早起,跑去了练武场捧墨识趣的没有拆穿。
“何况我就在宫里,若有什么事情,只怕比你们还要先知道些。”
谢笙之所以早起,不过是为了陪一陪谢侯。要说担心,他还真没多少。
在宫中这几年,他也算是看清楚了。皇帝有时候,有些明君模样,有时候,又是在叫人猜不透心思。若说身边最亲近的,或许就只有朱王妃和钱总管,能够猜到他心里的想法。
谢笙相信,如今只要是宫里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能够瞒得过朱王妃的耳目。若是谢侯和皇帝之间的谈话出了什么岔子,只消朱王妃一句话,便能扭转乾坤。何况谢侯本人就十分熟悉皇帝。即便猜不透他的心思,往往随机应变,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难得,今日又只有我们三人,”五皇子住在宫里,一向是第一个到的。
谢笙听了这话,有些奇怪:“老太妃身体欠安,严世孙在府中照料也就算了,怎么云哲今日又不来”
“这倒没有听说,”五皇子母子并没太大的势力,又一向安分守己,这也就意味着他对于一些朝堂上的事情,甚至还比不上谢笙清楚。不过这宫里发生的事情,他大大小小,还是知道不少。
“听说你与六弟昨儿遇见了太尉”
谢笙点了点头:“太尉果真气势极盛,叫人望而生畏。”
“可你并不怕,”五皇子定定的看了谢笙一阵,才道,“你们胆子可真够大的。”
“高太尉再如何厉害,也只是臣下,”门外突然传来了二郎的声音。
谢笙听了这句,条件反射的去看周围伺候的人。
“小满放心,”二郎没再继续往下说,谢笙却也知道他的未尽之语。
在这里伺候的人,都是朱王妃一个个谨慎筛查过的。不会有人将二郎说得这话传出去。
不过才过了一夜,二郎眼中突然多了些其他什么,他已然和昨日的他有些不同。
五皇子还在当场,二郎也似乎,丝毫不介意将自己的不同展现在外。
他对谢笙道:“昨儿高太尉进宫,举荐了谢侯爷做吏部尚书。”
“这怎么可能,”谢笙装作震惊的模样。
原本这是商量好,给谢侯用的套路,毕竟李翰林那边的消息,不能摆在明面上。谢侯知道高太尉进了宫,可以说是从谢笙这里知道的,可要是再知道高太尉说了什么,就不太妙了。
同理,谢侯都不知道的事情,谢笙又怎会知道呢。
不止谢笙,就连五皇子面上也露出些吃惊模样。
谢笙大脑飞速运转,问二郎:“我可能写信回去”
知道了重要的大事,自然要先告诉长辈。而谢笙丝毫不瞒着他的态度,也让二郎很是高兴。
“你写吧,我叫小吴子亲自送去给你的侍从,”二郎直接坐到了谢笙身边,小声告诉他高太尉所言,字字句句,与昨日收到的消息分毫不差。
谢笙按照二郎的话,一个字都没改动。正在他想要将信封起来时,他突然问二郎:“皇上可信我爹的清白”
“父皇自然信谢侯爷更甚高太尉。”
谢笙听了这话,转头就将这信凑到烛火前,直接给烧了。
二郎有些奇怪:“你不送了”
谢笙道:“我爹清清白白,且皇上也愿意信他,那我也不必再送信回去。何况这消息你本也不该告诉我,若我将这信送去给我爹,你在皇上那里,岂非落了坏印象”
二郎没想到谢笙在此时,竟还想着自己,一时笑了起来,心中也有些感动。这消息是他从娘那里听来的,不过更详细的,却是自己打听得来。今儿他也特意叫人安排好了,若是谢笙想要送信,第一时间便能将这事儿送出宫去。
“不送便不送吧,我叫人去同我娘说上一声。”
这回谢笙没推辞:“还要烦请娘娘看着我爹,别叫他乱说话。”
谢侯在皇帝面前没脸没皮,什么不敢做,什么不敢说。谢笙只说了这么一句,二郎自然意会。
过了一阵,派去和朱王妃回话的人就又回来:“娘娘说今日谢侯进宫晚,皇上必要留饭,叫谢伴读也同六殿下一道过去。”
皇帝还没见谢侯呢,朱王妃就能传出这话来,显见是心中有底气。也是叫了谢笙安心,既然能留饭的事儿,就都不会是什么大事儿。
谢笙做出松了口气的模样,转头就真认真上起课来,不过里头到底用了几分心,就没人知道了。
只是此时谢笙再如何分心,甚至魂不守舍,都是值得理解的。故而二郎和五皇子都帮着谢笙在老师面前打掩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