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绝今一樵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能慧
慧能此言,更像是在于己内里深深的发问。
“这还真就是人性的悲哀,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世界成就了太多太多无是无非,无直无曲的血泪功名呐!”
这时仿佛有所看清阮籍泪眼的曹叔良喟叹不已。
“所以,老先生,那阮籍世无英雄之悲,是不是在悲过去、现在和未来于世功成名就者,或难有难寻真正的英雄
而‘使竖子成名’之叹,是不是在叹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只能让刘项之属于世专美,我等我类于时羞惭呢
阮籍走一路,想一路,却一点也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是不是也只能为之叹,为之悲,为之哭了呢”
~~慧能此问,似在问人,或更是在问自己吧
一二六人难真英雄
~~“是啊,人谁没点儿英雄梦呢,只是不敢罢了。”
“是不能啊!”
“虚伪吧”
“谁又不虚伪呢”
“所以只能让竖子成名了!”
……
~~“慧能小师,既然刘项如此,时人如此,世道人心如此,那‘本以庄周为模则’的阮籍,又何必为之悲,更为之叹呢”
众人议论之中,一埋头思索的乡绅认真请教了。
慧能想了想应到:“是啊,世事千古如斯,人又何必呢,更况是‘以庄周为模则’的透彻之人前辈,这个问题的展开,小辈以为,在坐谁都比我更有资格和条件呐!”
“小师这是……”乡绅听了,愣愣望着慧能。
“诸位前辈,这样行不行,我们一起凑凑阮籍生平多有意思的故事,这个问题或自然而然就见分晓了。”慧能笑笑。
“有点儿意思,这得曹老先来了。”一乡绅直接把话题抛给了他们于之有专的会长。
而此刻的曹叔良,已是有些明白阮籍悲叹的根本着落了。人性如此,世人如此,这之中当然也包括阮籍更我们人人了。若谓其中要有什么分别的话,是不是也只在人醒与不醒,觉与不觉~~忽的,曹叔良似乎一下有些豁然慧能为何要如此铺展这个问题的用心了…… 于是望着众人捋须一笑:
“小师说得对,大家一起凑凑,更有意思。”
“那好,我先凑一个。”一乡绅首先响应:“阮籍听说一兵家女极美又多有才气,但人未出嫁就因病香消玉陨了,毫不相干更不相识的他却当即赶去吊唁,并在众人惊谔的目光中于灵堂放声痛哭,由此可见阮籍不但是一个敢于挑战世俗礼法之人,更是一个任情任性的人。”
“阮籍不愿为官,却为某兵营‘厨多美酒,营人善酿,求为校尉。’为官专奔美酒而去,亦可知人潇洒到家了吧!”另一乡绅接着。
“阮籍以喜欢东平风土为由被‘拜东平相’,几天便理顺了衙门,理清了公务,但仅十余日挂冠返家后的《东平赋》,又言其风土之恶,几无可乐之处。我们能不能猜想,某种美的枨触突然袭上了偶经东平的阮籍心头挥之不去,但再入其中或时过境迁,人便洒脱而归了。由此,我们不仅见识了阮籍的经世之才,也更知其任性自然的人生意趣了吧。”再一乡绅继续。
这时,刘志略却是意味深长的一笑:“或阮籍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仅有啜茶饮酒清谈的声名,惊世骇俗的任情任性,且更有经伦世事的实际才干吧‘籍本有济世志’,其英雄情怀,此中亦是可见一斑,所谓东平风土,或不过是其天下之志偶露峥嵘的借口罢了。”
“志略老弟说得对。”此刻曹叔良深以为然的紧接:“本‘以庄周为模则’的阮籍,却去广武山下悲叹‘时无
第二七章 宝林雾开
第二十七章 宝林雾开
一二八以是因缘
一二九因缘有数
一三o因缘一诺
一二八以是因缘
慧能佛者觉也之说,虽叫无尽藏耳目一新,但之中仍有许多疑惑,一时还是难以厘清。不知是赶巧还是刻意,饭后刘志略兄妹只单引慧能和无尽藏去了客厅。上茶之后,刘志略说那边还需照应就先行离开了,而慧能刚放下茶盏,已明显意识到机缘难得的无尽藏便接着直直开问了:
“慧能师父,《涅槃经》言:‘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可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慧能师父,如你方才所说,老尼更是有些不明此中因缘二字的着落了。”
“师太,弟子有个请求。”
慧能听了,想想却是答非所问。
“有个请求”
无尽藏闻之一愣。
“师太,弟子答问之后,想请师太抽时间为诵一遍《涅槃经》。”
“这没问题,可……”
“师太,弟子虽未闻过此经,但就方才这段所言,弟子以为,此因缘二字既可着落生死解脱,亦可着落无明根断,因为生死解脱,无明根断,都可谓涅槃因缘。
但人无明之所以根断,生死之所以解脱,是佛以大智慧看清了人执我我执的‘了不可得’,因为‘一切根本无故’,那我执执我终将落空。人若以此智观物观我观世界,其根本烦恼岂会有住,那时时事事所缘枝叶岂能挂怀,此中所达之境,是不是或可使人百年大安大宁一切自在无碍;而如此人生,是不是可谓安住常灭寂光便得生命大涅槃了呢
所以,弟子以为,般若之智才是无明根断,一切解脱着落的真正因缘。”
无尽藏听了,讶异之中心目虽为有开,但一时还是不得敞亮澄莹。因为照此说来,所谓涅槃,乃人觉空而百年大安大宁的一种智慧之境罢了,于是又问:
“如师父所言,觉空而无明根断,一切解脱,此安住常灭寂光实乃人于百年万般烦恼的高妙境界更人生存、生活、生命过程之中大安大宁的一种身心状态,如此那三界何在,万劫又作何解”
“师太,《大智度论》谓‘三界所有,唯心所作,何以故随心所念悉皆得见。’佛亦说‘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
这是否表明,所谓三界,都在人的一心;所谓万劫,即是人念之不断。一事一乾坤,一念一世界,时时事事过去、未来更当下人的心念无边无际,无休无止,即是三界,即是历劫。人一但觉悟‘根本无故’,一切‘了不可得’,便达般若之境。以是因缘,知究竟之空住而不住以断无明,当然生死解脱,时时事事便得大安大宁大自在了。
师太,此中是不是可谓人安住常灭寂光,更可谓生命当下大涅槃了呢”
“三界全在一心,历劫即是念念,慧能师父,那又如何理解观三世于掌中,更如何理解佛之三身四智,三达六通呢”
信佛迷佛最为厚重之云和浓稠之雾在无尽藏的心里,当然亦是难去难化的难有例外了。
“师太,于人心念而言,观三世于掌中,或亦可以解释为一喻。但一般所谓的三身四智,三达六通等等,弟子也多有迷惑,这或许还是弟子远投黄梅更深一层的因由吧。但弟子想说的是,谁又真正见证过佛也罢,菩萨也罢,高僧大德也罢于世所谓的三身四智,三达六通呢师太入佛久矣,或许有所知见,还望师太于弟子点拨其中一些确切的消息”
这时无尽藏不仅一脸惭愧,且更有些迷惘的说到:“这些于经文,倒是有不少记载,也曾听说过一些相关故事,但于现实之中,老尼的确从未有过稍许见证。”
“所以,弟子还是坚信世尊在《增壹阿含经》中的切切之语:‘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
师太,世上即便真有什么神通之类,但在世尊看来,那于人生无明根断生死解脱而达涅槃之境亦是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吧
因此,‘佛者觉也’,佛法者百年彻悟之津也,人求佛学佛得佛的正道,是不是唯在生命的真正觉悟而已呢”
“真乃有道之人也!”
议论至此,无尽藏顿觉豁然,而满心感佩之际,那多年入佛的积累,一时云开雾散更见熠熠之辉了,内里虽隐隐还存一点儿小小失落之意,但因此彻明佛法真谛的敞亮和温暖,却是叫人于佛更加感恩,于世更加充满希望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眼前这位年轻的求法者呀,人那所求之法,或才是佛祖一心济世的真谛,或才有佛法真正的荷担吧~~突然,百多年前那位印度高僧于曹溪的神秘预言,不知为何一下在无尽藏的心里电光一闪,难道……
“慧能师父,请稍呆一会儿,老尼去去就来。秀啊,替姑照顾好师父。”
~~此时,无尽藏的心里,似乎已经有了什么主意。
一二九因缘有数
命运必然,更或偶然,必然在其一生的喜怒哀乐之所以,但之中那所以之所处所在更情形,人就难料难测了吧有时,一个不意的路口,一个突兀的事件,一个间或的念头更一恰巧的机缘,可能就是你一生大至的际遇了。虽然命运的底色万变不离其宗,但那万变,也就是人百年所以之所以的大定了。因此,逆旅过隙那际遇的偶然,才是你一生命运的真正!慧能与刘志略的相遇更在曹候村这一日的暂留,或许还真就是慧能一生的有幸了。
这不,饭后刘志略引慧能和师太去客厅人刚一离开,心里早有念头这会儿更有了主意的曹叔良便对在坐乡绅开口了:“大家对这位慧能师父感觉怎样”
“真非常人也!”
“与之议论,大开眼界。”
“所言佛法,虽不可思议,却也叫人折服。”
“你也信佛了”
“佛者觉也,为何不信!”
“这么说,如重建宝林,你不反对了”
“若是慧能师父住持,我愿第一个出资!”
“对呀!为什么不请慧能师父留下来住持宝林呢!”
……
七嘴八舌之中,自觉不自觉的,人的意兴意向便渐渐汇聚曹叔良心思所在,无尽藏豁然之后念之所以了~~原来,曹候村所依所傍的妙水仙山,早在百多年前,就被认定是一块与佛法有着殊胜因缘的风水宝地……
相传梁武帝时,一个叫做智药的印度高僧云游到曹溪旁的云雾山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他停下了脚步一番远观近勘之后,便惊叹此山此水不但与家乡宝林相似,且还更有所胜。于是驻足,于是入定,于是对村民盛赞此山此水乃佛法宝地,并预言一百七十年后将有肉身菩萨于此山中大宏佛法真谛……
智药走后,虔诚的信众将此事报告给了地方,时任的候敬中一边上奏朝廷,一边筹划建寺。而笃信佛法的武帝得报,还特颁了“宝林寺”金匾以示志意……
盛况一时的宝林后来毁于战乱,早成废墟,但那印度高僧的预言不仅如仙雾祥云一般根植山里了,且还时时萦绕当地百姓的心底……
贞观以来,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更有人提出重建宝林以谢佛恩,以待预言里的有道之人。村里的财力当然不成问题了,但主事的曹叔良和几个特别富足的乡绅却对时兴的佛法怎么也提不起兴致,因此这事儿也就一直拖了下来……
今日众乡绅与慧能一席相论更有闻其佛法,似乎一下从根本上唤醒了曹叔良有志村民精神陶铸的深深愿心~~佛法启人,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呀!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吧或许,这个叫慧能的求法者,就是传说中能宏扬佛法真谛的肉身菩萨…… 那流传已久的预言之谜在曹叔良的心中,仿佛一下云开雾散,晴空万里:
“志略老弟,你说能不能想办法叫慧能师父留下来”
众人久久热议,刘志略却迟迟不语,曹叔良抓住时机便把话题引向关键的人更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
一三一弥天大雾里
一三二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一三三圆成的圆,梦境的梦
一三四顿渐渊源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一三六达佛之境,即是成佛
一三七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一三八是学在思不在坐
一三九亦是神通乎
一四o这又怎样呢
一四一谁又能谁又是生死自主
一四二那一个坐字
一四三师父,弟子记下了
一三一弥天大雾里
如画的韶州丹霞卷轴多日;
洗髓的岭南鸟鸣留在了天际;
赣江流域忙碌的田野,宁静的村庄,繁华的城镇,虽是交替往复,仍也处处有新……
但两个来月的时间里,一路目之所及,却总是金黄菜花作衬的海棠依旧红,彩云垂地的夭桃色正艳,那曼妙的春光在人北上的途中似乎已然如滞,仿佛决定住凝……
季春的一个清晨,已是身在匡庐山峦的慧能回身下望,只见鄱阳湖面水雾麇集鼎沸,云蒸云腾,那奔涌恣肆的烈烈之情,排山吞天的勃勃之状,还真引人内里感触随之翻卷,随之漫溢……
百年蜉蝣,生命逆旅;四大集合,刹那分散。那花讯般明丽的美好时光虽如雾如云,但在人亦是倜傥不羁,更挥斥八极的吧!或也正因为这一纵即逝的绚烂光华,使人对生命的美好更多了执着的迷恋~~
有了,期望住下;
仿佛住下了,又切切长久;
似乎长久了,更祈求永恒……
眼前这浩浩春光之住,奔涌雾云之势,与人对生命美好绝对的渴仰,还真有些较之失色更相形见拙了吧
不是吗!那八千岁为春的寿木,在一化万化以游无穷的庄子眼里,也只时光一瞬,当然百年尘世那些可笑可叹的闹腾,那点儿可怜可悲的自是,便难入心入怀了。此阔大高远胸襟之中,人蜉蝣之生命,过隙之光阴,即刻九天俯临,当下悠悠岁月……
而以不生不死为生命究竟的佛陀,把大千世界无穷轮回中人那电光石火般的当下,更视为生命自我超拔唯一的借凭。认定若不生而为人,哪怕万古历劫,也注定无缘常灭寂光之妙境,即便有福意之所遂成仙升天了,但于生命绝对的完满自在,不仅毫不相涉,更亦过眼雾云……
~~怎么是过眼雾云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