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附身高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乌溪散人

    “尔等不过是巫术!我高密有‘高公三汤’可治百病!”

    “……”

    年轻气盛的王脩和管亥斗得旗鼓相当。

    高顺见此索性不管,只是眸眼微眯,凝视着跟随管亥而来的万余太平道信徒。这些信徒都是年轻的青壮,若是加以训练便是一支精兵。由此看来,几年后的黄巾大起义能够先声夺人,也不是没有道理。

    吵到最后,管亥有点恼了,大手一挥,“我等冲过去!大贤良师会庇护我等!”

    “冲啊!”闻令后,那一万余名青壮信徒呐喊起来。他们都手持竹杖,眼睛充血的盯着麴良和王脩等人摆好的强弩战阵。

    派万名手无寸铁的黔首农夫攻阵,应该是管亥早就谋划好的计谋。他这是在试探高顺的底线,看高顺敢不敢狠手阵斩这些信徒!

    陪着高顺身旁的荀攸和孙乾见此,都不禁眉头蹙起,神色紧张的看向高顺。

    “哼!”高顺却冷哼一声。他猛然一挥右手,直指前方冲锋而来的万余太平道信徒。

    看到这一幕,脸色冰冷的麴良大吼道:“第一列放箭!第二列准备!”

    “嗖!嗖嗖!”一时间,铁箭如雨,飞射奔袭而来的太平道信徒。片刻之后,冲锋在最前面的青壮信徒,已经被射成刺猬一般。

    “啊!我中箭了…”一干信徒中,顿时传来凄惨的吼叫声。冲锋在前的几十人当场毙命,缓缓倒下。然而,后面的信徒却不管不顾,继续冲锋,嘴中咆哮着,“大顺之道,救世赈民,天下太平!”

    见太平道信徒无惧生死,踏着自己同袍的尸体前行,荀攸和孙乾等人也是一脸骇色。

    “太平道蛊惑人心已是如此,这如何是好”孙乾脸色煞白的呢喃一语。荀攸目光冰冷,脸上已经浮现出怒色,啐道:“张角该诛!”

    而知道一些历史走向的高顺,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没任何表情。他只是朝身后看去,检查一下准备冲击敌人的一百血虎先登骑卒。这一战下去,这些在北疆斩杀过鲜卑奴的血虎先登,又不知又有几人丧生帝国人的内斗!

    念及此,他猛然转过头,寻找众信徒中的管亥。与此同时,高顺解下腰间的八石强弓,准备亲自动手射杀管亥。而管亥此时,却已经隐藏在队伍中,不见了踪影。

    大约一炷香后,一万多名太平道信徒连续冲锋,在死伤了四千多人后,终于顶不住了,开始四散逃逸。“快逃啊!高密人都是魔鬼…”他们一边乱喊乱叫,一边四散奔逃。

    “出击!把他们都俘虏来!”看到这一幕,高顺给身后的血虎先登骑卒下令。

    “喏!”一干血虎先登骑卒,在麴良的率领下驱马前行。王脩是第一次参加战斗,此时已是眼睛充血脸色通红。他异常激动,也骑马随军出击。

    又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这场冲突才结束。管亥试探




第二十六章 再次升迁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



    

    



第二十七章 人有双头
    且不论雒阳城里的变故,高顺定下心来做离任的准备。

    高密蒙学是他亲手创立,又有大金主糜竺供应钱财,自然不会窘迫,肯定要交于便宜师傅郑玄掌管。郑玄抽不开身,派来得意门生国渊来担任第二任蒙学山长。

    张俭已经年老不便远行,便留在东注山巅和年轻学子为伴;王烈见高顺在编撰《大汉字典》,也要加入其中,于是拖家带口追随高顺。

    张逸、刘琰和小师弟郑益等人,自然留在蒙学中读经。太史慈虽然年少,却已经身材高大颇有些勇力了。他得高顺资助家境已然改观,寡母生活无忧,也定下决心追随高顺游历一番。

    管宁、邴原、许慈、程秉、郗虑和刘熙等参与编撰《大汉字典》的一干青年俊杰,自然要追随高顺完成大业。他们把大儒郑玄的藏书都抄录一份,装满了整整二十辆大车,早就准备好远行的行囊。

    王脩、孙邵、是仪和孙乾四人,出乎高顺意料之外,都要跟随高顺一道西行南下,到荆州南阳历练一番。樊阿和另外四名学医的少年,是高顺的弟子,自然会一路相随。

    就连已是高密县吏的武安国,也率领族人追随高顺离开。这还真是应了郑玄那句话,“德厚公的恩德我青州人必将厚报!”由此看来,青州人还是讲义气的。

    青州人讲义气,高顺也不能装怂啊!他把呼厨泉送来的五十匹良马送给高密蒙学,留给蒙学的学子练习骑射的本领。

    十一月二十三日,天气格外的好。寒风萧萧,潍水却已被冰封。

    高顺率领两千来人,浩浩荡荡的驰出高密县域。沿途之上,路旁尽是四肢伏地的黔首农人。他们一边给高顺叩头,一边口中祷告:“昊天上帝开开恩吧!降下仙旨把高令君永远留在高密县!”

    可是,昊天上帝不理睬凡夫俗子,终究没降下仙旨来。高顺还是走了,没带走青州的一丝钱财,却留下了一座开放式的高密蒙学。除此之外,高顺还留给高密人一个理念:你只要遵纪守法,众生皆平等,众生皆有受教育的机会。

    有人哀伤,就有人高兴。当高顺离开之后,躲在深山中的管亥,目露精光的狞笑:“桀桀!任凭你高血虎怎么嚣张,还是敌不过大贤良师的一根手指头!”

    ……

    十二初五,天色阴沉,寒风呼啸,高顺等人来到雒阳城外的河水之畔。

    在这里,又要举行一次告别仪式。追随高顺而来青州人的家眷,自然要启程北上并州太原郡。因为通知及时,沛国人甘茂和汝南人陈滂,早就率领将要轮换的二百血虎先登骑卒,候在小平津渡口。

    一番忙碌,待众家眷渡河后,高顺的麾下又变成了六百来人。好在高顺在雒阳城里房屋众多,暂时住下这些人不在话下。

    如今的高顺,已经不用亲力亲为了,只要发号施令,自然有部曲门客来操办具体事务。即便是这样,安顿好这些部曲、学子和门客,也用去了大半日的时间。

    掌灯时分,三里巷的高家住宅内,自然又是一场丰盛的夜宴。与宴者,有前来道贺的京师名士,有孔融、王朗、臧洪、臧旻等一般熟客,也有袁术、杨彪等一帮不太熟的名士官吏;高顺的门生、门客等,自然在座。

    酒至半酣,已经喝醉的孔融行至正堂中央,边狂舞边吟唱:“庆幸乎,蔡伯喈,徙朔方,罪名除;呜呼哉,阳方正,功未成,志未酬…”



第二十八章 少年徐庶
    书房里静悄悄的,钟繇等六位智者名士都目光炙热的看着高顺,没再说话。

    高顺被众人看得心里发毛,心中暗道:“我虽然姓高,但不一定是代汉者啊!”心中这么想,他却脸色毫无变化,嘴里说道:“谶语皆是懂巫术的方士胡乱编造,不用去想它!但是,帝国确实已到了危急关头,心怀不轨者众啊!”

    众人闻听此言后皆点头赞同此事。胡昭忧心忡忡的说:“师兄!我将回乡把族人迁走,何处最佳”话音落下后,娄圭和戏忠等人也是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高顺,想得到高顺的提示之言。

    “太平道在幽、翼、青、徐、兖、豫、扬、荆等八州暗布棋子,大势已成。今天下不被其蛊惑的州郡,唯有并州的太原郡最好。太原沃野千里,人口稀少,四周地势险要,是安居之地!”见众人如此,高顺阐明心中所想。

    高顺言罢后,众人沉默了。良久后,娄圭、胡昭和戏忠等三人和高顺约定,将立即回乡准备迁族事宜。

    待他人离去后,戏忠却未离开,而是郑重整理一下衣冠给高顺下跪行君臣大礼。他缓缓道:“志才愿为主公家臣,辅助主公创下一番伟业!”

    “多谢志才兄垂青小弟!从此后,肝胆相照不负初心!”见此,高顺朗声道,连忙上前扶起戏忠。二人相视一笑,君臣同心同志。

    高顺应该感谢张角或者是有心人的谋划,自从出现“双头小儿”后,钟繇、荀攸和荀彧等人,看向高顺的目光已然不同,神态也恭敬了许多。

    接下来,高顺快速办理好南阳郡宛县令的手续,准备南下赴任。因为要迁徙家族,娄圭等人一合计,高府全员索性兵分两路,南下奔赴南阳和颍川。

    一路是娄圭率领一帮部曲出伊阙关,途经大谷关,南出广成关,直奔南阳郡的宛县;另外一路,便是高顺领着一干追随士人、学子,和钟繇、荀攸等人,南出轘辕关先到颍川郡的长社县,帮助胡昭和戏忠二人迁族。

    几日后,天空飘雪。

    高顺领着管宁和太史慈等一干追随士人、学子,在长社钟繇府中住下。钟氏庄园很大,不下三千亩地。

    钟繇的祖父钟皓,乃帝国名士。父亲钟迪和叔父钟敷也是名士,受党锢之祸不能出仕。因此,出身于大家族的钟繇家反而拮据。钟繇得益于钟家嫡系一脉族父钟瑜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

    见闻名天下的高顺来访,钟繇家的长辈,钟迪、钟敷、钟瑜和钟觐等四位名士,自然要设宴款待高顺。

    高顺在贴身侍卫典韦和武安国的陪同下,踏入钟氏家族主宅的正堂里。少年陈到已被父亲陈滂送至高顺身旁,主动要求和太史慈在一起,担任高顺的贴身书童。他也和太史慈一起紧随高顺左右。

    钟氏主宅的大堂里,灯火辉煌,钟家老一辈四杰跪坐主席。钟繇和弟弟钟演,跪坐在高顺的身旁相陪。席间,高顺立如松、跪坐若钟,脸色平静的和钟家四杰论经谈古,表现也算正常。

    酒至半酣,一位十五六的妙龄少女,从正堂屏风后探出头来朝高顺偷看。她皮肤白皙,未施粉黛却唇如涂脂,一双俏眼中满是好奇之意。隔着二十来丈远,高顺都能隐隐感到她散发出的少女幽香。

    虽是惊鸿一瞥,高顺也惊叹此人之美。若是放在后世,是妥妥的一枚宅男女神啊。非礼勿视,高顺还是懂礼仪的。他和妙龄少女



第二十九章 辩论悟道
    钟繇曾经多次赞扬高顺编写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几本传世佳作。见高顺不信,他在高顺面前说:颍川的三岁总角小童都会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子经》中的警句!

    而今日碰到四名小儿在斗殴,他怎么不尴尬,只能苦笑了。

    其他三位少年听完高顺之言,皆是惭愧的低下头,一脸懊悔之意。而徐福闻听此言后,却扭过头来盯着高顺说:“我颍川人当然都通文墨,《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人人都会吟诵!”

    听到这,众人皆来了兴致。而就在这时,又有几位风度翩翩的高士,骑着马从不远处驰来。高顺饶有兴致的看着徐福,逗了他一句:“你也会背诵《三子经》”

    “这有何难”

    “说来听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一问一答,徐福居然把高顺编写的近两千来字的《三字经》,真的一口气背诵完。见此,高顺又问道:“可知其义”

    徐福答:“也会释义!”他随后又侃侃而言,朗声把《三字经》的明面之意思又说了一遍。说完后,还挺起胸膛,双眼有神的瞪着高顺。由此看来,这位名叫徐福的少年,的确很聪慧。

    “小郞君还是不知其义啊!”而高顺见此,却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他随后又道:

    “《三字经》中阐明‘兄友弟恭’的大义,小郎君还是未懂。我看你们几人应是同乡,应有兄弟情义。而汝却说杀孙霸全家,便是违反兄弟间的大义了。”

    “汝若杀人,必定受《汉律》惩罚身死。父母所授身体发肤怎能轻易舍去此举又和孝道不符!况且,轻侠之举和大义不符!士人应当禁制为小义而私斗,鼓励为民为国的大义而公斗!如此这般,才是《三字经》的一书本意!”

    听完高顺之言,徐福满脸通红,垂头不语,沉思起来。

    而这时,驱马而来的几位高士已经来到高顺等人身旁。他们显然和钟繇熟悉,骑在马上给钟繇拱手作揖行礼。其中有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此时朝高顺一拱手,行礼道:“这位高士所言,颍川辛毗不敢苟同!”

    “哦”高顺循声望去。只见那辛毗身高约七尺左右,皮肤白皙,长脸须稀,一双不大的眼睛里精光闪烁。此人应是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辛毗,出卖翼州的大叛徒。

    而此时,辛毗已经脸色微红,急促的说:“这位高士所言,应是法家在酷秦所行举措!而我大汉以孝立国,以宽仁无为之道才可代秦。轻侠有何不好我大汉青年皆是任侠之辈!侠知大义,才有诸多高士追随高祖创下伟业,才有诸多高士追随光武帝重振大汉……”

    辛毗吐沫横飞,说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给高顺插嘴的机会。见此,高顺冷冷一笑,“呵呵!天下皆是侠士今权阉蒙蔽当今陛下,为何无人敢去京师刺杀阉寺鲜卑奴再次寇略幽并二州,为何无人前去阻挡”

    此话如针尖一样刺入心扉。闻言后,辛毗满脸通红,口中嘟囔道:“你,你是谁”

    高顺却未给他情面,又道:“帝国所谓的名士鼓励少年轻侠,不过是为私利耳!名士得侠士不为国事,而是用来侵占土地和人口罢了!”

    “这位高士言重了!小弟



第三十章 荀爽嫁女
    高顺等人走后,司马徽看着高顺远去的背影,叹道:“此人脾气倔强却也是经学大家!不通经典是写不出《三字经》等传世经典的!”

    “呵呵!高德厚此人,乱世必是枭雄,盛世必篡权柄啊!”少年郭嘉也轻轻点头,微微一笑道。

    “汝不是要拜他为师么刚才为何不言明”闻听此言后,郭图有些好奇的问郭嘉。

    郭嘉却摇了摇头道:“性格不和,水与火不相融耳!”

    ……

    且说高顺等人,先是拜访胡昭的族人,后又帮助戏忠整理行囊,忙得手脚不着地。送别胡昭、胡昭族人和戏忠族人后,高顺等人才来到钟氏庄园准备南下。

    而这时,阳翟、长社等周围诸县的农人弟子,已有三百多位少年闻讯而来,聚集在钟氏庄园的附近,徐福和孙霸等人自然也在其中。由此可见,颍川郡的确文风鼎盛,连鄙人农夫也愿意让子女求学上进。

    准备好行装后,高顺和钟繇话别。

    及笄之龄的钟莲也夹在送别的人群中,杏眸中含着不舍之意凝视着高顺。当高顺看向她时,她却俏脸绯红,慌乱的躲避高顺的目光。看到这一幕,高顺也心中暗叹:“这难道是传说的一见钟情妙龄少女都喜欢满脸胡子的大叔么”

    高顺猜测确实无误,天真娇憨的钟莲的确一眼看中了高顺酷酷的模样。几番哀求之下,溺爱幼女的钟瑜没办法,才应允了这门亲事。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荀氏的庄园里。

    几日后,高顺等人来到在颍阴县高阳里的荀氏庄园。

    荀家是颍川第一高门士族,荀彧的祖父荀淑,是东汉八俊之一李膺的老师。而东汉八俊之中,更是有荀家的荀昱和荀昙两人。荀昱因为党锢之祸而死,荀家也因此禁锢出世为官。

1...2122232425...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