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这是李荩忱最担心的所在。

    (iishu)是,,,,!




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
    【】(iishu),

    科举制就像是李荩忱的孩子一样,李荩忱通过建设书院、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等,最终一手缔造了科举制,让这个后世千百年都难以否认其公平公正并寻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代替的制度,早于历史上一代人出现。

    科举制的出现不啻于直接把以九品中正制为依托横行霸道的世家直接按在了尘埃中。

    但是科举制刚刚建立,注定了会有很多缺陷和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的,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不断的进行完善才可以,而且这期间肯定会受到很多抨击和指摘,历史上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后,考试不也是往往被指摘为不公平、不重视孩子的面发展,而或者不重视孩子在某些科目上的特长导致其余较差的科目拉低了平均分、掩盖孩子的才能么?

    一旦这些世家子弟逐渐走到大汉的高层,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会有能力影响到科举制的前进,这种影响,李荩忱并不倾向于认为是正面的,对于世家来说,科举制就是把自己连根拔起的利器,说什么都得想办法铲除才对,当初江南世家甚至都不惜直接造反也要反抗科举制的推行,这些冀州世家难道就会俯首认命嘛?

    他们可不和徐陵、吴明彻等人一样值得李荩忱的信任。

    甚至历史上隋朝末年的动荡,和这些意图从关中世家的重压下翻身的山东世家也有脱不开的关系,一直到后来唐初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背后都犹然还有野心勃勃、想要通过扶持李建成上位而东山再起的这些山东世家在,山东世家之中自然又以冀州世家、豫州世家为主,比如一代名臣魏征,就是出身山东世家。

    的确,李荩忱不能否认的是,假如获得了冀州世家的支持,大汉稳定河北局势将会更加轻松,崔世济说的没错,北方三百年乱世,北方的汉人早就已经被杀了一茬又一茬,甚至现在的北方汉人,说是汉人,祖上也几乎都有胡人的血脉,长期以来北朝对于南朝的宣传自然也是尽可能的贬低,所以北方百姓对于朝廷会有多少信任,可想而知。

    有了冀州世家作为表率,这些北方百姓当然会很乖巧的听从于大汉的调遣,避免如之前平定江南的时候出现的情况。

    但是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李荩忱显然认为并不合适。

    时间可以冲淡北朝百姓对于南朝的怀疑,甚至李荩忱相信,在大汉的制度优势下,百姓从排斥到支持,也并不会太久。

    崔世济微微抬起头,他看到李荩忱正闭目沉思,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开口还是不开口。

    “此事需要朕和六部再做商议。”李荩忱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

    崔世济急忙拱手称是,一直弓着身离开。

    等崔世济离开之后,李荩忱方才看向鲍兴“人才接引选拔,应通过吏部,秘书监监丞,乃是天子近臣,若能通过旧情即将其打动而能够面见陛下,那陛下岂不是人人可见,岂不是谁与秘书监亲近即谁能见?你可知错?”

    鲍兴直接撩起袍子,跪倒在地,叩首说道“臣知罪!虽臣以崔世济能为陛下所用而引之,然崔世济终究不过草民白身,臣之所作,已不合规矩,愿革除功名,以谢陛下恩重!”

    李荩忱叹息一声“此事,有一无二,念在你亦是为报当年清河崔氏之恩情,朕不能苛责,但是秘书监监丞之职,你亦不适于担任,朕会安排吏部择选人才与你交接,且下去吧。”

    鲍兴惊喜莫名,虽然没有了秘书监的官职,但是按照陛下所说,应该还不至于直接把自己革职查办,只是给自己换一个职务罢了,这比他刚才想象之中要掉脑袋的结果当然好的多。

    不过鲍兴也知道,陛下只是念及旧情而为之,再加上自己的认错态度比较好,所以不忍横加重罚。若是下次自己再有这样的差错,陛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问罪。

    “臣,谢恩!”鲍兴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李荩忱靠在椅背上,摆了摆手。

    鲍兴同样缓缓退下。

    而李荩忱低声说道“听都听到了,出来吧。”

    李怜儿笑嘻嘻的从屏风后面转出来“皇兄,莫要生气!”

    “伯清呢?”

    “伯清老老实实的在营帐外等着求见呢。”李怜儿给李荩忱捏了捏肩膀,“只有从后帐才能来到这屏风后面,我走这条路也就算了,怎么能让伯清走呢?”

    李荩忱勉强笑了笑“让伯清进来吧。”

    “臣萧世廉,参见陛下!”

    不只是萧世廉,张须陀也跟着一起来了。

    李怜儿也已经有好几日没有和自家夫君一起了,应付的给李荩忱捏了两下就跑到了萧世廉的身边,自己先当仁不让的坐了下来。

    “参见长公主!”张须陀急忙行礼。

    李荩忱对自家妹妹自然也无计可施,都是从小到大让自己给惯坏了。当下示意萧世廉和张须陀入座。

    “陛下,臣刚才看到崔世济和鲍监丞先后出去,可是有什么事?”萧世廉径直问道。

    “有什么事还用说嘛,”李荩忱叹了一口气,“朕自问对鲍兴也很是信任,结果谁知道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假公济私,为朕引见崔世济,崔世济既然已经开口,那朕就不好完拒绝。”

    萧世廉当然明白李荩忱的意思,崔世济都已经来求李荩忱了,若是还被李荩忱果断否决的话,那冀州世家上下肯定惶恐不安,甚至有可能煽动百姓或者铁了心要为北周殉难,至少能够换来清名。

    对于大汉来说,这不啻于徒增麻烦。

    “陛下在这件事上,未免大意了。”萧世廉忍不住说道。

    李怜儿扯了扯他的衣袖,不满的说道“皇兄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事事都兼顾,再加上此事因鲍兴突然而起,皇兄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料得到,现在出了问题,或许皇兄一时失察,但是你们这些臣子也有罪责。”

    萧世廉不由得笑道“主辱臣死,这是自然,某也没有推脱呀。”

    李荩忱咳嗽了一声“你们两个要是一直这样卿卿我我的话,就出去说去。且不看旁边张卿家还没有婚配,你们小心惹得他羡慕。”

    。

    (iishu)是,,,,!



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
    【】(iishu),

    李怜儿顿时松开手。

    皇兄个没正行得,竟然还好意思说我。

    旁边的张须陀被李荩忱说的不好意思,脸上甚至都有些发红。

    “毅果(张须陀表字)也已经加冠多年了吧?”萧世廉不由得好奇问道,“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婚配?有没有相中的人家,某可以代为作媒。”

    张须陀急忙摆手。

    他早年于北方长大,随家人南下,一路颠沛流离,一直等到进入金陵书院,接受了大汉系统的人才培养教育,通过优异的成绩崭露头角,才算是正式步入上层社会,之后就一直在太尉府之中跟着杨素团团转,而今杨素不在,甚至他都要独当一面,因此婚配只是自然无从谈起。

    萧世廉正想要针对这个问题继续深入,比如我们萧家子嗣虽然也不是非常多,但是并非没有适合你的。

    李荩忱不由得打断萧世廉:“伯清你想要岔开话题的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要是真的想要给萧家找一个乘龙快婿,那么等到之后再说。现在正在说正事,不要打岔。”

    李怜儿拧了萧世廉一把。

    这家伙也够不分场合的,仗着自家皇兄信任,什么话都是这个时候能说出来的吗?

    不过被萧世廉这么一打岔,营帐之中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了不少,

    李怜儿重开刚才的话题:“皇兄,对冀州世家的处置上,是否还要再有变动?”

    “陛下既然已经给了崔世济些许希望,此时再做变动,恐怕会引起他的不满,为之后冀州世家归附埋下隐患。”萧世廉径直说道,“所以臣以为事已至此也只能先安抚崔世济,假如能够借助冀州世家之手让冀州快速安稳、民心尽归我大汉,亦不是坏事。”

    “但是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任用世家,则世家再起,谁人能制?”李荩忱叹了一口气。

    张须陀此时不由得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荩忱瞥向他,是否要任用世家,到底是文官们应该决定的,张须陀身为太尉府长史,自然不好在这上面多说,因此必须要先得到李荩忱的许可,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授人把柄。

    当初李荩忱在金陵书院之中见到的张须陀,性格刚直,一直在和李渊争高下,斗得不亦乐乎,后来两个人毕业之后一个进了太尉府,一个进了劝农司,现在又转入农部,所以之后就没有什么交集了,这也就使得张须陀也不再和之前那样锋芒毕露、一定要争个高下。

    尤其是随着张须陀跟着杨素之后,性格愈发沉稳,不该说话的时候当然不说话,即使是应该说话的时候也得先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免得引起误会。

    李荩忱虽然并不认为有些话含含糊糊不说出来是好事,但是张须陀毕竟也是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肯定是一个值得培养、以后能够担当重任的好苗子,既然要步入官场高层,那这些为人处世之道,还是要能够知晓的。

    “但说无妨。”李荩忱一挥手。

    张须陀笑道:“臣以为,既然崔世济愿为大汉所用,则陛下可以用其人,而不用其家。”

    李荩忱琢磨这句话:“用其人,而不用其家?”

    “没错,陛下所忌惮,乃是冀州世家能够趁此机会乘风而起,重新引领其余世家一起反我大汉新政。”张须陀缓缓说道,“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尽管任用崔世济以能够安稳百姓,但是完全可以不用崔世济推荐的那些世家子弟,而选派我们自己的官吏,由崔世济指挥工作,只要我们能够从崔世济那里学到足够的经验,那么自然就可以为我所用,届时崔世济能用与否,和我大汉又有何干?”

    李荩忱不由得一笑。

    这个计谋要是让崔世济听到了,恐怕会炸毛的。

    他卑躬屈膝来说这么多,不就是指望着能够为自己家族之中子弟们换取一条出路么?不然的话崔世济现在也算是名士,就算是他想要隐居,大汉也很有可能会请他出山主持各项事宜,而现在大汉这么做,不就相当于崔世济乞求了半天,最后只给自己要来一官半职,而整个家族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好处么?

    这对于崔世济来说,等于直接把他架在火上烤了。

    够狠。

    不过对于崔世济,李荩忱本来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众多世家都已经俯首认命,唯有崔世济妄图还想要从这其中挣扎出来一条活路,时代的潮流滚滚到此,作为已经不能再满足时代需求的产物,世家本来就应该被扫入垃圾堆中,他的坚持只会让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涌现。

    再说了,用其人而不用其家,虽然在此之前大汉并没有类似的概念,但是并不代表并没有就这么做过。对于闻喜裴氏的处理上,实际上亦是如此。

    闻喜裴氏的家主裴矩乖乖去做了学院的山长,实际上就是用裴矩这人的才能,却不用其闻喜裴氏的其余白丁子弟,其余子弟想要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也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此事朕尽快和六部商议,敲定具体事宜。”李荩忱沉声说道。

    张须陀也好,萧世廉也罢,到底都是军方的人,提建议也是要点到为止,不然的话有可能引来文官们的反感。

    李荩忱虽然不介意看到文官和武将们出现冲突,但是他也不能让这种冲突直接影响到了朝政,而或者影响强烈到已经干扰了大汉的时政方针。

    而且术业有专攻,在这上面,张须陀他们就算是有些出色的想法,也不可能有吏部等相关部门考虑的到位。

    萧世廉颔首:“陛下,臣等前来,为的是幽州战局的事。”

    “幽州有消息了?为何不早说?”李荩忱径直问道。

    李荩忱最期盼的,就是从幽州和晋阳过来的消息。

    萧世廉急忙解释:“但是并不是非常要紧的消息,现在海军陆战队已经和平城的奋武军会师,扼守居庸关并控制燕郡,独孤永业虽然据守范阳郡,截断我军南下道路,但是随着独孤永业麾下多数都被抽调前往邺城,此时也分身乏术,不可能再对燕郡形成威胁。”

    李荩忱点头:“海军陆战队是要请示接下来的任务么?”

    fp

    (iishu)是,,,,!



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辽东
    【】(iishu),

    “准确说应该是海军要请示。”萧世廉一边把奏报递上来,一边说道,“海军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沿着海岸线向东北,现在寻找到了从山东直接跨海前往辽东的海路,并且发现了高句丽国的斥候,不过双方并未发生冲突,但也足以表明高句丽已经知道了中原的动荡变化,所以有所警惕。”

    “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现在海军亦是不知,应该前往燕郡支援陆师和陆战队,还是应该尽快在辽东建立城塞以为落脚点,为之后进取辽东做准备。”萧世廉看向李荩忱。

    李荩忱顿时皱了皱眉。

    的确这对于海军来说也很难抉择。

    要是直接前来支援燕郡的话,海军兵马的加入,或许能够为罗毅他们进攻范阳以配合邺城的作战争取机会,但是也很可能帮不上什么忙,毕竟海军就算是来也就是不过万人,并且多数都是轻步兵,还是那种连甲胄都没有配备的轻步兵,独孤永业如果死守不退的话,一座范阳就有可能挡住汉军的步伐。

    可要是海军不来幽州,罗毅他们现在无力进攻范阳不说,一旦周人从邺城向北突围,很有可能还拦不住他们。

    反过来说,大汉现在图谋辽东,自然也需要先在辽东有一个落脚点,总不能东出碣石之后,依旧还依靠后方粮草补给。历史上隋朝远征高句骊就是犯了这个错误,粮食补给全部远程运输不啻于给后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很自然的就分散在了百姓的身上,进而导致了整个王朝的崩塌。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隋朝了,但是这种可能性太尉府在谋划辽东攻略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因此太尉府提议要先期在辽东建立足够多的据点以转运粮食、物资等等。不过现在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令人纠结的问题就来了。

    海军想要立足辽东岂是那么容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这些都需要从青州甚至南方转运,毕竟现在邺城之战尚未结束,东路军、幽州等地都需要青州的物资支援,能留给海军的恐怕也剩不下多少。再加上入冬之后海面结冰,运输将会完全仰仗于陆路,更是艰难。

    按理说这种事就不应该海军再来负责了。
1...541542543544545...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