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这个该死的韩擒虎,攻城不敢,竟然就来攻心!

    “将军,且当速速拿个主意!再这样下去军中有可能会生变故!”

    “将军,让末将带人出门再冲杀一阵,定让这些家伙闭嘴!”

    几名亲信将领们纷纷说道。

    宇文让伸手指着门:“你且听,听到什么了没有,是炮声!敌人的火炮仍然还在两侧山坡上向这边开火,所以就算是你能冲下去,能击退山谷里的敌人,之后呢,你能拿下山坡两侧的火炮么?如果不能的话,那岂不是徒增伤亡?!更何况你就那么有信心能让他们闭嘴?”

    “将军,属下身受将军恩情,自当以死报之!”那亲信也着急了。

    现在不管做些什么,总比坐以待毙来的好吧。

    再这样下去,恐怕士卒们都要哗变了。

    fp

    (iishu)是,,,,!




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时皆是敌
    【】(iishu),

    就当宇文让颓然坐到椅子上,打算让他们退下的时候,一名亲卫快步跑进来:“将军,关城南侧,发现大股烟尘!”

    城门楼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宇文让却并没有露出多少惊诧的神色。

    南侧有汉军快速向前进攻的消息他并不是不知道,之所以主动在北门来了这一出,实际上就是宇文让想要逼迫韩擒虎后退整顿兵马,以为自己加固南侧城防争取时间。

    敌人会从南侧前来,本来就不在宇文让的预料之中。

    不过北周在雁门关到晋阳之间设置了众多的营寨壁垒,这个时候虽然并没有起到多少阻拦敌人的作用,但是至少起到了预警的作用,让宇文让能够知道,有一路汉军并没有进攻晋阳,而是绕过晋阳之后马不停蹄一路向北进攻雁门。

    宇文让很清楚,雁门雄关之雄,在于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前来,都要面对崎岖的地形和居高临下的守军,敌人很难突破,但是相对应的,雁门身处两山鞍部,地势狭窄,关城实际上并不是非常大,总共也就是能够容纳千余名士卒,再多士卒就要分散在城门外的兵营之中或者临近的长城上,实际上已经很难对关城的防守起到帮助,甚至还有可能被敌人先行击破。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最大的弱点往往就来自于背后。只能站下一个人的地方,背后伸过来的刀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提防。

    这也是为什么宇文纯明知道自家兄弟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经验,也要让他守在雁门关,不然的话换做任何一个将领,都有可能转手就把自己给出卖了,晋阳背后若是门户大开,那晋阳也就没有什么好守卫的了。

    只是宇文纯和宇文让都没有想到,杨素竟然放过了晋阳,绕过晋阳之后进攻雁门关。

    而且他们更没有想到,汉军竟然会来的这么快。原本只要面对北方奋武军的雁门守军,一下子腹背受敌。

    动荡的军心、危机的局势,让宇文让在短暂的惶恐之后,只剩下绝望,浑身冰凉,呆呆地看着前方,身边将领们的呼喊似乎也都直接被他丢在了脑后。

    事已至此,除了和敌人鱼死网破之外,别无选择了。

    可是鱼死网破······宇文让并不畏惧战死,城上的这些士卒呢?

    阿兄,如果是你在这里,你会如何抉择,可能教教我?

    ————————————

    汉军之所以来的这么快,是因为他们并不是走陆路前往雁门的,而是选择了水路。

    汾水水师虽然在大汉水师之中是倒着数的,但是在这汾水上还真的没有什么人能够奈何得了他们,因此一路向北,北周军队除了在沿途岸上射射箭、骚扰一下之外,根本没有办法阻拦他们。

    一直到汾水上游,河道逐渐变窄,汉军这才选择抢滩登陆,利用强大的火器直接击溃防守的北周军队,沿着从晋阳到雁门的大道一路推进,沿途虽然也不乏有山岭谷地,但是其险要之处显然没有办法和雁门相比,而且守卫的北周士卒多是地方乡兵、世家部曲等等,早就没有什么斗志了。

    平日里这些本来就隶属于不同世家或者地方州府的兵马,在同一面旗帜下尚且还能勉强保持团结一心,但是汉军一来,这些家伙争先恐后的砍了友军的脑袋来投降,生怕自己的动作慢了一步,就被别人抢了先。

    所以自从上岸之后,汉军一路上几乎没有受到多少阻碍,前面几乎都是一路白旗,甚至还有不少其余地方的州府乡兵和世家主动凑上前来套近乎,对此杨素也都是一概笑纳。

    因此当汉军浩浩荡荡的开进到雁门关下的时候,杨素麾下已经不仅仅有淳于岑率领的数千禁卫军,还有周围追随大汉旗号的各路兵马足足一两万人,就算这样,仍然还有不知道多少兵马正在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汉军都已经杀到雁门关下了,晋阳也成了一座孤城,大家哪还能看不清楚,这个时候的周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两天了,因此假如自己还不能抓紧站队的话,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而还有什么比带着自己麾下的兵马一起来追随杨素更好的选择么?就算是被杨素拉上去当做进攻雁门关的炮灰,大家也认了,只要战后有自己的一份功勋,朝廷以后清算的时候就必然不会拿自己开刀,有功之臣,总归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汉军在雁门关南侧大道上扎营,并且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展开,切断雁门关向南的所有道路。

    淳于岑大步走入刚刚搭建好的中军营帐中,杨素正和几名刚刚投靠的北周将领们说着什么,与其说是北周将领,倒不如说是坞堡主们,他们基本都是周围地方上的世家,平日里结寨自守,有征战的时候就听从于北周的调遣,而现在又转过来听从大汉的调遣。

    没有什么比“墙头草”更能形容他们的了。

    淳于岑皱了皱眉。

    对于这些坞堡主,他一向没有什么好感。

    “你们先退下吧,休整一日,明日攻城。”杨素吩咐一声。

    众人齐声应诺之后离去。

    淳于岑闪开道路,看着他们不动声色。

    等到他们离去之后,杨素不等淳于岑说话,就先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毅重(淳于岑表字)是否觉得余如此施为,有所不妥?”

    淳于岑和杨素相处日久,也知道这位巡抚和监军,以及未来的大汉太尉,并不是那种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是的人,相反,他很聪明也很冷静,尤其是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般不会贸然打断他人或者先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让别人无话可说。

    沉吟片刻,淳于岑还是如实说道:“确实,非是末将自吹自擂,我军征战至今,一向以精兵为根本,征战天下,无坚不摧。禁卫军虽然难说是天下雄军,但是让末将带着禁卫军和任何敌人一战,末将都绝不退缩。但是······自从北上以来,巡抚收编众多游兵散勇,同用大汉旗号,同为大汉之军,拉出去一战,或有损威名啊。更何况大汉兵马,军纪严明、军中上下勠力同心。此等精神,于游兵散勇之中,末将未曾见也。”

    (iishu)是,,,,!



第二零九三章 达成共识
    【】(iishu),

    杨素看着淳于岑。

    淳于岑的神情很郑重。

    杨素明白淳于岑的意思,大汉自从建立之后,兵马一向是追求精锐善战,新兵招募之后都要多加训练才能上战场,而只有表现出色的精锐兵马才有资格被调入禁卫军甚至被选拔进入羽林骑,能够进入禁卫军甚至羽林骑,就是一名士卒最高的荣耀所在,这意味着他们是士卒之中的翘楚,是大汉的脊梁。

    因此军人们在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耀的同时,当然也要维护自己身份和荣耀的地位,正是因为从一个普通的士卒到禁卫军很不容易,再成为将领更是需要众多的功勋,因此自己才受到军中乃至于整个朝野的尊敬,可是假如什么货色都能够从军、都能够打起来大汉的赤色旗帜以宣扬自己是天下拜服的大汉王师,那这种荣耀不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么?

    禁卫军本来就是汉军中的精锐,现在看到这都什么一群乌合之众,都能够称之为汉军,尤其是这些家伙之中很多人,之前在北周军中的时候都没少干过恃强凌弱、鱼肉百姓的事,自然更被军纪严明的汉军将士们所不齿,因此当意识到自己要和他们为伍的时候,禁卫军上下自然都有意见,现在淳于岑就是来反馈意见的。

    除此之外,淳于岑站在一名作战指挥将领的角度来讲,显然也并不认为让这些家伙去攻城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当然了,淳于岑也多多少少有对杨素的怀疑,你这一下子拉拢起来上万军队,想要干什么?

    杨素颔首说道:“毅重所言不无道理,这些世家私兵部曲,本来就没有什么战力,想要依靠他们攻破城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某也没有打算这么做,拉拢这么多兵马,一来是为了收拢人心,二来则是为了壮大声势,真正攻城的时候,这些人或许可以填在前面,但是真正进攻的时候还得仰仗于毅重的禁卫军。”

    杨素话里带着恭维之意,让淳于岑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而杨素则有些无奈的说道:“雁门雄关,天下皆知。可是现在我们手上的禁卫军只有数千人,再加上水师支援的操控火炮的火炮队,加起来也不到万人,站在关城上居高临下,我军底细敌人一看就知,到时候甚至能够一眼看出来我军兵马并不多,届时敌人从上向下发起进攻,我军又当如何是好?”

    这句话一下子让淳于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的确,禁卫军的兵力并不是非常多,如果再去封锁山间各处道路的话,留在正面用于进攻的兵马更是屈指可数,到时候敌人从山上一看,好家伙,总共也就只有两三千人都敢如此嚣张,真的要是杀出城来,禁卫军不见得就能够挡得住,挡不住可就丢人了。

    而现在汉军来势汹汹,哪怕是其中裹挟着众多的世家部曲之流,但是至少能够给敌人营造出来一种漫山遍野都是汉军的假象——说是假象似乎也不太对,毕竟这些士卒就算是再不济,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有时候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谨受教。”淳于岑拱了拱手。

    这的确是自己没有料到的。

    杨素轻轻松了一口气,陛下用人,到底是有几分本事的。淳于岑虽然出身将门,但是从其父淳于量到他,都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一根筋,只要你说的有道理,还是很愿意接受的,要是换作一个莽夫在这里,假如对杨素再有几分意见,有可能早就已经嚷嚷着要问杨素是不是有图谋不轨之心了,甚至还有可能莽莽撞撞的自己率兵去进攻关隘,根本不听从杨素的调遣,反过来还有可能再告自己一状。

    有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杨素可不想说不清。

    现在朝廷内部南北之间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甚至逐渐胜过原本文武之间的矛盾,因此杨素虽然并不打算和淳于岑深交,但是也没有必要和他在这些事上产生矛盾,到时候淳于岑以此为把柄攻讦自己的话,对自己并不是好事。

    “不过毅重所言,这些兵马素质之事,某亦非忽略。”杨素斟酌说道,当然不能说淳于岑的担忧全都并无道理,“之前某就已经和这些坞堡主还有世家家主们说过,既为汉将,自当遵从军中规矩,遵从大汉律法,若有违背者,后果自负。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这些人应当心里有数,必然会严加约束士卒,不然的话岂不是自找麻烦?”

    淳于岑点头。

    这些世家之流,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能够保全性命,因此这些规矩至少还是会听的,不然的话杨素也不会跟他们客气。

    “这个还需要毅重老弟把好关,一旦这些人有所异动,就需要禁卫军当机立断。”杨素紧接着补充一句。

    淳于岑急忙答应,杨素身边总共也就只有百余名亲卫,这些家伙要是想要闹事的话,杨素自然是拦不住的,还得靠禁卫军。

    这实际上也变相等于给了淳于岑一个先斩后奏的机会,你不是觉得某这样做不妥么,不是觉得某这样做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么,那现在就给你这个权柄,你觉得哪个不听话,完全不用顾及某的面子。

    “禁卫军这下可要成了督战队了。”杨素笑道。

    淳于岑无奈的说道:“大汉军队所向披靡,还真的从来没有用过督战队,某亦是赶鸭子上架第一次,所以要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巡抚海涵。”

    两人对视一眼,届时笑了笑。

    杨素表示了自己并没有想要拉拢这些世家以和淳于岑分庭抗礼之意,淳于岑当然也就坡下驴。

    在这件事上,两人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是巡抚真的打算以这些兵马进攻雁门么?”淳于岑还是问出了自己的另一个疑惑。

    “这次我们进攻雁门,不能猛攻,应当智取。”杨素笑道。

    “愿闻其详!”淳于岑急忙拱了拱手。

    进攻雁门的计划是杨素提出的,淳于岑一开始只以为自己这一路不过是一路偏师罢了,后来才意识到竟然他们才是主力,因此他一直想要知道,杨素打算凭借什么快速拿下雁门?

    (iishu)是,,,,!



第二零九四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iishu),

    要知道禁卫军这一路北上,只有一条汾水能够保障粮道,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周人虽然没有水师,却并非没有搭建水寨、截断河道的能力,汉军一路北上如此顺利,一半是因为沿途周军斗志不强,一半也是因为太出人意料了,不然周人也不至于足足数千上万人,成群结队的投降。

    假如禁卫军不能在半个月内攻破雁门关,那么很有可能会反过来被包围在雁门关下,再加上他们的粮草、兵刃之类的还得照顾到投降的那些家伙,所以半个月也是他们现在所携带的后勤补给的极限。

    “现在的雁门守军,腹背受敌,肯定已经是惊弓之鸟,再加上关城上真正效忠于周人的士卒能有多少?其中大多数就和毅重刚才所见到的那样,不过是周围的一些坞堡主麾下以及世家部曲罢了,要不是可能有一些家眷握在周人的手上之类的,他们必然不会拼命。”杨素缓缓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切入点。”

    淳于岑颔首。

    攻心为上,杨素这就是要让雁门关上的周人们相互猜忌甚至最终演变为相互仇杀,并且期望用对方的首级来换取自己的功名。

    杨素说的其实有些夸张,这些坞堡主们当然不可能真的把重要的人质放在宇文让或者宇文纯的手中,这些坞堡主都是什么来路,地方上的豪强啊,北周想要稳住地方上的统治,获得足够的钱粮和兵员以支撑作战,要么就和对付冀州世家那样,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整个家族都控制住,刀架在脖子上也容不得你不从命,还有一种自然也就只能是尽可能的许以高官厚禄以求能够换来这些人的忠诚。

    北周现在外强中干,能许出来的高官厚禄当然多数都是空头支票,因此更多情况下只能通过大义来约束这些人,可是大义对于一向以自己的利益为上的坞堡主和世家们来说,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此只要汉军展露出来了强大的威势,这些家伙会不会出现间隙可想而知。

    “但是北面一直都有炮声,应该是奋武军正在攻城,我们如果按兵不动的话,会不会不太合适?”淳于岑还是忍不住问道。
1...547548549550551...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