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尤其是不远处还有安定的徐德言盯着。
高劢率军抵达武威,这是宇文忻没有料到的。
而高劢带来的兵马也不过只有千余名,宇文忻知道这也是天水守军的半数了,毕竟在此之前天水等后方州府就都已经抽掉了兵马支援前线。不过至少高劢还是带来了很多武器弹药,足够弥补现在守军的窘迫,尤其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粮食,甚至还有他们在半路上取得几大车淡水,这些都是守军紧缺的。
“敬德(高劢表字)兄,当真是雪中送炭啊。”宇文忻高兴地握住高劢的手,都快笑出声来了。
看高劢的样子,灰头土脸、脸上也顶着黑眼圈,显然是知道前线局势紧张,所以日夜兼程赶来,一路上恐怕还少不了受到沙尘暴的洗礼,不然应该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权倾南北 第二一七九章 与此城共存亡
高劢倒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只是笑着说道:
“仲乐(宇文忻表字)兄要感谢就感谢汉中淳于将军那边吧,天水的府库早就已经被挖的干净,某掘地三尺也找不出来这么多东西,仲乐兄也是清楚的。反正总共就这么点东西,还有些是路过金城的时候调拨过来的,算是补个整,凑合着用吧。”
高劢说话不卑不亢,但是身为一个太守,他和身为大汉开国侯、一方重将的宇文忻称兄道弟,实际上已经有悖于礼法了。
宇文忻颔首,并不打算跟他计较。
真的要是计较起来,北周宇文氏和北齐高氏,还能计较的完?
因此宇文忻的目光径直落在高劢带来的东西上。
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是汉中通过祁山道临时调拨过来的,看火枪之类的也都是老样式了,甚至还有几支是最早的那种,上刺刀就不能兼顾开火了。不过汉中以防守为主,军备不见得就富裕,淳于量舍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也算很厚道了。
另外金城长孙晟那边同样要面临羌人的压迫,能够舍得从牙缝之中挤出来一点送过来,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只是······
雪中送炭归雪中送炭,现在宇文忻实际上还是要面临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些碳,也就能再烧两天,之后呢?
宇文忻引着高劢走上武威城门,可以俯瞰整个战局。
之前在地面上,高劢所能看到的只有不远处被吐谷浑占据的长城城垣,知道敌人近在咫尺罢了。当登上城门、看到长城以外那黑压压的军阵和营寨时候,一时间张大嘴巴,良久方才说道:
“仲乐兄率孤军扼守此地,当真为大汉之栋梁也。”
宇文忻无奈的笑了笑:“承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岂能辜负?驻守武威这么多时日,余进不能攻城拔寨,退不能固守疆土,使得敌人兵临城下,本就已经愧对陛下了,老兄就不要再讽刺某的好。”
高劢连忙摆手,郑重看着宇文忻:“仲乐,余皆是肺腑之言。”
不等宇文忻说话,高劢接着说道:“当初你我高氏和宇文氏之间为争夺北方而拼杀,终究不过是同室操戈罢了,而今慕容吐谷浑自绝于中原,想要效仿突厥劫掠西北甚至分割天下半壁,你我自当抛弃恩怨,并肩作战,至少也算无愧于本族本心。”
宇文忻一时感慨万千,不知该如何言语。
是啊,外面的吐谷浑,追根溯源,也是鲜卑人,而且是鲜卑之中较早崛起的慕容氏,慕容氏称雄北方的时候,还没有拓跋氏什么事呢,更不要说宇文氏和高氏了。
可惜拓跋氏带着鲜卑族接受汉化,逐渐把对本民族的忠诚和归属感转变为对本国家、本王朝的忠诚和归属感,使无论汉人还是鲜卑人,知有国家再有民族。
今日无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都已经是大汉的子民、团结在大汉的赤色龙旗之下,休养生息、享受太平。而慕容氏早就忘却了自己鲜卑人的身份,而以吐谷浑人自居,并且因西北各部落进攻大汉,为了捍卫中原之安宁,也为了能够保护本民族之安宁,宇文忻和高劢都有足够的理由站在这里奋战。
他们并不相信早就数典忘祖的吐谷浑王室能够善待鲜卑人,而大汉却是实打实的并没有把鲜卑人怎么样,甚至还提倡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通婚,所以应该站在哪一边、为什么而战,他们心里很清楚。
都是沙场宿将,都是经历过国家颠覆的人,此生不知道生死边缘走过多少次,甚至都算死过一遍的人了,命早就不是自己的了,自然应该奉献给维护这一方天地之太平的战斗中。
这是宇文忻站在武威城死战不退的原因,这也是高劢慨然前来支援的原因。
“我发现你们高氏也没有那么讨厌。”宇文忻突然笑道。
多年战场厮杀,两个人甚至还曾经是面对面的宿敌。
此时能够抛弃前嫌甚至是血债,为了更高尚、也更值得的目标而奋斗,自然是不容易的。
高劢也笑了:“谁不说呢。”
“朝廷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么?”宇文忻问道。
朝廷的援军,才是他真正期待的。
高劢径直说道:“仲乐身在前线或许并不知道。朝廷各路大军已经齐齐调往安定,半月之内必将抵达武威。朝廷已经派遣晋国公、车骑将军抵达安定,统筹各路兵马。”
宇文忻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裴子烈坐镇,大军云集,看来陛下没有忘记他们在西北孤军奋战的这些人。
这就好。
“那羌人呢,你们这一路上没有见到羌人?”宇文忻想到了什么,接着好奇问道。
“这一路上羌人都未出现。”高劢摇头,“仲乐兄应该还不知道吧,陛下亲自登门邀请萧太尉出山,前往汉中接替淳于老将军,统筹巴蜀、汉中各部兵马,自武都向西北进攻,牵制羌人。羌人假如得到消息或者看到我军在汉中厉兵秣马,恐怕就会乖乖的退回来了。”
宇文忻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局势逐渐好转,而最终想要取得胜利,实际上已经要看他的了。
假如他能够挡住并且牵制住吐谷浑的主力,则汉军各部就可以从容的包抄夹击,而假如他没有坚持到援军抵达,那汉军就可能完全陷入被动。
跺了跺脚,宇文忻已经下定决心。
即使是拼到最后一个人,这座城,也一定要守住!
“来人!”
“在!”旁边的亲卫急忙上前。
宇文忻慨然说道:“传令各部,大汉倾国之兵不日将到,望各部浴血厮杀、阻敌于此,为全歼吐谷浑主力争取时间!纵拼杀到最后一人,当与城共存亡!某宇文忻只要还在,决不后退半步!”
“诺!”亲卫大声答应。
宇文忻接着看向高劢:“敬德,要走还来得及。”
高劢登时大笑:“来了就跑,世人当如何看我高敬德?不说别的了,快点给我整点吃的是要紧事。哪有客人到了,先让客人来看这煞风景的东西的道理?”
宇文忻也跟着哈哈大笑:“是某顾虑不周了,敬德海涵。请!”
两人有说有笑,向城下走去。
主帅们高兴和轻松的神情,自然也影响着各部。
武威上下,反倒是士气大振。




权倾南北 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
| |
- -

“老将军倒是慷慨啊。”萧摩诃站在汉中府衙大堂上,查看汉中的库存物资。
他对面的淳于量,坐在摇椅上,一摇一晃,分外悠哉。
驻守汉中这么多年,淳于量已经力不从心,也终于等到了接班人,因此现在的他,颇有几分反正这些事都不归我管了,所以我就在这里看你们折腾的意思在。
当然了,或许表面上是这么说的,但是熟悉淳于量的人都知道,老将军这摆明是舍不得自己这么多年来巩固的这一份基业,所以就得在这里看着,说什么也不能让来接班的小子们给糟蹋了。
论资排辈,萧摩诃在淳于量这里,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人,只不过相比于再小一辈的那些家伙们,总归是让人放心一些罢了。
淳于量知道萧摩诃说的是之前自己调拨支援武威的那一批物资,不由得笑道:“当时老夫也不知道汉中将有战事,府库之中既然有盈余,那就先给前线用用呗,反正咱这里家伙也不少,这么多东西堆在府库之中落灰也没啥用,只有落在敌人的脑袋上才是好东西。”
萧摩诃笑了笑,淳于量送走的实际上也都是换装下来的老式军火,倒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更何况作为最前线的武威要是守不住,那他们在汉中抱着这些军火也没有什么用。
“元胤,这一战,你打算怎么打?”淳于量忍不住问道。
老爷子美名其曰看戏,但是实际上心里还是好奇萧摩诃打算怎么办的,要不是自己实在是身体跟不上了,老爷子还真的不介意跟着萧摩诃走一遭,不,应该是根本就轮不到萧摩诃再出山挂帅,老爷子自己都能率军一路杀到武都。
萧摩诃来到汉中之后,只字未提之后出兵进攻的事情,似乎他前来汉中并不是为了讨伐进攻羌人,而只是单纯的接替淳于量一样,所做的事情不是清查汉中府库,就是调阅汉中将校的档案,闹得整个府衙内外鸡飞狗跳。
只不过因为萧摩诃是曾经的大汉太尉,现在李荩忱更是给他加了“司徒”的名号,所以威望实打实摆在这里的。如果说司徒作为大汉三公之一只是一个荣誉官衔的话,那左武卫大将军却是实打实的实权,不由得下面将领们不听从号令。
随着大汉多年对外征战,原本汉代常用的四征、四镇等将军官衔实际上都已经有人担任,诸如萧摩诃这个层次的将领外放的话,既没有他的位置不说,而且作为堂堂太尉,也是军方在朝廷上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并肩的话事人,再去担任四征将军都未免落了档次。
因此李荩忱专门将之前的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进行调整,分别设立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大将军四个官衔,这四个官衔常在,但是人并不常在,朝中重将或者已经转入文职的将领,在奉命出征的时候,由朝廷加以其中某个官衔,表示其身份地位在万军之上,各部无论是四征、四镇,都得听从于其调遣。
因为其功能和大汉文官这边的巡抚相差无几,因此刚刚提出的时候又被笑称为“左右武卫巡抚”。
此次萧摩诃出洛阳,李荩忱便是加封其为左武卫大将军,表明了自己对萧摩诃的绝对信任。当然了,也是表示萧摩诃这一路偏师,只是相比于武威主战场方向可以称之为偏师,但是对于大汉整个西进战略来说却也是一支主力。
萧摩诃的身份摆在这里,又有淳于量在旁边优哉游哉的看着,汉中上下官吏将领也只能任由萧摩诃折腾。
别人询问这个问题,萧摩诃完全可以当做没听见,但是既然淳于量都问了,那萧摩诃就不能装聋作哑了:“某刚才已经把汉中的大概情况了解了一下,兵马可动用者两万余,但是留下守卫城池以及阳平关还有陈仓、祁山等地的兵马,实际上可动用的不过万余,这其中再去掉老弱,能凑出来八千就算不错。”
淳于量颔首。
汉中本来就已经是大汉的后方了,要不是此处地处咽喉、关隘众多,恐怕大汉也不至于在这里摆放这么多的兵马。而且本身汉中地处峡谷之中,又有不少刚刚归顺的巴人在此耕作,为了防止巴人出现什么动乱,以及外围的羌人有可能来找茬,多安排布置兵马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兵马肯定不能和主力战军相提并论,多数都是地方乡兵,守城有余,进攻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因此能够从中遴选出来八千兵马,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两年老夫整编了巴人精锐两千人,皆是翻山越岭的好手。”淳于量补充一句,“元胤把这些人带上,凑足一万,不然的话此去远征,恐怕难以撼动羌人根基啊。”
萧摩诃点了点头,淳于量算是比较厚道了,这等于把自己这些年所有的家底都交了出去,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万人的话,汉中现有粮草可以支撑三个月,倒也足够。”
“三个月,元胤打算杀穿洮水?”淳于量挑了挑眉。
羌人主要的聚集地实际上就是从武都继续向西的羌水流域,也就是后世的岷江,以及从武都向西北延伸到金城、武威一带,以枹罕郡为中心的洮水流域。因为羌水一带多高山峡谷、比较贫瘠,所以羌人往更西的湟水河谷等地迁移。
萧摩诃现在出兵,自然是以支援武威战场为主要目的,深入湟水自然比不过肃清洮水周围羌人、直接迫使羌人离开武威南侧的居住地来的方便快捷。
但是三个月就想击败羌人,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老将军对某没有信心?”萧摩诃回首笑道。
淳于量不再晃动,凝神看着萧摩诃。
刹那间,他也有些恍惚。
似乎重新看到了那个纵马杀敌、无人能挡的少年。
自失的一笑,淳于量径直说道:“倒是忘了,你可是萧元胤。”
猛虎虽然蛰伏起来了,但是依旧还是猛虎。
猛虎下山之击,依旧致命!
“是啊,某可是萧元胤。”萧摩诃哈哈大笑,径直向外走去,“来人,击鼓聚将!”
恍惚间,连他自己都快分不清楚,现在到底是在汉中,还是在曾经南征北战的某一处战场上了。
时光虽荏苒,壮心仍未已。





权倾南北 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长安
大汉新元五年七月初九。
由巩汉军、镇林军组成的援兵抵达安定,旋即北上武威。
次日,由鹰扬军和虎翼军组成的援兵也抵达天水,将兵分两路,一路直接从天水支援武威,而另一路则向西配合金城守军进攻洮水东岸羌人盘踞的各处城寨。
而早在三日之前,萧摩诃就已经整备兵马,出阳平关直接往武都而去,算时间,前锋应该已经进入城池。
两天后的七月十一,李荩忱过潼关,抵达长安城。
西北局势骤然紧张,朝堂上群臣已经不可能阻挡陛下动身前往长安,甚至陛下前往长安已经是大家达成共识的现在能够稳定军心、民心的最好办法。毕竟论大汉的定海神针,除了陛下之外没有人能够当得上此称呼。
而李荩忱当然并不是真的把此次前往长安当成自己一次简单的向西巡视或者说坐镇西北战场罢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巡查和坐镇,更是一次新征战的开始。
大汉对于河西以及西域的征服和开发,从李荩忱踏入长安城的这一刻正式拉开帷幕。
李荩忱前来长安,不只是孤身一人,和之前北伐一样,各部同样抽调官员随驾,尤其是户部尚书陈叔慎、商部尚书唐正良更是亲自随驾,虽然声势并不浩大,但是足以表明朝廷对于此次西北之战的重视程度。更不要说随驾的禁卫军以及陆续抵达在洛阳集结的虎翼军、扬武军等等各路兵马。
而后宫之中,李荩忱依旧留皇后和淑妃以及众多妃嫔在洛阳坐镇,带着贤妃以及杨妙和元乐尚前往长安,贤妃尉迟炽繁已经可以负责内府的财政事务,而杨妙可以负责医院方面的事务,元乐尚可以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主要还是为了能够让新分离出去的医院和教育这两方面能够更好的和地方政府进行对接。
在此之前,各地的书院还有医院等等,只要是皇家名号的,实际上都是由内府直接管辖,这固然是方便了内府对资金以及人手等等进行统一调配,但是无疑也加大了医院、书院和地方州府之间的隔阂,双方曾经不止一次因为某地医院以及书院的资金调拨、报销问题而出现争执,同时真的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地方州府无权直接命令医院等等内府直属的机构采取应急措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地方州府对于这些中央直属机构的反感。
不听话还得给你钱、给你地,我们凭什么?
李荩忱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问题所在,而且地方上的医院和书院改为隶属于地方,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随着教育和医疗从内府中独立出来,内府更是不会再给予这些地方上的机构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全移交给地方,由地方财政负责医院和书院的所有发展事宜,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大汉各地,就算是再穷,养一个医院和一个书院还是可以的。
不过说着轻巧,做起来可就没有那么轻巧了,地方州府原来只是负责承担医院和书院日常运转时一定比例的开销,而现在要全盘接手这些机构,财务上怎么对接、人员上怎么安排、之后又应该怎么规划发展,其实都是需要一点一点推敲的。
李荩忱现在也只是打算趁此机会以关中为试点,逐步展开。
至于为什么是关中呢?
这其实还是因为关中本来就面向西域而连接中原和巴蜀,本来就是各方文明、思想交流碰撞的地方,思想更为开放,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而且大汉是先拿下的关中再拿下的中原,关中久在大汉旗帜之下,大汉推行的各种政策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当初随着汉军入关中,也有很多江南等地当年南渡的老家族逐渐迁回本宗所在,自然而然也带来了外界的思想和观点,另外再加上商贸的往来等等因素,让关中百姓的思想很是超前,人们对朝廷的认可度也很高,在这里进行试点,就算是真的闹出了什么幺蛾子,事情也好解决。
另外关中距离朝廷中枢也近,方便朝廷及时作出调整。
对此李荩忱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这个时代,长安以及关中的位置还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长安能够成为隋唐两代帝都并且一跃成为整个世界上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绝非只是因为幸运或者因为历史的因素,和其人文地缘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车马行进到长安城外,李荩忱便下令停车,沿着城外的土塬一直走到坡顶。
不远处的长安城,阔别经年,早就不是李荩忱当初第一次见到的长安城了。
一座崭新的、足以代表关中的豪迈精神气象、也足以代表现在大汉蒸蒸日上之国力的长安城,伫立在龙首原之南,而曾经的那座汉代长安城,盘踞在龙首原之北,就像是皓月之下的星辰一样,很难再吸引人的目光。
旧有的殿宇此时都已经修缮一新,不过李荩忱并没有让再修建更多的宫殿,毕竟长安只是行都,作为国都的洛阳需要大兴土木,是因为朝廷怎么着也得有个配得上东方大国身份的办公和居住所在,但是行都也要跟着大兴土木就过分了,典型的浪费。
不过宫殿没有修建新的,不代表长安城的规模就缩水了。
这座长安城或许比不上历史上作为隋唐都城的长安那么大,但是要比汉代长安城大很多,并且不亚于现在正在修建的洛阳新城。
与此同时在城池的周围还有大量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都是在长安周围已经形成的市镇基础上修建的。工商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乡村向村镇的转换,尤其是大城市周围,工坊以及商贸仓库等等都已经扎堆出现,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卫星城。
如果真的把这些卫星城也考虑在内,那么实际上一个具有自己完整产业链的大长安,其规模以及发展前景,绝对不亚于轻工业和小农经济支撑下的历史上的隋唐长安。
一座城垣围住的,只是一座城的核心所在,而工业时代的城,当然不是城垣就能够束缚住的。
这是座崭新的城,也是崭新的时代。




权倾南北 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陈叔慎和唐正良跟着李荩忱爬上来,唐正良腆着大肚子,亦步亦趋,走这么远已经有点喘了,甚至还需要陈叔慎时不时拉他一把,惹得众人纷纷看过来。
李荩忱听到身后的声音,忍不住笑道:“爱卿当了财神爷,也得注意身体啊。这人死了,钱没花完,未免憋屈。”
随驾文武们不由得大笑。
唐正良一时汗颜,他作为大汉的商部尚书,平时商贸往来事宜众多,自然少不了推杯换盏、喝酒吃肉,再加上一直坐着办公,身上的肉在短短几年内就吹了起来,也在情理之中。
想当年的唐正良,身为一方牧守,英姿雄伟,而今日挺着一个将军肚晃晃悠悠,让人不由得感慨,这世道变化的就是快啊。
不过至少唐正良曾经的气质容貌应当还能从他的儿子唐齐身上看出来几分。率军追随淳于量驻守汉中的唐齐,这一次将在萧摩诃的指挥下率部进攻羌人,能不能功成名就、未来同样封妻荫子,就要看这一战打的怎么样了,不然的话恐怕就只能乖乖回来吃老爹的恩荫。
李荩忱没有再打趣唐正良,继续看向眼前的长安城:“说到这长安的营造,商部也是功莫大焉,爱卿有功啊!”
唐正良顿时从刚才的尴尬变成面带笑容:“陛下谬赞了。”
长安营建,当然主要是工部的功劳,但是长安能够逐渐发展成现在这种市集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商部的确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然的话商贾们凭什么就要在这里集聚、各地的货物凭什么就要在这里汇聚然后再发往别的地方?还不是因为商部居中协调,既要让商贾们意识到在此处贸易和交易的重要性,也要让地方州府相对应的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以及让其余地方州府做出一定的让步。
工商业发展到现在,地方主官当然都意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性,本地的工商业足够发达,就能够吸引周围城镇的商贾也纷纷前来投资,最终把本地变成一个更加富饶的大州府。因此招商引资这种事,怎么能轻易让别的州府占了便宜。
1...566567568569570...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