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 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对于祖群来说,这个工部右侍郎当然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他作为北方降人,骤然位居高位,肯定有很多人有意见,因此自己更得虚心求教,并且尽自己所能,令人信服才行,不然的话去工坊之中做一个大匠岂不是比做官来的轻松。
因此担任右侍郎并且前来工坊坐镇,吴凭和祖群也算一拍即合。
看祖群挽着袖子,腰间插着图纸的样子,李荩忱也知道,这家伙同样不是在走走过场的。
人心虽然复杂,但是李荩忱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看得多了,有些人的本性善良与否,往往还是能一眼看破。尤其是这些工匠之类的,本来心思就比较单纯。
这个祖群倒是个靠得住的人。
祖群感受到了陛下的目光,当然也知道陛下是在考察自己。身为工部的高层官员,他应该掌握的并不只是基础的知识,还有生产和管理的知识。
当下祖群也不露怯:“回陛下,目前因为整个关中和西北只有长安工坊可以生产各式火器,所以工坊人手还是紧张的,多少影响到了其余订单,不过现在工坊已经开始帮助订单买主积极联系成都、洛阳等地的工坊,再加上河东的工坊投入运转之后,应该可以满足需求。”
大汉拿下北方之后,工部自然抓紧着手在河东、河北和幽州等地建设工坊。当初奋武军孤军奋战于平城,所需要消耗的一切火器都得从长安工坊一点一点的运过去,因此工部可是早就已经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在长城内外建立起来完善的工业体系的。
鬼知道现在看上去称臣纳贡、很是老实的薛延陀,背地里是不是盘算着什么坏心思,又鬼知道自家陛下在解决了西北之乱后,会不会率军出草原、深入漠北。
毕竟自家陛下可是一直以恢复两汉全盛时期之版图为口号,并且也是实打实在这么做的。只不过他现在只是先下手对付西北的吐谷浑罢了。
西域平定后,到时候草原上的薛延陀人还有别的部落不搞事情还好,不管怎么说大汉是华夏王朝、礼仪之邦,打人总是要找一些道义理由的,而只要他们搞事情,那等待他们的就是浩荡开进的大军。
等到那个时候再建设工坊,晚了。
工部现在已经学会了未雨绸缪,再加上各地州府对于建设工坊都是表示支持和欢迎的,这东西搭在自家这里,既能够安顿就业,有能够直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地方郡守只要还有脑子,就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或者换句话说,这些家伙不为了工坊的选址大打出手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工匠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些三教九流中的下等人自然还有机会受到这样的追捧,甚至一群地方主官带着所谓的本地父老代表专门跑过来请求工部在本地开设工坊,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自然也让本来性格就比较务实的工匠们,更是不敢大意,万万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一方父老乡亲的厚望。
在河东建设工坊是必然的,而且随着工部在河东发现了大量的煤炭,一开始只建设一个太原工坊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工坊在整个河东大地上铺开。
要不是这河东之地山河表里,群山林立,恐怕工部还敢规划更多的工坊。
只可惜时间终究还是太短了,时至今日,真正搭建起来并且开始从事生产的就只有一个太原工坊,别的还都只是空架子。
不过缓解长安这边的压力,倒也足够了。
最近太原工坊烧造出来一批质量不错的火枪,表明长安工坊总算不再是唯一的军火供应之地。
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火器的生产中,那这边真的什么都不用做了,大家都转行军工就可以了。
军火固然很赚钱,但是终究是有产能过剩的那一天,毕竟这战争也不可能永无止境。
而且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及此事,认为工坊生产出过量的火器,只会导致朝廷为了不浪费这些火器而去推动更大的战争,因此朝野之间对此也并非没有异议。
朝廷修建这么多工坊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战争和战争,现在关乎国运的北伐之战已经结束,工坊不能再抱着军火生产不放,而是应该有规划的进行转型了。不然也不会有李荩忱看到的外面集市上各种产品应有具有的场景。
“等到朝廷拿下河西之后,通往西域的道路就会畅通,到时候工部也要积极组织人手前往河西组建工坊,另外西域物产丰富,务必要多加探索。”李荩忱缓缓吩咐一句。
祖群急忙颔首。
显然陛下也清楚,工部除了吴凭这个主事的之外,其余多半都是和刘焯这样沉迷于技术攻坚、实际上并不非常擅长管理的人,好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倒也用不着如何管理。
但是终究工部对外扩张等等事宜,不能都寄托在吴凭一个人身上。并不是陛下信不过吴凭,而是一个人的能力到底是有不足的时候,李荩忱也不可能把工部的发展让吴凭一个人担着。
因此吴凭选拔祖群上来,显然也是因为看中了祖群当初也是在北周朝堂上负责冶炼等相关事宜的官员经历,他是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而不是一个只醉心于技术的大匠。
李荩忱自然也不介意提点一下工部,抓紧在河西抢占地盘,以后更是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向西域进发。
朝廷想要稳定河西,自然也需要全力以赴发展建设,只有给本地的百姓带来截然不同的生活,才能培养此地对大汉的归属感,毕竟河西远离中土久矣,李荩忱自己都不相信河西的百姓还会对中原王朝有什么情感,因此这是新占领的地盘,必须要抓紧让他们认识到跟着大汉的好处在哪里。
书院、医院是一方面,工坊自然是另一方面。
除此之外,李荩忱也让祖群把注意力投向西域,自然是有目的的。
李荩忱当然不能说,我知道那里有石油、有矿产。
他知道,工部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不需要李荩忱说,工部自己就会去找。
找不到就算了,找到了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出兵借口。
权倾南北 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时代的曙光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之前曾说,大汉向北进攻草原的话,需要找到一个出兵借口。
而进兵西域,自然亦是如此。
进兵西域相比于进兵草原,好处就在于西域曾经是两汉一直延续到曹魏的华夏王朝正统领土所在,这是当年汉武帝时期无数汉军将士一点一点打下来的,虽然中间因为战乱几度丢失,但是至少到了曹魏时期,西域还是臣服于中原调遣的。
至于草原,两汉时期的确是把他们给打服了。
可是匈奴人只是内附,朝廷也没有在草原上设立和西域一样的都护府,自然并没有真的把匈奴人盘踞的草原看作是自己的领土,只当是藩属部落。
历史上草原真正进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实际上也要到唐代突厥人归附。
不过草原相比于西域,距离中原到底是近了一些,现在朝廷拿下幽州、平城以及河套,向前迈一步就是草原了。
而西域,中间还有河西,还有黄沙大漠。
就算大汉拿下了河西,也不是直接就摸到西域了。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足够多的理由来驱动朝廷内外同意拿下西域的战略部署,不然的话就只能和历史上唐太宗那样,让侯君集率领孤军直接越过大漠、趁着高昌不备发起雷霆一击,等拿下高昌、唐军在西域站住脚跟之后,朝野上下想要反对也来不及了,甚至大家还得想一想怎么才能吃得更多,以弥补之前孤军深入的损耗。
李荩忱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历史上高昌依凭大漠,向南据吐谷浑、向北据突厥、向东据大唐,看上去这个西域小国还挺厉害,但是实际上众所周知,这只是因为外面的三个大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谁都奈何不了谁,因此没有心情收拾你罢了。结果高昌还不知道是怎么有的信心,竟然会觉得大唐都收拾了吐谷浑和突厥了,还奈何不了你,连防备都没有。
而这个时代的高昌,已经被从且末等地北上的吐谷浑军队打过一顿了,现在乖乖的当吐谷浑的附属国,甚至此次西北之战还有高昌军队来当炮灰。
也就是说,高昌至少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大汉的强大,自然要么起了称臣纳贡之心,要么起了扼守大漠外侧要冲、不让汉军轻易进入西域之心,不管怎么说高昌在西域这一亩三分地上也是实打实的小霸主,大汉来了的话,高昌不出意外就只能变成大汉的一条狗了,甚至抢着当狗的国家很多,都有可能轮不到高昌。
历史上的高昌败在狂妄,而现在的高昌显然会更难对付。
李荩忱要进攻西域,自然就必须要发动大军了。
然而发动大军就得需要足够的理由。
西域发现了丰厚的矿产,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工业的发展带给大汉的是经济的腾飞、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原本很多只能在富贵人家出现、甚至干脆在豪门大户都不舍得拿出来的好东西,此时都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朝野内外自然都是很喜欢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有啥比这更重要的么?
而工业发展很重要的源动力之一,自然就是矿产。
西域只有黄沙,那抱歉,费那个劲去打什么,还不如去打辽东呢,自从辽东的矿产通过幽州进入中原,进攻辽东以抢占矿产资源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只不过现在暂时被西北之战的风头给掩盖了。
而假如西域有矿,甚至还有黄金等贵重金属的话,恐怕到时候甚至都不需要李荩忱开口,朝野上下都会支持进攻西域。
李荩忱相信,工部这么多年找矿的经验,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
刘焯已经沐浴更衣完,引着李荩忱等人穿过大堂,进入工坊中。
李荩忱在后世是参观过大型工厂的,一条条流水线滚动不息、一个个巨大的机械轰鸣运转,就像是一个国家怦怦直跳的心脏和流淌的血液。这些生产线上的产品转眼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和原来有所不同,因此说是心脏和血液又有什么问题?
眼前的工坊当然还不能和后世的相比。
终归也只是刚刚摆脱“家庭小作坊”的概念罢了。
大多数的机械都是依靠人力在驱动,无论是远处的织布工坊还是近处的冶炼工坊,其中的织布机和冶铁炉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人力。
当然了,古人的智慧还是有的,远处有水车引动渭水到山坡上、再顺流而下,形成水力驱动,从而能够借助直冲而下的水流带动一些沉重的机械。
简单的动能和势能转化。
不过水车能动起来,到底也得是依靠人力。
在李荩忱看来,这些未免有些小儿科。而且这里是什么样他本身也能想象,现在大汉的工坊也不过都是当初李荩忱在南部郡亲自主持设计的那些工坊的翻版罢了。
至于尉迟贞和阎毗,自然都很是惊讶和惊奇。
工坊里的这些东西就算是再简单,终归也不是寻常人随意就能见到的。
说到底,在工坊建设起来之前,华夏民族所处于的状态也只是刀耕火种罢了。冶炼和锻造这些工业时代的行业在这个时代也有,但是终归只是少数。一个普通老百姓这辈子所能见到的最大的工坊可能就是铁匠铺,所用过的最多的铁器可能就是锄头和菜刀。
这样大规模、集中化并且涵盖各行各业的工业园区和工业生产,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而李荩忱的关注点,则是前方的那台小机器。
一个不大的炉子里有火焰熊熊燃烧,带动着炉子上的水沸腾蒸发,强大的水汽冲击着上方的机器运转。
这只是一个模型。
但是却是一个象征。
大家的目光也都看过去。
这便是李荩忱此来的主要目的。
一个小蒸汽机。
这东西太简陋了。
但是李荩忱很清楚,工部显然已经吃透了原理并且掌握了启动这种机器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之后完全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并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
不远处的引水山坡和水力瀑布,完全可以退役了。
一个新的时代,随着这个小机器的运转,拉开了帷幕。
权倾南北 第二二四零章 汽车?火车?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看着眼前的蒸汽机,李荩忱有些恍惚。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他自己也已经快要变成一个古人了。
而火器的出现,总算是让李荩忱多少清楚,自己还是曾经在现代文明的光辉下生存过的。此时蒸汽机的出现,更是让李荩忱发现,自己距离现代也不是那么遥远了。
蒸汽时代,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开始。
有了蒸汽机,就可以说进入近代了。
近代到现代,也没有多少年。
有了自己引路,这一切只会更快。
只不过自己应该是看不到了,毕竟一个时代从开始到发展到新的时代,也不是说过去就过去了的。但是李荩忱相信,只要道路是正确的,这一切也应该用不了几代人就能实现,至于到时候社会上的思想又会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会出现资本主义或者某位大贤所说的游荡着的幽灵,那李荩忱就不得而知了。
这不是自己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终究只是一个人间帝王,不是什么神仙,因此他所能算到的、所能看到的也不过只是这一个时代的人和物罢了。
让他布下一个关乎数代人的局,自然不可能。
因此李荩忱心中这样的念头也就一闪而过,相比于这个,他更关心的实际上还是蒸汽机的应用。
蒸汽机会取代人力器械成为工坊之中提供动力的主要来源,这是必然的。工部上下在百忙之中还是抽调出来这么多人手研发蒸汽机,难道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着新奇?还不是因为有了这东西,就能够极大的加快现在的生产速度。
尤其是工部已经在中原以及河东等地陆续发现了大量的煤矿,有一些煤矿固然因为埋藏的深所以目前还不是很好开采,但是至少这东西是存在的,并且在华夏大地上是广泛存在的。
这自然就给了工部足够的底气。
蒸汽机研发就研发呗,比木柴效率高很多的煤炭数量足够,自然就能够支持蒸汽机的运转。
蒸汽机会因地制宜变成工坊中各式各样的生产器械,这是在李荩忱预料之中的。而他真正关心的,实际上还是蒸汽机的衍生物。
汽车?
火车?
前者到底是需要轮子并且需要平坦的路面才能跑起来,并且用蒸汽机驱动汽车,属实是有些为难蒸汽机了,好大一家伙带动着一辆汽车慢慢吞吞向前走,那还不如直接用马呢。
但是后者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要铺上铁轨,蒸汽机带动的火车,跑的也不慢!
尤其是现在李荩忱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把天下更紧密的融为一体。
之前李荩忱头疼的实际上还是信息传递的问题,不过这到还好,至少现在大汉已经在南方建设了大量的驰道并且修缮了很多驿站,这就意味着真的有什么突发情况,八百里加急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的,哪怕这个突发情况出现在小山沟沟里。
更何况事情真的要处理,也不会等李荩忱下了意见之后再处理。
比如某县有人造反,得到消息的郡府肯定会直接出兵并且向州府求援,州府调集周围兵马相互配合、形成围剿,也就是说等到谋反的消息送到李荩忱案头上的时候,当地汉军应该都已经包围敌人的老巢了。等到陛下再下令州府配合郡府,那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这便是州府拥有一定实权的必要所在。
信息的传递实际上也已经不算慢了,因此李荩忱从中看到的更多的,实际上还是天下之间的交流往来实际上还有一定的阻碍。
驰道也好,运河也罢,速度终究还是慢了一些,而且只要是学过初中地理的人都知道,道路运输耗费的人力物力多,就算是有驰道,这些商品货物之类的也得用马车一点一点的运。而运河等内河水上运输,便宜是便宜,可是速度也太慢了,尤其是很多中小型船只,两侧连明轮都装不上,只能依靠人力划桨驱动,能快到哪里去?
若是让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知道李荩忱竟然都在嫌弃大运河的货物往来运输速度,不知道会不会很无奈?
大汉现在有运河作为骨干,又有驰道作为枝杈,已经能够比原来更加快速且高效的勾连地方,在很多人看来这已经是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了。报纸上吹捧赞扬大汉的基础建设政策的文章也不在少数,甚至“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的口号都已经提出来了,让李荩忱看到报纸的时候都有些恍惚,还以为又有一个穿越者出来了呢。
尤其是随着商贸的发展,百姓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现在修筑驰道之类的时候,一个赛一个的踊跃报名,哪怕是工资低一点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李荩忱作为一个穿越者,却知道这根本不够。
太慢了。
他想要的是铁路这种相比于马车速度更快、运货量更大的运载方式。蒸汽机的出现,自然而然让铁路的出现变成可能。
因此,在祖群和刘焯以及其余一众闻讯赶来的大匠们注视下,李荩忱在纸上画了两条横线,又在中间画了很多竖线,接着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大致的机车的模样。
众人目瞪口呆。
蒸汽机研发出来,在他们看来最大的意义自然就是让工坊的生产事半功倍,正是趋于这种目的的鞭策,大家都很积极。
把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还真没想过。
现在亲眼看到了,大家有一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为工匠,他们甚至不需要李荩忱过多解释,只是看了一下大概就明白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用蒸汽机驱动的车辆和单独的路线。
重新铺就一条特殊的路线或许耗费很大,但是一旦由蒸汽机来充当动力提供者,能够带来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大家都是搞科技的,当然很清楚一个发明从想法出现到落实到纸面上再到成功生产出来,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摸索并且很有可能造成浪费的过程,而等到这个产品量产并且发挥作用,更是需要先投入再产出。
这也是如此。
铺设轨道和打造车辆无疑耗费颇多。
但是看一看大汉现在对于物资运输的极大需求,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这东西就有可能回本。
权倾南北 第二二四一章 其实已到尾声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商品货物的流通,显然让大汉现在的交通网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朝廷的商队在走、地方的商队在走,甚至民间小商小贩们也在走。即使是很多官道都已经拓宽,甚至改造为了驰道乃至于直道,到底还是没有办法满足民间急剧增长的需求。
三百年乱世宣告终结,一个又一个地方就像是被封闭了几代人之后又忽然打开的秘境,因此大家对于对外交流和贸易是很积极的。
一个单独的、强大的货物运输渠道,很符合现在的需求。
而且······这东西保不齐也能够运人啊?
工匠们在短暂的惊诧之后,都陷入深思。
而假如让负手旁观的李荩忱得知,这些家伙们连火车能不能运人都还在纠结的话,应该会忍不住一扇子敲在他们的脑袋上。
不过这也不怪工匠们,大汉率先发展起来的到底是货物的往来运输,而不是人的往来走动。
大家一心想着怎么运送货物,而忘了运送人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李荩忱也不催促,他只是负责提供一个想法罢了。
大汉工业的发展,源头是陛下几个看上去天马行空一样的想法,比如流水线,又比如火器等等。但是正如之前所说,想法,终究只是想法。
一个想法从出现到落实再到投入生产,这中间可不是想想就能够实现的,因此大汉每一名参与到其中的工匠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理解了李荩忱的想法并且把这些落在实处。
千年之后的人或许会对此感到诧异,不过就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识以及初高中就能掌握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罢了,有什么好难得?
殊不知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一切,实际上都相当于在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而李荩忱实际上只是给他们指点了大概的方向罢了,具体向哪里走又能够得到什么,他们自己终究还是不知道。
李荩忱本身作为一个文科生,很多理科的知识实际上也是模棱两可,所以也不敢说的太详细,不然的话万一说错了,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年的弯路呢。
除此之外,李荩忱也不太倾向于自己把道路上的所有细节都规划好,工匠们只负责按部就班的把这些细节变成现实就可以,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工匠们在这个学习和仿造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陛下说什么都是对的,那我们只要跟着做就不就好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