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算盘起源于商业,很快就代替算筹成为人们计算和统计的好帮手,而现在也已经逐步进入官府部门,比如户部,早早地就已经把算盘推广下去,在计算各项钱财开支的时候事半功倍。正是因为计算效率上升了,所以户部才能够更轻松的配合御史台完成对地方支出的计算,上一次大汉整顿吏治,算盘可是立了大功,不知道有多少贪官污吏的内外手脚都是被算盘给揪出来的。
在朝堂文武们心中,陛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似乎都有深意,阎毗自然也不例外。
陛下把一个算盘交给他,大概是想告诉他,身为秘书监监丞,会用算盘算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自己应该要抓紧学了。
阎毗不知道的是,李荩忱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和给他善意提醒的心思。一个秘书监监丞,主要任务还是内外沟通、整理文书,会打算盘也没有用武之地啊,又没有打算之后让你去户部。
不过看阎毗先是疑惑、后来恍然并且带着感激的神情,李荩忱也并不去点破。
他知道自己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有点儿被神化了。
这倒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有的时候只有自己被神化了,才能做到言出法随,不然的话这些家伙只是阳奉阴违、光说不干,就足够李荩忱头疼的了。
至于阎毗本人的培养······李荩忱只能说这个家伙想多了,一个秘书监监丞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这不是李荩忱真正在乎的。身为皇帝,他倒是并不强求身边的人随时都能够跟上自己的思路,毕竟自己是用多出千年的学识在碾压这个时代,但是当自己需要他们做什么的时候,至少他们能够理解并且完成才可以。
不然的话,留之何用?
李荩忱又不是书院的先生,当然不可能一直亲手培养自己的秘书监监丞,尤其是这些监丞只要做得好了,之后肯定是要外放的,班班大才只是来做陛下的秘书而不去代天子牧民一方,就未免糟蹋了。
当然假如秘书监监丞不能完成任务,那李荩忱也不介意换人。
天下并非没有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这个位置虽然看上去不高,但是却有随时随地面见君上的资格,不知道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要坐上来呢。
除了阎毗,李荩忱还带着尉迟贞,尉迟贞一副小姑娘打扮,面纱轻遮面容,一头青丝挽住,好奇的四下张望,时不时的扯一扯李荩忱的衣袖对着琳琅满目的货物指指点点,颇有一种难得出门的小家碧玉之样,惹得不少人注目,再看两人的样子,应该是兄长带着没见过世面的妹妹出来玩,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李荩忱虽然很想直接牵着自家老婆的手,不过想想这丫头到底年纪小了一些,李荩忱也有点儿怕人在背后腹诽自己是变态,哪怕是他心里清楚,这个年纪嫁人的小姑娘也不在少数。
而且大街上手牵手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逐渐不再是什么“辣眼睛”的事情了,但是光天化日下的确没有人这么干。





权倾南北 第二二三五章 陛下给我买的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大汉的风气已经远比之前开放,但是还没有开放到这个程度。
一切都得慢慢来。
而且李荩忱此次微服,实际上也是为了实地考察一下这长安城外工商业发展的情况。
一来他近些时日不是在北伐战场上挥斥方遒,就是在洛阳或者长安的深宫中看着那些奏章焦头烂额,也的确想要知道大汉的工商业自主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假如自己大张旗鼓前来的话,工坊这边肯定也会早做准备,到时候李荩忱能看到的不见得就是真实地,也不见得就是李荩忱想要看到的。
二来李荩忱也要考察一下城市内发展商贸的可能性。长安、洛阳等北方城池在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把商贸限制在了固定的集市之中,这固然方便朝廷进行管理,但是也意味着城中所有的货物集散、买卖等等都会围绕着这一两个集市进行,对于规模和人口急剧扩张的城市来说,显然并不方便。想一想假如你是后世人,住在城郊,去趟超市都得跑到市中心去,别说路途远不远了,光是一路上摩肩接踵和堵车,就足够头疼的。
所以现在的长安和洛阳虽然也是按照旧有规划在城中划定街坊作为集市,但是李荩忱知道,之后的某一天,城市中固定的集市肯定会变成散落各处的商铺。
眼前这个工坊和集市组成的城镇无疑就在告诉李荩忱,即使是在这个时代,集市和居民区还很少混在一起,但是并不代表着就会出现什么乱子。
这样的存在模式是可以在这个时代存在并且推广的,也只有这样,长安和洛阳以及南方的建康等地,才能真正变成李荩忱构想之中的国际大都市。
这样的想法,李荩忱暂时肯定不能透露出来,因为这无疑牵涉到很多扯皮的事,身为皇帝,李荩忱率先提出来,就意味着自己已经表明了站在工部和商部这边的态度,必然会对此有意见的其余部门,到时候还怎么反驳?
李荩忱虽然凭借着丰厚的历史知识可以做到高瞻远瞩,但是他真的做不到能够看清楚每一个细节,而且身在高位久矣,民间的很多问题乃至于隐患,他实际上也都是看不到的,因此李荩忱只有在这个话题被开启之后先保持沉默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再根据双方提出的论点进行权衡。
工部和商部说的有道理,难道别的反对者就只是胡搅蛮缠么?
皇帝需要做的,不是朕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权力侵蚀人心、毁坏理智,便在此处——而是应该大家觉得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然后皇帝选择一个折中但是却能够有效避开大多数缺点的方案,可是古往今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皇帝又有几人?
甚至掌握了一部门之发言权之后的大臣,能够妥善的表达自己下属们总结的全部意思并且反馈给皇帝的又有几人?能够听取下属意见,尤其是针对指出的问题进行修改的,又有几人?
李荩忱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坚持亲自来看一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身为皇帝,李荩忱知道自己的安全很重要,但是他宁愿多走出来看一看,不然的话就算是自己的安全再重要,自己的一句话说错了,可能就意味着一个政策的扭曲,也意味着不知道多少人的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
假如皇帝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上演,那自己再安全,又能够在皇位上坐多久?
“夫君,你看,这几个好漂亮呀。”尉迟贞笑着说道,打量着一个个精美的金银首饰。
她这一声夫君,落在旁人耳朵里,也不知道几人惊讶,几人心碎?
看上去如此娇俏可爱的小妹妹,竟然真的嫁人了。
李荩忱回过神来,顺着尉迟贞的目光看去。
这些首饰是纯金纯银的可能性很小,能够表面鎏一层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有的甚至都已经明显看出来黄铜的颜色。不过不得不说手艺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镶嵌上几个实际上并不怎么贵重的宝石,更是显得颇为华贵庄重。
李荩忱不由得压低声音说道:“内廷每年那么多好东西,你平时都不带出来,现在怎么看到这些都动心了?”
尉迟贞顿时咬了咬唇,直勾勾看向李荩忱。
小姑娘只是单纯购买欲上来了罢了,而且······她也很希望陛下能够亲手送给她什么。
内廷上供的首饰虽然华美,但那不是陛下送给她的。
而且后宫姊妹们平日里都有默契,这些首饰偶尔带带就好了,内府资金周转不开是很常见的事,也就是现在那教育和医疗这两个大头给拿出去了才好一点儿,因此后宫之中的这些首饰都得随时做好拿出来充公的准备。
就当尉迟贞以为李荩忱实际上并不愿意,打算说算了的时候,李荩忱已经挑了一个银簪子,插入她的秀发之中。
小姑娘登时眼泪汪汪。
李荩忱好奇:“不喜欢?”
莫非是觉得自己小气了?实际上主要还是李荩忱觉得摆在这里的金子首饰多少看上去有些俗气,而且不知道真假,所以还不如买一个做工精巧的银簪子呢。
尉迟贞摇了摇头:“簪子不是这么插进来的,疼。”
李荩忱一时也哭笑不得,揉了揉她的脑袋。
旁边阎毗很自觉地掏出来银子给掌柜。
尉迟贞拿下来被李荩忱歪歪斜斜插进来的簪子,表面上哭哭啼啼,实际上心里却是美滋滋的。陛下上街,只带着自己一个人,怎么能不高兴?
尉迟贞自然自觉忽略了几个姊姊们都比较忙,放眼宫中也就只有自己这一个闲人,而且自己作为陛下的小秘书,于公也应该出现在这里。
而且,陛下还给我买了这么一个做工精巧,银线环绕如花的首饰,当真好好看啊。
尉迟贞的关注点当然不在于首饰贵重与否,到底出身贵族,又身在君王侧,对于她来说,首饰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陛下给我买的,这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尉迟贞看向李荩忱的目光里更多几分柔情。
平日里的陛下于她,更像是一个关怀备至的大哥哥,毕竟两个人抱在一起睡觉也没干过什么事。而今日的陛下,似乎才像是她的好情郎。




权倾南北 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尉迟贞脉脉含情,看着李荩忱。
旁边的阎毗目不斜视,但是心中实际上还是松了一口气。
尉迟贞出身并不是非常好,但是陛下早就已经表露出过对尉迟家的谅解和信任,再加上尉迟炽繁在后宫中那也是和皇后、淑妃三足鼎立的存在,不管怎么说都比阎毗的阎家混得好。
在很多人眼里,后宫是有党派的。
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后宫妃嫔们根据自己的出身以及生性习惯等等抱团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实际上从来没有在这上面说过她们什么,毕竟后宫妃嫔们从来没有因为相互之间的一点儿小矛盾而导致怒目而视、争吵的连正事都不干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愿意把那么多外廷的权力划拨给内府,本身就是为了让她们多做事、少争宠,不要总是勾心斗角,搞得后宫之中乌烟瘴气的。再加上乐昌这个皇后的位置坐的稳如泰山,整个后宫之中曾经和陛下同生共死的就只有皇后这独一份,除非皇后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不然的话李荩忱肯定会护着她。
以乐昌的性格,做天理难容的事?
想多了。
所以就算是原本还有点小心思的,早就已经把小心思给打消掉了,安于现状也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李荩忱也不是傻子,很多人之间的那点儿小九九和小龌龊李荩忱当然也都看在眼里。
这本身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不过总是可以调节的。
陛下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办法显然就是把两个一起丢到床上去,多来几次这点儿小龌龊就变成共担风雨的情谊了,就算是以后再有什么争执,相互想一想曾经彼此间无遮拦的接触,也就闹不起来了。
最典型的自然就是陈宣华和杨妙两个,现在这两个可是相互扶持的好姐妹,也是出身南方的妃嫔和北方的妃嫔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因此只要陛下还在,现在内府和后宫的格局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就算是陛下不在了,只要乐昌、尉迟炽繁和萧湘都在,这种局面就依旧还是三足鼎立,谁都不能奈何得了谁,而且她们彼此之间也都清楚,对方手里的那一摊事,落在自己这里也不一定做得好。
尉迟贞作为尉迟炽繁的妹妹,在外人看来,这其中自然没有什么弯弯绕,尉迟炽繁一直没有儿子,因此尉迟贞就是尉迟家送进来固宠的,所以尉迟贞自然和尉迟炽繁一体。
而且陛下能够让尉迟贞当自己的小秘书,宠爱之意已然不用多说,所以或许在后宫姊妹们眼中,尉迟贞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但是在阎毗眼中,这也是一条大腿的好不好。
大汉虽然有太子,但是陛下春秋鼎盛,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并且内府的构架已经搭建起来,每个领导者在其中也都显得不可或缺,就算是真的换了皇帝,尉迟炽繁和萧湘等人的位置也不太可能动。
李荩忱当然不知道阎毗的心思,就算是知道了也就是一笑了之,他正和尉迟贞低声说着什么,惹得尉迟贞连连发笑。
“臣工部右侍郎祖群参见陛下,陛下驾临,臣后知后觉、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一名中年人大步走过来,郑重行礼。
他这一说,周围的百姓顿时惊讶的对视,紧跟着一起拜倒。
官员参见陛下,除非是重要场合需要行大礼的时候,自然是不用拜倒的,平日里拱手躬身九十度就算是很高的参见礼节了,换做张须陀等天子近臣,有时候拱拱手、躬躬身就算是行礼了,毕竟陛下对这东西的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张须陀手里的战报。
要是换做原来,管礼仪的和御史之类的肯定不会同意,怕不是天天都要绕着群臣转圈子纠正。但是现在大汉的礼部在江总这个陛下的舔狗手中,御史的关注点也逐渐从细枝末节上落在其余贪污腐败、擅用职权等等方面,自然也就没有人在乎这个。
只不过百姓平日里有机会能够见到陛下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各种大型典礼上,因此几乎都是下意识的参拜。
“诸位平身!”李荩忱虚抬手。
百姓们这才纷纷起身。
“正如诸位所见,朕今日乃是微服到此,所为的便是体验世事民风、知民疾苦、与民同乐,所以你们尽管去做自己的事。”李荩忱哈哈笑着说道。
不过话虽这样说,陛下就站在这里,大家谁敢轻动?人群里不知道有多少羽林骑和白袍虎视眈眈,万一自己有什么动作,被认为想要对陛下不利,那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祖群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当即抓紧把陛下请进旁边工部的衙门里。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尉迟贞噘了噘嘴,工部的人真讨厌,也不看陛下实际上很想逛一逛的,这个时候就跳出来一语道破陛下的身份,摆明就是不想让李荩忱乱晃了。
工部这帮科学狂人倒是不太可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而且就算是有也不可能藏在集市上,显然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陛下晃来晃去实在是不安全,而且自己这边没人去参见也显得不好。
当然,尉迟贞如此吐槽,也是有自己的小小心思的。
难得有和陛下携手逛街的机会,她也不舍得就此结束。
“等会带你直接去厂房里看这些东西怎么生产出来的。”李荩忱侧头微笑道。
“真的?”尉迟贞顿时眨了眨眼,很是激动。
“这还能有假,君无戏言。”李荩忱也有些无奈,自己是多久没有带着尉迟贞出门了,这丫头连逛个工厂都这么激动。
不过李荩忱得先做正事。
今日他前来工坊,一个是为了视察集市型城镇的发展,还有一个,自然是因为工坊又有了新的产品,李荩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
“爱卿是祖豫州之后?”李荩忱看向旁边的祖群。
祖群当即拱手回答:“臣下惭愧,虽是范阳祖氏,但是祖上并未离开家乡,祖豫州只能算臣下远房先祖。”
李荩忱恍然,旋即想起来之前工部尚书吴凭曾经向自己禀报过,此次北伐之后,北周有好几个大匠投降大汉。




权倾南北 第二二三七章 工部右侍郎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这些大匠中也不乏有打造出来重甲以及仿造出火枪的能人,因此吴凭请选拔其中佼佼者为工部右侍郎。
显然就是祖群就是曾经北周冶炼打造的带头人了。
之前李荩忱看到工部上交的官员拟任名单,还以为这祖群是范阳祖氏留在江南的后人呢,还感慨于祖氏当初都已经被定为叛逆,竟然还有人坚强活下来并且取得如此成就,现在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祖氏留在北方的人。
这也让李荩忱打起精神,因为西北之战一直牵动着李荩忱的注意力,近期来很多人才的调用、任命等等,实际上李荩忱都没有细究,像是工部这些地方,能够走到高位上本来就得依靠真才实学,不然的话也没有办法服众,所以李荩忱更是往往只看了一个名字、心中有个印象罢了,甚至就连祖群这都已经坐在工部右侍郎位置上的人的简历都没有翻阅。
看来回去是需要好好补课了,西北之战固然牵动太多,但是根基不稳、牵动再多也没用,君不知臣和将不知兵又有什么区别?
不等李荩忱说话,又是一名胡子拉碴的人大步走过来。
祖群好歹还穿着官服——虽然这官服连挽起来的袖子都没有来得及放下,不过在工部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朝廷上下谁不知道这一群科研疯子,对于争权夺利之类的根本不感兴趣,就知道捣鼓各式各样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新东西——而此人只是简单地一身布袍,上面满是煤灰和油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刚从矿井下面上来。
“臣长安工坊祭酒刘焯参见陛下。”
刘焯,李荩忱当然是认识的,当初他亲自选拔刘炫为长安书院祭酒,现在刘炫已经当上了书院的山长,而刘焯为长安工坊祭酒。书院的老大是山长,而工坊的老大本身就是祭酒。
原本在朝野颇有名气但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二刘一下子跃身为关中文教和工业的主持者,让世人感慨于陛下的用人之胆。
而长安书院和长安工坊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人回味起来,不禁感慨陛下的识人之明。
长安书院在刘炫的带领下,已经是大汉能够和金陵书院等老牌书院相比肩的存在了,关中、西北等地的士子想要求学,终于不用一路跑到成都等地去了。
至于长安工坊,那更不用说,因为毗邻渭水、又有大片的空地,其规模在大汉已经超过了其余所有的工坊。
当然长安工坊的崛起也不全是因为刘焯一人运作之功,他一个人还达不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因为像是巴蜀南部郡工坊这些大汉的老牌工坊,受限制于地形、交通、原材料等等,已经很难再继续发展,或者开始尝试着向平原等等交通便捷的地方转移产业。
大汉发展起来了、天下太平了,这些工坊自然也没有必要一直窝在山沟沟里。
而长安工坊,天生就有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想不发展起来都难,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
这也表明,像是长安和洛阳这种千载古都,能够被历朝历代选中,也并不是没有其原因的。随便在山沟沟里选一处地方就可以称王称霸,想太多了。
“爱卿这已经不像是祭酒了,倒像是刚刚从墨水里捞上来的,祭的是墨吧?”李荩忱忍不住打趣。
刘焯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陛下了,本身多少还有些拘束,陛下这么一说,顿时嘿嘿一笑,下意识的伸出袖子抹了一把脸,也不知道是脸上的灰被抹开了,还是袖子上的被抹在脸上了,看上去左一道右一道,惹得尉迟贞和阎毗等人都是憋笑。
祖群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刘焯这个样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刘焯挠了挠头,有点尴尬。
“先去洗把脸、换身衣服。”李荩忱并没有嫌弃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带朕去看看你们的新东西。”
刘焯如蒙大赦,应了一声急忙去了。
而祖群已经吩咐下人端上茶。
“祖卿家,现在西北战事对各种器械的需求有没有阻碍到其余商品的生产?”李荩忱径直问道。
说来祖群这个工部右侍郎的位置也略微有些尴尬。
工部其中大小官员和工匠,往往都是曾经的从龙旧臣,换而言之就是已经退居二线的大匠欧阳莫的徒子徒孙们,吴凭本人就是欧阳莫入蜀之后收的弟子。
没办法,李荩忱当初立业的时候,身边能用的工匠就只有欧阳莫一人,多年发展,形成如此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工部都是一群科研怪人,因此就算是他们师出同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同门之间也常常因为某些理论而争执不下。
不过身为工部尚书的吴凭却也清楚,陛下并不介意于此,可不代表着所有人都会默许他们一门形成对整个工部的垄断,因此当初刘焯就任长安工坊祭酒,吴凭就积极配合。
现在朝廷拿下北方,收获了一批工匠,吴凭自然从这里下手,推出来一个祖群担任工部右侍郎,结束了原本工部上下官员全部都被他们同门所垄断的局面,自然也是为了避免御史台之类的抓着这件事来找茬。
而祖群的想法和思路到底已经跟不上大汉的工业发展速度了,所以吴凭派他前来长安工坊坐镇,名为坐镇,实际上是学习。
李荩忱知道吴凭这样做实际上也已经很厚道了,这是真的让祖群有机会能够学知识,不然的话把祖群放在洛阳供起来,当一个代表工部“多样化”的吉祥物岂不是更好?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工部中多半官员实际上也都是沉迷工业生产和技术研发之人,对官场上的你来我往之类的实际上并不喜欢,要不是有军方在后面撑腰,工部在很多资金分配、资源抢夺上都会处于下风。
而祖群当初就主持北周的工业建设,也是有从政经历的人,吴凭独木难支,当然也希望祖群能够相助自己,不然的话等到以后战事消停了,军方本身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需求,恐怕就连自己的拨款都难以保证,又有什么余力去帮助工部?
所以还得自己人有能力才行。

1...582583584585586...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