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张经看了胡宗宪数秒时间,才看向得意的赵文华,用力的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松了半口气
胡宗宪搬出圣旨,帮助赵文华取得了祭海主案权,张经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赵文华主宰祭海权后,就以将此次祭海推向巅峰为目标,下达了一条条命令,将祭祀大肆操办了起来。
赵文华不仅没有限制百姓入醮场观看祭海,甚至还颁布各种鼓励、利诱百姓观看祭海的措施。
比如:祭海当日,醮场会免费供应开光过的素餐,所有观看祭海的百姓都可以领取;八十岁以上百姓观看祭海,可以获得赐座、赠开光道符的殊荣;祭海完毕之后,醮场会停留三日,期间观看祭海的百姓都可以获得在祭海醮场祭祀、祈福的资格,三日后醮场才会被拆除……
这些措施极大的鼓舞了百姓观看祭海的兴趣,周围数十里的百姓,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往祭海醮场而来,赶路的百姓一眼都望不到边,据说还有百余里外的百姓要连夜赶路过来观看祭海。
张经听说了赵文华的这些措施后,养了几十年浩然正气的他都蚌埠住了,骂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吾竟与此人争论两日,真是羞煞我也!”
大体就是,赵文华傻逼,没脑子,我竟然跟这傻逼吵了两天,真他娘的丢人!
然后,张经就对所有兵部官员、将领及涉及军事的官员下达了一项军令:“吾身为总督,以军法治军,亦以军法治诸君。"兵事,密也’。日后,江南所有剿倭部署安排及军情,所有人一律不得对外泄露,包括向赵文华赵大人泄露。所有擅自泄露军情者,无论对象为谁,皆以通倭罪论处,严惩不贷!诸位,也要将此军令下达各自麾下官员和将领。勿以为某言之不预也。”
张经这一项军令,基本上杜绝了赵文华插手军事的可能了。
可以预见,日后一段时间内,只要张经还是总督,赵文华就被排除在核心军务之外。
那些想要巴结赵文华的官员和将领,都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有几颗脑袋了。
另外,有了这项军令,赵文华想要拉拢官员,也不太好拉拢了。任何跟赵文华走得近的人,都要小心被张经扣上一顶擅自泄露军情的帽子。
黄昏时分,朱平安领着刘大刀等浙军中层将领熟悉祭海醮场。
虽然赵文华只是指令浙军负责了醮场东南一榆之地,大约占醮场十分之一,但朱平安不仅领着刘大刀他们熟悉分管片区,还领着他们熟悉整个祭海醮场。
为将者,即便肩负一隅之地,也要纵观全局,如此才能合全局而动。
在赵文华主导下,此次祭海规模之大,参与百姓之多,无出其右。
朱平安很是担心明日祭海,担心明日前来观煮祭海的广大百姓的安危。
汪直想要搞事逼迫朝廷开放海市,徐海等倭寇又唯恐天下不乱,想要搞事情提升在倭寇之中的威望,吸引大大小小的倭寇加入他的麾下……
他们一定在祭海期间搞事的。
朱平安领着刘大刀等人熟悉了一遍祭海醮场后,心里的担忧更严重了。
醮场的安全隐患太多了。
朱平安实在是忍不住,将刘大刀等人安排回营,自己前去求见赵文华。
帐中,赵文华正在跟胡宗宪对弈,手持棋子,一副河山尽在我掌握之中的自信,面露微笑向朱平安问道:“子厚,着急见我,所谓何事啊?”
明日就要祭海了,醮场有那么多安全隐患,你还有闲情逸致在这下棋……
你这一脸山河尽在掌握之中的迷之微笑,是如何笑出来的?!!
朱平安不由有些蛋疼。
“赵师,学生方才带麾下将领熟悉醮场,期间若有所思,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前来向赵师请教。”朱平安忍住蛋疼,拱手向赵文华说道。
朱平安说的很委婉谦逊,不过赵文华可是官场老狐狸了,一下就听出朱平安来意了。
“呵呵,子厚可是前来规劝我削减祭海规模,减少、限制观看百姓人数,以策安全?”赵文华举着棋子,笑呵呵的问道,语气满是不以为然。
“非也。”朱平安摇了摇头,“赵师乃是主祭,祭海一应事务,学生惟老师之命是从。学生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出于更好的协助老师完成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祭海。”
赵文华闻言不由满意的笑了,朱平安惟老师之命是从、注定载入史册的祭海等话,令赵文华通体舒泰,好像是吃了十全大补丸一样,红光满面。
“呵呵,你有什么想法,不拘一格,尽可道来,老师我洗耳恭听。”赵文华微笑着点头道。
“学生熟悉醮场,发现此次祭海准备了很多祭品,如香烛、纸钱、炮竹等等,都是易燃易爆之物。若是明日祭海,不小心走水,或者有贼子混入纵火,很容易造成火灾,造成不可测之后果。学生想,是否可以提前防备。一来,所有易燃易爆之物,单独存放,严加看管;二来,在现场多置水缸等灭火物,以便意外发生时灭火之用。”朱平安拱手说道。
赵文华一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听到这,脸色变了,手里的棋子也放下了。
胡宗宪也是明显一惊。
这是一个隐患。
祭海外围还有祭海现场,有大军把守,成建制的倭寇绝不敢自投罗网。但是,也不能保证没有胆大包天的个别倭寇混入祭海醮场搞破坏,好像倭寇有一种叫忍者的恐怖分子,专门被培养出来暗杀、搞破坏的,若是被其混入醮场的话,杀人放火什么的,还真是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子厚言之有理,宜早防备之。”赵文华和胡宗宪相视一眼后点了点头,然后让朱平安继续往下讲。
“明日参加祭海的百姓人数众多,为近百年之最,若是醮场有变,百姓惊慌之下,这么多人离场都是大问题,容易发生踩踏、冲撞斋醮场事故……学生想,是否可以在醮场多设置一些安全通道,设置明显标识,派兵把守维持,一旦有变,可通过安全通道快速、高效的疏散百姓离场。”
“不限制百姓入场,是否可以限制百姓随意流动,按户籍地安置......”
......
朱平安一共提出了五条现实可行的建议,赵文华基本上照单全收,部署了下去。
朱平安这才稍稍松了半口气。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气运现,倭寇至
翌日,天还不亮,朱平安就已经带着浙军在分管的醮场片区忙碌起来了,接待、安置观看祭海的百姓。
其实在半夜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老百姓陆陆续续的抵达祭海醮场了。
赵文华有心将这一届祭海办到史无前例、名垂史册的程度,为了让观看祭海的百姓多多益善,赵文华对老百姓还是很上心的。一听到有百姓连夜前来观礼,早早的就吩咐各营将士烧热水、烙饼,让每一个前来参加祭海的老百姓都有热水喝有烙饼吃。
不止如此,赵文华还一违常态的拉下身子慰问前来观看祭海的百姓,嘘寒问暖......
老百姓很单纯,看到赵文华又是下令准备热水烙饼,又是嘘寒问暖,皆呼赵文华为赵青天,让赵文华宛如喝了琼浆玉酿一样,享受的不得了。
等到天亮的时候,祭海醮场就已经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了。
人太多了,也太乱了,老百姓来来往往,走来走去,好奇的在祭海醮场四处观看,甚至还有很多卖吃食和玩具的摊贩在醮场做生意……
朱平安看着现场,不由挠头。虽然昨天赵文华也采纳自己建议,下令各营在分管片区限制百姓流动了,但是,除了自己分管的片区外,其他各营执行的一塌糊涂,而且赵文华对此也视而不见,并未强调、追究各营的责任,于是各营愈发敷衍了事,限制百姓流动的命令成了一纸空文。
如果限制百姓流动,按片区安置百姓,一个村一片区域即便倭寇混入醮场,也容易被揪出来,即便揪杰出杰,因为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好搞事。
可是现在……
如果有倭寇混入醮场搞破坏,简直就像入无人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再好的政策,若是不能落地,也是白纸一张!
“麻蛋!”
“傻逼!”
朱平安目光环视混乱热闹的醮场,扫过帅帐,情不自禁的骂了两声。
“呵呵,何人惹了贤侄?告诉伯父,我帮你教训他。“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耳边传来,朱平安回头就看了铁球一样的临淮侯。
“哦,伯父,我在骂倭寇呢。若是没有傻逼倭寇为害,如何需要我们这般大费周折。”
朱平安信口胡诌道,脸色自然无比,若是说实话,那不得从上得罪到下啊。
“确实如此,这些天杀的倭寇,恶贯满盈,千刀万剐亦不为过。”临淮侯点了点头,接着又道,“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些天杀的倭寇,才有了我们的用武之地。”
“伯父所言甚是。”朱平安随口道。
“嘿嘿,多亏了贤侄昨日提醒,我江淮营重新扎了大营,昨晚张总督巡视醮场,看到我江淮营鹿角壕沟戒备森严,还夸我们营寨扎的好呢,说整个醮场就你们浙军大营和我们江淮大菅扎的最好。”临淮侯感谢的拍着朱平安的肩膀,嘿嘿笑着说道。
朱平安客气了一番,跟临淮侯闲聊了两句,趁机叮嘱临淮侯提高警惕,按照昨晚赵大人所下之令,限制所分管片区内百姓流动,老百姓之中若是有行为诡异之徒,要提高警惕,暗中甄别等等。
“呵呵,贤侄还是担心倭寇会混入醮场搞破坏哈?”临淮侯不以为意的笑道,“我们这么多官兵盯着,所有百姓都不能携带兵刃入场,即便有个别倭寇混进来,也只是私藏一些短兵而已,手持短兵的倭寇能造成多少损害,在我们面前,就是送上门的军功……”
手持短刃的倭寇,在卫所官兵面前,也不是送上门的军功,而是难缠的恶狼。
在手无寸铁的百姓手里,更是夺命杀星……
可是,然并卵。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尤其是装睡的人不只有一个,还有一群的时候。
“大人,这祭海有用吗?祭海了,海神就能帮我们在大海上覆灭倭寇吗?”刘大刀在维持秩序之余,靠近朱平安身边,一脸困惑的问道。
“孔夫子云敬鬼神而远之。”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我们华夏一族向来自立自强,不寄托于求神拜佛,哪怕是神话传说,也是如此。天破了,女娲炼石来补;洪水来了,大禹挖河治水;十日暴晒,羿射九日留一;疾病来了,神农尝百草而治。决定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而非鬼神。”
“我明白了。”刘大刀点了点头,然后又问,“公子,今日会有倭寇来捣乱吗?”
“倭寇肯定会来捣乱的。”朱平安一脸笃定的说道。
朱平安之所以这么笃定,不仅是基于对汪直、徐海等倭寇的了解和分析,还是基于自己。
“光宗耀祖......”朱平安站在坡上,喃喃自语了一声。
玄之又玄的气运在醮场上凭空出现在朱平安视野中,血红色和黑色占据了场上的主色调。
这代表的血光之灾和死气,如果倭寇不来捣乱,如何会有如此严重的血光之灾和死气呢。
放眼四方远眺,朱平安发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都没有什么异常,只是醮场上气运驳杂。
可见倭寇已经混进来了,数量还不少。
可惜的是,气运不能帮助自己分辨哪个是倭寇,哪个是老百姓,众人头上都是白色、黑色、血红色驳杂的气运。也是,无论倭寇处于什么级别,炮灰也好,小头目也好,甚至自封什么将军什么王也好,他们的气运都是白丁之色。
日出七刻,洪钟响起,吉时已到,祭海大典正是开始。
祭海台上,九位身穿道教力士服侍的壮汉,赤膊走上祭海台,站在九面硕大无匹的牛皮鼓前,双手拿起鼓槌,用尽了全身力气,擂鼓起来。
咚咚咚......
九通鼓后,祭乐声响起,沐浴更衣的赵文华一马当先,张经落后半步,除分管片区秩序的朱平安、临淮侯等官员外,其余官员紧随其后,往祭海台而上。
“祭官就位!献食!”
牛头、羊头、猪头、笾豆、酒樽、丝帛等装扮红绸的祭品被献上各祭台上。
一众百姓伸长了脖子仰望,神情激动。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出奇意料的顺利
赵文华作为主祭,领着一众官员及在场所有百姓,向皇帝牌位行跪拜礼,然后宣读圣旨,接着在一阵祭神乐中开始宣读祭文。
“嘉靖吾皇,恩泽绵长;四海翘首,八方一统;鲲鹏犁海,鹏程长空;政通人和,德道常青;欣逢盛世,物阜民丰。然有海妖,逆助倭寇,冒犯天条,扰我沿海,胆大妄为;壮
哉四海,伟哉大洋,碧波万顷,沧海茫茫,四海龙王,各方神明,请受我祭,佑我大明,兴我家邦,灭杀海妖,倾覆倭船……”
高高的祭台之上,赵文华抑扬顿挫的诵读祭文,洋洋洒洒,志得意满。
祭台之下,朱平安高度紧张,仔细审视醮场每一个角落,眼睛都快瞪成鹰眼了。
诵读祭文,祭神,进香,进帛,道士起坛做法……
仪式每往下进行一步,朱平安的紧张就增加一分,后背渐渐浮现了一层冷汗。
不过,一直到仪式进行了最后一步,醮场也是一片风平浪静。
当祭品倒入大海,整个祭海现场的气氛顿时达到了最高峰。
至此,祭海仪式的正式仪式就结束了,也可以说祭海顺利完成了。接下来都是非正式流程了,是与民同乐的变戏法、唱大戏、耍猴等社戏娱乐活动,到了晚上还会最受期待的放烟花节目。
古代不像现代这样娱乐活动多姿多彩,除了逢年过节还有一年一度的庙会有些娱乐活动外,平时可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可看。
在还宵禁的古代,蜡烛都不舍得点的他们,夜生活除了关灯睡觉造小人外,再没有其他了。
现在不仅台上有变戏法、唱大戏、耍猴等娱乐活动,听说到了晚上还会放烟花,尤其是大人们说了,晚上还会管饭,能有肉腥呢,老百姓都激动的不行,哪里舍得走啊,一个个鼓掌叫好的看节目。
在老百姓们鼓掌叫好看社戏的时候,赵文华已经召集在场官员开庆功宴了。
帅帐内,放了四张大桌,桌上琳琅满目的酒菜,四十多位官员济济一堂。官员按照官位、资历,被分别安排在了不同桌上。
主桌上,赵文华喜笑颜开、志得意满,张经摆着一张脸坐在赵文华隔壁,胡宗宪坐在赵文华另一侧,应天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官员也在列其中。
朱平安敬坐主桌末席,身为江淮副总兵的临淮候坐在朱平安上首位置。
“哈哈哈,多谢诸位同僚鼎力相助,此次足以载入史册的祭海大典才能顺利圆满完成。此次祭海,不是我赵文华一人的功劳,在座的诸位也都是有功之人,本官会据实上报为诸位同僚请功的。这第一杯酒,本官敬诸位同僚,感谢你们鼎力相助。”
赵文华一脸容光焕发、志得意满,举着酒杯,敬向帐内的一众官员道。
张经稳坐不动,敷衍的端了下酒杯,他能来参加祭海庆功宴,也是看在嘉靖帝的面子上,善始善终而已。
祭海过后,就是赵文华跪死他面前,他也不会参加赵文华的宴会。
“赵大人客气了,都是我等分内之事。”
朱平安、胡宗宪等一众在座官员,纷纷起身,端着酒杯礼节回敬。
当然,也有比较谄媚的人,比如早就站队赵文华的两个官员,回敬的时候就拼了老命的拍赵文华的马屁。
“赵大人太客气了,能参与今天这注定载入史册的祭海大典,也是我等三生有幸。今日祭海的成功,都是赵大人运筹帷幄、安排有方,我们都是奉命行事而已,岂敢言功劳。今日祭海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只要听赵大人安排,奉命行事,然后等着成功就是了。”
“此番祭海顺利完成,日后剿倭定有神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马到便可功成。日后顺利剿灭倭寇,也都是拖了赵大人今日祭海的福。”
朱平安注意到他俩说这席话的时候,摆着一张脸的张经,脸更臭了。
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朱平安却是食之难以下咽,没有胃口。
并非饭菜不美味,而是心里面忧心。
倭寇竟然没有在祭海大典上搞事情,那肯定是酝酿着更大的阴谋。倭寇总不可能大老远的冒险混进醮场,就为了凑热闹看祭海吧?!
自己方才看了,整个醮场冲天而起的血红色和黑色气运更浓了。这代表血光之灾和死亡的危险比早上更大了,可见倭寇酝酿的阴谋非同小可。
不管倭寇是什么阴谋,肯定是以杀戮、破坏、影响为目的。既然在祭海大典上没有动手,明天一早官兵又都拔营离开了,那么倭寇十之八九会在夜间发动突袭。
倭寇还真是狡诈,出其不意。不在祭海大典举行时袭击,而是在祭海大典结束后再发动袭击。
白日祭海大典的顺利举行,让大家都麻痹松懈下来了,倭寇晚上突袭得手的概率极大;而且,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倭寇夜袭更容易偷袭得手。
想到这,朱平安更食之难以下咽了。
“贤侄,你怎么不吃啊,是不合胃口吗?不应该啊,今儿的厨子可是出身御厨世家,这菜烧得美味的紧,来到南方后,有段时间没吃这么舒坦了。”临淮侯太口的吃着鲍鱼,看到身旁的朱平安没怎么下筷子,不由好奇的问道。
在他印象中,朱平安可是超喜欢美食的,每次都是大快朵颐吃的不停,今日御厨世家烹饪的顶级美味当前,竟然没怎么下筷子呢。
这很不正常。
“伯父,酒菜确实很美味,我只是没有胃口而已。”朱平安简单解释道。
“呵呵,贤侄可是担心倭寇?放宽心吧,祭海仪式都完了,倭寇没有作乱,之后也就更不可能作乱了。可见有我们大军在,倭寇压根不敢来捋虎须。贤侄,你就放心吃饱喝足,晚上好好睡一晚,明天一早就拔营回家了。来,贤侄,尝尝这鲍鱼,做的真是地道极了。”临淮侯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笑着说道,言毕还亲热的给朱平安夹了一个蜜汁鲍鱼,热情劝膳。
“多谢伯父。”
朱平安挤了一个笑容。
这是庆功宴,朱平安也不想大煞风景,准备庆功宴结束后,向赵文华和张经禀告。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
“祭海时他们不敢来,祭海正式仪式都结束了,台子上只是在唱大戏而已,倭寇就更不会来了,来阻止唱大戏吗?!呵呵,子厚,有警惕很好,但是过于警惕就没必要了,你压力太大了,有些杞人忧天了,或许你需要喝两杯,好好休息一下......今晚,我要和梅林连夜起草一份祭海顺利禀告,明日一早呈递给圣上。”
赵文华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不以为意的跟胡宗宪离开了。
今晚,他要和胡宗宪起草一份洋洋洒洒的祭海总结,将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盛典,还有老百姓拥护的情况,作为他的成绩,一并汇报给嘉靖帝。
朱平安看着赵文华离去的背影,不由一声长叹。
没有比此刻更想掌权的时候了!
至于张经,张经在宴席还没结束就借故离开了,他懒得看赵文华小人得志的嘴脸。
朱平安在张经离开时,有追出帐外,将倭寇今晚夜袭的可能性告诉张经。
“子厚,你的担忧并非庸人自扰的无稽之谈,不过你找错人了。姓赵的都搬出圣旨来了,祭海一应事务,皆有其做主。不过,等祭海事了,一应军务都可以来找我,我的辕门永远为你敞开,至于祭海期间,还是去找姓赵的吧。”
张经没有多听,他实在不想跟赵文华有任何交际了,祭海的一应事务也懒得插手了,就摆了摆手打断了朱平安的话,简单点评了一句,让朱平安去找赵文华,快步离开了。
至于赵文华。
这就是赵文华的答案。
朱平安此时就有曹刿的同感,肉食者鄙,不能远谋,某想取而代之。
受制于人,志不得伸张!连建议都不被人重视!这种感觉糟糕透了!
如果按照历史脉络的话,张经会被赵文华这根搅屎棍给陷害出局,然后江南总督会经过两个工具人的过度,之后交到胡宗宪的手里,那自己会不会有机会呢?!
朱平安闭目沉思良久,然后睁开了眼睛,目光坚定的返回浙军营地。
路过临淮侯的江淮大营时,朱平安拐了进去。
江淮大营辕门守卫认识朱平安,知道这是自家大帅的侄女婿,颠颠儿的打开辕门请朱平安入内。
“贤侄,你来了,呵呵,是不是没有喝尽兴啊,来来来,陪我小酌几杯。”
临淮侯腆着大肚子,晃着微醺的步伐的走出帅帐,热情的揽着朱平安的肩膀,将朱平安拉进了帅帐里。
帅帐里临淮侯的书桌上摆了六菜一汤还有一壶小酒,帅帐里满是美酒佳肴的味道,显然临淮侯没有再庆功宴上喝尽兴,回来后自斟自酌了起来。
“来贤侄,尝尝看,我这的菜不如庆功宴,可是这酒却是不逊色分毫。这可是我任江淮副总兵后偶然得到了一坛百年老酒,要不是贤侄,我还不舍得给他喝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