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尤其阊门一带,更是苏州最繁荣富庶之地,至少占据了苏州七八成的富庶。
这里无险可守,又有力压两京的富庶繁华,对于倭寇来说,这就是天堂。
看完苏州的山川形势,朱平安确信,盘踞松江府拓林等地的徐海等倭寇,对近在咫尺的大明第一富庶之地--苏州城,肯定早就垂涎三尺了。
无险可守又占据苏州城七八成财富的阊门外一带,肯定更是倭寇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目标。
倭寇对苏州下手的话,闾门一带肯定首当其冲,这是毫无疑问的命题。
尚知府说这段时间常有倭寇窥视侦查,那显然倭寇已经盯上这里了。
侦查完,倭寇就该下手了,留给浙军的时间不多了。
朱平安很带着强烈的危机感观察完苏州的山川地理后,再次回到了枫桥。
枫桥是苏州城西北面最重要的一座桥,下面通运船,桥上行货,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皆经由此桥上下,是苏州城东西南北的交通、交易枢纽,当地百姓自豪的说“欲知豆米钱,打听枫桥价”,便是明证。
为了便于交通,枫桥下的运河河道挖的又深又宽,便于通行大小运船,六米宽的枫桥桥面台阶上还专门凿了两个车道,便于马车往来通行。
可以说,枫桥是苏州,更是阊门的咽喉之地。
倭寇从松江府劫掠攻打苏州,走水路是最便捷的,也是跨海而来的倭寇最擅长的。倭寇可以从松江府逆沿长江至京杭大运河,通过京杭大运河可直抵四周城西北,沿着运河河道过枫桥,可以直达苏州阊门。
走陆路的话,要通过多个州县、乡镇、村寨,无论是速度还是保密性皆不如走水路。
所以,倭寇若是劫掠攻打苏州阊门一带和苏州城的话,走水路的可能性达九成以上。
枫桥是苏州水路交通枢纽和咽喉,无论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还是枫江等河流,都要经过枫桥,所以倭寇走水路劫掠阊门、苏州的话,势必要通过枫桥。
枫桥是布防苏州防务的重点。
朱平安沿着枫桥走了几个来回,站在枫桥上四下观察,闭目思索了片刻,一个方案在心中形成。
既然枫桥一带无险可守,那就造一个可守的险出来。
事不宜迟。
朱平安回到营中迅速画了一张枫桥布防草图,草图很简单,在枫桥桥东坡,也就是浙军新驻地——枫桥大营前建造一座三层高的哨堡,多留射击孔,可以发射火铳和小火炮。
哨堡不需要多大,能够驻守两百人即可,占地四百平方左右即可,顶层做成带有砖垛的露台。
朱平安计划哨堡以砖石为主料,用石灰掺糯米和泥,可以加快哨堡建造进度和坚韧度。明朝这个时候虽然没有混凝土,但是有石灰,匠人把石灰、细沙土、糯米汁等物体混合在一起的土法混凝土,效果比现代混凝土差不了多少,抹在砖石上,异常坚固。虽然土法混凝土价格贵了些,但是谁让苏州府不差钱呢。
浙军平时可以登上哨堡瞭望,巡视戒备,一旦发现倭寇便举烽火报警,对阊门十里大街和苏州城示警,同时可以据堡阻击、坚守、打击倭寇。
除了哨堡外,朱平安还在枫桥下运河东岸,也就是枫桥大营这边,沿着河道方向,建造一条一百多米、一人高的砖墙,作为浙军火铳阵地。
这样一来,浙军就可以沿哨堡、枫桥、河墙、河道构成一道扼守苏州西门户的军事防线。
一旦这条防线建成,朱平安有信心将来犯之倭寇打的落花流水,就怕倭寇来的不够多......
枫桥防线方案形成之后,朱平安也不顾天色已晚,便马不停蹄的带着刘大刀等人进入苏州城,拜访苏州知府尚大人,将枫桥防线方案给尚大人过目。
“太好了,朱大人不愧是朱大人,一座哨堡,一百米河墙,便使无险可守的苏州城有了关隘,单凭这一方案就远胜我苏州府兵备司上下几条街了。”
尚知府看了枫桥防线方案,听朱平安讲解后,对枫桥防线惊喜赞赏不已。
“尚大人对苏州地理更为熟稔,对此还有何高见?”朱平安请教道。
“朱大人的方案很好,我没有意见,不过窃以为哨堡是不是可以建造的再大一点,能容纳更多将士,河墙可以建造的更长一些,更高一些,毕竟我苏州不差银子,一应花费,无论人力还是物力,皆由我苏州府承担,毕竟这都是为了守护我苏州城。”
尚知府一开口就老凡尔赛了,把财大气粗四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尚大人的意见很好,不过鉴于倭寇随时可能对苏州发动攻势,哨堡和城墙规模都不宜过大,以便能快速完工启用。这座哨堡建成后,可以在临近再建造一座哨堡,形成掎角之势,这一座哨堡可以建造的大一些。”朱平安回道。
“嗯,朱大人言之有理,倭寇随时可能对我苏州城下手,关隘越早建成越好。”
尚知府闻言连连点头。
“事不宜迟,我这就令人着手准备,连夜掌灯打地基,建造防倭哨堡。”
尚知府说着就召集属官,分派建造哨堡和河墙事宜。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章 祝融商行
朱平安拜别了尚知府后,回了闾门里福禄街一个四合院,大门是金柱大门式样,宅子门前有两个石狮子坐镇,宅子上挂着“朱府”的牌匾。
没错,这就是李姝在苏州安置的宅子。
李姝前天就派人购买并布置妥当了,宅子前主人是苏州本地的一个官员,刚刚调离苏州,拖家带口去任上居住了,就把宅子挂在牙人呢售卖了。因为急着售卖,价格跟市场价格相比,打了一个八折,不过要求全款交易当日支付。这是一笔大数字,感兴趣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拿出银子购买,或许是等着压价也说不定,总之挂了近半个月了,还没有成交。
然后就被李姝派人拿下了。
李姝向来不会委屈自己,宅子虽然是前天购买的,但已经重新装修布置了一番,装饰的很是典雅温馨舒适。
好在古代不用油漆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甲醛等污染。而且李姝记得朱平安的提醒,特意叮嘱过下面人,装修布置宅子的时候,不要用油漆。
所以,这么快入住也没什么问题。
李姝比朱平安晚到了半天,傍晚的时候才抵达苏州,也是刚入住朱府没多久。
傍晚十分,晚风如刀,寒冷刺骨。不用怀疑,苏州的冬天也是湿寒的厉害。
但是相对于湿寒的苏州,这个宅院就暖和多了,尤其是室内,俨然不在一个季节。
一个在冬天,一个在夏天。
从外面看,视线角度对的话,能够看到这个宅院很多房间在冒着白腾腾的热气。那是外面的冷空气接触到屋子里冒出的热气后液化产生的。
“哇,哇哇,小姐,房间怎么这么暖和?这一路上,外面冻的人都快流鼻涕了,房间里竟然这么暖和,暖和的跟夏天似的?我把狐裘脱了,比甲也都脱了,可是还热的想出汗呢。”
画儿刚打开门帘,一股滚滚的热气就扑面而来,迈步走进房间更是仿佛从冬天走进了夏天一样,热得不得不脱下了狐裘,接着又脱下了比甲。
一开始,画儿还以为屋子里放了很多火盆才这么暖和,可是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一个火盆,禁不住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
“画儿,看到墙上的那些铁管了吗,那就是房间变得如此暖和的原因。这是朱哥哥说的暖气设备,昨天才派人安装好的。当时朱哥哥跟我说它能让房间温暖如初夏时,我还觉得朱哥哥说的夸张呢。没想到,竟然真的可以让房间变的这么暖和。”
李姝脱下貂裘身着单衣,一脸幸福和兴奋观看房间里的暖气管,对画儿说道。
“暖气设备?就这些管道吗?”画儿好奇的瞪大了眼睛,难以相信墙上的管子竟然可以使房间变得这么暖和,然后忍不住好奇的伸出小手摸了一下。
“小心烫。”李姝的话才出口,画儿的小手就已经摸上去了。
“烫……”画儿顿时痛呼一声,委屈的吹着小手,可怜兮兮的看向李姝。
“笨妞,它能让房间这么暖和,能不烫吗?”李姝顿时心疼又好笑。
幸好暖气管道虽然很烫,画儿的小手并没有被烫坏,只是有些红而已。
“又干净,又暖和,还不用担心失火。这下小姐可以舒舒服服的待产了。姑爷真是心疼体贴小姐呢。”琴儿在房间转了两圈,高兴的说道。
“嗯嗯,等朱哥哥来了,我要问朱哥哥要暖气设备的设计图,北方比咱们这冷多了,在冬天就能享受到夏天的温暖北方的富人们一定会为它疯狂的。”
李姝一双大眼睛眯成了月牙形,看着房间里的管道,满是金光闪闪。
这哪是暖气设备啊,这分明就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
现在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今年的冬天又比往年分外冷,正是卖暖气设备的好机会。在天寒地冻的时候,能够享受夏天的温暖,简直是神仙的日子啊,即便一百两银子一套,或者更高,也会被人疯抢的。
朱哥哥练兵正是需要银子的时候,不把暖气设备高价卖出去,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嗯,就在京城做一个暖气样板房,请一些富贵人家的管事和嬷嬷参观,一定可以吸引他们的主子的。
再把京城的酒楼、店铺改造暖气,有能力进店消费的人们自然就会察觉到暖气。
算了,侯府里也安上暖气设备好了,免得被人背后嚼舌根,而且她们超喜欢显摆,经常开手帕会、茶话会、游园会什么的,跟很多勋贵、官宦之家的女眷往来频繁,正好可以利用她们宣传暖气设备……以自己对她们的认识和了解,给她们安上暖气后,不出几日,大半的京城勋贵人家都会知道暖气了。
勋贵、官宦人家喜欢享受,也喜欢攀比,临淮侯家有暖气,冬天也如夏天温暖,那我们魏国公府也要安暖气,不然排面不就低于临淮侯福了吗……
朱哥哥以前说过一个词,叫什么呢,哦,想起来了,广告,没错,就是广告。
暖气设备一旦在京城流传开后,在北方流传就不是问题了。京城天然引领全国潮流。
北方的富人们多得是,没有谁能拒绝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享受夏天般温暖的,无论男女还是老幼。
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就像一座金矿一样,只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手中,就取之不尽采之不竭。
要开一个商行,专营外售、安装暖气设备,嗯,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祝融商行”好了,专门卖暖气设备,朱哥哥以后就不用担心缺银子了……
李姝开心的眯起了眼睛。
“小姐,小姐,姑爷回来了。”外面丫头的禀告声令李姝更开心了。
朱平安晚上没有在朱府留宿,陪李姝吃了晚饭,散了会步,给李姝画了暖气设计图,仔细讲解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如安装水箱、高差、减压、排气等等,之后朱平安就连夜返回了浙军枫桥大营,居中主持军务。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钞能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钞能力。
这个时代的苏州府是世界上最有钞能力的州府,没有之一,就同年代所占据的全世界经济体量来讲,现代的纽约、洛杉矶,以及伦敦和巴黎都打包捆绑在一起,哦,还要把东京和新加坡都算上,才能勉强和这个年代的苏州府掰掰手腕子吧。
在苏州府使出然能力后,枫桥哨堡防线一夜之间就挖好基槽并且打好了坚固无比的地基,青砖、青石、还有石灰、糯米、沙子、木材等所需工料也都拉到了施工现场,堆积的跟小山一样。
一大清早,天还未亮,近千民夫就已经在现场热火朝天的建造了起来。
朱平安一大清早起来,就看到了这一幕。
百余米长的洞岸防境已经垒了五层青砖了,哨堡也垒砌了两层砖石了。
军事建筑不讲究华丽,只讲究结实,比建造宫殿、民房要简单。
而且,枫桥防线总体规模不大。
看样子,河岸防墙一上午就能完工,防像哨堡要慢一些,毕竟有三层高。
听主持建造的苏州府工房主事介绍,建造到一定高度要晾晒半天,等待石灰、精米混凝土坚固一些才能继续往上建造,而且上梁、上顶、装柱顶石、柱子等工序也都需要一定放置时间。
“朱大人,三层的防倭哨堡最快也要六天左右时间才能建成使用,不过我会盯着进度,尽力往前赶工期,争取更早完工……”
苏州府户房主事有些紧张的对朱平安说道,担心朱平安嫌弃进度慢。
尚知府派他来主持枫桥防线建造工作时,特意强调了两点,第一点是枫桥防线是朱平安构建的,建造过程中要无条件听取朱平安的意见;第二点是建造进度和质量要让朱平安满意。
朱平安闻言,连连摆了摆手,“不需要六天,只要在十天之内完工就可以。一定要保证质量,哨堡越坚固越好,多用石灰和糯米涂抹。”
这是古代,不是几百年后基建狂魔的年代,能够在十天之内建成,朱平安已经很满意了。
我要的是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军事防线,不是一个快速堆砌的豆腐渣……
而且,这个年代是纯手工,没有送高宗、送灰宗、叉酱铲酱呕泥酱等机械,过度赶工,势必难以避免御使甚至压榨百姓,当下老百姓已经够辛苦的了,不能再压榨了。
另外,河岸防墙今日建成后,枫桥也不是无险可守了,凭借端墙,也能扼守枫桥。
“大人放心,一定保质保量建成。”
张主事听到朱平安说十天内建成就可以,不由松了一口气,连连保证。
朱平安观察了一会,发现张主事能力不俗,在他调度安排下,整个施工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于是放心的将施工现场交给张主事,返回了枫桥大营。
朱平安将枫桥大营重新做了规划,住宿区、操练区、靶场、养殖区、伙房、澡堂、如厕区等等,除了大小方位,几乎与桃花集大营如出一辙。
规划完后,朱平安就令浙军将士以营为单位,出营围绕苏州城拉练。
朱平安向将士们强调军纪,不许扰民,不许践踏庄稼,不许干扰百姓生产生活。
朱平安之所以令浙军出营拉练,一是展示浙军形象,让浙军融入苏州,为苏州百姓所认可。守好苏州,要依托枫桥防线工事,更要依靠当地的老百姓。伟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军队才能战无不胜。
二是熟悉苏州地理地形,通过绕苏州城拉练,让浙军将士熟悉苏州城的水、陆、林、木等地理地形,将来发生战事时才能坐住主场优势,享有地利。
很快,阊门外赶早市的人们就发现了出营拉练的浙军。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沐浴皇恩重……我是一个兵,爱君爱百姓……”
“浙军将士个个要牢记,四大铁律十八斩;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
一个营的将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唱着洪亮的军歌,从街上跑步而过。
一开始人们还有些紧张担忧,但是看到这支将士跟卫所军不一样,他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尊老爱幼,唱的军歌也都是爱军爱民,人们也渐渐放松了。
“哦,原来这就是浙军啊,你看你看全都着甲呢,都是年轻力壮的。”
“听说他们的将军是当年的状元郎呢……”
人们看着全副武装拉练的浙军将士,议论了起来,渐渐习惯了拉练的浙军将士。
“报,朱大人,有钦差赵文华赵大人紧急公文。”一个插旗骑兵来到浙军枫桥大营外,打断了朱平安的工作。
朱平安打开公文,公文要求朱平安接到公文后,即刻从浙军中挑选八百精锐,奔赴沙洲祭海点,听候差遣,不得有误。
祭海要开始了!
沙洲是江阴和常熟交界的一个天然良港,东接常熟,西壤江阴,常熟县隶属苏州府,自己的浙军驻防苏州府,被赵文华抽调过去协助祭海,也是在规制之中。
祭海是修仙的嘉靖帝所重视的大事,赵文华是祭海钦差,拿着鸡毛都能当令箭,自己只能听命了。
朱平安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叫上刘牧、刘大刀等营长,将赵文华的公文宣示给他们。
朱平安令刘大刀、若峰去营中挑选八百精锐,跟随自己前去沙洲听命,要求所有人全副武装,除了人手一把火铳外,还要再带上两百杆备用火铳,以免有火铳炸膛等损耗,另外营中的二十三门火炮,也带走十二门。
“这是我的佩刀,你持此刀,代我坐镇枫桥大营,所有不听你指挥,你可先斩后奏。”
朱平安当众将佩刀交给刘牧,令他代自己坐镇枫桥大营,授予他先斩后奏之权,并对刘牧再三交代道:
“本次祭海,规模巨大,抽调了地方不少官兵协助,倭寇定不会坐视,或乱祭海,或乱地方,你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派将士轮流固守河岸防墙,每时每刻都要有三百将士在
防墙后严阵以待。另外,派将士在阊门至枫桥一带巡逻,警惕倭寇混入作乱。”
“这段期间,派兵检查所有途径枫桥的客商和百姓,无论是桥上经过的,还是桥下行船的,告诉他们,不许携带兵器进入苏州,凡是私藏兵器的可疑人员,一律交由苏州府甄别。
“严告所有将士,不得趁机揩油、勒索、骚扰百姓,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希君生羽翼,一伐北冥鱼
“琴儿,你们怎么又把鸡汤带回来了?是太油腻,朱哥哥不喜欢吗?还是朱哥哥在严肃军营军纪,人不能进,东西也不能进吗?“
李姝正在插花,一个青花瓷瓶里高低错落、疏密聚散着各色花朵和绿叶,有的是干花,有的是鲜花,栩栩如生,很是好看,看到才出门的画儿和琴儿又拎着花胶鸡汤回来了,不由诧异问道。
“不是的小姐。”花儿和琴儿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们到了军营,刘牧给我们说,一个叫赵文华的钦差,紧急下令,让姑爷领着八百人去沙洲协助祭海了。因为军情紧急,姑爷都来不及给小姐告别,就带着人出发了。不过姑爷特意给小姐留了口信,让小姐在家安心养胎,他从沙洲祭海一回来就来看小姐。”
“哦……”李姝听到朱平安去沙洲了,不由放下了手里的鲜花,再也没有了插花的兴致了。
“小姐,你别难过,我听说明天就祭海了,祭海完姑爷就能回来了。”
琴儿和画儿两人看到李姝失落的样子,连忙上前安慰了起来。
“祭海传的沸沸扬扬,街头巷尾都知道明天要在沙洲祭海了,倭寇又岂能不知,定会趁机兴风作浪搞破坏的。”李姝担忧的说道。
“啊……怪不得枫桥大营把那么多兵都派出来巡逻了,原来是担心倭寇闹事啊。”
琴儿和画儿愣了,她们没想这么多,以为姑爷带兵去祭海,就是跪跪拜拜就完事了。
“小姐,不用担心,姑爷厉害着呢。倭寇碰到姑爷,算他们倒霉。”
“是啊,是啊,以前在靖南,姑爷手下只有大刀他们几个和几十个县衙差役,就把好几千倭寇打跑了;在应天,姑爷带着八百浙军,把打遍江南无敌手的三头六臂的倭寇都给剿灭了;姑爷不是说过吗,他练的新军,一千人就可纵横天下呢。”
“哦,虽然这次姑爷只带了八百人,不能纵横天下,可纵横沙洲总没问题的。小姐不用担心啦。”
画儿和琴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让自家小姐不用担心。
李姝莲步走到窗前,双手合十,虔诚的闭目向漫天神佛祈祷。
“希君生羽翼,一伐北冥鱼。朱哥哥,我们等你平安回来。”
祈祷后,李姝纤纤玉手轻轻抚着小腹,看向窗外沙洲的方向,低声呢喃。
在李姝祈祷的时候,朱平安已经带着八百浙军赶到沙洲祭海现场了。
此时的沙洲已经大变样了,本来只是一个天然码头的沙洲,此刻已经成了一个大型斋醮圣地。
远远的就看到了沙洲高高竖起的旗杆,高高飘扬着长长的龙旗。
一个占地足有数千平方的法坛拔地而起,上面供奉着一个个神位,在法坛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还立着硕大的四海龙王相。
在法坛的正中央,竖立着一个高十余米的巨大石柱,上面刻满了道教经文,最中央有四个巨大的浮雕石字“定海神针”。
呃,这该不会是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里定海神针的灵感来源吧……
朱平安看到这个巨大的石柱,嘴角禁不住扯了扯,好像老吴就生活在这个年代,西游记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开始构思编写的。
印象中,老吴科举屡屡受挫,后来于嘉靖二十多年成了岁贡生,为了方便在南京成贤街国子监就读,老吴迁居来了应天,住在成贤街附近,以卖文为生。
虽然祭海明天才正式开始,但是已经有不少看热闹的人在远处看了。
按照老吴的生活半径,说不定,搞不好,老吴就在这些围观的百姓之中。或者,明天正式祭海的时候,老吴同志读书之余,来看个热闹也说不定。
这么大规模的祭海,数十年也难得一遇,跑来看个热闹也实属正常。
正在朱平安的思绪被这一根十来米高的巨大定海神针石柱引的神游时候,听到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哈哈哈,贤侄你来了。我特意在我江淮营旁给你预留了一块地安营扎寨。”
朱平安抬头就看到了在多位将领簇拥下的临淮侯,临淮侯正一脸笑意的向自己走来。
1...681682683684685...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