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朱平安一脸为赵文华考虑的说道。
赵文华想了想,点了点头,今晚的诱敌大捷,毕竟没那么有底气,若是惩罚了俞大猷等人,难免他们为了脱罪脱责,会攀咬自己,还不如开恩放他们一马,对他们今晚失职失察、营寨兵马损失,既往不咎,想来他们也不敢多此一举、惹事上身。
“同样,今晚,怕是有很多老百姓也遭了池鱼之殃,还请大人抚恤救济,以免有些百姓误会中伤大人。”朱平安想到了外面无辜受伤害的百姓,接着开口道。
“理应如此。祭海还有余银,遇难的百姓,抚恤十两银子;受伤的百姓,一应医药费,由公家承担。”
赵文华听后,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孰轻孰重,现在不是心疼银子的时候。
这也是变相的封口费。
另外,现场的百姓多次喊他赵青天,这是他从没有过的体验,他对这些百姓,还是有一丢丢感情的。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朱平安的野望
黎明前,倭寇夜袭造成的损失终于统计出来了,各军营还有百姓损失惨重。
毋庸置疑,伤亡最重的还是老百姓,此次夜袭中共有六百三十九名百姓死亡(有两百多百姓是被倭寇砍杀的,有三百多是被倭寇放火烧死的,还有一百左右老百姓是逃命时被自己人踩踏死的),七百多百姓受伤。这还是朱平安留下的浙军和临淮侯的江淮军及时赶来民营解救百姓,不然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伤亡更重。
各军方面,伤亡也很惨重。
一千兵马的何卿军,在此次倭寇夜袭中,四百零三人死亡,跟老百姓一样,有被倭寇砍杀的,也有倭寇烧死的,也有逃命时踩踏然的,二百余人受伤,另有十七人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是逃命中失足坠海、坠河,还是作了逃兵;另外,有九十八顶军帐被倭寇付之一炬,随军粮草也被倭寇焚毁。
一千兵马的沈希仪军,在此次倭寇夜袭中,三百七十人死亡,二百余人受伤,也有二十一人失踪,八十五顶军帐被倭寇烧毁,粮草也是被烧的颗粒物存。
两千兵马的汤克宽军,亡四百零六人,伤三百余人,有十七人失踪,一百零八顶军帐被烧毁。
三千兵马的俞大猷军,亡三百九十八人,伤三百余人,无人失踪,一百一十九顶军帐被烧毁。
两千兵马的胡宗宪、赵文华中军,伤亡最为惨重,一共有五百八十七人在倭寇夜袭中丧命,四百三十六人受伤,五十六人失踪,一百八十五顶军帐被烧毁,营中粮草悉数被烧毁。
临淮侯在朱平安激烈、犀利的言辞激将下,勉强执行了三四分建议,只是令巡逻卫兵和辕门守卫做好警戒,防止倭寇夜袭,但即便只执行了三四分建议,江淮军的损失也是诸军中损失最小的。三千兵马的江淮军,亡一百零七人,伤三十余人,无人失踪,只十七顶军帐被烧毁。
只有朱平安的浙军大营,无人伤亡,无人失踪,也无军帐、粮草被烧毁。
收到倭寇夜袭损失结果后,朱平安叹了一口气,郁闷的走出帅帐,坐在一个土包子上,吹了许久的寒风,才将一腔愤怒不平的热血冷却了下来。
这些损失,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昨天傍晚,赵文华听取了自己的建议,令各军营做好防范倭寇夜袭的准备,各军岂能有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前来看祭海的无辜老百姓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伤亡!!
可是,主持祭海的赵文华对自己的建议,一点也没有当回事!不仅不以为然,甚至还嫌弃自己打扰他和胡宗宪写祭海顺烈完成的请功奏疏。
总督张经虽然认为自己的建议并非庸人自扰的无稽之谈,但是也没有太将自己的建议当回事,不然他即便被赵文华以圣旨强行夺了祭海主持大权,但是身为江南诸军总督,令诸军提高戒备、警惕倭寇夜袭,又有哪个将士敢不听他的话呢?!
当然,也不能对张经太过求全责备,毕竟被赵文华以圣旨和圣上名义夺了祭海大权后,他实在是不想再看赵文华那张小人得志的嘴脸了,因此不再插手祭海之事了,以免跟赵文华有任何交际。
只是,这一切的一切,终究是由老百姓和将士承担了本可以避免的伤亡。
如果按照自己的建议,提高警戒,做好防备,这些伤亡本可以避免的。
可是,本可以避免的伤亡,就是因为上级不重视,还是发生了。
这就是朱平安愤怒不平的原因。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两个月前,几十人的倭寇袭扰应天是第一次,那一次也是如此,自己赶往应天示警,却不被人所重视,甚至被嘲笑,以至于历史悲剧重演。
一次又一次示警被忽视。
一幕又一幕惨痛悲剧上演,朱平安心中积累的愤怒不平,让他几乎快要抑制不住。只能走出帐外,让腊月的寒风,将他一腔热血,冷却下来。
这个时候,朱平安心底那颗掌权的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奋力的伸出嫩芽。
如果我掌权,就不用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就可以发号施令。
既然,将来胡宗宪可以做总督,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做总督?!
熟知历史的我,会做的比胡宗宪更好,这一点,朱平安有信心。
另外,胡宗宪的品行,朱平安不予苟同,尤其今日亲眼看到他积极配合赵文华,扣张经黑锅后,朱平安把他的品行看的更清楚了一些。历史上,胡宗宪立下抗倭大功,名声不显,无法跟戚继光和俞大猷相提并论,正是因为他品行有亏,声誉不佳。
朱平安自认,做总督的话,自己会做的更好。
对于张经。
说心里话,对张经的剿倭思路,朱平安其实并不是完全赞同。
虽然张经的剿倭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剿倭思路,并不是只有这一种。
兵力不足有兵力不足的打法,可以积极防守,可以打小仗,也可以集中有限兵力打局部仗;本地兵马战斗力差,也有战斗力差的打法,可以边打边练,边练边打,在战火中成
长。
不一定非要狼兵到位,才可开展剿倭行动。有多大的力气,使多大的劲。
按兵不动,客观上坐视百姓被倭寇烧杀抢掠,朱平安是看不下去的。
总之,在朱平安看来,张经做的还是不够好,做的慢了些。
至于赵文华,赵文华整人、抢功、甩锅一流,剿倭的话,他跟纸上谈兵的赵括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指挥剿倭,完全是灾难。
相比于他们,我能做的更好……
江南总督,这个大位,我也想争一争,当然,朱平安也知道现在自己的资历还有功绩,以及人脉,都远远不足以坐上这个位置,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向着这个位置前进吧。
朱平安从土包子上起身,拍了拍屁股,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嘿耶,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寒风中,朱平安缓步走向中军帅帐,嘴里面哼的不成调的调子……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虚左以待
黎明前,倭寇夜袭的结果出来后,赵文华就令人招各营主将前来帅帐议事。
老将何卿以前都自持老将资历,倚老卖老,倚资历卖资历,每次参会都是姗姗来迟。
他常常为他资历自付,我可是川蜀名将,正德年间就承袭祖上的职位,就任指挥佥事,因能力突出,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提升为筠连守备;嘉靖初年,芒部土舍陇政、土妇支禄等人反叛,是我何卿率兵平定了他们的叛乱,因功升为副总兵;又几年,威茂番十多砦连兵劫抢军饷,攻打茂州和长宁诸堡,又是我何卿带着当时的副使朱纨,率兵剿灭了他们,诸番争献首恶,歃血断指耳,誓不再反叛,我因功升为署都督同知;只是后来养病挂职,后来,塞上战事起来,圣上召我将兵打仗,我因为病还没好,推辞了,惹怒了圣上,被圣上夺了都督官,降为都指挥使,入兵部听差。
若非如此,尔等小辈,有何资格与我同列,皆是我帐下听差小辈而已。
不过,今天却是例外,今天他一收到消息,就动身了,是第一个到达赵文华帅帐的。
之所以不再自持资历,姗姗来迟,是因为这次倭寇夜袭,就属他们营伤亡最为惨重,损失最大。
他的老脸没地放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担心被赵文华当成典型给处置了。
所以,他积极前来帅帐,态度上、行动上积极一些,以免刺激赵文华。
当他到达帅帐时,赵文华并不在帅帐。
帅帐内除了一张赵文华办公的长桌和专属赵文华的帅椅外,别无一物。
“老将军,赵大人在跟胡大人起草公文,您稍等片刻。”
一个亲兵小心翼翼的上前,请何卿稍候片刻,唯恐何卿这个老将发脾气。
亲兵们这些天早就摸清楚了,这些将领里面,就何卿和沈希仪两个老将难伺候。
“无碍,无碍,公文要紧,我等着就好。”何卿这次态度好的很,摆了摆手,很是好说话。
何卿坐下没多久,就又有人赶来了。
第二个进来的是沈希仪。
沈希仪跟何卿的经历几乎如出一辙,他也是正德年间承袭的祖上奉议卫指挥使的职位,也是南征北讨,先升都指挥同知,又升参将,再升总兵,坐镇贵州,两年后同样养病归家。再接着,也是塞上战事起,嘉靖帝召他领兵,他称病拒绝,惹怒嘉靖帝,被降为都指挥佥事,在兵部听候差遣。
沈希仪被调来江南后,也跟何卿一样,也是常常自持老将资历,有所怠慢。
这次之所以积极前来帅帐听令,也是因为这次倭寇夜袭,他营的损失很大,也是跟何卿一样,担心被作为典型,故而积极前来听令,以免刺激赵文华。
“沈大人来了。”
何卿看到沈希仪进入帅帐后,打了一个招呼,主动的站在了沈希仪右手边。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明朝时洪武大帝钦定以左为尊,形成了定制。
何卿之所以主动让出左边位置,是因为这次倭寇夜袭,他营死了四百多人,而沈希仪军只死了三百七十多人,沈希仪更有资格站在左手边。
沈希仪来了没多久,又有人进帐了。
这次进来的是汤克宽。
何卿、沈希仪在汤克宽进来后,两人不约而同的往右挪了挪,把左手边位置让给汤克宽。
虽然汤克宽军死了四百零六人,也伤了三百多人,但是汤克宽军将来袭营的倭寇,打死了二十七人。这些斩获,足以令何卿和沈希仪两人退避让位了。
要知道,何卿和沈希仪两军损失那么大,也没有斩获哪怕一个倭寇首级。
“何老将军,沈老将军,岂敢岂敢......”汤克宽嘴上推辞了一下,脚却没有动。
汤克宽对两位老将倚老卖老,早有不满了,这两位老将依着资历老,对他们这些年轻将领多有傲慢和怠慢,而且,这两位老将还以经验老道为理由,多次不认真贯彻执行张总督的将领,与他们配合演习、操练,他们也多不配合。
这次得知两位老将营中损失惨重却毫无斩获后,他心里没少偷笑。
此刻见两位老将认怂让位,他心中暗爽得紧,假意推辞了一下,便老神在在的站着了。
很快,又有人进来了。
这次的来人是俞大猷。
俞大猷人高马大,膀大腰圆,进来帅帐后,主动上前拜见了何卿、沈希仪两位老将军,又微笑着抱拳跟汤克宽打了一个招呼。
虽然现在俞大猷官位比他们高,但是依然对他们持后辈礼,盖因何卿和沈希仪都曾经是他的顶头上司,俞大猷都做过他们的副手,或者是手下将领。
虽然,何卿和沈希仪现在官位不如他,也常对他摆当初的老领导架子。
但是俞大猷对他们依然恭敬有加。
“俞将军来了,请......”
何卿和沈希仪这次没再摆老领导架子了,抱拳回礼,主动又往右挪了挪,将左边的位置留给俞大猷。
俞大猷军虽然在此次倭寇夜袭中死了三百九十八人,死伤惨重,但是袭击他军的倭寇人数多,足有八十人呢,比袭击他们三人军营的倭寇多。
而且,更令他们虚左以待的原因是,八十个袭击俞大猷军营的倭寇,留下了六十五具尸体。
“俞将军请。”
汤克宽抱拳礼请俞大猷站在左边。
他对俞大猷佩服的紧,无论是俞大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本事,还是俞大猷的统帅指挥,他都佩服的紧。
俞大猷再三推让,不过何卿、沈希仪还有汤克宽都坚持的很,俞大猷只好站在左边。
俞大猷到了没多久,临淮侯就腆着肚子,施施然走了进来。
临淮侯一脸红光,神色傲然,进来后看了看帅帐内的情形,坦然的走向最左边。
昨晚,朱平安让给了他八十个倭寇尸首,他又跟浙军一起解救了民营,救了数千百姓,同时还配合浙军斩获了十八个倭寇首级,朱平安也全都让给他了。
九十八个倭寇首级的斩获,又解救数万百姓,给了他足够的站在尊左的底气。
何卿、沈希仪还有汤克宽、俞大猷等人,也都主动往右挪了挪......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此子恐怖如斯
临淮侯还没站稳脚呢,帅帐就又被人掀开了,众人将目光投向门口。
朱平安从门口走了进来。
于是,何卿、沈希仪等人主动的又往右挪了挪,给最左边留出一个空间来。
“哈哈,贤侄来了,快快过来......”
上一秒还一脸傲然的站在左边,脚下仿佛生根了的临淮侯,第一时间往右挪了挪,脸上的傲然神情变成了热情笑容,伸出胖手,连连勾手招呼朱平安过来。
“见过诸位将军,伯父......”朱平安一脸温和笑容步入帅帐,拱手与俞大猷、何卿等人见礼,然后顺理成章的被临淮侯拉到了最左边。
“朱大人。”何卿、沈希仪等有些脸红的与朱平安拱手回礼。
他们实在是脸红,何卿、沈希仪之前对朱平安没少摆老将架子,在他们看来,虽然朱平安年少有为,状元出身,又是四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代副使,但是你文成,不代表武就,你从文跨行入武,你就是一个新手,有的学呢,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一个多月前的倭寇袭扰应天,你能灭倭,那是倭寇睡着了,你走了大运,而且,那个时候我们还没调来,才给了你脱颖而出的机会,不然,哪有你的机会。
可是,这次倭寇夜袭,实实在在的打脸了。
夜袭浙军大营的四十个倭寇,第一时间就被浙军给打死了,不止如此,浙军还解救了中军大营,胡宗宪、赵文华率领中军打死了八十名倭寇(这是赵文华、胡宗宪和朱平安商量好的,他们从朱平安的斩获中,分了八十个倭寇首级),浙军打死了八十八人;不止如此,浙军还派兵协助各营灭倭,解救民营,陆续斩获了一百六十八个倭寇首级。
若非浙军及时赶来他们大营救援,他们今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更大。他们统计了一下,今晚倭寇夜袭之战中,朱平安率领浙军总共斩获了两百九十名个倭寇首级。
今晚,整个醮场总共斩获了五百六十六个倭寇首级,浙军就独占了一大半。
此子,恐怖如斯......
当然,这也是他们不了解实情,不知道朱平安分给了临淮侯的九十八个倭寇首级,更不知道朱平安分给了赵文华和胡宗宪八十个倭寇首级。
不然,他们更会觉得此子恐怖如斯......
在实打实的战绩面前,何卿、沈希仪他们再也没有脸托大,摆老将老资历架子了。而且,对朱平安今晚救援他们营寨之情,他们心里也很感激。
“朱大人真是年少有为啊,允文允武,真乃我朝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何卿和沈希仪捋着胡须,对朱平安称赞不已。
“老将军谬赞了,平安愧不敢当。”朱平安自然客套的谦虚了起来。
“朱大人真是后生可畏啊。某没想到火器有这么大的威力,提前装填好火药,三队密集齐射,三十米内可谓无敌,今晚你们浙军对火器的运用,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而且,我感觉你们浙军火药装填也比一般人要快的多,以后有机会,还要向朱大人详细讨教一下火器运用之道......”
俞大猷对浙军今晚犀利的火器印象很深刻,悍不畏死的倭寇在火器面前,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还未到近前,就被浙军犀利的火器打成了筛子。
浙军运用火器的阵型也令俞大猷印象深刻。
三排火铳兵密集排列,一排蹲着,一排弯腰,一排直立,三排一起开火射击。
一轮开火,对面悍勇挥刀的倭寇就倒下一大片,杀伤力惊人......
之前,俞大猷对火器阵型的理解,也都是永乐大帝组建神机营的火器布阵之道。
核心是火器乃接敌前所用,战时火器兵居前,火器兵列队要疏,各火器兵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装填火药,实施轮番射击,提高射击频率,在两军接战之前摧毁敌人前锋,打击敌人士气,接战时,火器兵退后,由后面的骑兵或步兵顶上,作为主力,冲击敌阵,追歼败逃之敌。这就是俞大猷所理解和运用的火器之道。
可是,浙军的火器之道,却与永乐大帝以及当前所有人的火器运用之道不同。
浙军则是排出密集的阵型,提高火器威力,使得火器的威力极为惊人。
效果还极为惊人!
这是朱平安所独创的,与神机营截然不同,崭新火器战法!
相当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战阵!
俞大猷作为一名沙场宿将,深知其难度有多高,非旷世名将不可为也。
另外,俞大猷也注意到浙军装填火药速度很快,感觉没几个呼吸的时间,浙军就装填好火药了。
这让俞大猷很好奇,他们自己军中也装备有火器,虽然比例只有不到两成。
他们的火铳兵装填起火药来,很慢,需要好一会时间才能重新装填好。
浙军装填速度,至少快了一倍。
不要小看这些时间,这意味着,浙军的火器发射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
一般火铳兵开火一次,浙军就可以开火两次!杀伤力至少翻了一倍。
以前,俞大猷对火器还不够重视,将火器作为接敌前所用,可是今晚看了浙军对火器的运用后,令他大开眼界,仿佛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一样。
原来火器还可以这么用,他是真想跟朱平安好好的讨教一下火器运用之道。
朱平安听了俞大猷的话,对俞大猷这个青史留名的抗倭名将,佩服不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晚火器初用,俞大猷就看出了其中关键之处。
俞大猷不愧是俞大猷。
能够启发这个年代的名将重视运用火器,这是朱平安求之不得的事情。
“俞将军过奖了。”朱平安拱手向俞大猷回礼,然后一脸热情的向俞大猷说道,“我的府门随时为俞将军敞开,俞将军可随时来找我,我们一起探讨研究火器运用之道,互相学习。我以为火器还有特别大的潜能,远远还没有开发出来。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火器都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开发,俞将军长于水战,还要向俞将军多请教水战之道......”
“多谢朱大人,那我少不得打扰了。”俞大猷也没想到朱平安这么热情,不有欣喜豪爽的说道。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尔虞我诈
“赵大人到……”帐外亲兵通报的声音,打断了朱平安与俞大猷等将领的交谈,众人停止了交谈,整了整戎装,管理了一下表情,恭迎赵文华入帐。
很快,在亲兵话音刚落,赵文华便和胡宗宪一前一后的走进了帅帐。
赵文华走在前,胡宗宪抢先亲兵为赵文华掀开帐门,落后赵文华半步。
看到赵文华入帐,何卿、沈希仪等人顿时像迎来了末日审判一样,顿时感觉压力来了,分分钟就紧张了起来,脸上写满了紧张和忐忑不安。
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就无比沉重了起来。
“呵呵,梅林,你的文笔没得说,拟写的这份奏疏,我很满意。”赵文华手里拿着一份奏疏步入帐内,扭头对跟在身后的胡宗宪笑着夸赞道。
“大人过奖了,都是大人在旁指点润色,才能写出这份奏疏。”胡宗宪一脸谦虚的恭维道。
“呵呵,哪里哪里,我不过提点一两句而已。”赵文华笑着摆了摆手。
两人有说有笑的走进帐内,跟帐内沉重压抑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文华步入帐内,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帐内紧张忐忑的氛围,微笑着环视了在帐的何卿等人一圈,呵呵说道,“呵呵,何老将军、沈老将军,诸位大人,缘何面如土色?”
何卿、沈希仪两个老将,听了赵文华的话,老脸更红了,羞臊不已。
想我们少年就蒙父辈荣光照耀,继承祖上传下的武职,南征北战,一世英名,临老了竟然要晚节不保了,一千大军被几十个倭寇夜袭搞得死伤惨重。
晚节不保,如何不羞臊呢,担心成为典型,如何不忐忑紧张面如土色呢?
1...688689690691692...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