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汤克宽略有尬色,虽然他二十七个倭寇首级的斩获,但是两千大军死了四百多伤了三百多呢,而夜袭的倭寇只有不到一百人而已,虽说是倭寇突然夜袭,但是一直标榜治军森严、谨慎小心的他,面对这个结果,还是禁不住尴尬的。
俞大猷脸色坦然,波澜不惊,他戎马半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打了无数胜仗,也吃了不少败仗,被抢过功,也被扣过黑锅,他俞大猷早就养成了一颗大心脏。
更何况,今晚虽然他损失不小,但是八十个夜袭的倭寇,只跑了十几个,其他的全都被他留下了。
临淮侯则是把肚瓜子腆的更高了,骄傲而期待,像是颁奖台下等待上台领奖的三好学生一样。
朱平安神色平静,波澜不惊,在场的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胡宗宪和赵文华要做什么了。当然,傲视全场的战绩也让朱平安足以稳坐钓鱼船了。
“呵呵,诸位大人,昨晚我们齐心协力,取得了一场大捷,应该高兴才是。”
赵文华微笑着接着说道。
齐心协力?!
取得一场大捷?!
说的是我们吗?
何卿、沈希仪、汤克宽还有俞大猷全都呆愣住了,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难以置信的抬头看向赵文华,赵文华是吃错药了,还是喝多了,还是在阴阳怪气,明明昨晚倭寇夜袭,各军死伤惨重,怎么成了一场大捷了?!
“呵呵,本官早就猜到倭寇不会坐视我们祭海,定会派人前来捣乱,为了扩大祭海效果,提振军心民心,本官故意以身为饵,引诱倭寇前来袭击,暗中令胡宗宪部、朱平安部、李庭竹部做好战斗准备。之所以没有告诉你们所有人,是因为诱敌之计要想成功,必须要保密,缩小知情范围,你们本色演出,才能更好的迷惑倭寇,配合本官完成这场诱敌之计。”
“果不其然,倭寇果真中了本官的诱敌之计,一千多倭寇前来夜袭醮场,主攻本官坐镇的中军大营,妄图杀死本官,亵渎圣旨,玷污祭海!”
“你们也都没有令本官失望,牵扯住了倭寇分兵,给朱平安部、胡宗宪部、李庭竹部剿灭倭寇主力留下了充足的时间,配合本官取得了这场大捷。”
“是役,本官坐镇指挥,汤克宽部斩获倭寇二十七,俞大猷部斩获倭寇六十五,李庭竹部斩获倭寇九十八,胡宗宪部斩获倭寇八十,朱平安部斩获倭寇两百九十,另有五百多倭寇走投无路,跳入大海,结果海神发威,巨浪滔天,吞噬了所有妄图跳海逃生的倭寇,令其尸沉大海。是役,斩获倭寇首级五百六十六,另有五百多倭寇尸沉大海,共计毙倭一千余,取得了辉煌胜利。昨晚一战,当属剿倭以来,江南第一功!”
赵文华目光灼灼的扫视众人,缓缓说道。
何卿、沈希仪还有汤克宽、俞大猷全都蒙了,昨晚原来是这样的吗?!
昨晚倭寇夜袭,原来赵文华早就猜到了,不惜以身犯险,以身为饵,行诱敌之计?!
昨晚倭寇有一千多人?!除了我们斩获的倭寇尸首,还有五百多倭寇尸沉大海?!
是这样吗?!
何卿、沈希仪还有汤克宽、俞大猷都是沙场宿将,蒙了数秒后,心里都给出了否定。
倭寇人数不会是一千多人,他们这些沙场宿将不至于连倭寇人数弄错。
昨晚夜袭时,倭寇四起,喊杀声和刺耳的口哨声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看似有数千人之多,他们一开始也弄不明白倭寇人数,不过挺过一段时间,弄清楚袭击他们营地的倭寇人数只有几十人后,他们就明白了,倭寇实在虚张声势。
他们都是沙场宿将,弄清楚袭击他们营地的倭寇人数后,一估算就估算出来了,昨晚夜袭的倭寇也就六百来人,不会超过一千人。
另外,五百多倭寇被迫投海逃生,结果被尸沉大海,更是无稽之谈。
几十人的倭寇都敢冲击数千人的军营,五百多倭寇哪里需要投海逃生啊,他们足以横行整个醮场,完全可以轻松突围,甚至五百人的倭寇冲击中军的话,赵文华他们哪里还有命站在这里说话啊,早就嗝屁了。
所以,显而易见,赵文华在撒谎。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呵呵,玩笑玩笑
赵文华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知道他们对自己的话产生了怀疑,遂轻声笑了笑,幽幽的接着说道:“虽说为了诱倭寇成功,把你们也蒙在鼓里,但是本官在祭海之初,将你们调来协助祭海时,以及巡营时,本官也屡次三番的给你们强调,要提高警惕,防备倭寇捣乱,也是给你们提足了醒,不过,从各营的损失来看,显然有人没将本官的提醒听进脑袋里……”
他清楚这些人不给些压力,是不会乖乖配合的,所以他这一席话就是给压力。
效果也很明显。
何卿和沈希仪听了赵文华的话,明显压力陡增,额头都有冷汗浮现了。
老将老将,越老越爱惜羽毛。他们珍惜父辈的荣光,更珍惜将父辈的荣光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他们都想成为家族更耀眼的荣耀,为家族后辈所崇敬。
他们昨晚表现太拉胯了,区区几十个倭寇,就造成他们麾下将士伤亡惨重,就是治他们罪也不为过。
若是被治罪的话,那他们可就晚节不保了,而且也会令他们家族蒙羞。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成不了家族的荣耀,还会成为家族用来教育后辈的反面典型。
这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他们听了赵文华含有问罪意味的话语,顿时惴惴不安了起来。
汤克宽也脸色略变,他跟张总督走得近,担心赵文华趁机打压报复。
如果紧盯着他们大营的伤亡做文章的话,参他一本,也够他喝一壶的。
俞大猷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临淮侯就更不会担心了,朱平安这个知情者更是淡定。
赵文华再度环视众人,然后话音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呢,看在诸位牵扯住了倭寇分兵,给本官指挥胡宗宪部、朱平安部和李庭竹部剿灭倭寇主力,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协助本官取得这场抗倭第一大捷的份上,本官在上奏圣上的奏疏中,就不追究诸位的责任了,对于诸位的损失用‘不畏牺牲’一词一笔带过,相反,本官还会为你们表上协助剿倭之功,此次剿倭大捷,你们有苦劳,也有功劳,都是有功之人。”
啊?!什么?!
我没听错吧?!
赵文华他不仅不追究我们伤亡惨重的责任,用“不畏牺牲”一词为我们文墨是非,还要为我们上表协助灭倭之功,表我们的功劳和苦劳?!
何卿和沈希仪等人难以置信的睁大了眼睛,没想到赵文华竟然如此大度?!如此为他们着想?!
这还是赵文华吗?!
他们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或者赵文华是不是在阴阳怪气呢。
不过当赵文华将拟写好的《庆祭海疏》传阅给众人后,何卿等人这才确定,他们没有听错,赵文华不是在阴阳怪气,而是真的那么写的。
赵文华和胡宗宪已经在这份《庆祭海疏》上签字了,这可做不了假。
这份祭海奏疏确实有写他们“不畏牺牲”,“牵扯倭寇分兵”,为赵文华指挥朱平安部、胡宗宪部、李庭竹部剿灭倭寇主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不止如此,赵文华还如实的将汤克宽部斩获倭寇首级二十七,俞大猷部斩获倭寇首级六十五,李庭竹部斩获倭寇首级九十八”等记载在册。
不过,汤克宽等看完之后,还是禁不住皱了皱眉,这份奏疏除了写了真实的五百六十六个倭寇首级的斩获外,还信誓旦旦、言之凿凿的记载:
“在臣主持下,在各部追击、围剿之下,剩余五百多倭寇逃无可逃,被迫跳海逃生,结果本来风平浪静的大海,忽地掀起滔天巨浪,五百多倭寇在惊恐大喊中被巨浪卷入海底,葬身大海深处,尸骨无存。白日祭海方完,晚上海神便助我大明剿灭倭寇。祭海之成功,由此一役,足以可见。一役灭倭一千余,实乃东南剿倭第一功,军心、民心皆大受振奋,大受鼓舞,抗倭之局,欣欣向荣。圣上英明,力主祭海,如今祭海大成,剿灭倭寇,指日可待......”
什么时候有五百多倭寇投海了?!昨晚大海哪有什么滔天巨浪啊?!
这不是子虚乌有嘛。
故而,看完赵文华的奏疏之后,何卿等人心中百味杂陈,又高兴又皱眉。
“诸位,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就在奏疏后联名签署,与本官一起上奏。”
赵文华微笑着看向众人,缓缓说道。
什么?!
要我们在奏疏上署名连奏?!这不是让我们为此奏疏背书吗?!一同证实他赵文华所奏非虚,证实除了实打实的五百六十六个倭寇首级外,还有五百多倭寇被迫跳海,证实昨晚大海掀起了滔天巨浪将五百多跳海倭寇葬身海底!
这......
何卿等人俱都默不作声。
“如果诸位有意见,不署名其后的话,那我这奏疏就得修改了,到时候诸位可别怪本官下笔太狠......”赵文华幽幽说道,停顿了一秒后,又呵呵的笑了起来,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呵呵,玩笑玩笑,诸位大人不要当真,不要有心里负担,愿意署名就署名,不愿意署名就不署名,本官绝不强求......”
赵文华说开玩笑,可是在场的没有一个人觉的他在开玩笑,他就是认真的,如果不署名的话,他真会那么做。
虽然没有挑明,但是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你们不在这份奏疏上签字,那我就要修改奏疏,将你们的责任一笔一笔的写清楚了,你们可要想清楚了......
“请问赵大人,张总督可看过此奏疏,可有何意见?”汤克宽拱手问道。
“我有将此奏疏询张总督意见,张总督说,祭海之事,由我做主,他不插手。”赵文华耸了耸肩膀,悠悠道。
赵文华撒谎了吗?!还真没有,张经看也没看赵文华拟的奏疏,就说了上面那一番话将赵文华打发了,不过张经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祭海之后,江南抗倭之事由本官一力做主,也请赵大人不要插手其中”。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威逼利诱,心愿达成
“诸位大人,考虑好了吗,祭海已毕,本官要及时向圣上奏报,此奏需要在今日辰时末以八百里加急奏报圣上,时间不等人,诸位如果有意见,请就请回吧,本官和梅林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修改祭海奏疏。”
赵文华看到众人沉默,微微扯了扯嘴角,声音不耐的催促道,再度给众人以压力。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你们要是再不签字,那就滚吧,本官需要修改祭海奏疏了,至于怎么修改,不言而喻。
赵文华言毕,何卿、沈希仪额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他们心理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好吧,沉默是金,诸位的默金,本官笑纳了。”赵文华微微笑了笑,然后便拉下脸来,对众人说了一句,“不用诸位大人为难了,诸位大人请回吧。”
“虎卫,送客。”
接着,赵文华毫不客气的对帐外喊道,让人送客。
一般场合都是端茶送客,这么直言了当的喊虎卫送客,很是不合常礼。
“咳咳,赵大人请慢,我年纪大了,脑子反应慢,而且送呈圣上的奏疏,容不得疏忽,我一直在核对奏疏里面的几个数据了,嗯,现在核算完了,确无问题。”
何卿看到赵文华不客气的送客,顿时急了,也不顾的脸面了,咳嗽了一声缓缓说道。
“大人......”这时帐外的虎卫已经应声入帐了,抱拳向赵文华请示。
“行了,你们先退下吧。”赵文华先对进帐的虎卫摆了摆手,打发了他们。
然后,才微笑着看向何卿。
“嗯,这是本官疏忽了,确实,送呈圣上的奏疏再认真也不为过。不过,也还请老将军理解,圣上还在等着祭海的结果呢。”赵文华微笑道。
“是,是,理解,理解。”何卿连连点头。
“梅林,笔墨伺候老将军署名。”赵文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一旁的胡宗宪说道。
“是。”
胡宗宪应了一声,熟练的取了笔墨,将奏疏最后一页翻开,摆在了桌面上。
“何老将军,您请吧。”胡宗宪将毛笔蘸了墨汁,又在砚台上顺了两下,使毛笔处于最佳书写状态,然后一脸微笑这看向何卿,催促示意道。
“咳咳,好。”
何卿咬了咬牙,迈步走上前,拿起毛笔在奏疏的后面署上了他的名字。
若是放在年轻时,甚至在五十岁前遇到这种情况,他何卿绝对不会屈服在奏疏上署名,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败了,我认罚,我何卿有信心日后戴罪立功,洗刷掉这次战败的耻辱,取得更耀眼的战功,可是现在年纪大了,都到了快要告老还乡的年纪了,已经不是小年轻了,时间也不多了,在告老还乡前,能不能再立战功,他没有这个信心了。
如果不能再立战功,那他可就给祖上蒙羞了,给家里娃留下的恩荫也会大减折扣。
日后,被家族后辈提起来,也不再是荣耀,而是令家族蒙羞的老家伙......
不服老不行啊。
所以,何卿妥协了,在奏疏后面署上了他的名字,为赵文华的奏疏做了背书。
看到何卿第一个在奏疏后面署上了名字,赵文华一张脸顿时笑的跟花一样。
赵文华确认了下何卿的签名,确认无误后,笑着称赞道:“呵呵,铁画银钩,笔走龙蛇,何老将军这手字可真是一点也不输当今知名的文人墨客。”
“哪里哪里,赵大人过奖了。”
何卿有气无力的拱了拱手,仿佛方才的签名用尽了他全身力气一样,比他人生中打过的任何一场仗都要透支身体,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又老了十岁。
“沈老将军,何老将军都已经署名了,您呢?”赵文华微笑着看向沈希仪。
沈希仪深吸了一口气,“我也觉的赵大人的奏疏没有问题,愿署名其后。”
“沈老将军请。”
胡宗宪将毛笔再度蘸好了墨汁,放在砚台上,伸手示意沈希仪上前署名。
“多谢。”
沈希仪抱了抱拳,然后缓步走向桌案,这短短的几步路就透支了他的体力,站在桌案前缓了两秒才恢复了气力,拿起毛笔在奏疏后签了他的名字。
赵文华近前看了一眼,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沈老将军的字比起何老将军来也毫不逊色啊,鸾翔凤翥,跃跃欲飞,有一股子颜筋风采。”
“赵大人过奖了,沈某确实临过几年颜真卿大家的字帖,久而久之,侥幸习得一些皮毛。”沈希仪唏嘘的摇了摇头,整个人也仿佛老了许多。
“呵呵,沈老将军谦虚了,这手字可不是皮毛那么简单,至少已得两三味。”
赵文华心情不错,笑着恭维了沈希仪一句。
接下来,赵文华将目光扫向剩余没有署名的人,汤克宽、俞大猷、临淮侯和朱平安。
朱平安那里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个奏疏本来就是朱平安所提议的。
至于临淮侯,临淮侯自然也不会有问题,他在这本奏疏里可是有不小的功劳,斩获了九十八个倭寇首级,除非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有意见。
所以,就剩下汤克宽和俞大猷两人了。
相比之下,汤克宽资历浅一些,名声也小一些,应该好克服,所以赵文华将目光停留在汤克宽脸上。
“汤将军,你是将门之后,又在抗倭战场上砥砺多年,不知对此奏疏有何意见?”
赵文华目光灼灼的盯着汤克宽,缓缓问道。
“末将对于奏疏......”汤克宽说到这停顿了下来,似乎在斟酌用语。
帐内气氛又再度紧张了起来。
何卿和沈希仪看向汤克宽,他们都已经落下脸面签字了,自然也不希望奏疏再出意外,两人不断的以眼神示意汤克宽上前在奏疏上签字。
“呵呵,见猎心喜,看到何老将军和沈老将军的字,我也有些手痒了。”
这时,朱平安笑了笑,打破了帐内的紧张气氛,未等人反应过来,便走上前,签了名。
“呵呵,我也手痒了。”
临淮侯也紧跟着上前签字,他早就迫不及待想要上前签名了,直到朱平安签了名,他才敢上前署名。
“营中伤亡不小,事务繁多,不宜拖延,早些完事,早些回营安排为宜。”俞大猷也上前签了名。
“唉,这奏疏,末将也未觉得有问题。”汤克宽叹了口气,也跟着上前签了名字。
赵文华见状,笑靥如花。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兴奋的嘉靖帝
西苑香烛味浓,一片烟雾缭绕,道教声乐起伏,这是因为西苑在举行斋醮。
此时,斋醮已经结束了。
高高的醮台上,嘉靖帝穿着一身宽袖道袍,敞着大大的领口,甩着袖子在醮台上来回走动,手里拿着一份奏折,一边龙行虎步,一边哈哈大笑。
现在已是寒冬腊月,早晨还降了一场小雪,近身伺候嘉靖帝的黄锦不仅身穿棉衣,外面还罩了一件狐裘披风,就这还不时的拢一拢披风呢。
可是,嘉靖帝只穿这么一件单薄道袍,还敞着领口,却一点也不觉冷。
长袖翩翩,仿佛三伏天御风而行一样。
这并非是嘉靖帝修道有成,水火不浸,不畏寒冷,而是他刚服用了一颗富含重金属的丹药,导致他内分泌严重失调,就跟吃错药导致胃烧灼一样。
不过,嘉靖帝却不这样认为,每每这个时候,他都觉得丹田有火,行功如神,道行又有精进。
一阵寒风吹过,枝头的积雪洋洋洒洒起来,黄锦禁不住再度拢紧了身上的狐裘。
“哈哈哈,黄伴,瞧你那样,朕赏你一颗丹药,你就不会冷了。”嘉靖帝看见黄锦哆哆嗦嗦的模样,不由哈哈笑了起来,笑着从怀里取出一个雕刻着龙凤呈祥的玉盒,打开取出一颗黄橙橙的丹药,随手抛给黄锦。
“谢真君赏。”
一身好武功的黄锦手忙脚乱的接住丹药,激动的跪地向嘉靖帝道谢,然后毫不犹豫的将丹药放入口中。
咕咚。
喉结涌动,丹药落入腹中。
黄锦虽然不信修道成仙,更不相信丹药,历史上多少帝王吞食了丹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早早的驾鹤西去,他们老家有句话叫十药九毒。君不见严阁老乎,严阁老见宠于圣上,圣上常常赏赐严阁老丹药,其实除了以示亲近赏赐外,未尝没有让严阁老试药的意思,每每新配的丹药,圣上都赏赐与严阁老。严阁老服用一个疗程后,都会将服药感受上报给嘉靖帝。有一次,新配的龙虎天丹,严阁老服用完一个疗程,痔疮都吃出来了,便血了两大碗......
话虽如此,但是嘉靖帝赐的丹药,黄锦还是不敢拒绝的,甚至还会装出一脸激动的模样。
嘉靖帝赏赐的丹药,他也都是实打实的吞服,一点弄虚作假也不敢做。
嘉靖帝可是极度聪明之人,如果在他面前做假装吞服的小动作,十之八九会被识破,如果被识破了,那就完蛋了,你是不相信仙丹啊,还是不信修道成仙啊,还是......无论哪一种后果,都不是他能承受的起的。
正是因为他不能承担被识破的后果,所以即便他知道这丹药有问题,每次还都是老老实实的、兴高采烈的吞服。
果然,吞服完,他就感觉肠胃像火烧一样,比上次的丹药效果还猛烈,今天晚上少不得要遭罪......
“多谢真人赐药,奴才觉的浑身火热,一点也不冷了。“
黄锦一脸激动的跪地道谢,随手一把将身上的狐裘披风扯了下来,扔到了一边,还把棉服解开了,学着嘉靖帝的样子,敞开了半个怀,一副很热的模样。
“哈哈哈哈……黄伴啊黄伴,你的演技太拙劣了,丹药虽然一入腹就会有效果,但是要达到丹火点燃、热气外涌的效果,至少要行功三个周天才能达到。”
嘉靖帝笑着踢了黄锦的屁股一脚,笑骂了一句,没有怪罪的意思,还透着亲近。
醮台角落的冯保羡慕的看着黄锦,什么时候,杂家也能像黄公公这样得圣眷啊。
可惜,自己头上有黄锦、秦福等大太监,他们占据了司礼监、东厂、西厂等要位,还都站的稳稳的,一个个都有不俗的手腕能力,自己的晋升空间都被堵的死死的,想要再上一步,难如登天。
另外,还有陈洪、孟冲等阴险狡诈之辈在旁虎视眈眈,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就等着自己犯错,他自己别说晋升了,能稳住现在的位置都不容易。
多亏了小朱大人给自己了翻牌子的建议,让自己在后宫各主子之间混的如鱼得水,不仅不用得罪各主子,还成了各主子的红人。
自己这才算站稳的脚跟,还能有机会在圣上面前露几面,对未来有个期待。
等着吧,日后说不定会有我冯保出头封顶的机会。
杂家要是像小朱大人那样聪明善事就好了,要是有小朱大人三分本事,也足以让我走上太监的巅峰了。
哦,对了,小朱大人这么聪明善事,肯定是多读书的缘故。
杂家还要更认真读书才是。
等下次遇到小朱大人,要向小朱大人请教,让小朱大人推荐个书单才好。
“起来吧。”嘉靖帝的心情很好,笑骂了黄锦一番后,令黄锦起身,将手里的奏疏递给他,随口道,“黄伴,给朕读一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