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了几家单位,最后一家直到昨天才报价,这几家的价格从五千万到七八千万不等。”老徐道。
“哦,滴灌设备投资还不少嘛。给发改局和科技局的报告,报上去几天了?他们有没有回复?”
“还没有,当时只是告诉咱们的工作人员等候通知。”
“那你过两天打电话催问一下,不行的话,你出面请有关科室的领导吃顿饭,顺便探听一下虚实。”关云天道。
“我出面合适吗?我觉得你出面显得更加庄重。”倒不是老徐不擅长应酬,他是担心职能部门的领导不买他的账。
“你既是公司高管,又是项目负责人,由你出面最合适不过了,请客档次尽可能高一些,把他们尽量陪好,看看吧,实在需要我出面,我也可以抽个时间跟他们见个面。不过昌达集团在这些职能部门面前已经不是生面孔了,他们应该不会过分为难。另外,因为这边接连不断地有事,我已经好长时间没去地产公司那边了,昌达地产最近要在市里拿地,还准备去省城发展,薛总让我过那边待一段时间,这边的事情你就全权负责吧。”
“关总,这边的中草药项目正处于准备阶段,好多事我怕自己决定不了,还得请你多关注这边的工作。”老徐的工作能力没得说,他顾虑的是涉及对外交往和动用大额资金,没有关云天的参与,他自己绝不会自作主张。
“中草药项目按合同规定往前推进就是了,还有什么你决定不了的事?”关云天不明其意。
“仅仅一套滴灌设备,就涉及到几千万的采购资金,这件事我说啥也无权决定。”
“嗨,你说滴灌设备,涉及几千万采购金额,你决定不了,我也照样无权决定,这种大额采购项目,还按老规矩,招标!”
“招标是必然的,我的意思,即使昌达地产那边再忙,你也要抽时间过来参与标的评审。还有就是涉及到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资金,必要时也需要你亲自出面公关。”老徐直言道。
“没问题,需要我出面,我义不容辞,总之,有事随时沟通就好。”关云天道。
“还有一件事,涉及人事方面的问题。中草药项目一旦开始实施,其工作量甚至比当初的核桃栽种还要繁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光靠我自己,恐怕忙不过来呀!”
“是啊,草药栽种和滴灌技术方面的人才,可以从社会上招聘引进,但管理工作,涉及那么大的范围,光靠你肯定忙不过来。你想怎么办?”
“我想把杨文瑞调过来,让他管理中草药项目的具体实施。”
“文瑞不是负责金寨乡的核桃加工厂吗?你把他调过来,谁负责那里的工作?我那位本家爷们关成光就不能当你的助手?”
杨文瑞和关成光都是关云天初中阶段的同班同学,又是一个村子的,论辈分,关云天还得管关成光叫叔,除了关云天以外,他们两个就是当年关杨村学历最高,最聪明的人。
论头脑灵活,关成光更胜一筹,但他喜欢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为人利欲熏心,自私自利,还胆大妄为。杨文瑞与其正好相反,虽然脑子略显呆板,但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从来不想歪主意。
在核桃栽种项目实施初期,关成光得到了更多重用,但他在暗地里倒卖建筑材料,被发现后还百般抵赖,老徐马上撤了他的职务,同时对杨文瑞委以重任。
自从失去了老徐的信任,关成光就被边缘化了,好不容易等到一次机会,让他负责核桃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关云天特意找他谈话,千叮咛万嘱咐,苦口婆心,目的是让他改掉以前那些恶习,但这家伙本性难改,在他负责的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不长,便旧病复发,私自篡改单位的进出库称重记录。
那件事情发生后,不仅徐建民对他完全失去了信任,就连关云天也对他彻底失望,此后,关成光便沦为工厂的普通职工。没被赶回家,是为了照顾他的经济收入,因为他家的山地也承包给昌达集团了,当初签订山地承包合同,有这方面的保障条款。
听见关云天提到他的两位老同学,徐建民道“金寨乡的核桃加工厂已经是稳定运转了几年的老企业,管理早已成型,提拔一个车间主任之类的管理人员,就能胜任厂长的工作。中草药种植是新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眼下,我觉得这里更需要人才。至于你那位本家爷们,还是让他继续歇着吧,那人私心太重,歪点子多,独当一面没法让人放心,我认为不可重用。”
“这个,我没意见,你跟佳怡打个招呼,什么时候调人,你自己决定。”关云天本来想再给关成光一个机会,看来老徐对这家伙印象太坏了,真是恨铁不成钢!没办法,脚上的泡是他自己走的,这不能怨别人。
半个多月后,关云天从昌达地产公司会议室开完会,急匆匆赶回自己办公室,他老远就看见一个人站在前面,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同学关成光,“你怎么在这里?”关云天感到很奇怪。
“我来找你。”关成光直截了当地说。
“你不在金寨乡的核桃加工厂上班吗?找我干什么?”关云天觉得莫名其妙,他推门进入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公室,关成光也跟着进来了。
“现在下面出了一些事,你这个董事长还蒙在鼓里吧?”
“哦,基层出了什么事?”关云天并没把对方的话太当回事。
“瑞文调到集团公司去了,据说负责什么新项目,他留下的厂长空缺,被一个从基层提拔的车间主任占据了。”对于杨文瑞的再次得到重用,关成光的话饱含着醋意,对核桃加工厂那个厂长位置,他用占据一词,好像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抢了他的位置,他找关云天,也许就想反映这个问题。
听到这里,关云天完全明白这位本家爷们的意思了,“调杨文瑞到集团公司负责新项目,那是我们的决定。至于让谁接替厂长的位置,也是有关领导跟人事部门沟通后做出的选择,那是正常的人事任免,不应该叫占据。”
“云天,我跟杨文瑞差距就那么大吗?他再次调到公司负责新项目,我连他调走后留下的位置也不配?我知道,其实这些都是老徐的决定,老徐对我有成见,我在昌达集团就永无翻身之日了?你是董事长,老徐的判断就那么正确吗?”这个关成光,莫非要挑拨高管之间的矛盾?
“咱俩既是老同学,又是一个村的老乡,论关系还是本家爷们,你说这样的话,我暂且不生气。但是,过去了这么多年,你也是奔四十的人了,我发现你的脾气一点也没改,还跟以前一样,主观武断,不知悔改,只看到人家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我要说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点也没冤枉你!”关云天正色道。
“云天,我跟你反映情况,你却开口就把我损了一顿,咱俩是爷们,我不生气,但我所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关成光好像还有点委屈。
“你说的是你认为的事实,但你并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开口闭口老徐对你有成见,我倒要问问,老徐第一次处理你,是不是有理有据?你倒卖公司建材的事,人家人赃俱获,你还想抵赖。作为老同学,你怎么对得起我?在我面前表白,你不脸红吗?”
见关成光不说话,关云天继续数落道“正因为看在你我这个关系的份上,公司管理层又给了你第二次机会,都以为你能悔过自新,结果你在下脚料综合利用项目上,篡改进出库记录,丢人现眼!你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损害公司利益,还想得到别人的好印象,岂不是痴人说梦?老徐对你虽然有成见,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无论你怎么说,我认为自己都比核桃加工厂新提拔那个厂长强得多,你们管理层这么用人,难道全然不看工作能力?”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关成光还真拿自己当棵葱了。
关云天摇头苦笑道“成光,即使跟杨文瑞比较,我也承认你的工作能力更强,但是,你始终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不对地方,每到一个独当一面的岗位,你要么自以为是,或者利欲熏心,就你这样的本质,谁能信得过你?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惜你始终没有!”
(本章完)
第318章 广泛的联系
原本以为可以讨得些便宜,谁知被关云天损了一顿,关成光觉得颜面扫地,“云天,他们信不过我,你也信不过我,咱们可是一个村里的老同学啊!”
其实,初中毕业以后,关云天考入富源三中,关成光和杨文瑞因为没能考上稍微像样的高中,就回乡务农了,本来在中学阶段关系就很一般,自从中学毕业后,关云天跟他们就没有什么联系了,即使节假日回到村里,偶尔见面也就点头打个招呼,何况这样的偶遇,一年最多也就一两次。
后来在昌达集团承包北部山区的山地时,为了多得利益,关成光还带头闹事,他跟杨文瑞是关杨村签订承包协议最晚的两家村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云天才又跟关成光和杨文瑞联系上了。
但杨文瑞本质上是个实在人,土地承包出去后,他成了昌达集团的员工,就一心一意为公司工作,没有任何杂念,并在工作中吃苦耐劳,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没多久就得到了集团公司行政总监兼项目负责人老徐的肯定,并逐渐受到重用。
关成光则正好相反,他走了一条跟杨文瑞截然不同的道路,人生际遇自然不会一样。
提起曾经的老同学关系,关云天只是不愿跟关成光一般见识,否则早就气炸了。当初在昌达集团承包山地,签订承包合同时,正是关成光带头闹事,其他村民全都签完了合同,就他们几家拖在最后,险些惹出大麻烦。
那个时候,关成光可不顾老同学情面,“就这样的德性,也配在我面前提老同学?”关云天在心里骂道。
想到这里,关云天反倒轻松一笑,“成光,昌达集团管理层是一个整体,几乎所有事情,我们都能达成一致,不存在某些人信得过你,某些人信不过你的情况。别人是否信得过你,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怨天尤人。”
关成光并不傻,这话的意思他听得明白,“我承认以前是犯过错误,但这几年在核桃加工厂,我一直循规蹈矩,何曾做过一件有损单位利益的事?不信你可以亲自问问杨文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知道,对一个人的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过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也别多说了,这样吧,你先回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也看到了,昌达集团需要用人的地方很多,以后还有机会,就看你能否把握得住了。”这话明显是要送客的意思。
“可是我得等到啥时候?”
“你先回去,以后再说。”关云天有点不耐烦了,因为他等着处理公务,没有时间跟对方在这里磨嘴皮。
打发走了关成光,办公室终于安静下来,关云天拿出一份“市区商业用地规划及用途说明”开始详细研读,这是昌达地产常务副总老薛刚才在会上交给他的,再有半个多月,华源市要进行新一轮土地拍卖,在竞标前,老薛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关云天作了汇报,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老薛希望关云天做最终的决定。
关云天历来奉行民主决策,竞标商业用地,涉及到巨额投资,他更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因为投资不容有失。
看了老薛的建议书,关云天觉得老薛常年在地产一线,很多建议非常切合实际,他打算最近一两天抽时间跟老薛单独沟通,把打算竞标的地块尽快定下来。
正在这时,老徐打来电话,他要过来向关云天汇报滴灌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备的招标事宜。“嗨,我手头正有事,你组织个招标评审小组,我就不参加了。”关云天的确有点分身乏术,他想把中草药项目全交给老徐去做。
“没关系,耽误不了你手头的事,除了滴灌招标这种重大采购项目,一般我不会打扰你。”
都是为了集团公司的事,老徐把话说得如此客气,关云天不好再说什么。
过了半个小时,老徐来到关云天办公室,关云天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坐下来,“滴灌设备招标事宜准备的差不多了?”
“差不多了,迄今为止收到六份标书,全国比较有名的滴灌设备生产厂商基本都投标了。”
“准备什么时候开标?”
“我来找你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开标时间倒好说,关键是评审小组成员,由几人组成?除了你我,还邀请那些人担任评委?”老徐道。
“既然你非要征求我的意见,那我就说说吧。招标评审小组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考虑到设备招标的专业性,评审小组除了你我,如果沈悦虹不出差,让她也参加,她在议价方面颇有经验,再找几名搞设备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了。”关云天道。
老徐回去紧锣密鼓地准备招标事宜,他决定一星期后举行招标会。
这天上午九点多,关云天正在办公室翻看老徐送来的几家投标单位的情况介绍,桌上的座机电话突然响起了铃声,他接了起来,只听得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中年女士的声音,“请问是昌达集团关总办公室吗?”
“是的,请问你是哪位?”
“哦,你就是关总吧?我是发改厅老魏。”
“魏处长?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关云天略感诧异。
“关总,听说昌达集团正在采购滴灌设备,数量还不少?”
“是的,这么点小事魏处长都知道了,请问你听谁说的?”
“厅里面有个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广部门,我听他们说的。”
“哦,你们厅里面的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部门,怎么知道我们正在采购这种设备?”关云天颇感好奇。
“一个企业告诉他们的,这家滴灌设备生产企业,曾经得到过发改部门的政策扶持。”
关云天似乎预感到了什么,“魏处长,你打这个电话的意思?”
“这家名叫‘节源特种设备公司’的企业,是一家得到过发改厅政策扶持的省内企业,据说他们的滴灌设备性价比不错,新设备推广部门的同事找我的意思,想请你们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予以关照。”魏处长道。
意思非常明确,关云天用不着细问,“魏处长,我们现在正在组织设备的招投标,你知道这家企业是否参与投标了?”
“听说参与了,标书都寄过去了。”
“哦,那我先了解一下情况。”
“关总,这件事请你多加关照。”
放下电话,关云天笑了,真是山不转水转,魏处长一个主管原料计划的部门领导,怎么跟设备采购还联系起来了?难道真像哲学上说的那样,世界是广泛联系的?哈哈!
老魏所托之事,关云天自然要放在心上,他翻开老徐送来的投标企业情况简介,果然有“节源特种设备公司”这家企业,再细看,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跟魏处长说得差不多。
“可是,为了答应魏处长的请求,把其他投标企业都排除在外,也不能那么办事呀!昌达集团的诚信何在?”关云天有点犯难,他在电话里跟老徐谈到这个情况。
“既要不失信于其他投标企业,又要满足魏处长的要求,进退两难,这事儿不好办呀!”老徐一时也是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