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哦,他是我们政策执行科的金科长。”老邱简要介绍道。

    “金科长,你当副宾,那就坐这里。”

    金科长赶忙谢过,“宋县长,请叫我小金就行。”

    宾主入座后,宋副县长正式介绍道“关总,这位是发改局邱局长,我也是刚才知道,这是他们的金科长。两位,我对面这位老板,是昌达集团董事长关总,他旁边那位,是他们的行政总监徐总。”

    关云天和老徐站起身来,走到两位客人跟前,跟他们握手致意,“多谢邱局长光临,欢迎你的到来!”

    “欢迎金科长!”

    在点菜环节,因为有常务副县长在场,即便是邱局长,也一再推辞,老宋严肃地说“关总今天邀请的客人是你们两位,让我代劳,有点喧宾夺主,我建议你们两位还是不要推辞了。”

    无奈之下,老邱接过菜单,随便点了两样,菜单传到老金面前,他一个小科长,算有自知之明,“宋县长,我不会点菜,还是免了吧。”

    见老金如此诚恳,宋副县长也不再劝,他自己点了两道比较普通的菜品,然后将菜单递给关云天,“剩下都是你们的事了。”

    关云天让老徐点菜,“这玩意我不在行,你就全权代表了吧。”老徐拱手道。

    关云天对这家酒店的菜品非常熟悉,他分别点了三道招牌菜和三道特色菜,跟两位领导之前所点菜品凑在一起,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算相当丰盛。

    在等待上菜的功夫,服务员提来三瓶茅台酒,见状,宋副县长问“这酒谁点的?”

    服务员嫣然一笑,“报告领导,关总早就安排了。”

    宋副县长看着关云天,“这样不好吧?咱们得注意影响哦!”

    “嗨,一年也聚不了一两次,再说,今天跟邱局长和金科长第一次见面,酒水稍微好一点,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好,看在两位客人的份上,那就喝这个吧。”

    酒过三巡,宋副县长自然要引出今天见面的主题,“邱局长,以前对昌达集团有印象吗?”

    “全市第一,闻名全省的昌达集团,怎么能没有印象呢?县里领导也没少提起他们。”老邱道。

    “是啊,昌达集团为富源县,乃至华源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县委县府在北部山区的扶贫政策,全靠昌达集团的全力配合,否则,北部山区的村民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贫困。”因为主管全县工业经济,老宋对昌达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太熟悉了。

    “其实,昌达集团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发改局的支持,我们那个自备电厂的建设,就是在原计委的大力协助下建成的。”关云天实时插话道。

    “是啊,记得当初我找了县计委的老周,跟我一起去省级部门协调,昌达集团自备电厂才得以立项审批。”宋副县长道。

    “不过,企业的小型自备电厂因为环境问题,即将面临关停的局面,你们接到通知了吗?”老邱是发改局一把手,他当然知道这样的政策。

    “自备电厂属于上市公司昌达控股的业务板块,现在跟昌达集团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但是,间接联系还是有的。因为我们此前在环保问题上做的非常到位,经省级发改和环保两个职能部门的协调,把昌达控股自备电厂的关停时间放在最后一批,这就相当于给了近两年的缓冲期。”关云天道。

    “过了缓冲期怎么办?”宋副县长关切地问。

    “该关停就关停,那是国家政策,谁也不能豁免,但为了避免给上市公司造成断崖式业绩下滑,经过调研考察,企业决定采取自救措施。”关云天道。

    “哦,什么样的自救措施?”两位领导对此都很感兴趣。

    “当初我们在借壳上市时,重组了一家新锐药业公司,那是一家搞中成药的企业,因为业绩不佳而停牌,被我们重组后,得以继续经营。这几年市场打开了,我建议他们正好借自备电厂关闭之机,扩大新锐药业的规模,以此抵消因为自备电厂关闭而造成的业绩下滑。”

    老宋脱口而出,“不用说,这项自救措施一定是你的主意,说实话,这主意实在是妙。”

    关云天对宋副县长的赞美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他若无其事地说“要不怎么办?股东就不说了,那些股市上的散户投资者,如果因为业绩大幅下滑而给投资造成巨大损失,他们多无辜啊!另外,自备电厂关闭了,那些职工怎么办?你们肯定也知道,制定这项政策的人,是绝对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企业都应该采取自救措施。”

    “上市公司的自救措施何时开始实施?”宋副县长问。

    “药业公司的扩建已经开始,他们需要一种草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做原料,我们想利用昌达集团在北部山区的核桃林,间作那种草药,跟新锐药业公司配套,现在我们这边的工作遇到一点问题。”

    “哦,你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在山坡地种植中草药,研究机构根据草药的生长习性和山区的地理环境,建议我们采用滴灌技术,否则不能保证草药的产量和品质。经过咨询,那么大面积的一套滴灌设备,需要投资六七千万,这大幅度超出了草药项目的预算。因为滴灌是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符合有关政策,我们想申请一部分政策扶持资金,半个多月前,已经把材料报到发改局有关科室了,不知道邱局长看没看到我们的申请报告?”

    前面做了一系列铺垫,关云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说出这层意思。

    老邱当然知道,今晚的相聚绝不是为了喝闲酒,“你是说昌达集团那份报告?金科长前几天已经给我了,因为这段时间太忙,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不过亲自听到关总这番口头介绍,比我看报告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理解更加深刻。我听的很清楚,第一,你们的项目是为一种中成药配套,第二,滴灌是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中草药本来就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仅凭这两条,你们的项目就符合政策扶持条件。”

    “估计能有多大扶持力度?”老宋帮着问了关云天想问,又不便问的问题。

    “作为县级发改部门,我们的资金扶持额度最少几万几十万,最多也就一千万,另外,还有一种贴息贷款指标可以使用。”老邱坦承道。

    “与我的职务无关,我以自己个人的名义再提个问题,邱局,能不能给昌达集团最高额度的资金扶持,外加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指标?”宋副县长道。

    “这个,宋县长,你的建议可以考虑,但我不敢跟你和关总承诺什么,因为无论资金扶持额度还是贴息贷款指标,都要经过局班子成员讨论通过。”老邱显然有推脱之意。

    见此情形,关云天急忙说道“只要邱局长认为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政策扶持条件,具体细节可以过后再说。”

    对于这种局面的把控,关云天颇有经验,任何一个手握实权的人,即使关系再好,也不会在酒桌上当着众人跟你承诺什么。

    “好,这件事就说定了,既然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条件,但愿你们班子能抓紧时间讨论,尽早给企业一个说法。来,咱们喝酒!”老宋举起酒杯,提议大家同饮。

    用类似办法,在随后的几天,关云天跟县科技局的有关领导也建立了联系,但科技局除了具有跟发改局差不多额度的资金扶持,他们没有贴息贷款指标。

    利用社会人脉和适当的公关手段,一个月后,发改和科技两个职能部门最终同意,给昌达集团的中草药滴灌项目以最高额度的政策扶持资金。尽管如此,三项扶持资金的总和,距离滴灌设备的投资,仍然相差两千万。

    凭借昌达集团跟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他们要想通过贷款解决滴灌设备的两千万资金缺口,自然不是难事,即使从昌达集团的自有资金中挪出两千万,也不至于影响集团公司的正常经营。

    但关云天不想那么做,发改局的老邱不是说了嘛,他们还有贴息贷款指标,摆在那里的政策不用,为啥要难为自己呢?

    (本章完)






第321章 讲究先来后到
    


    贴息贷款是政府为了鼓励支持某些行业或项目的发展,而设立的一种银行专项贷款,其用途必须明确,利息由批准单位承担,用款单位不负责贷款利息的偿还。发改局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其利息自然由政府部门承担。

    关云天对贴息贷款并不陌生,当年为了配合县府的扶贫工作,在开发北部山区农业项目时,因为头几年投入大,产出少,项目连年亏损,当时有人曾建议昌达集团,在农业项目上使用过农业局的贴息贷款。

    当然,这种对企业有好处的事,如果当事企业不主动上门,职能部门办事人员是不会替企业想到的,这倒可以理解,毕竟企业的利益跟职能部门没有直接关系,人家又何必操那份心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都不愿多管事。

    多年前不知道这些政策也倒罢了,现在知道政府有这些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关云天认为应该尽最大可能加以利用。他决定让老徐带上一些礼物,再次拜访发改局的有关领导。

    第二天上午,老徐带着财务部的一位办事人员,来到发改局一把手老邱的办公室,他顺手把二斤极品“碧螺春”和五条“软中华”放在老邱的办公桌下,“邱局,我来看看你。”

    “嗨,你们来就来吧,还带这些东西,不觉得麻烦吗?关总怎么没来?”老邱欠了欠身,示意老徐二人在对面靠墙的沙发上坐下。

    “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一点茶叶和香烟,招待客人用得着。因为昌达地产那边有点急事,关总委派我来看望邱局。”

    “扶持资金已经拨到你们账上了,还有什么事吗?”

    “邱局,我想问问局里那个贴息贷款指标”

    “你们的项目资金还不够吗?”

    “还差两三千万呢。”

    “哎哟,两三千万,你们昌达集团那么大的企业,两三千万对你们应该是一笔小钱呀!”

    老徐跟关云天经常交流,他深知关云天的理念,“邱局,昌达集团筹集资金的能力没有问题,但是,政府了对企业的优惠政策,我们的项目又符合条件,如果能享受这样的便利,谁也不想放弃这些权利,你说是不是?”

    老邱笑了笑,“关总的算盘打得很精,放着自己的融资能力不用,非要挤进来享受这点优惠。听说关总是个行侠仗义之人,为何不把这样的权利让给那些没有融资能力的中小企业呢?”

    老徐也是聪明人,十年前还是一家特大型国企的行政副厂长,论行政级别甚至比老邱这个县局级干部还要高,老邱这看似玩笑的话,让老徐品出了他的目的,说白了,老邱想把手头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送给其他企业,至于能换取什么,只有他知道。

    “关总是企业经营者,即使有些算计,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条件是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政策规定,如果不符合条件,他是绝不会这样考虑问题的。总体而言,关总的确是个仗义之人,看看昌达集团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还有早年他独自捐资修建通往金寨乡的乡村公路,这一切都说明这个人并不小气,但是,企业该享受到的政策优惠,他也不会随便放弃。”老徐道。

    通过上次接触,老邱已经知道了关云天的为人和在社会上的人脉关系,就连老徐说话也是不卑不亢,这次主动上门要求使用贴息贷款指标,尽管老邱有意将那些指标分给他几个朋友的企业,但面对昌达集团的申请,老邱还是要掂量一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不答应老徐的请求,关云天完全可以走上层路线,要是他找到县府,由哪位副县长甚至县长亲自出面说话,老邱就很被动了。

    想到这里,老邱说道“当然,昌达集团的项目符合条件,局里有义务支持你们的发展,只是我们手头掌握的贴息贷款指标也不是太多呀!”

    “请问邱局长,局里有多少指标?”

    “一共才五六千万,项目多,这点指标根本不够用啊!”

    “可是邱局长,项目再多也得分轻重缓急,讲究先来后到呀!”

    无奈之下,老邱略一思忖,“你们计划要多少指标?”

    “三千万。”

    “什么?三千万!我每年一共才五六千万指标,你们昌达集团一下子就想拿走三千万?一多半给了你们,全县的其他项目还管不管?”老邱涨红着脸说道。

    “邱局长,我们投资一套滴灌设备,怎么也能使用五六年,只有第一年投资比较大,明后年即使你主动送给我们贴息贷款指标,恐怕我们也找不到用处。”

    “哎哟,”老邱停了一会儿,显得非常为难,“好吧,我把其他项目往后排,今年给你们三千万,明年就没有了。”

    投资中草药项目的全部资金到位后,关云天终于可以抽身,项目负责人老徐完全接过了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建设事宜,关云天则回到昌达地产公司,跟常务副总老薛潜心准备将于几天后开始的市区商业用地竞拍。

    自从前年年底拿到了两块区位极佳的商业用地,昌达地产已经快两年没在市区拿地了,虽然去年一整年,华源市也没有规模像样的土地竞拍活动,但要是再不进行土地储备,一年以后,昌达地产在市区将没有项目可做了。

    据土地部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在华源市的中心区域和繁华地段,已经没有可开发的商业用地了,这次拍卖的十几宗土地,基本都处于城乡结合部。

    “好的地段已经没有了,这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地块,就要看哪些升值较快了,只要升值潜力足够,尽管现在看起来区位并不好,还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关云天道。

    “是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城区商业用地资源已经枯竭,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扩容,往周边发展,是下一步地产开发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开发商们都在研究城市周边土地资源的升值潜力。”老薛道。

    “我有好长时间没把心思用在这上面了,你对华源市周边这些商业用地有什么印象?”

    “对即将拍卖这十几宗土地,我倒是做过一些分析,据说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华源市老区区政府要往外搬迁,如果这个消息属实,我认为老城区周边那几宗土地的升值潜力值得期待。”

    “你这消息是从哪里听到的?不是道听途说吧?”关云天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一个建材供应商提到的,比道听途说稍微正式一点,但也需要进一步证实。”

    “是啊,的确需要证实,如果真有这么回事儿,过几天土地竞拍时,咱们就主攻那些地块。只要区政府能搬到那边,就会逐渐聚集人气,商业网点也会很快形成,房子的升值潜力便不在话下。”

    “可是,这个消息如何才能得到证实呢?”老薛看着关云天。

    没有马上搭话,过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近一分钟,关云天才说道“我打个电话,让他们帮助从内部打听一下。”
1...107108109110111...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