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创里有作
“你别忙乎了,我自己来。”
端着茶杯回到沙发上,老丁问道:“总体而言,你对这三家公司印象怎么样”
“印象嘛,看你指的哪方面,毕竟是st公司,业绩自然乏善可陈,他们三家都有各自的目的。要说几位高管的为人,不愧是上市公司领导,他们考虑问题都很全面。”关云天道。
“下一步重组,你倾向于选择那家公司”
“如果只考虑重组过程的易难程度,最后这家康洁公司起码从表面上看,是最合适的重组对象,但他们在暗地里究竟有多少债权债务,我认为外人很难摸透。要是考虑原公司的遗留因素,我觉得那家新锐药业公司比较好。”
“也就是说隆昌建材公司出局了”
“还不能说出局,这只是我的个人倾向,我认为在作出最终决定前,最好对每家公司进行仔细分析,选择一家对昌达集团最有利的公司进行重组。”
“在局外人看来,三家公司其实各有特点,但只有适合昌达集团的,对咱们来说才是最好的。”老丁道。
“先说新锐药业公司,他们要求重组后,在新公司保留一定的话语权,为了把先前的药品做起来,这样的愿望可以理解,如果他们原来生产的药品确实能治病,有市场,再投资进行广告宣传,甚至扩大产能,又未尝不可毕竟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应该拒绝好产品。”关云天道。
“但那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详细调研,证明其疗效后,才能确定是否有继续投资的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
“再说主业为室内装饰建材的隆昌公司,他们的经营理念是一味地做大规模,不顾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鲁莽的经营管理行为,他们还想在未来的新公司有一席之地,如果不摒弃那些不良理念,我看他们的愿望很难如愿。”
“要不就干脆让隆昌建材公司出局,把它排除在咱们的考虑范围之外”老丁建议道。
“最后这家康洁公司,他们倒很坦率,就是想把壳公司卖掉,然后拿钱走人,但这其中谁知道有多大的债务陷阱在没有弄清楚确切情况之前,我不主张贸然行事,如果惹上法律纠纷,那就太不值得了。”
“如此说来,事情倒很简单,把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排除在外,只剩下新锐药业,直接跟新锐药业公司合作就是了。”
关云天想了想,“这只是根据这次谈判的总体印象,对三家企业得出的结论,先不要声张,上市这件事既然已经等了一年多,就不在乎再等三五个星期,这期间咱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看看那三家企业有什么动作。”
“从目前情况看,新锐药业给人留下的印象最好,不过在等待过程中,要是康洁公司完成了债务清理,咱们将作何应对如果隆昌建材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又将如何答复”老丁考虑了多种可能。
“虽然对新锐药业印象不错,但咱们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承诺,也没有完全排除另外两家企业,这段时间不管谁主动和你联系,先听对方怎么说,然后该怎么谈就怎么谈,咱们的原则不变。”关云天道。
“好,那就看对方有什么动作。”
回过头来,利用这两三个星期的间隙,关云天跟老丁正好筹措重组需要的资金,因为无论跟哪家公司进行重组,购买对方出让的股权,终究都需要花钱。
“在短期内,整个集团公司能够集中多少资金”关云天问老丁。
“因为要确保轮胎和炼油石化分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集团公司这边,短期内能集中的资金,大概只有三亿。”老丁道。
“作为参考,康洁公司的全部股权出让价不低于八亿,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跟康洁公司的规模差不多大小,即使只出让他们全部股权的百分之六十,需要的资金也不会低于六个亿,现在只能集中三个亿,重组资金至少还差一半。”关云天道。
“关总,昌达地产公司那边,应该也可以回笼部分资金吧”
&n
第233章 毕竟不是奸商
关云天本身就是个做事稳健的人,有关重组陷阱的传闻早就听说过,在跟三家公司的接触过程中,他和老丁都特别注意这件事。无论如何,关云天都要感谢老朋友刘行长的提醒。
“是啊,其中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过重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间要经过相互考察,互探虚实,只有双方有所了解以后,才能进行实质性接触,随后的商务谈判和讨价还价,也是个加深了解的过程,即使双方确定了意向,还要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最后提交监管部门核准,这一系列程序,既是为了规范交易过程,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关云天解释道。
“刚才你说月底就会有结果,看来这件事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上次见面也没听你说起,保密工作做的不错嘛。”
“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怎么跟你说呀!这件事已经准备了一年多,我们本想直接上市,所有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最后把上市申请报告和相关材料上报到监管部门,才知道在前面还有数百家公司排着长队等候审核。知情人士告诉我们,如果排队等下去,即使所有条件完全符合标准,上市也是遥遥无期,有人出主意,走借壳上市之路,或许是条捷径,随后,我们便开始操作这件事。”关云天道。
“看来不仅有了重组目标,而且已经谈的差不多了”
“我们从多家上市的st公司中选择了三家公司进行接触,对三家公司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应该说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就等对方的最终报价,期限就在月底。”
“借壳上市也叫上市,很好,解决了这件事,融资渠道宽了,今后再做新项目,不仅融资难度降低,也会节省一些融资成本。”
“道理是这样,不过目前遇到一点困难,希望得到刘行长的帮助。”关云天道。
“对呀,刚才你说有件事情,结果我把话题岔开了,需要我做什么”
“关于借壳上市,恐怕月底就要交割,集团公司凑了一下,现在还差两亿资金,短期借款,半年左右,你帮我们想想办法。”
“短期借款,你们那个民间融资平台不是正好吗”
“这件事比较突然,没有提前跟老常打招呼,半个月前,他往外贷出了三个亿,现在只能拿出一亿,否则我也不会麻烦你。”
“两个亿的短期借款,也算不上多麻烦,但数额稍微大了一些,超出了我的权限,我得跟市行说一声。”
“需要履行什么手续,你提示一下,我让财务部准备。”
“短期借款像你们这种优质客户,我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等我问问市行再说。”
“这件事我就拜托你了,不再找第二家,请你抓紧时间跟市行联系。”
“不就是月底左右使用资金吗到时候误不了事就行了。”
关云天做事历来讲究稳妥,“刘行长,不要等到月底,最好提前一个星期把资金定下来为好。”
“行啦,资金的事包在我身上。怎么样,中午喝一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问题,不过光咱俩也不热闹,把你那几位副手一起带上,好久没跟他们拼酒了。”
“就你这酒量,我们几个谁也比不了。”
......
两个星期后,康洁洗涤用品、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等三家公司陆续向老丁报价,得到情况后,丁祥谦立即向关云天汇报,“三家公司的报价就在这里,咱们怎么选择对方还等着回复。”
“你觉得呢”关云天反问道。
“康洁公司报价未变,据说债务已经清理干净,新锐药业欲出让原公司股权的百分之六十,报价六点五亿,隆昌建材也出让原公司股权百分之六十,报价也是六点五亿。”老丁陈述道。
“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出让股权后,在昌达集团注入资产以前,他们在新公司各占多少股权”
“新锐公司出让百分之六十股权后,在新公司占股百分之二十六;隆昌建材重组后则将占股百分之三十二。”
“出让同样的股权,为什么隆昌建材占股更高”
“因为隆昌建材在原公司占股高达百分之八十,而新锐药业只有百分之六十五。”
关云天考虑了好一阵,“你这样回复三家公司:对于新锐药业,昌达集团的出价是六亿,而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都是五亿。”
“这个还价,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已经将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拒之门外了”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隆昌建材重组后还想占有较大股份,说明他们非常在乎在新公司的话语权,到时候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对建材扩产的投资要求,很可能在董事会闹矛盾,这样的企图,咱们还是趁早离他们远点;新锐药业也想在新公司保持一定的话语权,一方面他们占股比较少,另外,到时候即使他们要求对制药业务进行投资,只要通过论证,认为药品确实有市场,自然可以得到支持,但我对隆昌公司的建材产品没有这样的信心。”关云天解释道。
“康洁公司呢你对他们的债务还是不放心”
“对,这么多年都没搞清楚的债权债务,两个星期就处理干净了不知道你怎么认为,反正我是不太相信。”
按照关云天的意思,老丁迅速向三家公司做了
第234章 不能坏了规矩
在目前情况下,想依靠原新锐药业公司的业务支撑高位股价,现在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将是昙花一现,为了使新公司在股票市场保持良好表现,唯有尽快注入昌达集团的优质资产,但在注入资产之前,关云天建议上市公司先更名。
还是昌达集团对有关程序不够熟悉,否则,重组完成以后,借壳上市即告成功,按规定当时就可以宣布更名。现在提出这件事,还得经过董事会讨论,不过好在这件事对股东们的利益只有好处,没有任何损害,在叶佳怡的主持下,很容易就获得了通过。
更名后的上市公司叫“昌达控股”,在监管机构和股票交易市场备案后,由原新锐药业进行公告,并在第二周的第一个交易日正式登台亮相。
随后,新的大股东提出往上市公司注入昌达集团的五十亿优质资产,却遭到了散户代表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注入资产过于庞大,让他们的股权被成数倍地稀释。
这件事当然由不得散户代表,昌达集团千方百计寻求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资产推向股市,由于跟原新锐药业管理层已有约定,加上得到了独立董事的支持,实际上注资这件事并未遇到太大阻力。
跟注资同时进行的,是股票增发,按照原新锐药业公司的股权结构,昌达集团持有增发部分的百分之六十五,其余百分之三十五,供其他股东回购和二级市场交易。
增发后,昌达集团在上市公司中持股超过百分之六十五,新锐药业的股东们通过回购,持股比例也达到了百分之十一,仍为昌达控股的第二大股东。
看到股票增发募集的资金,新锐药业的股东代表老李跟关云天打电话,“关总,我是新锐药业的老李,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李总,请问你有何贵干”
“咱们此前不是商量过嘛,等重组完成以后,就考虑药品广告推广。现在不仅重组早已完成,上市公司也更名了,昌达集团资产注入后,通过股票增发募集了不少资金,是不是可以把药品广告提上日程了”
“李总,这是上市公司昌达控股的事,跟我没有关系,这样的事你应该找你们的董事长叶总商量。”关云天道。
“哎哟,我也是过来人,在我面前你就别推了,你是昌达集团董事长,叶总最终还得听你的。所以,直接跟你商量,免得多一道程序。”
老李说的没错,但事情不能这么办,你老李现在只是昌达控股的董事会成员,新锐药业也只是昌达控股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有事不跟董事长商量,这无疑没把叶佳怡这个董事长放在眼里!关云天当然不能怂恿这种行为。
“李总,论及上市公司的办事规则和程序,你是老师和前辈,我认为有关昌达控股的事,还是应该放在你们的董事会讨论,这方面你应该带头做出表率哦!咱们不能坏了规矩。”关云天这几句话,可谓柔中带刚。
老李碰了个软钉子,他只得悻悻地说,“你说得对,是该放在董事会讨论。”
结束跟关云天的通话,老李又拨通了叶佳怡的电话,“叶总,我是新锐药业的老李。”
“李总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们新
(本章未完,请翻页)
锐药业产品推广的事,在重组谈判过程中就提出来过,当时得到了昌达集团关总和丁总的同意,现在股票增发了,上市公司应该不缺资金,是不是可以将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李总,实在对不起,我没听见他们说起过这件事,如果他们同意过,理应得到支持。要不这样吧,我了解一下情况,过一会儿再给你回过去。”
叶佳怡向关云天了解情况,关云天告诉她,重组过程中确实提到过这件事,但并未给对方任何承诺,当时的答复是通过论证其疗效后,再做支持与否的决定,如果确有疗效,昌达控股多一个产品,也没有什么坏处。
叶佳怡拨通了老李的电话,“李总,情况我已经了解过了,你把临床实验的材料寄给我看看,如果证实确有疗效,不用董事会讨论,不就是药品的广告宣传吗到时候我可以表态支持。”
“这个----,临床实验数据在省中医研究所,不在我们手里,恐怕有点费劲呀!”老李觉得为难。
“这有什么费劲的当时你们是花钱引进技术吧对方应该毫无保留地把临床实验资料交给你们,不用再花一分钱,你若要不来,咱们可以昌达控股的名义向对方索要。”叶佳怡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处理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犯怵。
“叶总,我先问问情况,再跟你联系。”
老李马上跟省中医研究所联系,对方告知,因为时间比较久远,临床试验资料已经很难找到,这让老李非常着急,但他没有别的办法。
叶佳怡认为事情没有这么复杂,作为一个药品的临床试验资料,虽然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也不过七八年,这么重要的技术文件,中医研究所一定有存档,怎么可能找不到里面必定有蹊跷。叶佳怡跟关云天商量,决定以昌达控股的名义向中医研究所发律师函。
赵律师一直是昌达集团的常年法律顾问,重组新锐药业以后,他的律师团队现在又成了昌达控股的法律顾问,叶佳怡把情况向赵律师做了说明,“那是原新锐药业公司花钱购买的技术资料,属于技术转让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把它要回来,哪怕是复印件也可以。”
“叶总,法律事务由我们负责,我马上安排人手向对方发律师函,不过你最好让新锐药业把以前付款的发票或收据找出来,如果中医研究所
第235章 打着旗号谈生意
不过叶佳怡也很同情新锐药业的尴尬处境,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产品如果半途而废,不仅可惜,而且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换做谁也不会甘心。
当初同意昌达集团借壳,新锐药业正是为了借力发展自己的产品,如今昌达集团成功借壳上市,帮对方一把,也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