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妆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遍地沧桑

    李木心里的火儿立刻消了,忍不住乐了起来。

    “大郎,怎么教学生,是我的事。我是杨夫人聘请来的,似乎还用不着别人来告诉我怎么教学生吧”

    “夫人请你来,花的也是我武家的钱,我作为长子,自然要过问,咦,二娘,你们这是做什么”

    武元庆看见了如意在书上点点画画的,就走了过去。

    如意不想把书给他,他就一把抢了过去。

    “啊竟然在圣贤书上圈圈点点,真是暴殄天物啊。这些书花了多少钱,你们竟然如此糟蹋”

    武元庆终于找到了借口。

    三个小丫头见大哥如此,立刻面面相觑,不敢说话,祈求地看着李木。

    李木走过去,一把从武元庆手里抢过书,还给如意。

    “是我叫她们如此做的,这叫做新式句读,你又如何懂得”

    “好啊,你竟敢说我不懂句读我也是饱读诗书的,竟然如此侮辱我”

    武元庆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

    “你还饱读诗书大郎,我有一题,五岁蒙童都能答上来,唯独你答不上来,你敢试试吗”

    “五岁蒙童都会,我有何不会的,尽管出题。”

    嘿嘿,武大郎,你上当了。

    “大郎听好了,一斤生铁和一斤丝帛哪个更重一些”

    “自然是一斤生铁更重啦。”

    “错,一样重。”

    “一样重啊果然一样重。你这算什么题目”

    什么题目脑筋急转弯儿啊。可惜你没脑子。

    格格格……,三个小丫头笑了起来。

    “武顺,如意,武柔,你们说,是不是一样重啊”

    “是。”

    娇媚的声音,整齐划一。

    “你……。好好好。这个就算是我输了。这首诗是你写的吧”

    武元庆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的正是那首《凉州词》。不过已经是毛笔抄写的,不是李木昨天给杨夫人的那篇原作。

    “不错,是我写的,大郎可要指教一二”

    “自然要指教。请问这可是一手七言绝句”

    “正是。”

    “那为何第一句少了一字”

    少了一个字怎么可能昨天还检查了,杨夫人也看了。

    要是少了一字,杨夫人也会说啊。

    李木一看,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果然少了一个“间”字。

    “大郎,这首诗不是你亲手抄写的吧”

    “不是,是杨洪抄给我的。”

    “杨洪遗漏了一个字,首句末尾,还有一个‘间’子,黄河远上白云间。这才是我的原作。如意,你们几个也见过这首诗吧是不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

    这回声音又大了些。

    “果真如此”

    武元庆口气软了下来。

    “自然如此。不过,便是少了一字,这也是一首诗啊。只是大郎造诣不深,不能体会其中滋味而已。”

    “少了一字,还怎么会成其为诗李郎休要强词夺理。”

    小子,你今天来,就是给我输送弹药的,纯粹就是来成全我的。

    “如意,你在纸上把这首《凉州词》写下来,那个‘间’字不要写,也不要分行,四句用一行写下来。”

    “遵命,先生。”

    如意很快在纸上写了出来。

    李木检查了一下,果然没有“间”字。

    拿过毛笔,开始断句。

    “如意,你念一下。”

    李木断句的时候,如意已经看明白,就念了起来。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第14章 出身问题
    第一天上课,算是糊弄过去了。

    申时末,小环把饭菜拿回来。

    粳米饭,四个菜,还有一壶剑南烧春。

    “先生用饭吧,跟夫人一样的饭菜。”

    小环特意强调了一下。

    此时北方还不产大米,这些米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北方较大面积种植水稻,还要等到唐玄宗的时候,在宰相张九龄的推动下才开始。

    在长安城的西市中,就有米行、白米行、粳米行出售大米和稻米。

    李木不知道并州这里别的地方有没有大米,武家能吃上粳米,也足以证明生活的富庶。

    吃过饭,小环就要给李木煮茶。

    “小环,不用煮茶,水烧开之后,给我拿来就行。”

    “先生是嫌我煮的不好吗先生放心,我会小心的,原来在夫人那里,都是我给煮茶的。”

    “小环不要多心,我就是想换一种喝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小环虽然疑惑,也就只好烧好水,拿了过来。

    李木把茶叶放进碗里,然后倒了少量开水,把茶叶泡了一会儿,才把水加满。

    茶叶的清香味儿出来,四处飘散。

    美中不足的是,茶叶都碾碎了,有不少叶片漂浮在水面上。

    “小环,你喝一下,尝尝味道如何。”

    李木给自己又泡了一碗。

    “先生,你这样喝茶,以前从未见过,这叫什么喝法,好喝吗”

    “喝喝不就知道了,喝吧。”

    小环喝了一口,品了一会儿。

    “怎么样小环。”

    “先生,我能说实话吗”

    “自然要说实话。”

    “不好喝。”

    不好喝

    李木喝了一口。

    很好喝啊。看来是口味不同。她喝煮茶习惯了,里面还加盐,有时候还加奶,现在这种喝法太清淡,可能就觉得不好喝。

    文化差异啊。

    “好吧,小环,以后你喝茶,就自己煮茶。给我的,就直接泡水喝。还有,你去告诉他们一声,给我的茶叶,要整片叶子,不用碾碎。”

    “既然先生喜欢这样,我就去跟管家说一下,就照先生的吩咐办。不过,先生可千万不要说,是我不给先生煮茶啊。”

    这个小丫头,心眼儿还不少呢。

    “好啦,你放心,就说是我不用你煮的,你去歇息吧。”

    小环走后,李木就开始看书。

    书房里有不少藏书,有十三经,还有一些佛经和道家的书籍,甚至还有几本唐人的诗集。

    一个家庭藏书的多少,不仅仅是文化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财力的体现。

    现在的书籍都比较贵,普及程度也低,除了一些大家族和富裕之家,都没有多少藏书。

    象崔、李、卢、郑、王那样五姓七望的大家族,之所以成了大姓,具有崇高的位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地位。有着丰富的藏书,家庭教育资源和家教,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李木现在虽然是以府兵身份出现,但这只是个附加身份。他的基本身份还是个农民,没参加科举,也就没有功名。

    现在很讲究出身,他在这一点上,毫无优势可言。

    即使将来经商,身份和地位也不高。

    不说别的,就算是现在的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娶阿黛拉那样的商人之女,当然没什么问题。

    如果他想要娶武家三姐妹当中的一个,在门户、身份这一关上,就绝对过不了关。

    杨夫人这次能聘用他,大概都是看在诗词的面子上破例了。

    所以,要想在大唐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科举当中最为显赫的是进士科,但这也是最难考的,录取率在百分之一左右。

    大唐流行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意思是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就已经晚了,没有出息。

    &n



第15章 震撼太极图
    李木进教室的时候,武家三姐妹已经来了。

    不仅他们来了,还有四个男人也坐在这里。

    其中一人就是武元庆。

    “先生,我的兄弟们听说先生学问很好,也想来听课,还望先生成全,这位是……。”

    武元庆就一一作了介绍。

    一个是他的亲弟弟武元爽,一个是堂兄武元忠,岁数最大的是堂兄武惟良。

    还有一个叫冯高云,表字子庭,说是他们的朋友。

    李木不禁心里苦笑。

    一个月一千文钱,本来教三个小丫头,现在五个大男人也来蹭课,你们可真会省钱。

    不过,李木知道他们不仅仅是来听课那么简单,这有点儿违反常识。

    最大的可能,就是来看看自己的水平,甚至是来挑毛病的。

    自己原本跟他们无冤无仇,本来没必要针对自己,所以他们的矛头,很可能就是冲着杨夫人去的。

    如果自己水平不行,就证明杨夫人选错人了,他们就有了攻击杨夫人的口实。

    自己成了他们和杨夫人宅斗的工具和牺牲品。

    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直接证据,但是从逻辑上来说,李木相信,这就是真相。

    哼,想从我身上找突破口,你们还差了点儿。既然想看我的笑话,今天就叫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本事。

    武家三姐妹似乎也明白了兄长们的意图,紧张的看着李木,但是也没敢说什么。

    李木笑了笑。

    “既然各位有兴趣,来了听听也好。我相信,你们今天一定会大开眼界,有所收获。”

    李木这么一说,武元庆几个人就彼此看了一眼,心里都是一个想法:此人太过狂傲,一点虚怀若谷的样子都没有,竟敢如此大言不惭。哼,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

    那位冯高云,更是心里一愣。

    竟然如此自负,此人难道真的才学不浅

    “昨天已经教了你们标点符号,此刻,就来温习一下。武顺,你到沙盘来,我说一个,你写出来一个。”

    武顺出来,李木就说了逗号、句号、引号,武顺一一写了出来。

    “武如意,你来。”

    如意出来,写了感叹号、书名号、顿号、冒号。

    最后是武柔,写了破折号,省略号等几个符号。

    三个人全都答了上来,证明真的下功夫了。

    “好,今天讲解《易经》,把《易经》找出来。”

    讲《易经》

    冯高云和武元庆等人又互相看了一眼。

    《易经》虽然是正经的一种,在科举中也不像其他经典那样重要,但却是各个经典中,最为难讲的。

    因为这涉及到了阴阳和卦象的问题,博大精深,枯涩难懂,专业性非常强。除非专门研究《易经》,一般的塾师,甚至官学中的老师,能讲解《易经》的,都非常少。能讲解明白的,就更加少了。

    此人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倒是惊世之作,现在竟然直接开讲《易经》。

    便是他自己治《易经》有些心得,能给学生讲明白吗

    武氏兄弟和冯高云当初也都学过《易经》,老师甚至还是并州的名师,也学得懵里懵懂,稀里糊涂。他们不相信,李木这个年轻人,会比他们的老师讲得好。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别的不说,光是“太极”这一个概念,就没有几个人能讲得明白。

    五个人又对视了一下,心情轻松不少。

    看来今天可以看笑话了。

    尤其是冯高云,更是如此。

    此人一向比较自负,被人视为文水县诗赋最好的,他也为此沾沾自喜。

    昨天武元庆拿了李木的那两首诗给他看,虽然他也承认这两首诗确实很好,但却起了好胜之心。
1...45678...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