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铁血残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柯山梦

    周月如轻轻呸一声,“我给你帮佣又不是卖给你家的,凭什么叫你少爷。”

    “那就叫我哥。”

    “不成,你怕不得比我还小点呢。”

    庞雨一愣,才想起自己这身份确实只有十七,但心理年龄大得多了,不由笑道:“那我叫你姐成了吧。”

    “嗯,那也不成,让人笑话。”

    庞雨突然眼睛一瞪大声道,“那你到底要怎地,一个称呼就耽搁我这么久,你可知我时间很宝贵的,要我说你们古代人啊,讲究没用的东西太多,全都是白白耽搁时间,时间你知道吗你说,时间是什么!!”

    “我。。。”周月如被他一顿抢白,愣愣的回答不出来,她哪里知道时间是什么。

    庞雨乘机继续吼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你找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耽搁我时间,就是抢我的钱,谋杀我的生命,你说你是不是想杀我。”

    “啊,没,没呢,没想好呢。”周月如其实在心里早把杀过庞雨无数遍,突然听到问她是否要杀庞雨,慌乱之下口不择言。

    “没想就好,随便你叫我什么,少爷我是个好人,但你也不能耽搁我的时间。”

    庞雨说完转头继续走,周月如气得直喘气,她原本是想责问庞雨根本看不出任何伤势,为何让周家赔那么多钱,而且还让自己来帮佣,结果开口一个称呼问题被平白训斥一番,此时失了气势,一时也不敢再问。

    “路上这点时间呢,就跟你说说女佣的主要工作。午前呢,我就在衙门里认真上班,你女帮闲不好进去,但也不是没事,先把午饭的地方订好,口味要稍重一些,少爷我是个生活精致的人,饭前要先吃点水果,记住不是饭后,饭前吃更好吸收,才能帮助消化,吃完饭要用盐水漱口,然后泡一壶茶。。。泡什么茶还没想好,你一会去看看价格。。。”

    在庞雨的絮叨中,片刻到了县衙八字墙,庞雨停下对周月如随口画个大饼:“今日是你帮闲第一天,少爷我给你的入职培训就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看不起帮闲,你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得好了也能出人头地。。。”

    周月如白他一眼,“没听过帮佣能出人头地的。”

    “不准顶嘴,帮佣得看给谁帮,庞少爷家的帮佣就是能出人头地,干得好还有奖金,没准不要你帮佣半年,还能赚一笔银子回去补贴家用。”

    周月如这两天满脑子都是钱的事情,周家经此一役,可谓损失惨重,比庞家还惨,不但周掌柜受了大苦,铺子里面一点流动资金都没有了,此时一听有银子,精神顿时一振。

    周月如迟疑的道,“那我现在干啥”

    “跟这儿等着,少爷我进去看看有没有差事发派。有就带你去,没有的话,咱俩开房去。”

    “这儿等”周月如没听懂开房的意思,但周围环境是看到的,旁边不少吃公门饭的帮闲代板之类,不乏歪瓜裂枣面目可憎之辈,好些人还在不怀好意的朝她打量。

    “要不我也跟你进去吧,那些人,我有点怕。”

    &nbs




第十三章 官威
    庞雨扫了一圈大堂上下,这就是明朝的基层政府了。

    明代县衙是基层政府,全国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虽说有大县有小县,但基层事务都颇为繁杂。朱元璋开创明朝时候,舍不得花钱,每个县只有几个有编制的,后来实在办不过来,才又慢慢增加人数。

    就算到了明末,全县能称作官的,也只有三五个,知县是一把手。然后是佐贰官,数量不定,一般设置县丞和主簿,具体数量要看县的规模,桐城是四十七里的中小县,连主簿都没设,佐贰官只有一个县丞。佐贰官有单独的衙署,衙署中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吏员、皂隶和夫子。

    除此便是典史,典史在明初是辅助知县的,后来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变成管捕盗的了,属于不入流的杂官,名义上还是吏员之首,俗称首领官,也有自己的衙署。

    下来各种各样人员,吏员、杂职、承发房、架阁房、六房、三班、马夫、喂马夫、阴阳、医官、门子、牢子、巡拦、铺设、渡夫、巡检、斋夫、扫殿夫、鼓夫、更夫、袛候、教谕等等。各种职位名称,庞雨两只手也数不过来。

    一个县杂七杂八算下来,没个一两百人是运转不起来的,加上帮闲之类,跟着县衙混饭吃的往往好几百,苏松地区的大县甚至上千。

    桐城在县衙上班的两百多人,有些斋夫扫殿夫之类的杂工不能到大堂,但下面还是有一百好几十人,挤在大堂上下看起来密密麻麻的。

    升堂鼓响,大家都肃容站好,唐承发也整理好衣服站入了大堂,左边最上首是典史这个班子成员,然后六房司吏、架阁库司吏、承发房司吏、阴阳等算正科级的中层干部,就依次站在堂内。

    各房副职常称典吏,与典史一字之差,但级别差了两级,他们相当于副科级,站在堂下靠近月台的地方。

    庞雨等普通公务员则站到堂下后面,周围不少衙役弓腰驼背衣衫不整,让庞雨不由得看得摇头,哪有一点明代公务员的风采。

    庞雨身材比其他人稍高一点,仰着头看到县丞上了堂,站到了知县正位上,中层干部们一起作揖躬身,倒没有看到谁下跪。县丞对典史拱手到胸,对其他人则没有任何回礼,然后便坐在了官位上。

    这县丞只是暂时理事,他平日都是站下面的,一般情况他不可能在当地转成知县,正好桐城辜知县离任,新知县没来,代理知县杨芳蚤原是宿松知县,宿松一沓子事情还没交接完,只得让县丞先负责桐城日常事务。

    县丞此时难得的坐到知县位置上,磨蹭了好一会过瘾,然后才满意道,“升早堂。”

    唐承发大声喊道,“阴阳报时!”

    阴阳官出列一步,“今日早堂时辰卯时二刻”说完便退了回去。

    唐承发又道,“皂壮快报各城门,衙署各门,关厢各处街市情形。”

    一个衙役从后面出来道:“北拱门按时关闭按时开启,北拱门值夜,快班一人壮班两人,北大街更夫一人,清风市更夫一人,齐家街更夫一人,昨夜无失火、夜盗、怪异等情。”

    第二个又站出来,“东作门值夜,壮班三人。。。”

    几个上值的皂隶顺序站出来,报了六个城门和衙署各门的情形,内容都一模一样。

    承发房有汇总之责,唐承发上来道:“今日各房各班,应有二百一十六人,实有一百八十六人,未到三十人中,家中逢喜三人,伤病三人,丁忧两人,各房遣牌票赴乡间催缴钱粮十九人未归,遣牌票巡渡口一人未归,巡安庆方向铺舍两人未归。”

    县丞面容肃穆的嗯了一声,“今日早堂作何料理。”

    唐承发明显的停顿了一下才道,“禀堂尊,衙中急迫之事务,以钱粮和讼告为首,辜知县高升后,讼状已累计三十一件,前日已送至大人衙署三份卷宗,钱粮上,则是春税尚有不少逋欠,有些刁滑花户,需得及早料理,然则以何为先,还要请大人示下。”

    庞雨一听这话,昨天里老和焦国柞还都说的实话,辜知县走了不放告,已经积累了三十多件,每旬最多过堂九件,再找承发房压一下,周掌柜没个两三月确实出不来。

    县丞此时微微抬眼看着唐承发问道:“三十一件讼告可有罗列。”

    “已开列在承发房。”

    “拿与本官。”

    唐承发又楞了一下,他万万没想到县丞居然会来这么一句,赶紧回承发房去拿了文册出来,后面的皂隶等人发出嗡嗡声,低声议论起来,一般承发房安排放告,会提前把卷宗提交给坐堂官,坐堂官会先了解案情,以做到胸有成竹。

    但案件排队放告优先顺序,都是承发房掌握,知县不会过问怎么排的,最多是确认数量而已,但看县丞这个样子,对承发房不买账,而他收到卷宗之时并未提出异议,直到此时到了大堂,才突然发难,显然是故意的。

    唐承发很快返回,面色有点不好,上前把册子给了县丞,那县丞拿着册子慢慢看,也不问他问题,唐承发就在案旁,要想走吧县丞没开口,万一是要问他话呢,想留的话,他的位置又不在这里,在众人的注视下十分尴尬。

    焦国柞此时凑过来低声道:“以前辜知县在的时候,唐承发只听辜知县的,县丞、典史看他不顺眼好久了。”

    庞雨早上来就被唐承发一顿好批,此时见唐承发吃瘪,心头也是满高兴的,对县丞观感颇佳,也对官大一级压死人有了新的体会。这县丞只是拿个册子,就让唐承发大大丢了面子。

    “还是当官好啊。”庞雨在心头感叹一句,但随即又有点后悔,早知道唐承发今天要挨批,自己就不用送他那么多银子了。

    县丞这么看了一会,抬起头来问唐承发道:“承发房觉得是钱粮为先,还是讼告为先”

    唐承发感觉事情不妙,县丞看样子是有备而发,而唐承发在今日放告的事情上本就有猫腻,想一想后决定不把自己安排的说出来,只要没有决定,就没有靶子,于是回道:“下官愚钝,都遵大人吩咐。”

    县丞哈一声,左右转头看看堂上站着的各房司吏道,“谁来告诉本官,安排早堂是哪个房的事情户房的刑房的要不然是兵房的”

    他问一个,下面的司吏就摇摇头,他们当然只能摇头。

    县丞又转向架阁库典吏,“要不然,就是架阁库的事情”

    架阁库典吏尴尬的笑着摇头。

    县丞扫视堂下一番继续道:“各房各有职司,该你做的就要做好,堂官已然在座,你尚不知今日堂上办理何事,事事等着上官吩咐,要你何用。”

    这是明火执仗的打脸,唐承发不由脸色铁青,不敢接县丞的话头

    县丞作为佐贰官代县事,桐城只有一名佐贰官,连主簿都没有,现在桐城就县丞最大,所以县丞除了还要给勉强算是班子成员的典史一点面子外,其他人都是他可以任意处罚的。

    唐承发以前不买佐贰官的帐,一是仗了知县的势头,二来他很确定佐贰官不太可能在本县升任一把手,哪里料到会出现知县空缺的情况。

    县丞见唐承发不说话,穷追猛打道:“承发房典吏有何话说。本官若选了放告,原告被告具要到堂,人证物证皆需备齐,之外尚有当地里老到堂见证;本官若选了比较钱粮,乡约、里老、里册书、花户人等,又是否都候在堂外”

    唐承发见状明白,自己不说也不能善了,况且他今日只准备了放告,钱粮方面的人一个都没来,要是县丞果真选了钱粮,自己更交不了差,唐承发抹了抹额头的汗水,硬着头皮道,“属下请大人先断讼告,便是那送交卷宗的三件,相干人等都已候在仪门外。”

    县丞盯着唐承发问道:“承发房既确定了今日要放告这三件,是否已在八字墙公告时日原告被告人证物证是否具在”

    唐承发看县丞胸有成竹的模样,心知不妙,但又不知到底哪里出错,就算自己放告排号有些猫腻,但目前积压有三十件,县丞不可能把所有案子的人都叫来核对顺序。

    当堂被上官追问,唐承发心头十分慌乱,放告确实是要按县丞说的,排好日子还要在八字墙公告,通知相关各方到堂候审。但唐承发以前并不这么干,以便于他随时调整放告顺序,从中获得好处,这是一个漏洞,但只是程序缺失,不算严重的问题。

    唐承发紧张的思虑一番,似乎没有特别大的纰漏,就算是没有公告,县丞也不能以这个理由重处他,心中有底之后便回道:“确是那三件,一应皆已备齐。”

    县丞点点头,突然转向典史,“代知县事杨大人来时,已明令示下,非命案急切之讼,一律待新任知县上任方能过堂,徐大人,是否如此。”

    徐典史一直看热闹,没想到县丞突然问他,瞟了一眼唐承发后道:“确有此事。”

    此话一出,局势急转直下,唐承发目瞪口呆,这句话对于他犹如晴天霹雳,违抗坐堂官的明令便是大罪。

    “昨日分明是。。。。”唐承发急切的说到一半,却又张口结舌说不下去,昨日县丞衙署的一名皂隶过来通知他,说今日可以放告,现在看来,完全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可怜唐承发开始还以为是选择讼状的把柄,其实连放告本身都是一个坑。

    唐承发全然不知杨知县说不放告的事情,实际上杨知县是私下吩咐县丞的。因为官司词讼有利可图,所以留下讼状给下任是一种潜规则,就是向接任者的让利之一,以便顺利交接其他很多不好交代的事情,所以这种事情,杨知县当然不会大庭广众的说。

    当时在场的只有县丞和典史,县丞代理县事,徐典史不在其位,不会主动去找承办房叮嘱。所以只要县丞不跟承发房说,那唐承发就不可能得到信息。

    而唐承发并未经历过知县交接,昨天又接了那皂隶的口头通知,被县丞利用了机会,生生给他安了一个公然违抗坐堂官明令的大罪。

    而偏偏代理知县确实说了这话,唐承发想找知县告状都不知如何说,即便他豁出去了,越级向安庆府衙申述,事情却会牵扯到代理知县,又涉及到官场让利潜规则,唐承发是绝对赢不了的,反而还会



第十四章 仗义
    下面哄一声就闹开了,堂上堂下群情汹涌,但出乎庞雨预料之外,大家并非是在讨伐克扣银钱的刑房司吏,而是一致谴责蒋国用,那蒋国用一脸茫然,似乎不懂为啥自己说的实话,为各位衙役争取工食银,反而成了人民公敌。

    蒋国用说的张长御就是刑房司吏,司吏把衙役工食银装入自己腰包,然后给衙役发牌票,让衙役下乡自己去赚钱,衙役下去了,自然就不会刚好赚够自己的工食银,如果是花钱买的牌票,便不止捞够本钱,多出几倍都是有的,最终是老百姓掏腰包。

    比如焦国柞这样的快手,本职工作是缉凶拿盗,是没机会下乡的,如果要下乡去捞钱,就需要自己花钱从户房买牌票,以前刑房仗着有辜知县撑腰,自己发牌票抢户房的业务,如今辜知县一走,便到了还账的时候。

    但工食银换牌票,这是县衙公认的潜规则,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各房司吏和衙役都有利可图,连县丞公报私仇,也只是拿各房的具体问题开刀,而不敢直接对规则开战,那样就会得罪所有司吏皂隶,他也就没法有效管理属下,像蒋国用这样不变通就罢了,居然还公然拿出来讲,是要砸大家饭碗呢。

    县丞见此情况,与身后站着的幕友低声商量了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等下面声音变小后大声道:“蒋国用欺瞒上官擅发牌票,罪发则抗拒追摄殴打公差,又委罪于人,罪加一等,杖二十,刑房其余人等杖责十下。”

    下面一片称赞,表示县丞秉公执法,判决英明。

    就这样,刑房工作人员都被拉上去一半,大堂挥舞不开棍子,有两个就直接摆在了月台上,一顿板子下来,五个白花花的屁股片刻就血肉模糊,堂上惨叫此起彼伏,倒是那挨得最多的蒋国用憋住嘴巴一声没出。

    “蒋国用倒是硬得紧呐,可惜太不知变通。”旁边的焦国柞擦擦汗水,低声感叹道。

    “他咋地”

    “他家老娘卧病在床,他哥家穷,就他一人照料,在在要钱的时候,偏在衙门不知变通,哪里赚得到银子,要我说,还是他当年读了几年私塾,把脑子读蠢了。”

    庞雨听了大概知道,这蒋国用估计读过圣贤书,家道中落后就只能当衙役,暂时还没适应衙役这个行当。

    又听得上面各种嚎叫,庞雨奇道:“打屁股很痛吗以前我小时候常被我老子打呢。”
1...34567...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