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铁血残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柯山梦

    兴致。”

    衣衫整齐的人转头过来,灯笼光照上他的脸,正是城中百顺堂的掌柜刘若谷。

    他用袖子擦了一下流下的汗水,笑了笑道,“那罗掌柜在城中也有赌档,为何还要当这码头米行的船埠头。”赤膊大汉把烟筒递给旁边的一个手下,接过一把蒲扇扇动起来,“这是老东家留下的家当,不想要也得帮忙照看着。再说这安庆的做米的牙行,无论官牙私牙,都指望着咱

    罗家的照拂,多少年的交情,总也不好丢下不管。”

    “罗家去了南京,还怎能照拂各位牙行。”

    “去了南京也还是罗家。”赤膊大汉冷冷的看向刘若谷,“世家大族便是世家大族,不是随便砍几个脑袋谋了武官的人能比的。”

    刘若谷淡淡道,“那罗掌柜是不打算考虑在下东家的提议了。”赤膊大汉嗤笑一声,“各家做米市的的船埠头,都是既有牙贴又有门市,自家的东西便是自己当经纪,该缴纳的商税从无短少,码头这么多年来能如此安稳,都是罗家镇得

    住,如今在下也同样镇得住。既如此,与其要让你东家一个武人把持牙行,还不如仍是罗某来把持的好。”“罗兄说商税从无短少,在下说甚或还有多的。”刘若谷从容的道,“朝廷定的商税三十抽一,安庆牙行十抽一,有些不止,各家船埠头抽分交由罗家,由罗家打点官府,罗

    掌柜要说全交给了衙门,刘某是不信的。”

    赤膊大汉面带冷笑,也不反驳刘若谷。刘若谷继续道,“罗家当这个银头时日不短,如今去了南京,难道还想占着这便宜,也难怪别人有闲话。我东家的意思,罗家是罗家,罗掌柜是罗掌柜,只要罗掌柜与我东

    家合作,你还是管着各家船埠头,只让出银头的位置,里面仍给罗掌柜份子,百顺堂里面也让罗掌柜占一股。”罗掌柜一拍大腿,“好生意,你东家做的好生意。没了银头位置我还管着牙行,对老子有何好处,我是失心疯了不成罗家两代才给码头定好规矩,辛辛苦苦给衙门当这个

    银头,当得好好的,他一个低贱武人空口白话要拿了银头,是凭他那棍神的神通”

    罗掌柜说罢站起身来哈哈大笑,周围几个他的帮佣也跟着站起陪笑。刘若谷不以为意,眼前这个罗掌柜,是罗家以前的家奴,一向掌管牙行事务,罗家离开安庆的时候,他便没有跟着离开,而是留在安庆。从最近的消息看来,是他自己想

    掌管牙行,因为他没有往南京送过银子,只是继续拉着罗家的虎皮。刘若谷依然客气的道,“商税没有定额,这银头不比田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
    一场夏日的暴雨降临安庆,密集的雨点磅礴而下,天地间雨雾朦胧。

    城东南的一片窝棚也在雨雾笼罩之中,高点的地面上变成了稀泥,低点的地方已经积水。

    一处顶棚搭着芦苇的窝棚里,两只老鼠从角落里面游出来,蹬着后腿奋力往高处游去。

    啪一声水花四溅,一只粗糙的大脚丫从天而降,直接让一只老鼠没入水中,另外一只老鼠逃过一劫,踩住实地后飞快的窜出了窝棚。

    滴着水的大脚丫提起来,肠穿肚烂的老鼠尸体随之浮上水面。

    “作孽哟!”

    唐二栓把脚在水里淌了一下,他双手举着一床黑乎乎的被子,愁眉苦脸的哀叹了一声,不知是在可怜老鼠还是在可怜自己。外边一片哗哗的雨声,六月的暴雨说来就来,芦苇编成的屋顶自然抵挡不住,四处落下成串的水珠,小小的窝棚里躲避不开,唐二栓找到了一个空间,刚好能把被子保住

    。被子和一口铁锅是这个小家的宝贝,江边潮湿,被子稍有些发霉,屋里充斥着一股霉味,但这丝毫无损这床被子在唐家的地位,冬天全指望它了。虽然夏天不用盖被子,

    但若是泡水一时晒不干的话,多半全发了霉,冬天就没法用了。一个三岁的小孩哇哇哭着,在地上爬来爬去,满身糊满了稀泥,脑袋不时碰到地上的家什,此时看到死老鼠就抓在手上玩。唐二栓也懒得管,他要操心的事情远不止一个

    小孩,因为老婆又怀上了,再过几个月就要生了。挺着肚子的媳妇正凑在门前,大门其实也就是一捆树枝,不过唐二栓的手巧,在码头找到一卷麻绳,像编芦席一样编列起来,做成了门的形状。他们的围墙就是竖着插下去的木板木棍。平日里唐二栓经常给商家搬运竹木,这是安庆码头的大生意,仅次于粮食,有些破损的材料,商家就让他们搬走,然后变成了唐家的墙壁。这一片违章建

    筑的材料,也大多来源于此。

    “当家的,那些官兵还没走哟。”媳妇愁眉苦脸的道,“你说这些当兵的,拼着淋雨也要守着,还要命不要了。”“啥师叔,不拜人家当师叔,漕粮都不准咱搬。”唐二栓举着棉被,抬头看到屋顶又有一个新的漏水点,正好在棉被上面,赶紧调整一下,但左右已经没有空间了,他哎的

    叹口气,把脑袋伸过去,滴下的水珠跌在他头上,顺着弓起的颈项往后背流去,还是保住了棉被。“作孽哟。”唐二栓下意识的说了口头禅,翻起眼珠从门板缝隙里面看了一眼,果然那些官兵还在,他们都是穿的白褂子,手中柱着长矛或挎着腰刀,隔一段就站了一个,

    在大雨中纹丝不动。光是看起来,就比以前潘游击的手下厉害。这里已经被封锁了一天一夜,码头上漕帮的头子基本都落网了。唯一就是他那个所谓的师叔王殆,已经被围在利用这片窝棚,利用窝棚的特点东躲西藏了半天,至今还没

    落网。此时外边一阵脚步,媳妇又凑在门前张望,只见一个穿官服的人过来,几个丘八围在他身边商量,最后那个当官的一挥手,“挨家挨户把人清空,所有人抓到大路上看管,

    我看他往哪里躲。”媳妇回过头来担忧的道,“要抓外面去呢,你师叔也不懂事,谁让他在码头杀了那罗家掌柜,还当流寇探子,活该被抓不是。杀了人就早点让丘八抓了,该砍头砍头,平白

    耽搁咱们生计。”

    “那是官家说的,谁知道师叔干啥当流寇。不管咋地,杀了人再抓去见官,脑袋都没了,他怎还会管别人生计,任谁也要想跑。饿了,煮点饭去,”媳妇转回来,在木架子上找到米袋,袋子有不少补丁,都是被老鼠咬了补上的,媳妇小心的打开袋口,用手抓了一小擢出来,放进了那口铁锅里面,顺手就把铁锅推了一

    下,接着屋顶漏下的雨水,准备煮一锅稀饭。

    “不能多煮点咋地。”

    “今天又赚不到力钱,吃那么多干啥。”媳妇冷着脸,但还是伸手多抓了十多粒米,想想又放回了几粒,才把剩下的放进锅里。

    媳妇挺着肚子拉过竹凳,有点吃力的坐下准备点火,但把火绒拿出一看有点湿了,只得拉开衣领捂了一下,取出后开始打火,几次都没成功。

    她停下歇息一会,继续说道,“就看着这两月货多,不去搬东西冬天吃啥哩,眼看老二就要生了。”

    “作孽哟。”唐二栓又说了一句,头弓着久了有点酸,他又稍稍调整了一下位置。此时一个声音在外边响起,“官府逮拿流寇谍探,所有人不得出门,违者送官问罪!尚有王殆在逃,有举报其下落者赏银二十两,这人不就擒,所有人不得外出,不得去码

    头生计…”

    声音反反复复的喊着,不知是第一次过来了,唐二栓看到过那个人,举着一个喇叭模样的东西,到处走来走去的喊。

    媳妇听完低声道,“当家的你知道师叔在哪不。”“知道,方才出去弄那顶棚,见他窜到周勇家去了。”唐二栓把嘴巴往左边咧了一下,示意师叔就在附近,周勇家就跟唐家隔了两户,唯一比唐家好的地方,就是多捡到一

    张烂书桌,修补之后放在窝棚里面搁置物件,显得高了一个档次。

    媳妇踩着水,探头探脑的过来低声道,“那你咋不去举报,二十两银子哩,够在东门外边买个小房子了。”

    唐二栓把头往后移开一点,眼前的媳妇两眼放光,“妇道人家懂个屁,咱们是拜过罗教老祖的,这叫那啥不义,我跟你说…”

    突然一阵喧闹,周家那边有人在雨中追打,片刻后一声惨叫又归于平静,接着外边一通脚步,几个当兵的往那边去了,两人狐疑的互相张望着。

    外边那声音再次响起,“王殆落网,周勇逮拿有功,赏



第一百七十四章 费用
    “大江船行一应事宜可都办妥了”

    守备府后衙中,刘若谷和江帆第一次来到庞雨的书房,墙上没有书画,就挂了一口刀,书架上只有五六本书,书桌上也颇为空闲。

    刘若谷听了,拱手对庞雨回道,“船行地方就在码头上,眼下已用于牙行办事。”

    庞雨点点头,伸手请刘若谷、江帆坐了,等着庞丁过来泡茶。

    现在守备府的后衙里买了两个丫鬟,但庞雨不让她们进书房,只是做些清洁的工作。寻常都是卫兵在干泡茶的事情,今日庞丁是正好在此处。

    等到庞丁忙完,庞雨才又对两人问道,“码头上和城内商铺是否平稳。”刘若谷忙回道,“回大人话,码头上无人闹事,大人一举控制了牙行和挑夫,各家铺子若是不缴纳税银,便没有挑夫敢送货。昨日陈仕辅出面之后,码头活动的小牙行陆续

    都来见了在下,以后按例交纳税银,大多的船埠头也同意让咱们当银头,下月就开始缴纳,只有几家士绅开的除外。”

    庞雨沉吟片刻道,“那几家士绅是什么路数”

    “多是士子,还有一家未走的世家,他们铺中人手多,离码头又近,这两日都自己在运货,几家都声言以前便没有向罗家缴纳过。”“铺面到码头的路程可以自己送货,但从各地来的粮食要进城,总不见得他们也能自己运送装卸,江帆你那边的挑夫不得帮他们运送,限制他们的交易量。若谷再跟他们谈

    谈,这几家即便暂时拿不下来,也无妨大局,不必弄得鸡犬不宁。”

    江帆应道,“属下记住了。除了他们自己铺面的人,若有其他力夫去揽活,小人就叫挑夫去打散。”

    庞雨赞许的点点头,手指敲敲扶手,“既然码头平稳,就把营兵先撤回来,总放在码头那边,衙门几位坐堂官问起来,恐怕也说不过去。”刘若谷躬身道,“营兵确实可以撤,大人的兵与其他地方不同,但外人并不知道。这两日江上有些船看到有兵在,不敢靠岸就走了,多少影响了各家生意,时间久了恐怕怨

    恨累积。只是一旦撤了营兵,衙门势力又要重回码头…”

    刘若谷欲言又止,抬眼看了庞雨一眼。庞雨知道他说的是安庆和怀宁两级衙门中的胥吏,码头是钱货汇集的地方,总是少不了这些人的身影。庞雨、江帆是从衙门出来的,刘若谷半辈子都在跟这些胥吏打交道

    ,对这些人都十分了解,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话语权,但在地方上办事的时候,得罪了他们就很不方便。“两级衙门里面的司吏、典吏,你算一个数,每年给他们定额。下面的书手、三班衙役,选些要紧的,也给个定额。其他的那些,以后不得来码头行会属下的店铺干和买、

    勒索勾当。”

    “这笔银子真要算的,也是不少的,若是下面的人还要来…”“那你便记下最闹腾的人,把名单交给本官处理。”庞雨两手互握,手指轮换着敲击手背,“码头上要做行会,人家把银钱交给咱们,既然当了这个银头,就要给店铺好处,

    人家觉得这银子物有所值,日后涨一些才没有阻力。”

    刘若谷不清楚庞雨说的“处理”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继续询问。庞雨看着刘若谷道,“码头以前龙蛇混杂,现在咱们来把控,就要把规矩立好。店铺交银子,咱们要护他们平安,让他们安心做生意。同样要紧的,外边来做生意客商,只要到了安庆,就是给咱们带来银钱的财神,店铺和牙行敢设局坑人的,你要给行商做主,这样才能引来更多行商,最后大家生意都活络,这其中的缘由,若谷你要先告知

    各店家。”

    等刘若谷应了,庞雨又转向江帆,“混迹码头的三教九流、青皮喇唬、骗子小偷,除了百顺堂的人,现在全都打出去,只要是公事,自然有本官照拂,漕帮不要怕惹事。”

    江帆拿出一张呈文纸递过来,“大人派来那个书办,写好了漕帮的规程,请大人过目。”

    庞雨接过哈哈一笑,“这样就对了嘛,要学着用文书,不但要多问书办,还要自己学着写,至少要认得,否则怎知文书写得好不好。”江帆陪着笑了一下,试探着道,“按大人的意思,帮众分为四层,按棍数区分,入帮为单棍,勇武有担当者为双棍,持重管事之人为三棍。就是这帮众用度出处,小人想的

    是,每日由上工的挑夫买签,如此收取简便。”庞雨一边看一边摇头道,“发签本是你的恩惠,若是买签那成了买卖,反显得是你盘剥挑夫,上下少了凝聚力。你给挑夫的感觉,应是他出了力气,你给他发银钱,所以此

    条你务必修改。至于银钱从何而来,你有了人,近千人的帮派,就不要光盯着码头,一片地方的好处都是个定数,总是要从别人那里夺来的。”浏览了一遍之后,庞雨收起呈文纸,“最要紧的就是钱和人两项,规程虽简略,大多也写到了,只是如何凝聚帮众还是差了些意思,待我仔细参详再与你说,不要怕多花心思。这大江之上,挑夫、漕丁、船工百万之众,只要组织得当,谁也不敢轻视。大江上漂的都是银子,二位一个管牙行,一个管漕帮,我要盛唐渡成这大江上最平安繁华

    的码头



第一百七十五章 时刊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因这时刊涉及复社,那些士子要询问张溥,有个叫周钟的专程去了一趟太仓,那张溥同意将复社时文刊出,也答应写创刊词,但他说不能用复社给时刊取名。”何仙崖搁

    下了茶杯,用衣袖擦了一下嘴边的茶水。庞雨想了一下,朝廷之上山雨欲来,若是阮大铖等人说的是真的,这个张溥当然不会一无所觉,不用复社的名号更稳妥一些。还有便是这时刊有些新奇,张溥大概也是准

    备看看效果如何再说。据庞雨近期的打听,明代除了邸报之外,民间报纸集中在京师,在安庆码头上收集到的就有两三个报头,以《京报》为最多,也是民间的报房所发,但主要都是选登的朝

    廷旨意、官员任免等等,没有脱离邸报的范围。

    江南地区有一些小报,但发行范围很小,像这样用时文作报纸的,此时还没见过,所以张溥谨慎一些也可以理解。“看张溥一个无官无职的书生,费尽力气闹腾出那么大一个文社出来,必定是一个好名声的人,这报纸对他有实在好处。如此只要安坐家中,便可将他所做时文遍布天下,还不用他出钱。” 庞雨笑笑道,“不用复社名号倒也无妨,作者署名处加一个复社某某就行了,都是枝节问题。是否在复社中号召订阅,由各地复社成员发售,这才是最

    要紧的,只有张溥有这个号召力,若是没有这一点,这报刊就缺少渠道,办出来就没有意义。”“此事他也同意了,让南京的社友去办,小人离开南京之前,复社社集之时都在谈论此事。方公子、吴应箕他们已经在往各地写信,告知复社相熟的社友,让他们准备此事

    。”庞雨有些兴奋的搓搓手,忍不住站起来走了两圈,“复社士子数千人遍布天下,运河上有货有船的不少,大江、运河码头上有商铺的也不少,如此报刊发行的成本最低,报

    纸到了当地,又要靠这帮人发散给当地士子,很快就能行遍大明,这个网络必不可少。”

    庞丁陪在一旁,见庞雨难得的这么兴奋,忍不住问道,“少爷你这时刊行遍大明有何用处”

    “咱们大明朝,有钱人都在读书人里面,以后自然有用。”

    庞丁对何仙崖问道,“那这时刊每月要用多少银子”“若是在南京印刷,价钱更便宜,南京书坊极多,印刷效果也最好,唯有刻版稍贵。若是在南京刻板,是按叶算的,每叶计银一钱一分,每叶不过一钱二三分银子,刷银每
1...818283848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