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争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山头之汗
看到将军已经暂时脱险,其余的隋军也开始四散逃命。
李元霸夺下宇文成都的兵器后,正要结果他的性命,却没有想到竟然有一个从旁边扑了上来,护住了宇文成都。这一锤正砸在那个人的后背,把他们全都砸飞了出去。当他想再上去补一锤的时候,两边的隋军不要命的都朝他涌了过来。看到这么多人不怕死,他当然更不怕他们送死。双锤轮开了,是挨着死碰着亡,不仅各种兵器乱飞,而且断肢残尸也溅得到处都是
286 一夫当关万夫愁
打了胜仗的唐军,轻快地走在路上,浑然没有了奔波之苦。虽然天比较黑看不太清,但是一个个走的飞快。忽然从路边冲出一队人,把正在赶路的唐军吓了一哆嗦,这里怎么会有埋伏呢不过,李元霸看到有人冲出来兴奋的大叫一声:“小毛贼!受死吧!”,李世民一把没有抓住就让他冲了出去。不看清虚实就冲出去,万一被乱箭射杀可怎么办唐军能不能脱险全看他了,想到几万都指望着一个傻子,李世民也是晕了。
不过现在他还不能晕,必须要护住李元霸,于是招呼身边的亲卫赶紧冲上去。
“别动手!四公子,我是苏烈!”二三十步的距离李元霸纵马一跃,眨眼间就到了那群人的跟前,更兼他用的是链子锤,相隔两丈多擂鼓瓮金锤就飞到了苏烈面前,唬的苏烈赶紧喊了一声。
听到苏烈的声音,李元霸赶紧把手向后一拽,本来砸向苏烈的大锤向回一抖,正砸在苏烈的坐骑的头上。“噗”一声,砸了个万多桃花开。倒霉的骏马“扑通”跌倒在地,还好苏烈反应够快,在马上一纵身跳了下来。虽然身形很狼狈,但是没有被马压住,也算万幸,不然免不了伤筋动骨。
紧跟着后面的李世民也跟了上来,赶紧下马扶住苏烈,瞪着李元霸问:“不看清楚,就动手,你想饿肚子老命吧!”
“二哥,我不是怕他们射箭吗所以才冲得急。”原来李元霸被隋军多次用乱箭克制后也学奸了,他在第一时间冲过去,而且还用到了铁链,就是想让那些人没有射箭的机会。看来李元霸虽然傻,但是老天也没有亏待他,不仅让他力大无穷,而且还有很强的战斗天赋。
“没事,没事,怪我们出来的太突然。”苏烈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说,他这一段时间已经对李元霸有所了解,谁要敢说他一句坏话,他保证会经常提醒你得罪他的后果,简直不可理喻。不过他作为一个傻子,再怎么不可理喻似乎都不太过份。
“二哥,我觉得我的铁链应该再加长一些,你看五十步怎么样,到时候谁敢用箭射我,我就用锤子砸他。”李元霸觉得链子还是有点短,如果刚才人家一出来就射箭的话,他觉得只有把链子加长才行。?“行了,刚才幸亏链子短,不然伤了自己怎么办”李世民听到他的傻话,只好搪塞道。
“哦,刚才再长一些的话,真可能杀死苏烈,这可如何是好”李元霸觉得真头疼,不加长他砸不住敌人,加长后又怕砸伤了自己人。
“将军,隋军没有追上来”苏烈想知道李世民他们刚才的战况。本来他们埋伏在这里,就是要阻击追赶李世民他们的隋军,交替掩护伏击隋军,让隋军知难而退。结果他们发现李世民他们身后根本没有隋军,而且他们回来的速度也不着急,他就明白隋军不会追上来,不过他很好奇为什么隋军没有追上来。
“隋军已经被杀破了胆,今晚估计不会追上来了。而且杨林的大部队距离也比较远,注意警戒就行了。”李世民轻松地说。
“真的吗”苏烈也觉得隋军的大部队不会这么快,但是宇文成都的轻骑应该都是精锐,
287 意见分歧难信任
因为李元霸实在是太过凶猛,好似一座移动的绞肉机,所以让隋军的追击陷入了僵局。因为他们不能确定李元霸会埋伏在什么地方,总不能一看见树林,或者一看见小山丘和茂盛的草地就用乱箭去射,所以只能步步为营。不过,杨广毕竟还是要回洛阳和长安,他们这次全当是为皇上开路,把路上的隐患全部清除。这样做也算一举两得,打通道路,扫平叛匪。
至于唐军,等到了瓦岗军的势力范围,他们就再也难以逃窜。只是杨林十分担心,他害怕唐军重新和瓦岗军联合起来。虽然说唐军和瓦岗军在扬州城外交恶,但是他也知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唐军如果用玉玺和瓦岗军交换,瓦岗能不动心吗
李世民会用玉玺去交换活命的机会吗实在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李世民会有这种考虑。瓦岗会被玉玺打动吗肯定会被打动。不过,沈厚知道李世民不会把玉玺交出来的。虽然说现在的情形和历史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出入,沈厚已经难以把握事件发展的方向,但是他知道人的思想并不会改变多少。他记得很清楚,李渊起兵的时候,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称臣于突厥,甚至借助了突厥的一部分力量。现在李世民已经抢到了玉玺,但是人却被挡在东岭关以南,李渊会怎么做呢
历史上李渊夺取杨广的江山没有费多少劲,他的时机把握的很好。当时杨广在扬州被各路起义军围攻,朝不保夕,更兼大奸臣宇文化及毒害,原大隋名存实亡。李渊联合突厥进兵,顺势取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次年李渊废杨侑,自立为皇,建立唐朝。现在虽然和历史上出了不小的偏差,但是沈厚推断李渊联合突厥的心不会变。至于他们合作的深度,沈厚估计十有**会比原历史上要加深,因为现在的瓦岗和历史上的瓦岗不一样。历史上这个时候,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正和王世充在洛阳大战。最后瓦岗军被王世充大败,瓦岗将领四分五裂,分别投靠了李世民和王世充。
现在的瓦岗军蒸蒸日上,不管怎么看都是争霸天下的最大势力。尤其是现在,扼守住东岭关、黄土关、泗水关、虹霓关和虎牢关,李世民想要通过这个咽喉要道,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唐军答应了瓦岗军的条件,虽然玉玺能够带回去,但是损失这么多财务,恐怕会伤了唐军的士气。而瓦岗军得到这些财务,自然是如虎添翼。这种结果,李渊肯定不能接受。
瓦岗军将领也多次开会研究过这个问题,很多人以为李渊会答应他们的条件,不可能和突厥联合。因为从历史上来看,突厥和汉族就是世仇,虽然也有过和平时期,但是仇恨远远多过其它感情。几百甚至上千年,汉族就被这些少数民族烧杀抢掠。只要是汉人,就不可能忘记那些仇恨。他们认为如果李渊联合突厥,那和汉奸有什么区别也有不少人认可沈厚的看法,只是他们却说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让人相信李渊会引狼入室。
按照沈厚的意见,一边和李世民他们谈判,拖延时间,一边悄悄起兵,在他们来东岭关的半路伏击唐军,射杀李元霸。到时候即使李渊和突厥兵一起杀到,瓦岗军也能立于不败之地。或者等唐军交割了财物,等他们将要通过虹霓关时,瓦岗军发动突然袭击,歼灭李世民所部。听到沈厚这么说,大多数的将领都觉得这绝对不行,这
288 三言两语能服众
看到程咬金一句话后,很多人脸上阴晴不定,尤其是后加入瓦岗军的王薄、孟海公等人。徐茂公赶紧站起来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既然大家都认可沈校长是瓦岗之主,当咱们吵闹不休,没有决断的时候,难道瓦岗之主没有决断之权吗如果他连这个权力都没有,那和傀儡有什么两样”
人大多都点小贱皮,如果你每天扇他一耳光,假如有一天忘扇了,他一天都会惴惴不安。如果你每天给他发一百块钱,假如有天忘发的话,他绝对会骂你抠门。今年春节前,湛江吴川一老板出资2亿元元造别墅送村民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村民不仅要求他多送几套别墅,甚至没钱花也向他讨要。让他好心付流水不说,名誉也被村民诋毁。
沈厚一开始给大家讲民主,讲权力,甚至讲人人平等,当时他们不以为然,认为他只是做做样子,没有几个人信以为真。当他们确实享受到这些权力后,忽然听见沈厚这么说,以为他又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于是心中萌生了不满意。他们现在已经不在乎事情应该如何办才好,他们更关注自己有没有发言权。徐茂公一开始就反对沈厚的这种做法,他认为人有高下之分,这些人本身没有多少见识,让他们参政议事,只会添乱。有些人就是天生的领导,有远见卓识,能够看透表象直达本质,或者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过,一直一来,大家对沈厚的决议都比较支持,他也就没有多说,选择了默认。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他决定以后还是要劝劝沈厚,要行使自己瓦岗之主的权力。什么事都让大家商量决定,这算什么瓦岗之主,这是瓦岗之傀儡。
其实不仅徐茂公这样认为,张仲坚和李靖以及房玄龄等大多数的文臣都这样认为,沈厚应该乾纲独断,不要让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武将过多参与瓦岗的政务。这些武将看起来名声很响亮,但是他们的见识真不敢让人放心。就说秦琼和单雄信,一个不过是现成的捕头,抓贼的衙役,他能有多大的见识,另一个是绿林的扛把子,只知道大腕喝酒,坐地分赃,谈到军国大事他们能有多大的见识这些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大家心知肚明。虽然他们也佩服秦琼和单雄信等人的豪侠之气,但是不妨碍他们看轻他们的见识。不过纵观隋唐史,秦琼等人确实也只是一员猛将而已,至于运筹帷幄只是演艺上说的热闹,让大家看个高兴,做不得数。
作为谋士和世家弟子,徐茂公和李靖等人他们十分维护封建制度,他们认为以后瓦岗统一华夏,建立王朝,沈厚自然就是皇帝,自然就是金口玉言,作为大臣怎么能随意反对呢让你们议事是因为皇上不知道怎么决断,一旦皇上做出决断后,大家只能无条件服从。这是原则,不容侵犯。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在讨论如何对待唐军了,而是在暗暗争论要不要民主的问题呢
沈厚到下面的人忘了主要的议题,反而隐隐要确立到底谁做主的事,也有点无语。话说现在最主要的事不是要抓紧解决唐军的事吗唐军很快就会被隋军赶到东岭关,如果处理不善,万一唐军重新倒向隋军,那么天下局势将更加混乱。还好他们只是话里话外透露出那个意思,沈厚
289 皆大欢喜的谈判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渊一开始起兵的时候,力量并不是特别强大。而且太原就是抗击突厥的第一线,如果他不能和突厥达成协议,不等他打下长安,就会后院失火。如果连太原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争雄天下因此,不管是从自身实力还是自身安危来说,李渊要想争霸中原,就必须和突厥的颉利可汗结盟。沈厚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自然十分笃定这件事,所以他才说出李渊和突厥勾结的话,所以他也不用担心信任危机。不过他也做了万一的补救,只是说李渊已经和突厥悄悄联盟,至于他们联合出兵的时间却没有下文,也就是说只要突厥出兵,那就是和李渊勾结的证据。
徐茂公和张仲坚自然听见了沈厚的这句话,他俩也暗暗佩服沈厚。要想不让突厥入侵,除非狗不吃屎,狼不吃肉。他俩以为沈厚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李渊会为他背锅。不过,等一会他俩就知道并不是沈厚让李渊背锅。
确定要对李世民出手后,自然要制定军事计划。为了保证能够顺利的歼灭李世民这支唐军,大家商议后决定把战场设定为虎牢关。因为李世民他们肯定不会完全相信瓦岗军,尤其是进入东岭关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小心戒备。如果他们一路走了过去,发现瓦岗军对他们不理不问,相信到了虎牢关,总会松懈一些。再说也绝不会有人能够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到了虎牢关,看到马上就能通过瓦岗军的地盘,他们即使不想放松,长时间的紧张,这时候也累得不得不放松。到时候发动突然袭击,不怕唐军不溃败。
另外为了利益最大化,瓦岗人自然想通过谈判获取李家的财富。大家分析后认为想让李世民用玉玺交换回家的路,恐怕很难,只能尽量让他们补偿一些财物。为了不让李世民发现瓦岗要对他们下手的企图,所以谈判必须要重视,要斤斤计较。最后徐茂公光荣地担当了主要的谈判使,李靖为副使,负责和李世民派来的人谈判。
前几日李世民派来的人已经把瓦岗的条件带了回去,现在他能再次派人过来,也说明在被逼无奈之下,他愿意被瓦岗宰一刀。不过这次李世民派来的人却和上次不同。上次他只是派遣了一个偏将,带着一封李世民的亲笔书信,请求瓦岗军看在同为义军的份上,借他们一条路。,让他们返回长安。只是瓦岗给出了条件远远大于李世民开出的条件,这员偏将做不了主。
虽然这次沈厚知道李世民会换人,却没有想到这次谈判的正使是裴寂。裴寂如今声名不显,他随着李唐的崛起慢慢开始名扬天下。他和裴仁基都是河东裴家子弟,他属于西眷裴,而裴仁基属于中眷裴。虽然徐茂公他们不清楚裴寂,但是沈厚知道,李渊起兵初期最主要的谋士就是裴寂和刘文静。他也没有想到这次李世民出兵,裴寂竟然随行。如果不是这次谈判,估计没有人能够注意到裴寂。
当沈厚听说李唐的使者是裴寂的时候,本来不准备参加谈判的沈厚,装扮成徐茂公的随从也来到谈判的地方。他很好奇这位历史上唐朝的第一位宰相。只见他有四十岁左右,身
290 赤日炎炎如火烧
骄阳似火,晴空万里无云,道路两旁的树叶耷拉着叶子,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热了、热了……”。李世民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他觉得今年热的出奇,虽然他已经把身上的盔甲卸了下来,只穿着一件单衣,但是依然觉得闷热。他从亲卫手中接过水,喝了几口,还是口干舌燥。随着马的摇摆,肚子里“咣当、咣当”的响,明明肚子已经灌饱了凉水,还是觉得想喝水。旁边的李元霸光着身子,把一桶水从头上浇下来,一甩头发,水珠四溅。
其他的兵将,可不敢这么随意,只是偷偷解开几个丝绦,让盔甲和衣服离身一些。偶尔有风吹过,能让他们觉得凉快一些。如果能在树荫下歇一歇,就能让他们更满足。可是这点小愿望,李世民也不会满足他们,不过他们也明白,略微迟缓一下,可能就会被隋军追上来。
这些酷热还不是最让李世民担心的事。他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去,他也知道自己太急了,不开能这么快。裴寂才离开六七天,怎么可能会返回。如果谈判不顺利的话,再耽搁一两天,最乐观地估计也要三四天。虽然如此,但是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尤其是那些知了的叫声,让他不胜其扰。有时候他真想让队伍停下来,用箭射死那些知了。想到这里,他才明白自己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帅,怎么能轻易的让外界环境左右自己的心态
这两天隋军虽然没有步步紧逼,但是也时不时会骚扰一下,所以他和苏烈轮流在后面警戒。还好宇文成都那天被李元霸夺了兵器,因此这几天也没有出现,不然让苏烈断后也很危险。不过最要紧的还是瓦岗的态度,如果瓦岗不借路给他们那才是灭顶之灾,而李世民也绝不会把命运压在瓦岗身上。他其实更想知道他父亲的安排,毕竟几十万石粮食也不容易筹措,另外其它的一些安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不能准备好
正在李世民思绪纷纷的时候,听见后面传来一声“报!”。他转头一看,一骑快马奔驰而来,看见李世民甩镫下马,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向李世民汇报:“大将军,宇文成都追上来了,苏将军让大将军抓紧时间赶路。”
“宋万,督促全军全力赶路!”李世民叮嘱了一声,领着李元霸向后面赶过去,一边把盔甲穿好,他担心苏烈挡不住宇文成都的进攻。
最近因为隋军的追击强度不大,而唐军因为箭支紧张,所以很多时候都舍不得用箭射。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宇文成都居然夹杂在隋军的队伍中忽然冲杀了出来,一下子就打破了唐军的阻击。苏烈看到一员隋将犹如一把利刃划过水面,挡着披靡,仔细一看,原来是宇文成都。于是一边让人回去给李世民报信,一边赶紧迎了上去。当他冲到看宇文成都面前时,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唐军死在了他的马槊之下。看到急急忙忙冲过来的苏烈,宇文成都横马竖槊,轻声冷笑地看着他时。这时苏烈虽然他全身流汗,却觉得
291 世民心里如汤浇
纨绔是世家的特产,一般人都知道。其实世家更容易出精英,李渊是北周贵族的后裔,世代豪门。他的四个儿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个个名声在外。李元霸是个二傻子,自然头脑简单。不过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不甘平庸之人,只是世家有世家的规矩,一般只有嫡系才能受到重视。至于接掌家主的一般都是嫡子中的老大,和皇上的太子差不多,甚至比太子还要严格,只能是嫡长子。除非特殊的情况,其他人才有机会得到家主的位置。
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李世民和李元吉对李建成的嫡长子之位渐渐产生了想法。这或许也是很多太优秀之人常犯的毛病,尤其是年轻人,个个自认不凡,岂肯甘居人下。不过他们也明白想要得到继承人的位子难度不小,毕竟天下的规矩都是嫡长子继承家主之位。虽然如此,他们也想试一试,既然杨广这个昏君都能上台,他们怎么就不行呢杨广本来就是老二,被隋文帝封为晋王。而太子杨勇也在东宫多年,培养了不少的心腹骨干,结果却被隋文帝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又了杨广这个榜样,李世民自然也雄心勃勃。杨广当年平南陈,文治武功扬名天下。现在天下大乱,因为军功自然是最容易获取,所以李世民才强力要求他父亲,让他带兵出征,抢夺玉玺。这次出来,李世民雄心勃勃,他不仅想把玉玺抢到手,而且计划打几场胜仗,顺便再招揽一些人马。现在玉玺已经到手,也招揽了一个大将之才,只是胜仗乏善可陈。虽然没有达到他自己预定的目标,但是抢到玉玺这一件功劳,就能在他父亲李渊面前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再一个招揽到苏烈,不仅为他添了一份功劳,更为他培养了一个心腹。
刚从山林里抢到玉玺时,李世民觉得只此两件事就能让他完美收官。至于损失的兵马,那根本不算什么,毕竟他们和河北军联合先打败了瓦岗,然后又被隋军偷袭,但是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杀败隋军。只是后来,终因隋军和瓦岗两面夹击,双方力量悬殊,才转入了劣势。而河北军更是损失惨重,苏烈带领少数河北军加入唐军。他决定回去后就这样向他父亲述职。至于苏烈对于这样的说辞也能接受,毕竟被王世充夺了军权好说不好听。
等到隋军再次进攻他们唐军时,他才正真明白了自己的麻烦。虽然瓦岗没有和隋军联合,但是也不会随便让他通过东岭关以及后面的几关。原来搪塞他父亲的话,真有可能成真,这才开始着急起来,才明白玉玺真不好拿。还没有抢到玉玺时,他派去的使者就被瓦岗勒索一百石粮草,这次裴寂过去谈判,不知道瓦岗又会怎样刁难也不知道上次给父亲通风报信后,他会不会同意自己的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