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完全就是将两方摆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而且还故意将封地弄得互相颠倒,故意分给西部瓦剌东部地盘,反之鞑靼部依然。

    如此粗浅的谋划,只要是个明白人都能看的懂,但这是彻彻底底光明正大的阳谋,本身就不是算计他人的阴谋诡计。

    而阳谋的优点就在于你明知道这是敌人的手段,却不得不硬着头就范,而且还得笑呵呵的迎接大明天使。

    不过这样本身就是合了阿鲁台等人的意思,别看现在是马哈木的瓦剌占据优势,但阿鲁台也不是吃素的。

    况且想要雄霸草原做唯一之主的人可不仅仅是阿鲁台一个,掌控蒙古西部的马哈木心里一样有这样的想法,毕竟水人不对那个位置心动,更重要的是付诸于行动。

    但现在的情况是双方都不




第五百六十二章 王府长史之缺
    朝堂上风云变幻,其实和远在北平的朱棣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

    虽然心中仍有几分不甘和不满,但他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十分平静的表示对自己父皇决定的顺从。

    反正在朱棣心里也没有坚定的夺嫡野望,失去了便失去了,也算是让自己肩上放下了一些。

    不过他能放的下不代表别人也能放的下。

    燕王府长史周朝本就希望朱棣能够一步登天,当初为何来北平,不就是想着能够攀上从龙高枝吗。

    可现在好了,朱棣差不多是自己放弃了这次机会,当初在金陵,如果他有几分坚定地夺嫡信念,表现出来给朱元璋看。

    那绝对不会是出现钦定朱允炆的事情发生,哪怕朱元璋再怎么需要大明将来稳定的朝局,也一定会考虑到自己四子的感受。

    不过事情往往要分利弊两面,如果当初朱棣争了储君却没有争下来,那今天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

    尤可见蓝玉,傅友德,冯胜等三人的境遇。

    大明皇帝朱元璋那个狠人难保会怎么看待夺嫡失败的朱棣,尤其是在他百年只有,朱棣身为朱允炆的皇叔,手中又掌握精锐步卒近十万,定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所以如果当初争了却没有胜出,那今日就算朱元璋不下死手,朱棣怕也是难在北平继续待下去了。

    百分之百肯定会被改封其他地方,而且还是要离着京师不远才是,因为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一些小动作。

    当然了,如果争储胜出那一切就另当别论。

    但朱棣却是不争,不争就代表着安稳,现在还能被自己的父皇下令带兵巡视北地边防,这已经足够说明了一切。

    可周朝却因为朱棣的不争而心生苦闷之气,在朱棣和张枫回到北平听了消息便日觉身体衰弱,终是患染重病。

    这病就连张枫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因为他也不是神仙,医术虽然不错却远远称不上是在世华佗这种仙人程度。

    只能眼看着周朝一日日的瘦弱衰败下去,静等着他的死期到来。

    也就是在朱棣准备起身赶往边境的时候,周朝咽下了自己最后一口气,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朱棣对于这个辅佐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离去,心中说不悲痛那是假的,甚至他还有一种辜负了周朝寄托的情绪。

    但人死不能复生,朱棣做出的决定也甚少有更改的时候,哪怕是再重新回到那一天,回到他去金陵城奔丧的时候。

    再给朱棣一次选择的机会,恐怕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注定了要辜负周朝对他的一片希冀和野望。

    可不说其他的,单论周朝这些年来对王府呕心沥血矜矜业业的付出,就足以让朱棣为其神伤,特意厚葬于北平城外的一处山林当中,也算是圆了周朝当年希冀潇洒于世隐居山林的愿望,只恨一步错踏入了官途便一辈子也出不去了。

    周朝的死让朱棣不再想要新的王府长史出任,所以并没有向宗人府报备,而他自己就是右宗正,这点小事情还是很轻易地就能决定。

    而且还有一点,燕王府两位长史,周朝本身是年岁小于葛长史许多,按理说先走的也应当是年老体衰的葛长史。

    可事实难料,谁知道他一病呜呼,独留下葛长史一人支撑着王府。

    现在老人家本来身体就不好,难免将来莫一天就撒手人寰,这样一来燕王府两长史之位尽皆空缺,这可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

    虽然葛老长史话多唠叨,为人刻板严厉,但正是如此才让朱棣满意,因为他自知本身便有很多有失规矩的地方,能有一个老人时刻提醒才能让朱棣不出现什么大的错漏,所以他和周朝两人都是朱棣满意的长史人选。

    那现在好了,一个已经先走了,另外一个估计也差不太多,王府长史司一下子就要空缺两位,这对于朱棣而言简直难受



第五百六十三章 巡边(上)
    “王爷,王爷!”

    张枫连喊了好几声,才让朱棣回过神来。

    现在正往北地边境赶去,朱棣因为担心王府长史司的问题而一路上都显得有些分神,不过之前还离着边关很远的时候分神也算不得什么。

    但现在眼前就是古北口长城了,出了这古北口便是草原之地,往东北方向才是宁城地界,一路上还要经过一段混乱的地方,那里虽然算是鞑靼部治下,但实际上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都不愿意理会。

    而上一次朱棣领着张枫剿匪便是在这一片,也正是因为这地方的混乱制度没有人愿意管理,才使得马匪丛生盗贼横行。

    大明之所以不管完全就会是因为长城地势辖制的问题,更何况出了古北口就是一马平川的地方,大明如果贸然深入根本就无法有效地构筑防线。

    别说现在明军战力高强对阵草原骑兵胜多败少,但那可要分什么时候。

    如果依托着城墙守势作战,有利地形牵扯蒙元人的骑兵,那么大明军伍的胜率可以达到八成之高。

    但如果是在草原上广阔地势作战,双方不论其他,战力对比之下仍是五五开的局面,这还要看大明这边是否有充足的骑兵做牵扯作用。

    实际上如果大明真的战马数量充足,能够上马作战的骑兵够数,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关外广博的土地。

    依照他的性子,天下间何人不可打。

    古往今来总是外邦之人南下犯境,如果今时今日大明能够打出长城占领草原,让那一片牧马的操场彻底称为大明的疆域地图之下。

    不似唐时都护府那般名义管理驻军强势镇压,而是彻彻底底的将那里归为大明疆域,这才是朱元璋心中的野望。

    但战马数量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明军能够扩大疆域的心,也正是因为草原地势利于马上做战。

    不论是奔袭亦或者支援,都是需要强大的脚力也就是马匹支撑才能够做到。

    而地势的平坦也正利于骑兵大部的冲锋,能将万骑之势扩大到五万乃是十万等浩大规模,这便是地利因素的强大影响。

    但无奈啊,大明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战马的数量。

    数万匹乃至十万匹马当中,能够充为战马的也不过是五六成左右,而蒙元那边则完全是大明的三到四倍。

    两方根本就不成比例,这也是朱元璋深深羡慕的一点,但也没有办法。

    不过老天给了蒙元人数量众多的战马,却也给了大明强大的守势边关。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皇汉武历代天下一统之帝王,都会对北地边关长城进行修缮和增防。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如今的古北口长城是由北齐长城乃至辽,金,元到今日的明为之,古北口长城都是兵家争夺之地。

    自然也是大明边防戍卫强大之所在,尤其是已故中山王徐达大元帅奉皇命所铸古北口关城,更是能屯兵数万之众,是北地长城边防的一处重要所在。

    现在朱棣率领自己会下的三山护卫军,已经赶到了长城之下不远的地方。

    这也是张枫为何将他唤醒的原因,毕竟前面就是出关城口了,朱棣虽然是燕王,但一应的文书还是要递交准备的。

    并且张枫远远地就看到古北口城下有一批人在等着,明显就是等待朱棣前来的守将,那还不得赶紧将他唤醒以防失礼。

    实际上不用张枫呼喊朱棣也差不多要回过神来了。

    虽然他心



第五百六十四章 巡边(下)
    那调派哪一部前往合适,这对朱元璋而言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大明驻军以各地方卫所为主,努尔干都司地域广大卫所之间距离颇远,又不能随便处理,一时间想要找一个合适的部曲还真的不容易呢。

    尤其是现在大明军方正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失去了几位国公和勋爵之后,对于空缺的权力京城高层的添补,地方卫所指挥使的调派等等,这些可都是需要朱元璋考虑的事情。

    在这种时候如果草率派人前往北地,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哪怕是朱元璋也难以保证。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北地那边着手,或者是从努尔干都司那想办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要戍卫北地,想要保护宁城,当然最好的还是本地域部曲最合适的。

    这么一想的话,那正好有一批人在朱元璋看来是绝对合适不过的了。

    前几年蓝玉剿灭北元朝廷之后,蒙古兀良哈部主动向大明投诚求一个安稳,被朱元璋招降收入努尔干都司,也间接地过大了大明的疆域。

    而现在不正好是用到了他们的时候吗,被划为三处卫所的兀良哈部,分别是泰宁卫,福余卫以及朵颜卫。

    其中以朵颜卫为首,俗称朵颜三卫。

    这三卫地势正处于宁城附近,如果将他们划拨到宁城以西位处边界,不正好是能达到朱元璋心目中的效果吗。

    既然你们来投靠大明,那可不能光接收大明的庇护而不作出半点的牺牲。

    如今让他们和鞑靼部正面对上,既能让双方互相对立进而加大仇恨,以防日后三卫因为同气连枝的关系反水。

    又能让宁城和鞑靼部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缓冲和比较坚实的防线,这样一来努尔干都司的防卫工作可就轻松了不少。

    这绝对是个好办法,朱元璋没有多少犹豫便起草诏命,着人发往北地宁城和朵颜三卫之所在。

    而且也正好借着朱棣率领麾下护卫震慑之威来促使三卫的动作,免得这三家奉诏而不尊,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动弹就不好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这道诏命刚从金陵城出来的时候,朱棣也刚刚率部从古北口而出,直往西北而去向着宁城赶路。

    不过虽然是出了边关,但实际上朱棣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自己率领着数万大军,不论兵器甲胄还是火器辎重都十分充足,那些个蛮子有什么胆量能够打他的注意。

    无非也就是防范一些宵小趁机捣乱而已,但大军戒备森严,出了古北口之后便已经是失去了最后一个机会,在草原上大寨之中想要潜入营内作乱,这怕是在把明军士卒都当成瞎子啊。

    真以为手脚灵活一些就能随随便便进出戒备森严守卫密布的大军营寨吗,简直是开玩笑一般。

    如果真这么随便的话,那对于大军而言还有什么严密性,对于主将的性命还有什么保障。

    所以论到守卫安全性,驻扎大营绝对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存在,可能仅次于大明金陵皇城的守卫森严。

    当然了,这是步卒精锐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

    残兵败将戍守的大营那可不能同日而语,更何况朱棣率领的是自己麾下三山护卫,是精锐中的精锐,绝非一般的普通士卒能够比拟。

    所以这一路上纵使处于敌境,朱棣仍然半点担心都没有,哪怕最谨慎的张枫对此也是同感,任谁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枪锋芒,都不会来这里自讨没趣的。

    只是本来按照张枫的意思是走山海关在大明境内绕一圈去宁城,这才是最稳当的路线。

    为什么绕一圈,因为大明努尔干都司和北平布政司之间正好有一处口袋似的空洞,也就是那三不管



第五百六十五章 宁王朱权
    大军浩浩荡荡的清场而过,从古北口一直到大宁卫,也就是朱权的封地宁城。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马匪团被清剿了不下十个,也算是帮着大明边疆百姓铲除一些祸害了吧,毕竟这些马匪烧杀抢掠无所不作,恶行令人发指,灭掉了也是一件好事。

    还能提前震慑那些心有不轨的野心之辈,让他们看一看大明天威浩荡不可轻犯,哪怕现在大明看起来是损失了国公这种将帅,但仍然不是一些宵小之徒可以随便窥伺的……

    宁王朱权早早地就在城外率众等候,毕竟这一次自己的四哥统兵而来本身便是应了自己的邀请,为平稳大明边疆而来。

    他这个地主于情于理规矩上都需要亲自出来迎接才是,不然就要给人落下口舌,哪怕朱棣不在意这些小节,但传到京城朱元璋的耳朵里也会是一件不小的麻烦事。

    当大军离着宁城不远的时候,朱权就看见漫天的尘烟滚滚,也正是数万大军的行进才能造成如此的景象。

    朱权本身受封宁王,自然是也有自己的护卫军,不然何以在这关外宁城之地驻守,为大明保一方安定。

    可是他毕竟为新任王爷,这一片又是蒙人的地盘,朱权虽是大明皇子,但很多事情上难免也要有一些阻力,这就使得他在宁城自己的封国处能说话管用,但出了宁城地界可就大大的减弱了。

    尤其是往北去的地方,那里随时大明疆域之下,但实际上除了卫所控制的地区以外,大部分地方大明也无力掌握。

    基本上还是由蒙古各个部族管辖,只是他们现在是大明的臣下,要向大明进贡而已。

    但向大明进贡可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尊敬大明,蒙明之间的仇怨可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随便消除的。

    哪怕是纳哈出投降了也只不过是代表大明在高端武力上统治了这片区域,而不代表着区域内的民众也真的臣服于大明,最起码表面上看到的和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肯定是有些区别的。

    而令朱权担心的还不止这些。

    本身护卫军就没有扩充完备,虽然从关内带过来一只,但远远没有办法添补所有的空缺。

    要知道朱元璋最初的意思是让朱权镇守宁城,朱棣镇守北平,两地互为犄角共同抵御北方的敌人。
1...120121122123124...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