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每天都在等更
姑爷给分析了文章,也不说中与不中,只是叫人心里有个大致的底。
随后的十来天是考官批卷子的时间,叔叔们都等的有些焦躁,也有的隐隐高兴,看来考的不错。
三叔成叔林面色如常,看着淡定从容,眼角的喜意还是透了出来,应该就是考的好的,是水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的。
槐二叔这几天还在温书,其他叔叔们认为他考不过了,准备再战,也稍稍平静了下来,都在自己房里温书,谁也不打搅谁。
在高家一片风平浪静,其他学子们很有些躁动的不安,但又诡异的安静。
在街上,学子的喧闹没有了,都憋着一股气,似乎连府城也显得多了几分燥热。
例外的也有,就那个绿粽子。
他和几个感觉考的不好的去青楼了。成池逛街又碰到他和白秀才了,这回白秀才怼绿粽子去青楼,做“不第秀才”,基本是把绿粽子当初的话丢回去。
白秀才应该考的不错,不然不会直接怼。不然都没考上,有什么可嘲笑的。
等放榜那天,那条街都堵了,不管感觉自我怎么样的,都去看榜了。大红底子录的名,又称红榜。
上榜的喜极而泣,摇着同伴大喊“我中了,中了”,周围尽是一片贺喜声,和口呼同年的学子。还有哈哈大笑,笑晕过去的,成池觉得范进中举也不是虚言。没在榜上的,黯然失落,找了一遍又找一边,反复确认没有自己名了,就呐呐念着什么,一副失了魂的样子,活像行尸走肉。
欢笑是别人的,那个是正榜,与副榜没有关系。
第19章 重阳
【活动】秋游
【活动主题】重阳登高
【时间】隆德五年九月初九
【地点】常宁府城城外寞山
【活动成员】成池、高惠、卫昭、卫娇
九月九这天,成池三个加小萝莉卫娇带上随从若干秋游了。
九为阳数,双九重逢,即重阳。重阳登山是习俗,成池几个选择秋游活动的目的地是城外寞山。
寞山是文人的叫法,百姓通常叫它馍馍山。山像馍馍一样,扁扁的,中间鼓起一点小包包,格外秀气。
文人听着不雅,取名寞山,馍音同寞,文人登山而望,思乡、思人,叫寞山寓意空山寂寞冷。
我孤单所以山寂寞。
成池几个上山兴致勃勃,一路聊着。爬了会儿,还在远看不到山顶,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娇娇”卫昭说,“我拉着你。”
“哥哥,我可以的,我走不动了再让哥哥拉着。”卫娇小脸已经泛红,说话时深吐着气,自己坚持着向上爬。
寞山不高,对他们来说也不那么容易。好在前人已经走出了路,到不会让荒草刮伤。望山跑死马,人在山中看不见顶也能累坏了人。成池一行人又不知走了多久。
“啊”一声短促的惊呼,卫娇倒向一边。
成池眼前闪过卫娇惊恐的脸,下意识的伸了手,一把拉住卫娇。
成池自己都没发现,他刚刚的屏气,和拉住卫娇后的松气。
“真笨”他说“娇娇走路也会摔倒。”
成池小心扶正卫娇,把卫大小姐交给她的小丫鬟检查有没有伤着。
“我允许你叫我娇娇了吗”卫娇说着,瞪了瞪眼,好似张牙舞爪的奶猫。
“我刚刚帮了娇娇”成池捂着心口,“娇娇竟如此说”
成池缓缓吐出几个字,“我心甚痛。”语气甚是哀怨,委屈的小眼神也一个劲往卫娇脸上瞟。
“那……那好吧”小萝莉卫娇迟疑了下,又定了定神色,一抬小下巴,“看在你刚刚帮我的份上。”
“好”成池笑着说,“多谢娇娇大小姐仁义。”听着像是在哄孩子。
花了一个时辰,四人活动小组登上了山顶。寞山山顶是很大的一块平地。
“可惜看不见府城”卫娇颇为遗憾的说。
这个时候没有望远镜,府城看着模糊一片,只大致看着对称整齐。
文人重阳登高,一般再喝些菊花酒,赋诗写文,就可以愉快的回家了。
成池几个是没让喝酒的,活动策划人成池决定改为野炊。
【生火】高惠(动嘴,随从辅助)
【打猎】卫昭(……)
【布置餐桌】卫娇
【主厨】成池
第20章 农田?花田?
成池几个跟着秦先生读书,自在的很,秦先生的课很是随心。
平常私塾先生读背解疑,在农忙时都放个十来天假,叫学生帮着家里秋收,而一般商家、官宦人家的西席先生是不要求的。
高家在常宁府买了些地,都佃出去了。不是农户,也没地给高惠感躬耕之艰。
秦先生不是一般的西席先生也不是私塾先生,他在自己院子里划了八垄地,院子里两侧都是,把原来放着的盆景都移到小花厅檐下。
“先生,您是要我们在这种地”卫昭有点难理解秦先生的神奇操作。
“然也。”秦先生换了身粗布衣裳,不知他哪来的。高府可没亏待过他,先生到底住高家,自行决定在院子里开地可见一斑。
“躬耕陇亩,以效先贤。”秦先生捏着胡子尖尖,笑的眼睛都要看不见了,很为自己的主意欣喜。
高惠没有说话,不过秦先生吩咐,他没有马上照做可见他也是不赞成的。
“先生,农家现在正是秋收,我们现在种不是时候。”成池想着春种秋收,秦先生没理由了吧,春耕的艰辛成池记得,不想体会,能逃一时是一时。
秦先生眼里似是闪过笑意,说道,“做花田,冬里养梅,夏日养花,很是合适。”
欣赏了成池变脸的样子,再接着开口道,“你还可以练习莳花,如此也好。”
迎头一击。
成池脸都木了,他发誓,秦先生绝对在“偷偷”笑话他。
得,花田就花田吧。
成池几个把先生划的八垄地都挖开覆土。
成池好歹做过一段时间,适应了就能上手。开地的工作叫高惠、卫昭累的够呛。
高惠还能保持仪态,卫昭直接摊在那了。
第二天,卫昭试图装病,无果;耍赖,无果;偷懒,无果;告状,无果。秦先生胜。
第三天,卫昭老实开地,挖一点看一眼先生,像是被坑怕了。
傻孩子,秦先生能好惹
秦先生院子连着教室,空地很大,先生自己也动手了,
第21章 秋收明志
后来几天,秦先生带成池几个去庄子里玩。「算是……社会实践」
好吧,秦先生称之为“知其然”。
“好一副农家秋景图。”高惠对农家秋收很感兴趣,也由衷受农民的感染,感到丰收的快乐。
成池感觉还好,树啊景啊的,和小姚村差不多。要说不一样,这趟见着了农民脱谷,生生靠人力堆的,更多感到秋收的辛苦。
这个时候的打谷就在农田里,可出一块空地放着脱谷的物什,农人抓着一束稻谷在四四方方的大木盒子里使劲摔,叫谷子掉进大木盒子里。
“听”卫昭说着跑到道路边上,看着下边的收割的人。高惠拉着他,不让他一时兴奋过头栽了下去。
“嘿哟~嘿哟~嘿、嘿。”那农民喊一声摔打一下谷子,一下一下的连起来,唱成独特的调子。
等日头下了,农民收拾回家时,成池几个才发现木盒子里斜一根木棍,是嵌进木盒子里的。等这脱谷木头物件用完了,搬回去时,就倒扣着,叫人扛着里面木棍。
谷子掉进大麻袋里,拽着口子扛回去。再将谷子放进木凿里舂米,给谷子去壳,或直接买给收粮的商人。价钱上要便宜一点,农户人家愿自己劳力,多挣点辛苦钱。
打谷子的木槌和药房童子用的药槌差不多,个头上要大一点,女人孩子都能做。要是再大一点就和大锤一样了,就要成年的男人捶打。再倒进筛子里把米糠筛掉。
糠也有用处,喂猪有大用。再穷些,吃不上饭的也可以做食物,混着豆渣什么的多煮些,就是废柴火,听说吃着拉嗓子。
成池在庄子几日,就意外碰到了穷困人家死人的,捧牌位的小子饿的干瘦。
成家用不着吃糠咽菜,可一样要打谷子。
成池看着觉得效率太低,要是做上脱谷机岂不是能解放更多劳动力来这世上一遭,做了脱谷机和打谷机,岂不是兼济天下
忽的,又想到老家这个时候该是如此打谷的吧。成池的兴奋凉了下来。
天下太大,我愿叫身边的人过的更好。
想过后,找了木匠商量,做个带利齿的镂空木桶横放,中间有着木轴,用什么带动木轴呢妇人纺织,不也要带动轮轴转动,交给木匠吧。
成池把想到的都教给木匠,怎么凑一起去应该不难,成池不了见,但能做纺织机就能做成池要求的脱谷机。
打谷成池没想到好法子,只是在影视剧里见过。几个拉着系着重物的绳子,同时用力撤,叫重物拉去来了,又同时卸力,让重物砸下,下面谷物就能脱了壳,也可能是谷子从稻谷穗子上掉下来。成池是记不清的,姑且试试吧。
第22章 回家过年
冬至饺子腊八粥,姑奶奶给成池几个是按节气补。要过年了,成池在高家过了腊八带着高家的年礼往夷县里赶。
在路上走了五天,到家就看见二婶抱着个孩子,桃红底子碎花布裹着个婴儿,白嫩嫩的,一个包子脸,小娃娃正在睡觉。
“大郎回来了,可是瘦了,老祖宗可念叨你啦。”说着,二婶伸了一支手捏了捏成池胳膊,还是温柔样子,连说着“瘦了瘦了。”
成池被捏着很不自在,好在二婶捏了下就缩回手,抱紧了她怀中的婴儿。
她抱着的是孩子,叫成澹,音同蛋。二婶秋里生下的。是了,离家的时候二婶是三个月的身子,现在该是生下来了。
成澹名字老祖宗取的,就不吐槽了。只是感谢老祖宗给他的名字是成池。
去正堂见过老祖宗,问及学问,成池细细回了话。老祖宗就叫他回大房了见见母亲。
成池打正堂回来,穿过回廊,施施然进了东边的屋子,也就是大房所在。
这个时候屋外没个人,房门紧闭。
要是这堂弟是心中有准备的话,那母亲那就是给放了个惊天大雷。
母亲生了,在坐月子!
「生了」
「什么时候怀的」
「合着我出去一趟,我妈偷偷生了二胎」
成池心里那个复杂啊,像是村里妇人洗衣服,揉把揉把,再拿木头捶捶打打。
脸色跟打翻了调色盘似的,各色都有,十分精彩,最后混成一脸黑。
穿越古代都是多子多福的,成池没想自己会是独生子,可回家,母亲一指小木床上的婴儿说“那是你弟弟”。
弟弟小些,还一副红红的模样,估计生下来不久,问过母亲。
“腊八那天生的,他倒是会赶好时候。”母亲说着,眼睛跟润了水一样,笑意盈盈的。
成池随着母亲视线的方向又看向了弟弟。
红皮猴子放在
第23章 传承
腊月里,成池跟着去买年货,给自家的耕马套上笼头和马车。坐着自家马车,成池感觉像乡下老爷的派头,看乡村景色也有滋有味。
老祖宗领着头,带着成池进了县城,一路到了集市,买上五石米面,挨着堆放,堆满了马车,坐不下人。
“老祖宗,家里米面过年要用这么多”看着满车的粮食,成池有些吃惊。
家里的粮食是不卖的,平日尽够吃的,甚至还有剩余,就是给亲戚家送年礼,可还要搭上四色礼,没道理过年了要买这么多粮食。
“大郎,你可知从成家在夷县小姚村扎根,到根深叶茂,是为什么发展成如今模样”
“自然是老祖宗厉害。”成池脱口而出。在成池眼里,老祖宗就是扫地僧一样的人物。
老祖宗笑了,说成池一句淘气,显然不当真,说着摇了摇头,接着道,“原因有二。”
成池正了正颜色,洗耳恭听。
“其一”老祖宗顿了顿,回忆着,眼神有些恍惚,说道,“是与人为善。”
“五十多年前,我来了这小姚村,村人帮扶,我也与人为善,打家里立起来了,报答村人,就给那些帮扶过我的村人送上些粮食,后来是给鳏寡孤独送粮,不一定多好吃,也不受饿。与人为善,帮扶乡里,这是仁德。”
“若是别人以怨报德呢”成池也有些好奇。
升米恩斗米仇也不是说说而已,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哪里都有可能发生。中山狼不也是说那忘恩负义的人
老祖宗收回放空的视线,笑了,“那是仁德,也是立名。名正则言顺,若有个什么,自然师出有名。”
成池若有所思,老祖宗接着说,“四十年前,我就带你爷爷去送粮,二十年前,就叫你爷爷带你父亲送粮。如今你也发蒙,今年叫你父亲带你去吧。”老祖宗直接下来决定。
成池没反对,接着问,“其二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