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我就问你,这事儿要是搁你身上,你闹心不闹心
谢正把孙逖和李昂的情况说了个明明白白,谢直听了就是一捂脸,这要是我,我特么弄死孙逖的心都有!你还觍着脸给我推荐“人才”,我要是选中了他们当进士,我就是那个!
后来转念一想,不对。
“二哥,既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此复杂,那孙逖员外郎为何还要向李昂推荐你我二人,难道员外郎他……”
这事儿要是真的可就操-蛋了,自己还拿孙逖当好人呢,结果呢这糟老头子坏得很,这是要给我玩借刀杀人啊!
谢正闻言苦笑。
“三郎,你想多了,孙逖员外郎还真没有坑害咱们兄弟之心……
你想,这么多年,一直是孙逖压着李昂,就算怨怼,也是李昂怨怼孙逖啊,孙逖有必要怨怼李昂吗
事实上,孙逖员外郎一直拿李昂当做普通同年相处呢,根本不知道人家李昂的心里都快憋炸了……”
谢直一听,行了,明白了,孙逖这就是一个糊涂蛋啊,至于向李昂推荐谢家兄弟,纯属好心办坏事,这特么比坏人诚心坑你还可怕!
一念至此,谢直也是心有余悸,这要不是他面对诱惑坚持了自我,真要把诗文集给孙逖,孙逖再往李昂那一推荐,嘿,你猜这天降神雷能有多大个儿!
谢正也是一脸戚戚然。
“好运气啊……三郎你明明不知道这些,还能躲过这个天雷,嗯,这不是大气运,什么事大气运”
谢大气运直,转念一想,虽然阴差阳错地躲开了这个大坑,固然值得庆幸,但是也不过是没有让局势变得更坏而已,这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啊,现在的问题是孙逖不当主考官了,他们两个的进士及第可就没了着落,这怎么办
“二哥,你是不是还想行卷啊要不我陪着你再去李昂家试试虽然瘦金体不能用了,不过我这还有几首好诗……”
他还没说完,就发现谢正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自己,还满脸古怪。
“二哥,你啥意思”他都快让谢正这种古怪的表情逼疯了,难道这里面还有事儿!
只听谢正问道:
“三郎……你真不记得了……”
谢大气运存疑直,一脸迷糊地摇了摇头。
“其实……你倒是陪我去过李昂家……”
“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
“你还记得当初你陪着我第一次行卷去的那家吗”
“记得啊,他家小厮贪得无厌,给他个门包吧,还不给咱们兄弟通禀,他还敢当着二哥的面冷言冷语的,小弟一时气愤就给了他一脚!
然后他家出来个官家,还想给那小厮拔份儿,咱兄弟能给他那脸吗!
给了他几句不好听的,这叫‘莫道言之不预’,丫要是还敢跟咱们兄弟这个那个的,二哥,都不用你动手,小弟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全办了!
嘿,最后怎么样!他还不是乖乖地给咱们兄弟道了歉
……呃……”
说一半,自己就说不下去了……
谢二胖子一脸悲愤地说道:
“那就是李昂家!”
谢大气运肯定没有直,顿时傻眼了。
兄弟俩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竟然两两无言。
谢正还反过头来劝慰谢直呢,“行了,就这么着吧,三弟你也不用多想……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看来我也行卷不成了,正好,咱们兄弟同进同退,一同前往科场,生考吧!”
说的谢直竟然无言以对。
就这样,俩兄弟如同斗败了的公鸡一般,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却没想到,早有人在家中等待。
“见过三郎,我家主人有请!”
“你家主人是哪位”
“严挺之!”
第154章 敲打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谢直坐在严府的书房之中,静静的看着严挺之,他年岁虽然不算大,却也不小了,看面相,应该是……五十多岁这个年纪,在后世,就是个中年人,虽然多了人生最精彩的那一段时光,却正是最为成熟的时候,但是,在大唐,自称一声“老夫”,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最起码,也是个半大老头了。
所以,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派人把谢直请到严府,都不用通报,直接带入书房——在大唐,这是极其亲近的表现了。
可是两人近亲吗
第一次见面不说,谢直进了书房之后,人家严挺之就自顾自地在那里写写画画,根本不搭理谢直,俗称,给他晾这儿了。
对此,谢直嗤之以鼻。
这种套路,他在后世见多了!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者是单位的领导,有事没事就给你个难堪,要不然就是对一件小事借题发挥,折腾完了以后,还甩出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美其名曰“敲打”,还得给你说呢,我这可都是为了你好,你看,上回什么什么事,你办得就不好吧,就是什么什么道理没弄明白,这回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你知道什么什么道理,但是光跟你说,你记不住啊,现在呢,经过这一番“敲打”,是不是记住了
可是,你记住了吗
谢直不知道别人,反正他是什么道理都没记住,就记住“家长、老师、领导”这些“长辈”给他挖坑了!
我是“晚辈”,我就不要面子的吗
有什么事儿不能明说或者指着别人的错误让我引以为戒也好啊,何必做这些所谓的“敲打”你是为了让我明白道理,还是就为了给我难堪
如果说,必须以“伤了面子”为代价,才能明白所谓的道理,那我宁愿去撞个头破血流!
我不怕疼,我怕脏!
谢直十八岁的时候就是如此,二十八岁的时候依然如故,没想到穿越打了大唐,又看到了这所谓的“敲打”,他能痛快的了吗
但是,他还真不敢给严挺之甩脸子,为啥,因为咱自身的修养,决定了和“长辈”接触,多多少少还真得注意着点,起码的礼貌还是要有的,即便他正在“敲打”你。
说白了,长辈“敲打”你,你不高兴,也没辙啊……
至于严挺之算不算长辈呃……仔细想想,还真算……
严挺之,华州华阴县人,进士出身,历任左拾遗、给事中等等官职,还当过一任吏部司勋员外郎……
你看重点来了不是
严挺之典选科举的时候,是开元十五年,在那一年,他点中了一个进士,名叫王昌龄……
在唐代,在尚书省试这个级别的进士科考试中,赴考学子对选中了自己的考官,有个专有的称呼,“座主”,具体的意思呢,可以参考明清王朝的“座师”。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吧
王昌龄管严挺之叫“座师”。
谢直管王昌龄叫“王师”。
所以,谢直应该管严挺之叫……师爷
这都差了两辈了,你说谢直还敢给严挺之甩脸子吗尊师重道在大唐可不是一种美德,而是道德要求,还属于带着强制性的那种,你要是不尊师重道,不配为人,天下共诛之!更遑论“师爷”了
就在谢直胡思乱想的时候,严挺之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文稿,抬头,一见谢直,故作大惊失色状。
“哎呦,这是谁啊!这不是名满洛阳的汜水谢三郎吗您什么时候到的寒舍蓬荜生辉啊……”
谢直一听,顿时满脸黑线,瞧,“敲打”来了,又不敢说什么,只得陪着笑脸,心中暗自腹诽,严老头你够了啊,多大岁数了,还玩这个,有意思吗你!嘴上却说道:
“还请严师万勿见怪,三郎年岁小,不懂事,怕扰了严师的清静,这才没有登门……”
只听严挺之冷冷一笑。
“哦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看不上我严家的门庭呢少伯(王昌龄字)给你的书信何在”
谢直一脸苦笑,得,还真让这老头给待着理了,他离开汜水的时候,王昌龄曾经塞给他三封书信,让他到了洛阳之后,如果需要的话,就可以上门求助,这也是王昌龄为谢直这个弟子铺的路,等于是把自己的人脉资源留给了留给了谢直,三封信中,就有给“座主”严挺之的一封,只不过他一心不想行卷,也就没有动用这些资源。
结果,严挺之倒不高兴了,想想也对,就算谢直不想行卷,知道长辈在洛阳,起码也得上门问候一番吧说到底,这也是谢直不大不小的一个疏漏。
谢直无奈,只得老老实实地把书信呈上。
“哼!”严挺之结果书信的时候还瞪了他一眼,很是不满,拆信,看信,片刻之后,放下信,再次开口。
“既然书信在手,为何不早早登门不想考进士了,还是看不上我严挺之,觉得向我行卷没用”
谢直一摇头。
“看您这话说的,我瞧不起谁也不敢巧不上您啊,就算考上了进士,不也得在您手上过一遭,要不然怎么当官啊”
关于这一点,谢直还真没有胡说,严挺之在张九龄为相之后,被张九龄调入中枢,如今官居尚书省左丞。
尚书左丞,这个官职可就牛-逼了!
从三品,有个别称,“左仆射”,如果在官职全称后面再加上“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就是响当当的大唐宰相,即便没有这个后缀,也是当之无愧的朝堂高官,排名在他前面的官员,屈指可数。
具体的执掌呢与尚书右丞共同管理尚书省六部。
再具体一点,通判省事之余,主要管理吏部、户部、礼部,也就是说,人事权、财权、科举考试选拔权,都在人家手里攥着,那是天天都得去政事堂上班的主儿!
有地位,有实权,说的就是严挺之。
谢直疯了,看不起严挺之!大唐官场之上,除了宰相就是他了,谢直要是看不起他,还能看得起谁啊
严挺之又是冷哼一声,他也知道谢直所言不虚,便停止了“敲打”,拿起了桌案上的文稿。
“行了,说正事……”
谢直一看,文稿抬头就是两个大字,论盐,还是用瘦金体写的,越看越是眼熟……
第155章 严·老狐狸·挺之VS谢·小狐狸·直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能不眼熟吗这《论盐》就是谢直写的!
那是当初王昌龄在汜水县教导谢直的时候,让谢直写下的一篇策论,当时就把王昌龄给震了。
当时谢直特鸡贼,不管写什么,王昌龄看过之后,他都要收走,还说什么瘦金体以后有大用,不能随随便便就流通出去,弄得老王没辙没辙的,也就任由谢直把所有文字全都收走了。
唯独这一篇《论盐》,王昌龄不让收,问他为什么也不说,就一句话,有用,再问,差点翻脸,谢直一看,反正也就是一篇,无所谓的事儿,也就给了老王这么个一个面子。
他却没有想到,这篇《论盐》却到了严挺之的手上。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肯定是老王看着这篇策论写得好,私下里寄给了自己的座主,一来期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二来也有为了谢直铺路的意思,至于为什么不明说嗨,大唐很多文人都是这臭毛病,我帮了你,我自己不说,等着你自己悟,这叫什么这叫不求回报,这不显得高风亮节不是
严挺之看着谢直若有所思,也是一阵无奈啊。
他在八月份就收到了这份《论盐》,一时之间惊为天人。
前文说了,严挺之身为尚书左丞,不但管理着吏部、礼部,还管着户部。
户部是干啥的
大唐财政部!专门管钱,花钱,挣钱,都是户部的事儿。
听着挺牛-逼,实际工作却不好做啊!
如今是开元二十二年,很多情况都在悄然变化,尤其是天子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之后,这种变化就越来越明显,具体到财政上,就是赋税越来越难收,而宫中、朝堂的用度却越来越多,一股奢靡之风渐渐兴起,大有横扫大唐之势,天子怎么花钱,严挺之管不了,他负责的户部只能去管如何才能多收一点赋税上来。
但是赋税是那么好收的吗
大唐乃是传统的封建王朝,农业为主、商业补充,这种以农业为主的王朝财政,有个特点,就两字,稳定。
稳定好不好当然也挺好的,每年的赋税少也少不到哪去,固然值得欣喜,但是反过来来说,稳定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每年的赋税多也多不到哪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挣的有限,花的越来越多,这咋整就算花呗也得下个月还款啊,更何况严挺之也没地去找支付宝去啊。
就在此时,《论盐》横空出世,里面一句话让他大为心动,食盐专卖!
早就被“财政赤字”愁白了头发的严挺之,能不激动吗,他恨不得马上见到写下这篇《论盐》的人,好好探讨一下事情的可行性。
可是他不能啊。
为啥
一个堂堂的尚书左丞,跑到汜水县去见一个还没通过县试的学子,像话吗那是毛头小子才会有的毛躁,他行么
怎么办
好在王昌龄的第二封信又到了,写这篇东西的人,叫谢直,不日就要前往洛阳参加府试,我还给了他一封信,让他送到您的府上,到时候,请看在我的面子上,对他照顾照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