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当然,这个名额肯定不会多,但如果只是你们兄弟二人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说到这里,孙逖看了谢氏兄弟一眼,满脸骄傲,一副“怎么样,我够意思吧”的样子,看得谢正脸都绿了。
谢直还纳闷呢,二哥这是怎么了,怎么这幅表情,只听孙逖继续说道:
“我今天把你们留下,就是向你们一人要一个诗文集子。
如今我手上只有二郎的诗文集,还是用瘦金体抄写的,这个自然不能拿去关说,我还要留着欣赏呢……另外三郎你的诗文集子还真没有。
你们二人今天带了没有,要是带了,就给我留下,要是没带,就尽快给我送来……”
谢直一听就明白了。
孙逖要他们二人的诗文集子干啥拿着去跟李昂关说呗。
注意,必须是“拿着”,要是不拿的话,容易节外生枝。
比如孙逖和李昂两人交接工作的时候,孙逖说行了公事大概就是这些,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再找我,然后司勋员外郎要负责国朝的伦才大典,为朝廷选材,任重而道远,你要留心啊,巧了,我今年发现了两个不错的人才,很有才华,这是他们的诗文集,你看看……
这个时候孙逖把谢氏兄弟的诗文集拿出来给李昂。
人家李昂也混迹官场多年,这点事儿还不明白吗
收下诗文集,不管真的假的吧,略略一翻,哎呀,还真是两个人才,好,真好,还是孙逖员外郎为国选材尽心尽力啊,行了,您放心吧,交给我了。
俩人前后这么一说,孙逖在卸任的时候“留个话”,李昂在上任时候“接个话”,就等于人家孙逖用自己的面子,给谢家兄弟保了两个进士名额出来,李昂只要是正常官员,一般都会给前任这个面子。
这件事里面,诗文集子是个道具,但是必须有,有了诗文集,孙逖这叫“为国荐材”,闹到金銮殿,也是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李昂呢,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不接诗文集的道理,你是为国选材,我是为国荐材,收下诗文集,现在是你的责任了,你不收也得收啊。
可是他只要一接了这诗文集,就必须标明态度了,好还是不好,这得当场就说清楚,要不然就是拖着,行,我回家看看那叫不给面子!
可是你想想,李昂刚刚从孙逖手中接过了主持科考的权力,好意思说不好吗
这诗文集,不好,也成好的了。
可如果是“好”,自然也就必须给人家留下进士的名额了,要不然你喊什么好难道为国选材不应该选好人才吗!
但是,如果没有诗文集呢
孙逖交代完公事,说,对了,今年有两个人才不错,汜水县的,兄弟俩,二郎谢正三郎谢直,两人名头不错、才华也不错,兄弟你看看……多费心吧……
然后李昂可能顺势说一句,行嘞,我留意留意他们。
但是呢,人家心里怎么想孙逖你特么有病吧,都卸任了,还想占进士的名额,啥意思啊你,把为国选材这种事当成自家的自留地了这是为国选材还是为你自己选材呢!
没有了诗文集这个道具,孙逖只能干巴巴地说,李昂却不用当场表态了,等过了交接的当场,后任给不给前任面子,这可就不好说了……
甚至于孙逖为国荐材,却拿不出诗文集子,那还是不是“为国荐材”也得两说,要是碰上较真的,一纸弹劾直接送上朝堂——孙逖弄权!明明卸任了,还干扰了现任官员为朝廷选材,不是弄权是什么!
一个是“为国荐材”,一个是“孙逖弄权”,有没有诗文集这个道具,就是这样的差别,其中韵味,大有不同。
谢直想明白了一切,不由得沉默了。
他通过了府试,原本又有孙逖的保证,可以说进士名额唾手可得,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孙逖卸任主考官,眼看着进士又远去了,好在孙逖提出要帮着他去关说一番,一瞬间又是峰回路转,仿佛进士又被拉倒了他的眼前……
需要他做的,只不过提供一个诗文集子而已,如果拿出来,他就很有可能进士及第。
但是,他也曾说过科考不行卷啊,给了诗文集子,不就是让孙逖替他去行卷了吗哦,自己不去,让孙逖替他去,这就不是行卷了糊弄谁呢!
一边是近在眼前的进士及第,一边是所谓“不行卷”的坚持,在谢正满是焦急的目光中,谢直做出了选择——
“多谢员外郎好意……
得之吾幸,不得吾命!
三郎……还是自己想想办法吧……”
第152章 多谢员外郎美意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谢直拒绝了近在眼前的进士及第
孙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就震惊了。
“想办法你能想什么办法
三郎,我可得跟你说清楚,那李昂与我大不相同,他看待书法一道,曾经直言——那就是个工具,承载文字而已——书法的好和坏,对人家来讲,真没有什么吸引力,你可别想着再用瘦金体去敲门,即便瘦金体如今风靡整个洛阳,他李昂也断然不会因为你的书法而对你另眼看待。”
说道这里,孙逖也略略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对谢直说道:
“三郎,你是不是有些不好意思啊想着我卸任,不愿为我添麻烦
大可不必如此,不说孙某真心喜欢你的瘦金体,又对你这个人颇为看重,就是提起王昌龄来,你我也是一家人啊……
王昌龄是你的启蒙老师,也是去年在我的手上考中了制科,有这一层关系在,我也算得上你的师长了吧
你和自家师长又何必拿这种架子呢,进士及第,事关前程,这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谢直一听,不说话是不行了,孙老爷子这脑洞还挺厉害,竟然还能联想到不好意思上去,我是那样的人吗
“员外郎误会了……
三郎对王师也曾有过明言,今年科举,断然不会行卷!
虽说如今事情有变,三郎也不愿意出尔反尔……”
孙逖一愣,“这是为何”
谢直就把心中的想法简单说了一遍,说白了就一句话,我就是瞧不上“行卷”这种事!
最后还拿于诚举了个例子。
“那于诚才华出众、为人方正,颇得我家王师看重,结果就是因为拿不出钱财去行卷,这才不得已之下委身于河阴县,做了一个小小的文吏……
反观今日饮宴中人,我不敢说每一个都是薄凉之辈,不过他们心中还是利益为重吧一个个都把眼睛直勾勾地盯在你的司勋员外郎的职位上,终究难得君子二字的评价……可如果今年还是您主考科举,那么,他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得中进士
这公平吗
德才兼备之人沉沦下僚,薄德无才之人高居其上,还不都是行卷一事闹的
所以,三郎科考,断然不会行卷!”
孙逖一听,得,没法劝了,人家汜水谢三郎这是矫情也好有怨气也罢,反正就是看不上“行卷”,连带着对大唐科举制度都大为不满,最后举例子的时候,连他孙逖都被捎带上了,这还咋劝
想明白这些,孙逖就转头看向谢正。
“二郎怎么说留一本诗文集给我吧”
谢正赶紧摇头。
“多谢员外郎美意。
我家三郎得员外郎青眼有加,这才许了我一个进士的名额,二郎心知肚明,这是借了三郎的东风……嗯……现在呢……既然三郎想自己想办法,在下也就不敢以当初的笑言麻烦员外郎了……
所以,二郎愿意与我家三郎共同进退。”
谢直一听顿时大急,不是,二哥你有病啊!我不行卷是我自己的事儿,我能想办法,你跟我一样吗你这么正统的国子监学子,你不行卷那不是等死吗这么好的机会,还是人家孙逖主动提出来的,你推脱个什么劲儿啊!连忙就给谢二胖子打眼色。
也不知道为什么,谢二胖子这回好像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一般,对谢直的暗示视而不见。
孙逖一看,差点气乐了,说你们是“正直兄弟”,你们俩还真“正直”啊好啊,一个看不上行卷,一个要全兄弟之义,那我这还上赶着给你们想办法,我特么有病啊!
事情说到这里就算是完事了,孙逖不再说话独自喝酒,谢氏兄弟连连致歉之余,又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孙宅。
不道歉,不行,毕竟是拒绝了人家的好意。
不道谢,也不行,人家对你的这份好,你接不住,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也得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你想想,人家孙逖堂堂员外郎,卸任了还想着你的科举事,这是图什么是爱情吗是和平吗都不是,人家就是纯粹地为了你好。
不错,人家是说过,要给谢家兄弟一人一个进士的名额,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家依旧能够在司勋员外郎的位置上继续主持开元二十三年的科举考试。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前面的前提都没了,后面的承诺,自然也烟消云散。
这一点上,人家孙逖对谢氏兄弟一点责任都没有。
别说是口头的许诺了,就是后世签订了书面合同,又有多少出尔反尔的,你有招吗上法院起诉也好,组织人马闹事也罢,折腾到最后,除了一地鸡毛,还能得到什么,起码不是你最初的构想不是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的身上,提前告诉你一声就算仁至义尽了,别的事人家管不着,理由都是现成的,不可抗力!
但是孙逖呢人家在得到卸任消息的第一时间,不但直言不讳,还给谢家兄弟想好了解决办法。
你谢家兄弟不用这个办法,是你谢家兄弟自己的事儿。
人家孙逖能够动脑子替你想,还准备身体力行,这就是对你的好,这就叫天高地厚的恩情,你不感谢,行吗
谢直出了孙宅的时候还一直在想呢,这孙老头确实是个好人啊,日后有机会,真得报答一番。
至于如何报答,他现在可没时间琢磨……一把拉住了谢正的衣袖。
“二哥,你刚才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把诗文集子留给员外郎”
谢正一愣,“我什么要把诗文集留给员外郎”
谢直怒了,“多好的机会啊!你留下诗文集,让他帮你打声招呼,进士及第,唾手可得!”
谢正的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三郎……你不知道吗”
谢直没好气,“我应该知道什么!”
谢正的脸色变得极其精彩,先是错愕,随即恍然,最后摇头轻叹,竟然还带着浓重的庆幸。
“三郎啊,没想到啊,二哥我是真没想到啊……
以前你说你不行卷,二哥还对你多少有点埋怨……
如今一看,你这是有大气运啊,怪不得不屑行卷呢……”
谢二胖子这一番话,给谢直说愣了。
“二哥,到底是什么意思,你说清楚了好不好”
第153章 大气运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刚才孙逖员外郎提起过,他和李昂乃是同年,这倒是不错,他们二人都是开元二年的进士,你知道哪一年的状元是谁吗”
听了谢正的问话,谢志一愣,这事儿他还真不知道……不过看现在的意思,孙逖的仕途明显要比李昂要好啊,不管两人以前都做过什么官,起码现在是孙逖卸任了司勋员外郎之后,李昂才能去接任,这么一看,想必孙逖在官场上的起点也应该比李昂高……吧
“开元二年的状元是……孙逖”
谢直试探着一问,谢正哈哈一笑,直接摇头。
“错了,是李昂。”
谢直就愣了,一股古怪的感觉油然而出,怎么会呢
只听谢正给他解释。
“这里面,就牵扯出当初的一段掌故……”
原来,李昂乃是赵郡李氏出身,那也是“五姓七家”之一,在大唐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了,而李昂生在李家、长在李家、学在李家,自幼聪颖好学,年纪轻轻就得了个“少年神童”的称号,幸亏他叫李昂,不叫方仲永,也没有一个为了钱就带着他满世界乱转的老爹,故而顺顺利利地张大,前往长安,参加科举。
介绍到这,就都能看出来了吧人家李昂青少年时期过得很是顺遂,又是名门,又是神童的,自然心气也挺高,还没考试之前,人家就给自己立下了志向,剑指状元郎。
结果,情况很好啊,人家果然状元及第,李昂也就走上了人生前二十几年的巅峰。
不过,他却不知道,此巅峰,便是他人生的巅峰了。
因为还有一位爷,也同年参加了科考。
孙逖。
要说起来,孙逖的情况和李昂还真差不多,虽然家门不如赵郡李氏显赫,却也是潞州名门,也是自小就有神童的美誉,结果一考试,艹,让你李昂拿了状元!
孙逖当时就不干了,我接着考去!转身就本了制科考试,一考,考中了,还一连两个!
这么一算,进士及第,当年连中两个制科,一个哲人奇士,一个手笔峻拔,当时就名动长安,随即闻名天下,把开元二年进士科状元的风光,遮盖了一个严严实实。
随后孙逖的仕途也顺遂得不像话,山阴县尉、秘书省正字、左拾遗、起居舍人……全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清贵官职啊,最后才是司勋员外郎,为大唐主持国朝伦才大典。
反观开元二年的状元……呃……那状元叫什么来着……哦,对了,李昂,具体的官职就不说了,反正他在官场沉浮二十年,到头来,最能拿的出手的官职,还是这个司勋员外郎,还是从孙逖手里接过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