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这个道理,谢璞不说,谢直也明白,而且谢二爷也没把话啊说透,真正“招摇”的,不是这通折腾,而是“明法科的榜首”。

    事情办得倒是很顺利。

    谢直本来就是国子监明法科出监考试的头名,天然就获得了参加尚书省明法科考试的资格。

    在他考进士无望的情况下,怎么办

    考明法呗!

    报名,户部归严挺之这个尚书右丞管,想不认谢直这个报名也不行啊。

    考试,谢直满脑子都是唐律疏议

    判卷,孙逖能够重新主持科考,正是拜了谢直所赐,咱也不用刻意照顾,起码不会给他设置障碍吧。

    结果,硬生生就给考出来一个明法科榜首!

    这个结果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

    好家伙,天子刚刚说了,“十年之内不得作诗”,你嘞转身就考了个明法榜首出来!

    是,明法科倒是不用作诗,但是是那么回事吗!人家李老三是那个意思吗

    您这特么是跟谁对着干呢

    合着您当初考进士是虚晃一枪啊谁家考科举还玩兵法啊!

    严挺之一个劲埋怨孙逖,你脑子有水吧,你就算是真喜欢这小子也没这么办事的啊!你点中他不就行了,干嘛给个他个榜首嫌事儿小是怎么着!你到底是喜欢他还是准备坑他!

    孙逖还满肚子委屈呢,我倒是想给他个低名次,可是我也没办法啊,明法科就是考律令,这东西跟作诗又不一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家谢直一来没有用错律令,二来判罚也没有问题,你让我扣分,我扣什么分总不能是卷面分吧我能瞪着眼说瘦金体不是好字吗

    好吧,不管怎么说,谢直虚晃一枪,得了明法科的榜首。

    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了,谁考了第一还不高兴几天啊

    但是谢直也得避讳着点儿,谁让咱们虚晃这一枪,是晃了李老三一脸呢

    所以,就在家待着吧。

    这一待,可就无聊了。

    以前吧,没考试之前,好歹还能看看书呢,现在考完了,还看个屁啊

    二叔谢璞,上班。

    二哥谢正,天天喝酒庆功。

    姨娘冯氏,家里一大堆事情需要她来操持。

    谢直总不能天天陪着小岚儿玩吧,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咱不成幼儿园老师了

    另外谢直说是在家待着,其实也是在等待一个消息。

    啥消息

    等着吏部的人过来通知他去选官啊!

    咱费劲吧啦地进行科考,图的是什么,不就是想当官吗要不谁费劲干那个!

    可是,这人怎么还不来呢!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谢直一想,得,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呗!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儿,自己上点心,不丢人!

    一想到这里,谢直也不在家躲着了,出门,直奔尚书省吏部本司……郎中的家里。

    这是给自己跑官去,哪有奔单位的,当然得去领导家里拜访啊。

    至于这位领导,巧了,尚书省吏部本司郎中,正是孙逖。

    如今孙郎中府前可谓车水马龙,如果说谢直如今在洛阳城中声明显赫,那么孙逖郎中就是炙手可热了,你想,主持科考的是他,支持选官的还是他,体制外向体制内转化的两道大门,全由他一人把持,也就是人家孙逖郎中职位略低,这要是再高点,“权势滔天”用在他的身上都没问题。

    谢直到了孙府,自然不用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候,和门房打了一声招呼,孙府老官家就亲自迎出来了,谢直甚至找到一种当初严挺之硬闯张九龄府邸的快感,想不到我谢直也有今天,朝廷大佬的府邸想进就进,嘿,真痛快!

    结果,这种快感,仅仅维持到见到孙逖的那一刻。

    谢直刚隐晦地说出来意。

    孙逖笑得差点从胡床上翻下去,就连引路的老官家也笑得直咳嗽,鼻涕眼泪在胡子上糊了一把,这都没耽误他笑不可支,谢直狠狠瞪了他一眼,这老头,真脏。

    孙逖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意,这才问道:

    “如何选官,王昌龄都没有教过你吗”

    谢直难得地老脸一红,当初离开汜水前来洛阳考试,人家王昌龄就根本没琢磨着谢直能考上,所以考试之后如何选官,根本没兴趣告诉他,不过这些话我会说!

    孙逖见谢直沉默,又是一阵大笑,随后才说道:

    “谁告诉你考上科举之后,马上就能当官的”

    谢直一听这个,顿时傻了。




第189章 大唐为官之道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进士及第,直接授官,一甲进士入翰林院、二甲、三甲进士六部观政,本年后二甲留京,三甲出外。

    那是明朝!

    大唐就不是这规矩。

    在大唐,你科考及第,不管是进士还是明经,这叫有了出身。

    有个专用名词——“释褐”。

    啥意思

    先说“褐”,这就是一种颜色,一种衣服的颜色。

    大唐对衣着服色,根据社会等级,做了划分。

    三品官,紫。

    五品官,红。

    七品官,绿。

    九品官,青。

    老百姓,褐。

    商贾、屠户,黑。

    皇帝,当然是明黄了。

    乱不

    按照“士农工商”来说可能更清楚一点。

    “士”,在大唐对应的就是官员阶层,其内部自有其他划分(紫红绿青)。

    “农”,在大唐对应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穿褐。

    “工”,是工匠,代表为“屠户”。

    “商”,自然是商户了。

    “工”和“商”穿黑色。

    那有了出身,为什么叫“释褐”不叫“释黑”

    因为在大唐,匠户、商户,不得参加科考!——知道李白才华光耀千古,却一生没有进入科场不就是因为他家本是陇西商户,妄称自家是宗室,那是他家到了蜀地安家之后的粉饰,不敢进场科考,就是怕被户部查出来跟脚——封建主义害死人啊!

    扯回来,顾名思义,释褐,就是让你把褐色的衣服脱下来,换成别的颜色,说明你已经不是老百姓了,但是,没说你能穿青色还是绿色,为啥,你还不是官身。

    直白一点,预备役官员。

    划重点,预备役。

    就是说,你还不是!

    那么预备役多长时间呢

    按照大唐的规定,进士预备役三年,明经预备役六年。

    谢直一听就怒了,怪不得都让我考进士,不让我考明经呢,这里外里就差了三年呢!

    孙逖却摇了摇头,少年,你想的倒是美,你以为就差这三年时间吗

    按照大唐规定,官员四年一任。

    比如你在那个偏远县城当了一任县尉,四年过去了,政绩不错,口碑不错,考核不错,你以为你要升官

    no!

    继续转入预备役!

    这叫“待选”!

    待选多长时间呢刚才不是说了吗,进士出身三年,明经出身六年!

    到了时间再来吏部,吏部把你上一任为官的档案调出来一看,哟,这是个有能力的官员啊,行,根据考核,给他升官,再派你个偏远县城,当县令去吧您嘞。

    然后又是四年,又是待选,周而复始……

    所以,进士出身,和明经出身,真不仅仅相差三年,而是相差三年的整数倍,具体多少个倍数,就要看你这一辈子究竟做过多少任官了。

    谢直怒不可遏,这么说,我费了这么大劲考了个明法,要六年以后才能选官

    孙逖摇头,你不用,明法和进士的待遇一样,也就是三年!

    谢直还怒,三年也不行啊,当了官,四年,回来就我就“被放假”了,而且是一放假就三年,这谁受得了!我这一辈才有多少个三年我可是想全心全意地为大唐服务啊,难道就不能让我终身为官吗

    孙逖,你想终身为官,也行啊,早点成为五品官,你就可以终身为官了,因为成了五品官,不到四年任期呢,基本都因功调动了,就算你干满了四年,皇帝也会考虑给你换一任官职,基本上可以稳稳当当地当一辈子官了。

    谢直一听,这还不如后世呢,后世考上个公务员,基本就是一辈子铁饭碗了,在大唐考了科考有了官身,干几年歇几年,卧槽,这官当得怎么跟闹着玩一样!

    至于五品官什么的,那就更扯淡了,大唐官品是九品三十阶,从最下面往上数,从九品下、从九品上、正九品下、正九品上……足足十六阶才能到从五品下!

    谢直一算,一阶就得(4+3)年,两阶就是(72)年,就算一切顺利,十六阶全部走完,112年!好得很,现在自己十九岁,想做到五品官,得活到131岁……那我还要个屁的终生为官啊,我特么早进棺材了!

    谢直说了,我就不信了,大唐的五品官全是这么熬上去的!那皇帝论政的地方也别叫金銮殿了,干脆叫长寿殿得了,一群百岁高龄老人聚集到一起,还论个什么今天你尿裤子没

    孙逖哈哈大笑,知道为什么五品以上官员为官一任,基本不到四年就升迁了吗,因为人家已经进入了皇帝的法眼,有政事堂相公为他们请功,同时拟定升官的请示,皇帝一看,确实不错,行,要不专门用“册”,要不专门下“制”,单独针对一个人,给他升官。

    而六品以下官员呢,从任免程序上就不一样。

    先是吏部本司组织这帮低层官员选官,然后上报政事堂,门下省看了没问题,再上报给皇上,皇上一看,我去,这就是吏部递送上来的人员名单,上面分门别类地写了好几十个人名和他们对应的官职,弄不好皇帝一个都不认识,但是也没关系,反正是低层官员,就这么着吧,然后御笔亲批一个“准”,就算给这帮人授了官了,这叫“旨授”。

    就从这个任免程序上来看,你就能看出皇帝对你们多不走心!

    那低层官员里面,他有走心的没有啊

    有。

    九品的校书郎、正字。

    八品的左右拾遗、左右补阙。

    七品的监察御史

    六品的尚书省各部员外郎。

    都是皇帝单独任命的。

    事实上,大唐朝堂上的五品以上官员,要不是确实有突出功绩的,不升官都对不起观众的那种,要不,就是释褐就是上述官员其中一员的,然后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转悠,过两年一升官,过两年一升官,慢慢地不就成了五品以上官员了。

    谢直一听,哦,原来还有这种套路啊,你早说啊,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就这么胡混过去了呢,欸,孙郎中,您看看我,是不是骨骼清奇,是不是可以直接选官个正字、校书郎啥的

    孙逖微微一笑,一句话就击碎了谢直的所有梦想。

    “想要释褐正字、校书郎,甚至左右拾遗、补阙,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基本的要求——进士出身!”

    谢直顿时没词了,刚才孙逖说明法和进士的待遇一样,也是三年一选,他还暗自窃喜来着,早知道这样,早就考明法了,谁费劲去考进士啊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啊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孙逖也是把谢直逗了个溜够,这才提出他早就为谢直准备好的办法。

    “有办法!考制科!”



第190章 制科,我不考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大唐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

    什么进士、明法、明经,这些都是常科,什么意思,常设科目,尚书省每一年都组织考试。

    制科呢

    “制”,皇帝单独下令的一种文书。

    制科,皇帝觉得最近这两年朝廷选拔出来的人才,好像没有几个才华横溢的,算了,亲自下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有没有言辞华丽的啊,来吧,考试,今年在常科之外增设一个科目,就叫“宏词科”吧,因为这种招聘的命令都是通过“制”这种文书来传达的,所以叫“制科”。

    制科在大唐多不多

    那真是多了去了!

    光各种名目,终唐一朝,六百多个!你知道皇帝的脑洞开在哪啊像开元二十三年年初时候,皇帝下令,让五品以上清贵官和各州刺史一人推荐一个,“可堪牧宰”,这就是“牧宰科”了。——这就有点扯淡了,光看这个科目,这是选拔宰相啊,你要是考中了,就直接能进入政事堂办公闹呢!
1...7778798081...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