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勋阳布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余生风起

    一位身材粗圆、皮厚肉糙的指挥使抱了抱拳,问陈老夫子,“老先生有礼,敢问李响既然有好东西,为何不找那些大族豪商合作,岂不是容易得紧何必费这么大力气,辛苦为我们这几位武人谋划,还不要份子,莫不是有什么阴谋”

    陈老夫子喝了口茶,抚须微笑,“这便要搞清楚,李响要的是什么”

    几位武人把身体前倾,那位身材粗圆的指挥使瞪着小圆眼睛等答案,之前抬杠的王指挥使伸直脖子。他们对这个问题疑惑好久,李响费这么大劲又不要份子,到底图什么

    陈老夫子抬起头,似有感叹,“禁军亲属盼着用贩卖炭炉、炭球和明月庄的出产得来的




第118章 开销甚巨
    参与李响发财大计的高级将官定下一些章程,便回家的回家,回房舍的回房舍,回军营的回军营。对上官拿出的章程基本满意的二十多位营指挥和更多都头终于结束了口水拳头互怼的场面,在称兄道弟的和谐气氛中,带着满身拳印脚印回家,心里满是火热。

    李响还没有休息,正和成江海喝着浓茶,“江南那边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也不知我那便宜岳父战况如何”

    成江海整理着大大小小的纸片,用鱼胶把它们分类粘贴到几本书里,同时摸着脖子抬头,“对付方腊贼军应无问题,刘大统制上山前便是大周勇将,在明月寨的几年又没有放纵手下,相反还培养了上百亲信。如今有了明月庄的物资支撑,再加上熊大春和刘元两位猛将,不说追亡逐北,至少不会拉韩世忠将军的后腿。”

    李响叹口气,心里着实没底,原时空的方腊可是闯下偌大名头、糜烂数省的枭雄,“希望如此,素素每日叽叽喳喳,老是为她爹爹担心。以岳父大人的实力,希望不至于落败……”

    “呲庄里开始向商洛和洛阳等地贩卖出产,我还以为能松一口气,多拿些钱粮在汴京使用。没想到军中的消耗居然这么大,支持岳父的三千人马便如此吃力,大周养兵百万……”李响本想从自己的分成中拿出一部分,改造一下租住的马家后院,顺便也把马如兰年久失修的房间修一下。没想到军队的消耗竟是如此惊人,这下没戏了,李响开始对大周的底蕴有具体的印象,凡事最怕比较嘛。

    成江海摸着下巴,抽出刘成栋要求调配的物资清单,“冬衣,棉被,粮食,酒肉,还有赏赐,这是一大笔支出。器械的修缮、家属的抚恤和治伤的医药又是一大笔,加上柴炭、盐巴等杂七杂八的消耗,嘶果然惊人,也就明月庄的公中能够及时补上这个窟窿。”

    “好些开销是大周的军队没有的,先说这军饷,就算是禁军,军饷能到手一半就不错了,哪里像大统制一样,还会贴钱给军士补到六成。还有酒肉,大周的兵士不扰民的话,一月吃上一次都难得。治伤方面更是,大周除少许精锐外,只有都头以上的将官才能得到较好的医治,哪里像刘大统制军中一样,受伤的人员不仅有抚恤,还有人细心照顾。”

    听完成江海的一番话,李响意识到他忽略了大周的时代局限。大周的士兵是很苦逼的,“好男不当兵”绝不仅仅指前途,而是指方方面面。军饷发不齐,家人吃不饱,武器无法保养,操练一团糟,都是普遍现象。平时还要给皇族、豪门和上官干活,有些地方的厢军与其说是军队,不如把他们当成民夫。

    还算能打的西军和人数最多的禁军,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坑蒙拐骗、杀人越货、骚扰百姓都是家常便饭,时不时还会爆出杀掉上官或携众逃亡的事情。这样的背景下,刘成栋的三千士兵居然能够吃饱穿暖,隔三差五可以尝到荤腥。受伤给医治,阵亡有优厚抚恤,更显难得。随之而来的,就像成江海分析的那样,钱粮压力大大增加。

    李响知道成江海的意思,但有些事情不能只考虑钱粮,李响摸着已留短须的下巴道:“岳父大人跟我商讨过几次,也是没办法,才咬牙撑着。”

    “岳父大人招安没几月,便要带兵出征,南阳厢军又那么糜烂,岳父大人连手下都没认全。为了加快整顿,不在战场上丢丑,只好以充足钱粮和优厚抚恤收拢人心。部队有一战之力,岳父大人才有建功的把握,明月庄才可以保全,钱粮倒在其次,这是其一。”

    “岳父的亲信在明月庄吃得好喝得好,没理由外出为大周和庄民征战,却要忍饥挨饿,所以岳父带过去的几百人最少要维持哥老营的待遇。”说到这里,李响也有些苦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待遇是不好降的。“于是问题来了,咱们庄里的人吃香喝辣,受伤还有医药,却让南阳厢军出身的两千多人喝汤,军心怎么保证这是其二。”

    “岳父大人刚刚招安,又是在江南征战,只能严格约束手下,不然被大儒告到朝堂就不妙了。士绅不给钱,岳父又不能侵扰百姓,缺少的钱粮便只能自己补上,这是其三。”

    李响一摊手,“公中一度崩溃,很大程度上因此而来。说实话,我也没想到维持一支可战之军这么难。这还是顺江而下走水路,途中的损耗不是很大,要是千里陆路……原本以为公中的收入已是很高,现在才知道很不够看,还需多多努力啊。”

    成江海认真听着,内心却翻江倒海,“明月庄哪里只有这么点潜力,只是坚持规矩,不向庄民乱伸手罢了。藏富于庄民,庄主所图甚大!庄主,不,主公每月的份子那么多,大都借给公中周转,拿到手中的铜钱从不挥霍,大部分交给未来主母随便花……”

    “这等不把钱放在眼里的心胸,这等不在乎美色享受的为人,这等体贴士兵不吝钱粮的做派。甘凉、陕北、河东的流民越来越多,方腊又那么嚣张,北地形势随时可能大变,十几年来天灾不断……嘿嘿,大周最好能撑下去,要不然主公趁势而起……”意淫中的成江海有些激动,不自觉地开始磨牙,还不时嘿嘿出声。

    李响见成江海这厮又开始磨牙,便知这个一心辅佐明君造反的野心小子又开始走神。李响也不打搅他,就这么看着成江海意淫。这种奇怪的主从关系也不知何时开始,放别人身上早把成江海埋了,但李响觉得没什么。意淫很正常,我也经常干啊……

    &



第119章 蔡全当家
    赵鼎流放期间,书法和茶艺确有显著提升,李纲和虞允文陪着赵相大人谈论了三炷香的茶艺,这才说到大周眼下的大事。

    李纲很担心围剿方腊的战事,“江南那边,四路援军带着厢军弓手稳扎稳打,方腊军被逐步压回杭州。物资钱粮调运不及,朝堂开了方便之门,韩世忠向西军和宗泽那里求援,姚平仲整日里朝西军讨要兵马,刘光世有江南绅商的支持,刘成栋那边仓促出兵,听说赔上了大半家产,咳咳。”

    虞允文比较尴尬,“仓促间推刘成栋上阵,既是看重他,也是抽不出将领,总不能把四川路的吴家兄弟调来,只能赶鸭子上架。好在刘成栋识趣,没有过线,只是补充了一些酒肉、衣服和医药,又极力配合韩世忠……”

    赵鼎也对刘成栋比较满意,“误入歧途多年,于战阵上竟无半分生分,为人知进退,是可用之才。山上那几年让他受益匪浅,大周正缺良将,望他好生做事吧。”

    李纲皱眉道:“之前因为江南糜烂,多地受灾,导致国库空虚。不得已之下,才大开方便之门,任四路将领各凭本事,筹粮练兵。如今秋粮陆续到位,也该加强管束,刘成栋自筹的钱粮也要垫上,毕竟层层相制、以文治武乃我大周的基石。”

    赵鼎和虞允文点头同意,于是十天之后,包括刘成栋在内的四路援军,很快被管束了起来,不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赵鼎拿出几封奏报,叹气道:“这是晚间刚到中枢的折子。关陇、陕西、河东的流民远多于往年,费些心安置下来,倒也没有太大的祸患,但西军和北地的厢军已不可抽调。宗泽在磁州掌控着十万大军,整日里催促粮草,还有西军的粮饷……”

    “淮南的大水灾连祸甚广,大理又刚从岭南撤走,当地一片糜烂,荆湖也多处受灾,入库的秋粮大降三成。还好商税补上一些亏空,只怕要用国库里的铜钱高价买粮,市舶司上缴的铜钱多出几百万贯,殊为不易,但海外跑船要严加管束才是……”

    “江南那边,已经收复的地方要尽快派遣县官到任,灾民要好生安抚。岭南需得免税三年,还有黄河以北的地方……现在的士子只想当清贵的官员,对边远的州县避如蛇蝎,大周黄河以北竟然缺上百县令,也不知蔡相怎么搞的。说到蔡相,唉……”赵相说到这里,神色有些不自然,李纲和虞允文对视一眼,低头喝茶,不再吭声。

    蔡相在流放途中病死的消息刚刚传回汴京,感慨者有之,痛快者有之,很多人心情复杂。蔡京门生故吏满天下,也因此遭到了新皇帝的猜疑,加上多年前的大败和隐约指向蔡京的贪腐问题,这颗大树终于轰然倒下。

    李纲谈到幽云以北的局势,“女真和辽国的下一场战事,很可能在明年开春前爆发。赵相以为我大周应作何打算,连辽抗金,还是联金灭辽”

    赵鼎脸色紧绷,情绪低沉,“如果可能,老夫宁愿两不相帮。整顿兵马,防范边境才是正事。不知汪相那里如何计较,就怕某些蠢人,只想着两败俱伤的好事。须知人家是野人,是蛮人,但不是蠢人,哪有那么多便宜好捡可女真毕竟人太少,便是再勇悍难挡,难道敢犯我大周不成”

    虞允文也有些“知兵”的名声,“赵相说得极是,想捡便宜也要刀子够硬,不然便成了笑话。女真人少,虽不惧它南下,终究要防止它伤人。下官以为要加大对宗泽的支持,加强对北地民间势力的拉拢,可战之军加上敢战之民,我大周可保无虞。”

    李纲附和,赵鼎也同意事急从权,加大对宗泽部的支持。几位士大夫对辽国的兴亡感慨一番,然后提到大相国寺的交易大会。

    “听说明日的大相国寺万姓交易大会,相比以往改动很大,还有很多新鲜东西”赵鼎吃着软糯的点心,随意问道。

    “圆光方丈捂得很严实,只听说有一种新鲜的采暖炉子,其它都是些模糊消息。”虞允文有个族侄刚到汴京,为的也是经营自家的生意,于是虞允文听到过一些风声。

    李纲身兼三司使,对财货方面很有研究,他放下筷子,皱眉道:“大相国寺当年的那位怪才,借由经办万姓交易大会的风头一举成名,这场盛会也成为大相国寺的财源。这些年大相国寺一直走下坡路,圆光大师在商货之道上颇有声明,难道大相国寺真有什么妙招”

    赵鼎挥挥手,“终究小道耳!”

    李纲拱手受教,“着相了,毕竟是小道……”

    位于汴京西城的蔡府仍然保留着蔡京风光时的模样,楼阁亭台、假山园林、高墙绿瓦、雕梁画栋。叠门重院的蔡府不复往日的车马喧嚣,此刻一片寂静,冷清中带有一丝衰颓。

    端坐于正堂的蔡家族人心有戚戚,蔡京权倾朝堂的时候,他们这些族人跟在后面经商买田、开矿跑船、读书做官,占了不少便宜。如今家主被流放,病死于道,事情就不妙了。

    蔡家当然不至于轰然倒塌,但掌握的利益要交出大半,周围的饿狼难道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大族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蔡家各房,不论嫡出庶出,都不想继续待在一起,等人上门割肉。

    蔡相已去,但故旧门生众多,多少会讲些情面,天地君亲师毕竟是儒学“正统”的一部分。留在族中可以享受余荫,另立门户会受更多刁难,别家朝他们割肉时也少了很多顾忌,但蔡家各房还是想各过各的,他们又岂是好相与的

    作为士绅大族,蔡家各房都留有后手,或多或少地都在防备这一天的到来,毕竟见的多了,担心的自然也多。长盛不衰的大族在危机意识上远远强于小民,居安思危对它们而言绝不是空话,很多大户都有这方面的专门教育。

    蔡家各房留下来性命无忧,衣食也不缺,但隐下的利益多半保不住,最好的结果是主枝得以保全,各房奄奄一息。都是受过蔡家族学教育的人,各房怎会不明白……各房出族之后,自有靠山和支持者,蔡京得势数十年,他们私藏了不少好处,也拉拢了不少关系。

    大族为什么内斗不止,你争我夺,有时不惜引入外人这问题太好笑了,族中的东西是大家的,哪有放到自家床下来的实在,于是你一口我一口,大家尽可能地往自己碗里多扒拉才是正理。

    继续抱团取暖,蔡家作为一个整体,总体上可以保住更多资源,但各房的利益受损更多。四



第120章 好戏开锣 一
    冬至到来,晨间寒气尤重,兴奋了一个晚上的小姜兰睡得很迟,此刻赖在小被子里不起来。姜芝看到这个小不点儿闭着眼睛向炭炉的方向蹭,又好气又好笑,惊讶一声,“哎,哪里来的这么多蜜饯”

    “哗”的一下,姜兰踢掉被子,穿着中衣在床上蹦起来,口水流出来,“哪呢在哪里呢”睡相不好,姜兰的半张苹果小脸儿红了一片,配上收不住的口水,姜芝差点笑岔气。

    呆呆地看着姐姐把被子收走,明白上当的姜兰好想哭,姜芝马上说:“万姓交易大会可是有好多蜜饯点心哦,再不起床,马家两位大娘可要走了。”

    姜兰投降了,开始自己穿衣服,小嘴里嘟囔着什么,心境转好的姜芝不时揉着小姑娘乱蓬蓬的头发,惹得小姜兰想咬人。姜兰穿好衣服,乖乖地洗脸刷牙,牙刷和香粉当然是刘素素送到普静庵的。姜芝快速给姜兰梳着头发,然后拉着她去吃早饭。

    普静庵的制度一开始照搬大相国寺,但男女有别,终究有很多地方不合适,姜芝不断从城外的庵堂取经,才渐渐走上正轨。以用饭为例,因为普静庵地方狭小,大部分的小女尼只能在自己房间用饭,只有不到十人可以在舒适亮堂的地方用餐。

    姜兰小口小口地喝着热粥,不时往门口瞄一眼,等着刘素素小姨和马如兰大娘过来。听到马如兰大娘的声音,小姜兰丢下碗筷跳到地上,呼呼地跑出去……

    姜芝和姜兰的房间内,身着淡紫裙装的刘素素和马如兰宠溺地看着小姜兰。小姜兰正呼噜噜喝着马如兰熬的瘦肉粥,幸福的小模样看得马如兰和姜芝心疼不已。姜芝终于有了些小姑娘的性情,第一次在房间里偷喝肉粥还有些不好意思,她问马如兰道:“马……马家夫人,大相国寺今日的盛会,真是天南地北无所不包”

    小姜兰咔吧咔吧,对着一根脆萝卜发狠,让这个贪吃的小女娃乖乖吃蔬菜很费事,马如兰摸摸姜兰的头发,感慨道:“所谓万姓交易大会,便是货不分南北,人不分黎庶。不过,自十几年前那位佛法精深的方丈掌控大相国寺之后,大相国寺的交易大会便一年不如一年,每年冬至这最后一场更是冷清。不过,如今有我义弟出手,应改观不少吧到时一看便知。”

    姜芝打了个诺,接着小口喝粥。她去过马家几次,都没有见到传闻中的李响,心里不免好奇。听说红烧肉是他做的,明月庄的工坊也是他带出山的,如今又秘密参与了万姓交易大会这样的盛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刘素素每次看到姜芝那张清冷魅惑的脸蛋儿,嫉妒倒谈不上,“自己也不差嘛”她如此安慰自己,但总有一些防范。听说在这汴京城,很多大户豪商的公子管事之流,很喜欢去城外一些热闹的庵堂“吃斋”,李响会不会……反正多防范一些总是好的,刘素素心中如此想。

    如今的姜芝豆蔻未开,却已初见秀色,再过几年岂不是倾国倾城,迷倒众生看到姜芝竟然在憧憬和李响的见面,素素的小醋坛子被打翻,赶紧打断姜芝,身为过来人的马如兰不由莞尔。

    小姜兰在早餐吃到一半之后,又饱餐了朝思慕想的瘦肉粥,满足地捂着小肚子,害羞地收收滚圆的小肚皮。马如兰和刘素素童心大起,上戳下戳,逗得小姜兰娇笑躲闪。女人出门总是一阵忙活,也不知道在家里就已打扮完毕的马如兰二人到底在干嘛,总之姜芝姜兰、刘素素和马如兰一行人离开普静庵时,已过了小半时辰。此时寒气已退,汴京城苏醒。

    万姓交易大会在大相国寺的南门街道和外寺区域进行,马如兰一行人从大相国寺东北角的普静庵出发,只需要向南走一段路,便可以到达遍布小吃零嘴的街道,向西直走就到大相国寺南门。距离路口还有几百米,从大街小巷里汇聚而来的人流便已熙熙攘攘,配上隐约可闻的叫卖声,不难想象前方的热闹。

    “真的有便宜的顶针,还是闪光的、厚厚的那种顶针”马如兰旁边经过几位婆姨,其中一位问自己的同伴。

    “那是自然,还送据说是佛前开过光的麻线,缝进衣服里可以驱灾辟邪。”那位嘴唇很厚的同伴回应,脸上写满了兴奋。

    “但现在进场要收什么,功德钱,听说不同的地方还不一样。邻居家的刚刚回去,说还有一种什么炭炉,暖和又干净,还没有炭气。”

    “我也听说了,说那炭炉今天只用花三成的钱,明天需要花五成,后天需要花八成,再往后就该掏多少掏多少了。听说有免费茶喝,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你们说这个炭炉,会不会便是前不久……传闻中的那种既能取暖、又能烧水还没有炭气的炉子,这么出名了么一定要见识一下。”
1...3435363738...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