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前段时间,朝堂引起的弹劾风暴,元祐帝尽管留中不发,但心里是恼怒的。尽管表面看起来,赵悦似乎像是做得有些过分,可打狗还要看主人呢。
赵悦,可是他钦点去的杭州市舶司主官,代表的就是元祐帝的脸面。一想到自己安排去江南的的赵悦才在江南弄出一点事,就引起朝堂官场巨大的弹劾风潮,就要对赵悦打打杀杀了,还引得整个江南的官场都臊动起来,元祐帝确实恼怒和生气。
他生气的原因,还是在于江南和朝廷的官场上,江南籍的这些官员,势力实在是太庞大又无孔不入了。可生气归生气,就算对江南官场和朝廷很多江南籍的官员不满,为了帝国的稳定,他也只能忍住了。
没办法,和江南有关联的大周朝官员,都占据大周朝朝廷官员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名额了。要动这些人,那整个朝堂还不震动
所以,朝廷上的弹劾风潮,他也干脆留中不发,不表态。本来还以为还会有什么要么子的,没想到江南那边倒是传出了杭州府那三家士族门阀低头了,真的向杭州市舶司缴纳了一百三十万贯的罚金。
元祐帝的惊奇,德公公自然要解答。他斟酌了一下,把赵悦要挟三家的手段,甚至市舶司查到的一些海船违禁物品,都慢慢道来。当然,用词他尽量委婉。
德公公说的这些信息,一是德公公的情报部门的反馈,二来则是赵悦也亲自写了奏章,把这事来龙去脉也写了,德公公是看过奏章了的。
德公公
第五百四十六章帝国利器
德公公看皇上没有深究商人比皇帝还要富有的话题,自然松了一口气。这话题,要是回得不好,可是要死人,甚至要灭族呐。
德公公小心翼翼再次道:“另外一件事,就是杭州市舶司收了这笔钱,和杭州府一起合股,弄了一个叫做杭州钱塘江码头公司,正在重建重修杭州城外的钱塘江码头。”
说到这里,德公公小心翼翼看了一眼皇上,发现对方神色没什么变化,才慢慢道:“据说,要修建这个码头,要投资五十万贯钱。”
五十万贯钱元祐帝听到这个数据,神色总算变了一下。他豁然看着德公公,问道:“你是说,那赵悦的市舶司和杭州府一起投资,修建一个码头,就花五十万贯钱”
德公公微微点头,摸不准皇帝的心思,只能实话道:“修建这个码头,据说杭州府出资十万贯,市舶司出资三十万贯,另外赵家自己单独出资十万贯。这些钱,都是按照比例分配,未来有了收益,也按照出资的股份比例分配。”
“收益”元祐帝再次皱眉。
德公公连忙点头,道:“赵悦的奏章,是这样说的。”
元祐帝紧皱眉头,道:“把这道奏折找出来。”
德公公连忙应下,回到御书房后,德公公很快就在御书房的奏折堆里找出了元祐帝要看的那道赵悦写的关于市舶司和杭州府合股修建钱塘江码头,并合股成立钱塘江码头股份公司的奏章。
奏章差不多上千字,赵悦写的很详细,甚至还在奏章里面解释了一下“公司”这一词的含义。
足足看了好一会儿,元祐帝才合上了奏章,坐在自己的龙椅上沉默不语。
不知道过了多久,元祐帝才看着德公公,道:“小德子,你怎么看这事赵悦这到底想要作什么”
按元祐帝的想法,市舶司不就是征收一下税赋,巡检地方,就如泉州市舶司那样就好。可按照赵悦这样的“玩法”,就连他这皇帝,也看不透了啊。
需要修建那么大的码头吗按赵悦的设想,那钱塘江码头未来可以停泊的船只,可真是宏大了。
五十万贯钱啊,就这样用来修筑码头,能回本元祐帝对于赵悦那所谓的公司设想,码头可以回本的“大饼”,可是保持高度怀疑的。
德公公摇了摇头,道:“老奴也看不出赵大人的想法,不过码头修建好了,倒是可以方便船只停泊。”
“那可是五十万贯!”元祐帝哀叹了一声,一想到五十万贯就这样花出去了,作为一个帝国皇帝,此刻都有些心疼起来。
也不怪他这个帝国皇帝不大气,实在是大周朝的财政状况,太烂了。尽管每年财赋收入似乎都在增加,每年财赋收入都超过七八千万贯了。可花钱的地方,却增加更快。每年的财政赤字,都看得人触目惊心。
五十万贯钱,都足够朝廷重修一次汴京城城外数十里的黄河河道了。修黄河,那可是一件大工程。要知道,黄河河道的河床,现在是越来越高,每年清淤和修筑河道的成本,都在增加。
之前他是答应了赵悦,赵悦去杭州市舶司的第一年,朝廷都不会向杭州市舶司要钱。只要赵悦保证三年后,市舶司一年贡献的税赋不低于三百万贯,三年不低于一千万贯钱,他就任凭赵悦折腾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神威大炮上船
赵悦写给元祐帝的密折,自然就是有关杭州市舶司研制出来的神威无敌大炮的相关情况了。
赵悦要给市舶司的缉私船队,也可能是未来的水师装备大炮,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向元祐帝隐瞒的。如此厉害的火器出现,赵悦要是不向元祐帝和大周朝朝廷申报和说明,那距离抄家灭族也不可能太远了。
赵悦想要名正言顺将大炮装备上海船,甚至在市舶司掌控的缉私军队里装备大炮,就必须向朝廷向元祐帝请旨。所以,在火炮研究出来后,赵悦就很老实也很详细的把杭州这边研制的火炮情况,以密折的形式,向元祐帝做了说明。
这封密折,便是赵悦希望元祐帝批准市舶司研制并给市舶司的海船装备大炮。
御书房内,元祐帝尽管只是看着密折,可从赵悦的形容,他似乎也看到了大炮的威力。事实上,从唐末开始,火药就出现在了战争中。
在唐末和五代战乱,火药多次被军阀们用于攻城破城。就是大周朝在立国之初,也多次使用火药攻破多做城墙,进而取得战争胜利。
当然,这时代决定战场胜利,火药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很多时候,火药的威力并不能决定战场胜负,所以受到的重视并不是很大。
大周朝的军队也重视火药的研发和运用。在汴京城的将作监里,也有火药作坊。所以,对于火药元祐帝并不陌生。然而,赵悦这一次来的密折,却打破了他对火药的一贯印象。
他将密折扔给德公公,一般来说,密折这东西,德公公都是尽量不看。除非是皇上允许,所以德公公小心翼翼看完。看完后,他的脸色也很震惊,甚至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态。
元祐帝看着德公公神色,问道:“小德子,你说这赵悦密折上写的这神威大炮,是不是真的这种什么神威大炮,就能打个三四里之远,还能将一座小房子都炸塌了”
德公公微微张嘴,艰难吞了吞口水道:“皇上,我看那赵悦是不可能欺君的只是,只是这神威大炮,真如他说的威力那么大,那我大周朝的军队,要是都装备了这样的利器,还怕那北方的草原马背民族吗”
德公公相信赵悦既然敢这样写,应该就不会有假了。毕竟,这可是写给皇帝的密折,如果有假,那就欺君大罪。他想赵悦不可能那么糊涂的。
赵悦不欺骗人,那就说明那神威大炮,确实是非常厉害的利器了。然而,这种威力,实在太过于夸张,夸张到就算是见多识广的德公公,也有些不太相信起来。所以,德公公此刻也很矛盾。
元祐帝的心态,也如德公公一样。他相信赵悦不可能欺骗自己,可让他相信赵悦弄出来的神威大炮,可以打出三四里之远,还能炸翻一座小屋子,这威力就让他有些不太相信了。
元祐帝沉默起来,赵悦奏折里可是请他恩准市舶司绩效铸造和装备这些神威大炮的,并且申请将这些神威大炮装备上海船。
如果威力真如赵悦说这样强大,元祐帝有些犹豫起来。这样的一件“帝国利器”,放任在外面不受他的掌控,就算是赵悦现在忠心耿耿,也让他这个皇帝有些不安和担忧起来。
德公公似乎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斟酌了一下,才小心翼翼道:“皇上,那赵悦不是说已经秘密运送了两门大炮入汴京吗既然如此,等那大炮入了京师,皇上可以好好验证一下赵悦说的是不是真的。”
德公公这话,倒是让元祐帝反应过来了。对啊,
第五百四十八章改造海船
事实上,如果是之前那种重达两三吨的火炮,要搬上船去,确实是一个问题。
火炮不仅仅是重量,在发射的时候,还会带来后作用力。这样重的火炮,后坐力自然是不小的。火炮太重,那就必须减少火炮的数量。
可在赵悦看来,按照现在火炮威力,不形成大规模火炮集群,根本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火炮太重,海船能安装的火炮数量,自然就达不到要求。
现在,随着技艺和铸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火炮重量已经降到了一吨左右,是可以搬运上海船,给海船安装了。
当然,火炮想要安装上海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赵悦必须要将现有的海船进行改装和改造,否则根本安装不了火炮。
要按照火炮,必须要改造现有的海船。要改造海船,要么有造船厂,要么必须有船坞。按照赵悦的想法,他一开始就瞄准了郑家在明州的造船厂。可惜,郑家似乎不肯松口。
无奈之下,改造海船的事又迫在眉睫,所以赵悦干脆一狠心,直接在杭州附近收购了一个合适的船坞,就近用船坞进行海船改造。好在改造海船和制造海船确实不一样,技术和要求只要一般的船坞,只要有合格工匠就可以了,倒也勉强能满足目前需求。
距离杭州城不远处的,市舶司就已经新购买下了一个船坞。这个船坞,原本是杭州府的一个小海商的。这船坞不造船,或者就算制造,也只能制造排水量在三百吨以下的中小船只。船坞平时的业务,基本上就是接待一些前来杭州的海船的维修业务。
不过,这个船坞最近转手卖给了杭州市舶司。价格只要了十万贯,包括船坞的工匠和所有设备在内,全部打包卖给了市舶。
没办法,当市舶司找上这个船坞东家的海商时,对方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答应了。就连价格,也不敢高开,基本上算是半卖半送。
让这海商如此快决定出手,还这样大方的原因,还是在于市舶司最近动作太吓人了。就连杭州府最牛逼的三个士族门阀都敢拿捏,不见郑家都出了上百万贯的罚金。他们这些小海商,那还敢和市舶司作对。
闲话少提,小海商卖出船坞后,市舶司很快就运来了一艘海船。此刻,这船坞里面,就停泊了一艘排水量在一千吨左右的海船。
这艘海船,是市舶司最近新购买的八成新的海船,却是花了市舶司二十万贯钱。钱倒不是问题,问题在千吨级别以上的海船,基本上都很难买到。这种海船,因为可以远海航行了,现在海贸利润如此大,所以基本上都是枪手货物,一般都是有价无市。
市舶司能花二十万贯钱买到这艘海船,还是明州那边的一个海商,因为最近船队遭遇了风暴,损失惨重,必须出售海船来抵偿债务,才让市舶司买到了这艘船。
这也是赵悦为什么会想要控制明州那边的郑家造船厂的原因。实在是没有造船厂,市舶司想要组建大规模船队远征航海,就连海船都买不到,如何组建
这时代的海船,虽已经出现接近两千吨级别的海船了,但这种海船还是偏少的。偏少的原因是造两千吨级别的海船,所要的各种条件都比较苛刻,包括木材和各种其他材料,此外技术要求也很高。
第五百四十九章有钱就有战舰
赵悦脸色也露出欣喜,微微颔首。
阮小二说的不错,火炮上了海船,那就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来临。即将被改造的这艘海船,未来应该称呼为“战舰”更合适。
当然,这种改造的“战舰”,不管是战斗力还是试航性,肯定和真正的风帆战舰有差距。但是,在真正的火炮战舰没有出现之前,这种改造出来的战舰,已经足够横行四海了。
赵悦笑了笑,看着在海船上忙上忙下的工匠,看着海船慢慢的被改造成自己想象的样子,赵悦还是很高兴的。
等到未来能掌控造船厂了,可以按照真正的战舰样式设计和制造,真正制造出可以横行四海的战舰,那时候市舶司才真正拥有了横行四海的实力。现在嘛,就这样改造出来的海船战舰,战斗力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当然,再如何差强人意,几十门大炮按照上了海船,那海船的战斗力,也有了质变的提高。一想到数十门大炮齐发的场面,赵悦心里也乐呵起来。
笑完之后,赵悦随后脸色却严肃起来,他看着阮小二等人道:“现在还是高兴太早了。大炮上了战舰,但要是我们没有合格的操作炮手,这些大炮也不过是一个摆设。”
赵悦的担忧,自然没有道理。大炮在海船上,可不比在陆地上。大炮在陆地上,炮基都是稳定的,所以只要调准好射角等,要射中目标,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是大炮要是在海上的战舰发射,海上航行的海船,那可是随着海浪起伏不定的。大炮的发射和瞄准,都伴随战舰上下波动,所以大炮发射出去的炮弹,能否命中海上的目标,那绝对是考验炮手的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操作火炮的炮手,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抛物线、射击角度等等,算得上是一门新的学科。
就算现在经过了短暂的培训和训练,或许新培训起来的那些炮手,可以在陆地上发射大炮了。但在海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想要培养合格的“海军”人才,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阮小二这些人认为有了大炮在海船战舰上,真可以横行无忌,可真让赵悦警惕这些人骄傲了。
阮小二等人看赵悦神色严肃,自然连忙点头下来。只是,看着他们那脸上的神色,显然对赵悦的警告没太过于认真。
看着他们这种表情,赵悦微微皱眉。不过想了想,这种事情,唯有实战才能不断锻炼出真正的未来海军人才。何况,有这样的火炮利器,至少目前在海上,很难碰到对手。
想着这些,赵悦也懒得在多说了。带着这帮将领在船坞巡视了一圈,确定海船改造有条不紊进行,也就懒得多管了。
在离去之前,阮小二等人倒是厚着脸皮,询问赵悦这种可以安装火炮的海船战舰能否多进行改造,赵悦直接拒绝了。
开玩笑,现在一艘海船战舰,就耗费二十万管钱,这还不算改造的成本。在加上火炮的成本,成功改造一艘海船战舰,没有三十万贯钱,根本下不来。
改造这样一艘,就耗费如此之大。在改造几艘,就凭着市舶司现在的财力,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坑。更重要的是,战舰改造好了,还得养啊,现在的市舶司,能养得起
所以,想都不用想,赵悦直接否定
第五百五十章打海盗主意?
赵悦神色有些警惕的看着阮小二等人,刚刚话已经放出去了,自然不能否认。他只能点头道:“不错,不过,你们从那里弄钱”
阮小二搓着手,和身边的阮小二还有几个将领相视一眼,嘿嘿笑了笑。看着他们这神态,赵悦倒是来了好奇心了。
说实话,赵悦不介意自己手下的将领自己弄钱,但这弄钱的方式,那必须不能违背赵悦的原则。所以,他问道:“看你们这表情,似乎有弄钱的法子”
阮小二嘿嘿笑着,摇着头,道:“大人高赞了,我们哪有什么弄钱的法子。咱们的法子,嘿嘿,就是黑吃黑。”
“黑吃黑”赵悦直接翻起白眼,警告起来,道:“我可警告你们啊,咱们现在是朝廷的官军,是朝廷的市舶司缉私队,什么黑吃黑,这是我们能干的事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