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阮小二看赵悦这语气,连忙解释起来,道:“大人,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哎呀,这怎么解释呢”

    阮小二抓了抓后脑勺,有些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还是阮小五反应快,道:“大人,我们是剿匪,哦,我们剿海盗。”

    “对,对,我们剿海盗!”阮小二连忙点头应和起来。

    剿海盗赵悦神色狐疑看着这帮人,微微皱眉道:“哪来的海盗”

    说到这里,阮小二等人就来了精神了。很快,阮小二就开始解释起来。

    原来,在杭州湾不远处的海上,也就距离明州不远处有很多海岛。这些海岛,距离陆地近得只有十几里,远得甚至有数百里,小小的海盗,遍布在一个海域里,也就是后世常说的舟山群岛了。

    这群海岛上,因为海域水域比较复杂,再加上大周朝朝廷的水师也不给力,外加江南地区海贸兴盛,走私繁荣,也就形成了多股海盗活跃在这片水域上。

    在长江口到明州附近一带的各大海岛,就盘踞着许多海盗。少则数十人,几条船,多则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海盗队伍,小小,总共有十多支。

    听到这里,赵悦微微皱眉。海盗的存在,赵悦是不觉得奇怪的。不说这个时代,就是后世如此发达的社会,都还有海盗的存在呢。

    自从有了人类下海活动,海盗就开始出现和存在了。再过几百年,等到西方人真正开启大海航时代,其实才真正迎来了海盗最鼎盛的时期。

    数百年之间,因为海路的开头,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来往频繁,所以也造就了海贸的兴盛和繁荣。海路上太多的商船来往,也造就了海盗遍布世界各大洋和各个航路上的海域。几乎是每一个海域,都可以看得见海盗船和海盗的身影。

    最牛逼的海盗,甚至还敢攻城略地,直接攻占各大陆沿海的城市烧杀掠夺。就连那后世被称为“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其实都是以整个国家的形式变成海盗,在海上烧杀掠夺其他国家的海船起家的。

    说起来,海盗对于海上商路的威胁,甚至比那天气风暴都还要厉害呢。

    现在听着阮小二说在钱塘江门口的海域,都存在那么多海盗,赵悦自然伸出担心来了。未来市舶司真要组织大规模海贸活动,那商船出门口就遇到海盗,这还了得

    “怎么会有那么多海盗”赵悦皱眉问道。

    阮小二连忙解释起来,道




第五百五十一章江南水泥工场
    对于赵悦的旨意,阮小二拍着胸脯,一口肯定道:“大人,市舶司缉私队绝对可以出战。等到这艘海船改造成为战舰,凭着船上的几十门大炮,想要打谁就打谁。”

    赵悦直接翻白眼,想打谁打谁,这口气可真说的太大。市舶司缉私队,赵悦自己是清楚的。除了这艘千吨级别的大海船之外,其他的船,都是五百吨级别以上,而且就是五百吨级别的海船,也只有三艘,其他都是三百吨左右的快船。

    本来市舶司缉私队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在近海港口和近海沿岸巡逻,查缉走私。因此配备的船只,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吨位。

    现在赵悦改了市舶司缉私队的定位,已经将市舶司缉私队准备朝着远海海军的模样发展,这就凸显目前市舶司缺船的短板了。

    所以,现在市舶司目前配备的海船来说,在近海巡逻还勉强凑合。真要出海作战,那就够呛了。

    看着赵悦一脸怀疑的态度,阮小二自然着急了,道:“大人,那些海盗的窝点,距离海岸并不算很遥远。凭着咱们市舶司目前的船只,完全可以做一个突袭。”

    赵悦眯眼问道:“情况你们都打探清楚了”

    阮小二自然点头,道:“大人,已经大致摸清楚了。大人之前不是交代咱们出海巡逻,要摸清周围海域的情况嘛,咱们也没有闲着。”

    沉默了一下,赵悦最终还是摇摇头道:“先看情况,等海船改造好再看看。另外,把海盗的所有情况,都摸清楚再说。”

    赵悦没有答应阮小二等人的请求,可后面给出的答案,已经明显意动了。阮小二尽管有些小小失落,但很快明白赵悦的意思,连忙应承下来。

    在船坞巡视了一圈,赵悦又直接去了钱塘江上游的水泥工场。

    这个水泥工场,距离杭州城有些距离。但是,紧靠钱塘江边,交通运输条件还是非常好的。重要的是,周围都是大量适合烧制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石,这位水泥工场的建立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水泥工场依山傍水,周围的景色非常好。按后世的说话,这就是福地。可惜,此刻已经建立起来的水泥工场,烟囱冒着烟雾,在河边的排污管,又不断的朝着钱塘江排着废水。

    说起来,这样的工场,在后世绝对算得上被环保严查的存在。可惜,这时代就算赵悦有环保的意识,可有些方面,终究还是顾及不到的。

    好在,之前在赵悦的要求下,烟囱排放烟尘是没有办法了。但工场排放的污水,倒是经过了沉淀过滤,才排入钱塘江,这也算是对环保可有可无的一种态度吧。

    赵悦来到工场,看着那正源源不断冒烟的烟囱,只能叹了一口气。要发展,不破坏环境,显然不可能吧。

    工场这边的管事,早已经迎了过来。这个管事,是之前在汴京开办水泥工场的一个工匠,也熟知整个水泥制作的工艺,算得上是目前赵家培养起来的比较核心的几个工匠。

    因为之前赵悦就承诺过,只要在开办水泥工场,就会从几个核心的工匠里面抽出来做管事,还给予一定的股份分红。陪着赵悦来江南的,便是其中一个工匠。

    知道赵悦来,对方早已经迎了出来。行礼后,带着赵悦在水泥工场李巡视了一圈。

    目前水泥工场占地大约有三百亩地,包括这里的工匠工人居住的地方。此外,周围富含原材料的山丘都已经被赵家买下来。因为水泥工场独属赵家,算得上是赵家在江南的产业。

     



第五百五十二章李诫到来
    在城外巡视过水泥工场后,回到城里,就得到李诫已经抵达杭州的消息了。

    在赵家府邸,李诫已经等在了客厅里面。看到赵悦步入客厅,李诫连忙起身,朝着赵悦行礼道:“赵大人。”

    赵悦快步上前,连忙笑着道:“哈哈,李诫你可算来了,不必多礼,快请坐。”

    李诫也笑了笑,他认识赵悦也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在赵悦手下做事,自然明白赵悦为人处世,也不矫情,等到赵悦坐下,他也坐了下来。

    赵悦看着李诫,心里确实高兴。李诫算得上是他来大周后见到的为数不多,可以独当一面撑得起大梁的工程建设人才。杭州这边很多工程建设,要是有了李诫这人统筹建设,赵悦会轻松很多。

    “这一路来,都平安吧”坐下来,赵悦喝了一口丫鬟送上来的茶水,才关心问道。

    李诫点头,微笑道:“谢大人关心,一路平安。”

    赵悦颔首,然后再次问道:“这边都安排好了吗”

    “回大人,徐大人那边都已经帮忙安排安顿好了,大人无需操心。”

    这一次来,李诫甚至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过来了。这后勤工作,自然要安顿安排好。不过,这种事情,根本无需赵悦操心,有徐宁在,都全部安排妥当了。

    听到徐宁已经将他们安排妥当,赵悦点点头。想到了什么,便问道:“汴京那边的情况如何”

    提到汴京,李诫笑了起来,一脸兴奋道:“大人,咱们汴京城到应天府的道路,已经全部完工。现在,从汴京到应天府,都是水泥路,马车一路疾驰,比以往速度快了两倍还有多。”

    说到这里,李诫顿了顿,道:“这条路竣工后,朝廷这边已经派人验收了,就是皇上都还夸奖了。”

    汴京到应天府的水泥路,按原来元祐帝给的工期,也是要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完工的。赵悦关心另外一个问题:“那朝廷这边,有没有及时拨款”

    路修好了,朝廷给不给钱,才是真正要关心的。李诫愣了一下,连忙道:“工钱都已全部拨付了。”

    听到工钱都已经拨付,赵悦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李诫再次道:“大人,你是不知道,道路竣工后,朝廷里的多个政事堂大臣,都集体走了一遍。现在,听到一些风声,朝廷似乎正在商讨,准备大规模在官道上修筑水泥路。据说,接下来准备要修汴京到真定府和燕京的水泥驰道。”

    朝廷商讨准备大规模修路这个消息,倒是让赵悦有些意外。但想了想,似乎也不奇怪了。让朝堂那些大佬们和皇上都看到了水泥道路通畅的便利性和舒服性,就会明白水泥道路的好处,自然也会想着修路了。

    只是,大周朝能有这样庞大的资金支撑修路这一点,赵悦可是怀疑的。赵悦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李诫倒是摇摇头,道:“这一点,就不太清楚了。我只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具体到底如何,没有定论。”

    李诫目前的层次太低,朝堂里的一些变动,其实他很难接触到。能听到朝廷里有风声要大规模修路,还是因为他本身是在工部里,才或多或少接触到这些消息。

    赵悦点点头,也没有深究。这问题,回头给王安石和曾永写信,看看是怎么说。其实修汴京到真定府和燕京的水泥路,绝对是有好处的。

    &nb



第五百五十三章价值五十万贯的资料
    赵悦确实有些郁闷。自己在江南累死累活,甚至得罪一大批人,现在毛都还没有捞到,自己的儿子倒好,居然已经封爵了。

    就连赵悦,都有些羡慕嫉妒自己儿子的好命来了。当然,这种郁闷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还是高兴。

    冥冥之中,就算隔着数千里,赵悦似乎也能感受到作为父亲的快乐。要不是距离太远,杭州这边的事又脱离不得,他都恨不得直接回汴京去看自己的儿子。

    至于元祐帝给自己儿子起了名字叫赵照,他也懒得抗议了。再说了,抗议估计也无效。第一次,在知道自己有了后代,有了血脉相承的儿子后,赵悦对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曾墨将赵悦的兴奋神色看在眼里,摸着自己的肚皮,也有那么一丝期待。就算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不是赵悦嫡生,可只要赵悦能平等喜爱自己的孩子,她也满足了。

    知道自己有了儿子,赵悦心情自然高兴。一高兴,整个赵家的仆人下人,都连带高兴了。因为第二天赵悦直接宣布,所有赵家仆人下人多领一个月的工钱。

    赵悦的大方,也在情理之中。赵悦后继有人,就算是赵家下人仆人,也是高兴的。作为家主,赵悦自然不会吝啬。

    “大人,这是你之前要的资料,我们已经搜集和整理完了。”

    在赵府的书房里,情报局的时迁将一些资料递给赵悦。这份资料,很厚,看起来足足有一大本。

    时迁递给赵悦的资料,并不算什么机密,反而就是一份很公开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赵悦要求时迁派人仔细调查江南地区各类手工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报告。

    按后世的说法,这就是一份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调查的对象,就是江南地区比较活跃和常见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当然,这种调查研究报告,显得很粗略,或者说就只有一些事实和数据,没什么分析。

    一开始时迁都搞不明白赵悦为什么要他的情报局搜集这些资料。当然,不明白时迁很聪明的也没有多问,而是很认真的派出手下在江南各地搜集所需的材料。

    经过了一大段时间的搜集和整理,总算初步弄出了赵悦需要的材料了。

    赵悦接过资料,认真看起来。

    这本厚厚的资料,按照分类,总共记录了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十大手工业发展情况。至于赵悦为什么要这样的材料,因为他想要了解江南这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从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入手,是最快最容易的了。因为,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地区只有农业发展起来,手工业才会繁荣。而手工业的繁荣,也代表了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事实上,手工业就是工业化的原始阶段。未来的工业革命,也是从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当然,手工业包涵的范围太广,按某种说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手工业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在汴京城,还有专门登记各类手艺活的衙门。造册登记的行当,都超过了九百多种,三百六十行,都还是往小了说了。不过,赵悦并不需要彻底了解这些行当的发展情况,他只需要重点了解一些行当发展情况,就可以一叶知秋了。

    他要时迁了解的手工业,主要有十类,分别是冶炼、纺织、制瓷、造船、造纸



第五百五十四章 再布局
    看着赵悦一本正经的点头,时迁整个人都是懵的。

    五十万贯,这是什么概念这可是十亿钱啊!按照银钱黄金的比例,一两黄金价值在于十两银子,一两银子也就相当于一贯钱左右。五十万贯钱,那不就是相当于五万两黄金了。

    五万两黄金看着赵悦手中那本资料,时迁的脑子就感觉像是看见了黄澄澄的黄金一样。只是,在任凭他如何想象,也想象不出这本资料,能值当这样多钱啊。

    就算是这本资料里面一片片纸当做黄金卖,也不值这个价啊。时迁要是记得不错的话,这本资料记载的字数,估计也就几万字。

    这样说来,一字都是一两黄金。字字千金啊!想到这里,时迁整个人都不淡定起来。

    看着时迁目瞪口呆的样子,赵悦笑了起来。

    只是,他此刻无法和时迁解释这份资料的意义。事实上,这时候尽管已经有了情报的概念,可这时代的情报多集中于军事以及各个政权的一些重大事项。

    至于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情报,目前几乎是一片空白。

    或者说,这时代的人们,基本上不会关心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情报。就算有关心,也不可能太重视。能关心民生和经济的,估计就只有偶尔一两个政事堂的大佬,但专门像赵悦这样去调查研究,基本上不可能有。

    “大人,你说的是真的那这资料,不得字字千金”时迁好一会才镇静下来问道。

    赵悦放下资料,点点头道:“可以这样说。当然,要看这份资料在谁的手上,要看谁能看得出这份资料的价值了。”

    说到这里,赵悦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份资料,最多就是一份资料。可对于本大人来说,确实值得这个价值。”

    时迁很难理解赵悦这意思,不过看赵悦不愿意多解释,他也不追问了。又说了几句,时迁才告退而去。

    等到时迁离开,赵悦再次拿起资料,再次认真的慢慢看起来。

    在赵悦看来,相对于其他的情报和资料,自己现在恰恰需要时迁交来的这份资料。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才可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手脚。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赵悦既然打算要在江南大展拳脚,自然不能打无准备的战。何况,市舶司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如何让市舶司创收,已经是赵悦接下来即将面对的问题。
1...128129130131132...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