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对于三人的反应,赵悦还是很满意的,他挥了挥手,让三人坐下来,才慢慢道:“不是吩咐,确实就是合作。”
赵悦一边说完,一边把自己拟的一个合作计划,递给了三人传阅。在三人相互交流看的时候,他道:“本官也不会让你们吃亏的。有财一起发,和气生财,共同发财这是本官一项的做人原则。这个合作计划,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说到这里,赵悦顿了顿,笑了笑道:“当然,你们要是觉得这合作计划很为难,本官也不会为难你们的。你们要是不愿意,本官还可以找其他人。”
“但是,要是本官以后找其他人,那你们再后悔,那就来不及啦。”
三人看着赵悦的计划,脸色却是有些犹豫。因为赵悦的这个合作计划,就一个字。买!
赵悦计划按照他们工场的价值,全资购买三人的工场。出于补偿,每人可以给予百分之三的股份。换句话说,如果接受赵悦的这合作条件。未来三家的工场,全部得姓赵,他们则沦为小股东。
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很不情愿。就算赵悦出的价格非常厚道,可真要变卖了自己的工场,还要成为赵家的附庸,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前面说了,三个纺织工场的老板,家底其实都相差不多。手里都只是有一个几十人的纺织工场。规模最大的一个,有纺织机接近五十张,最小的一个,也只是三十张出头。
三人的背景和家底,也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受制于江南纺织业的兴盛而崛起的。
大周朝目前最富足的两个区域,便是汴京为中心的中原。还有一个便是偏居东南的江南地区。汴京乃帝都,周围富足一些就不说了。江南纯粹是这几百年持续不断开发,最终形成人丁兴盛的局面,而且江南的人口,非常稠密。
目前就江南这一路的人口,都在上千万人。或者这和后世那更为夸张的人口不能相比,但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是超过之前任何时候都还要人口稠密了。
所谓人多,自然财聚。一个地方能否发展起来,自然先看人口。人口和土地,是一个地区最终可以发展起来的最根本原因。江南这地方,基本上以平原为主,雨水又充足,河流水网密布,大片富泽的土地数百年的开发,再加上偏安一隅,基本上很少遇到战火侵袭,所以如何不让这地方兴盛起来
太多的因素,造就了江南这片区域在大周朝这时代的繁荣和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原有的那些存在了数百年的士族门阀高门大户之外,其实江南这片地方还会不间断的因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而涌现很多新兴的阶层。
就如坐在赵悦面前的这三位纺织工场的老板,便是这几十年因为江南纺织业的兴盛发展而开始慢慢富足而崛起起来的江南新兴乡绅阶层。像他们这样的新兴的社会阶层,在江南各行业都还有很多。
&nbs
第五百六十章 附庸家族
江南乃至整个天下的纺织业会变天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三人在看到墨墨纺织机那高效率的纺织,就知道眼前的纺织机,要比他们乃至世面上所有的纺织机都要先进不知道多少了。
试问本来一个纺织雇工一天只能纺织一匹布,忽然间这个雇工一天能纺织出十匹布来了。抛开其他的成本,就是这人力的雇工成本,能相比吗
当然不能了!三位工场老板,对于纺织业都摸爬滚打几十年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沉浸其中,都明白这里面的所有道道。不说其他成本,就是这人力成本降低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何况,纺织业的成本,人力成本本来就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现在赵悦弄出的这机器,忽然间就让一直很难降下来的雇工成本降低了许多倍,那布匹的价格,会降低吗
如果按照赵悦这墨墨纺织机的效率,那布匹的价格,肯定会降低啊。一想象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不会输于他们的纺织工场的布匹流入市场,三位工场老板,心里都打了一个颤。
如果这真的就变成了事实,那简直就是不会给他们活路啊。百姓一百文能买到一匹布,谁还乐意花几百文再去买一匹布
这简直都不需要头脑去想,用脚投票,都会做出选择的。
三人相视一眼,最终,于大元脸色苦涩,然而却很坚定道:“大人,小的于家,愿意以大人马首是瞻!还请大人愿意接纳于家!”
于大元说出这话,反而轻松了起来。事实上,于家家底算下来,也不过二十来万贯。可赵悦给出的条件,是出二十万贯,买下于家的工场,另外还给予于家保留百分之三的股份。唯一的要求,就是于大元和于家,未来以赵家马首是瞻。
这样的条件,对于家来说,其实是非常优厚了的。唯一对于家不利就是未来于家要绑在赵家的身边,成为赵家的附庸家族。
说起附庸家族,其实在每个豪门权贵和门阀里面,并不少见。差不多每个豪门权贵的家里,都会有这样的附庸家族存在。附庸家族和主家,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的关系,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主家一直强势,一直强盛,附庸家族自然是好的。可如果跟随的主家衰败乃至犯事了,附庸家族也会受到牵连。所以,有利有弊。
现在赵家主动要于家变成赵家附庸家族,说起来是于家占便宜了。于家的家底,其实并不算太丰厚。按照现在的条件,于家除非能真正靠自己本事崛起,否则就算现在不靠一个豪门权贵,未来自己不能成为豪门权贵,那也很难逃脱变成别人家族的附庸家族的命运。
现在赵悦主动伸出橄榄枝,又让他们看到里面的机会,于大元思考之后,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于大元做出了决定,很快影响了其他两人。黄东宁和刘祥和两人相视一眼,黄东宁先开口,站起来朝着赵悦拱手道:“大人,黄家也愿意以赵家马首是瞻,一切听从大人的吩咐。”
黄东宁表态,刘祥和本来还在犹豫,最终也咬了咬牙,也站起来恭敬道:“刘家,也愿意以大人和赵家马首是瞻,一切听从大人的吩咐。”
三个小家族,就这样当着赵悦的面应诺下来。本来赵悦还以为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说服和拿下三人和这三个家族给自己和赵家效力。没有想到在自己摆出墨墨纺织机后,三人倒是没有太多考虑,直接应承了下来。
说起来,选择这三位和这三位背后的家族作为赵家的附庸家族,赵悦是想了很久的。附庸家族,也是赵悦一直在思考的事情。赵家未来的产业,会越来越大。仅仅只靠赵家掌控,几乎不可能。
这时代的交通还有通讯的限制,就算赵悦有心,可很多事情,也不是他想象就能完成和做好的。赵悦倒是想要弄出公司形式管控未来的产业,在想了很久,他还是觉得不够现实。
&nb
第五百六十一章 悄然布局
看着他们三人惊诧和夸张的眼神,赵悦笑着道:“怎么你们不相信”
三人下意识点头,但很快又觉得这样否认赵悦这话,有些不妥。黄东宁连忙解释道:“大人,我们不是不相信。实在是,实在是这。”
“是不是太吓人,太夸张了”赵悦直接补充问道。
三人不说话,可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看着他们这表情,赵悦还是保持了一定神秘,慢悠悠道:“呵呵,你们慢慢看吧。”
赵悦说出这成本,心里确实有底的。最大的底气,就在于纺织机的效率。只要效率提升起来,成本肯定会降低下来的。而且,关于纺织机的效率,赵悦最有信心了。
现在他弄出二十个纺锤的纺织机,只要给一点时间和需要,在解决了动力问题后,他甚至可以弄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纺锤的纺织机。
至于动力问题,水磨机他都可以弄出来磨粉和冶炼,难道还不能将这种动力,转换成纺织机的
如果真将纺织机的动力系统,全部通过水流动力取代人力动力,那纺织成本会降低多少此外,如果大规模生产,集成集约的理念进行生产,那成本又会降低多少
成本降低,那布匹的价格,赵悦是完全有信心做到最低。低价倾销,赵悦是有信心打败这市面上所有的布匹商人的。
赵悦说一年要占领江南布匹市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都还是以保守的心态进行估算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保守心态,最根本原因就是,这时代还不是资本统治世界的时代。
随后,赵悦又和黄东宁三人说了一下有关纺织工场和纺织品发展的规划。赵悦对纺织业,只能说的半桶水,黄东宁三人才算是这行业里面真正懂的人呢。
只是,赵悦有了大方向,不时间说的一些见解,反而让黄东宁三人有种拨开迷雾见太阳的感觉。本来有些漫不经心的心态,都开始变得恭恭敬敬。
三人确实算得上这行业里面的能人,赵悦说的一些关于营销和管理的理念,三人只听了以后,都可以很容易明白赵悦的意图,更能举一反三。
特别是赵悦说了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三人听得心情澎湃,都热不住有些热血沸腾起来。从赵悦的描述,他们甚至可以想象未来他们将要掌控的将是一个如何庞大的产业了。
说到最后,于大元眼睛都发亮。他带着一点憧憬,看着赵悦问道:“大人,你是说,未来咱们的布匹,还要卖到东瀛高丽,卖到南洋甚至更远的大食去”
受益于大周朝开放包容的心态,再加上前一朝大唐的雄风,所以这时代来往大周朝的周边各国商人很多,大周朝人对于外界的探索和理解,也远远高于之前。眼前的三人,商人出身,自然对于大周朝外面的世界,还是有所了解的。
可在了解,对于赵悦描述出来的壮志雄心,还是感觉受到震动。
赵悦笑了起来,点点头,一脸自信道:“这是当然。咱们的布匹,不但要在大周卖,就是大周之外,咱们也要卖!”
接下来的日子,黄东宁三家的工场,也悄然开始进行改造。所谓的改造,便是扩张和招人。
&nb
第五百六十二章 招商钱庄的烦恼
在赵悦忙着给赵家安排新产业的时候,赵家的招商钱庄,也开始悄然在江南各地布局。
尽管赵家产业依然还受到一些刁难,但这种刁难,最终也上不来台面。在赵悦拿捏住杭州当地三个士族门阀,让其缴纳了罚金后,这种刁难行为就逐渐减少。至少从表面上,是消停了下来。
没办法,赵悦手里握着三家的把柄,尽管这事儿已经揭过去了。可三家还不消停,赵悦随时能拿捏对方。三家也明白这个情况,因此这种小动作,也都停了下来。
刁难行为消停下来,招商钱庄就如雨后竹笋节节高,遍地开花了。在杭州重要的几个城市,都全部设置了营业档口。
招商钱庄在汴京的运作模式,已经稳定而又成熟了。此番前来江南扩展,基本上都是熟门熟路。在加上前期不管是掌柜还是伙计,都培训到位。所以一开张,很快就爆发出了这个金融利器的威力。
招商钱庄,确实能称为赵悦手中的金融利器。吸钱的速度,一开始并没有见得很快,可当人们熟知而且了解后,吸钱的速度,就堪称恐怖了。
江南本地,自然也有一些钱庄的。只不过这些钱庄,和汴京那边都一样,存钱要收保管费,贷钱利息也高,基本上都到一分两分去了。
要知道江南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民间借贷业务是很大的。所以,当招商钱庄推出存钱有利息,贷款利息又比市面还低,自然就收到了江南各地商人、手工业者的热烈欢迎。包括一些地主老财,也都对招商钱庄来了兴趣。
招商钱庄首先在江南五座大城设置档口,每个城市两个档口。开业半月后,就显示出了招商钱庄强大的活力和吸引力。
十个档口,在开业半月后,业务量就忽然爆发起来。每个档口从每天吸收存钱万贯左右,一下子就扩展暴涨到十万贯左右。这样算下来,五座城市十个档口一天吸收的存钱,都是百万贯。
这种恐怖的吸钱速度,就是赵悦自己都感觉有些吃惊。开业二十天后,招商钱庄吸收的存钱,就超过了八百万贯,而且存钱的增量,还在不断扩大。
当然,伴随存钱业务不断扩大,贷钱的业务,也开始增长起来。招商钱庄的放贷利息,相比其他的借贷,实在是太低。所以,半月之后,当人们熟知招商钱庄的放贷利息确实比较低,申请贷款的人数和贷款的额度,也在急速变化。
在存钱达到八百万贯的时候,申请放贷的贷款额度,也超过了三百万贯,而且增量也在扩大。
这种数据的变化,每天赵悦都会让人收集而来,加以分析和整理。
好在江南五座城市,距离并不算远。招商钱庄的布局和发展,关系赵家未来乃至市舶司的发展大计,事关重大,所以每天档口收集而来的业务数据,经营数据,都会通过时迁铺设的情报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杭州,送到赵悦的手上。
熟悉招商钱庄业务的赵若竹在汴京,所以江南地区的招商钱庄业务,赵悦是亲自管理,对于这种数据的变化,赵悦自然是非常敏感的。
好在每个钱庄档口每天提交而来的数据,都有详细的说明。至少在风险控制上,赵悦没有看出这种存钱和放贷业务有太大的风险。
而且,从存钱和放贷业务上,赵悦又看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江
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路不平
时间过得很快,赵悦忙着布局赵家产业的时候,一晃眼,八月就过去了。
八月过后,天气尽管还炎热,但早晚温差开始大了起来。而且,伴随入了秋,下雨之后,倒是有些一层秋雨一层寒的感觉。
这一日,赵悦才起床没有多久,还在吃着下人们送上来的早餐,就看到了时迁从外面急匆匆的进来。
时迁是为数几个能可以不需要通报就能进入赵府面见赵悦的人。看到时迁来,赵悦顿时招呼他用餐。
看到赵悦这神态,本来面沉如水的时迁,神情倒是松弛了不少,他自然是谢绝了赵悦的邀请了,而是很恭敬站在一边,耐心等待赵悦用餐。
赵悦到没有太多讲究,一边喝着小米粥一边问道:“看你神色那么匆忙,现在怎么不说了。说吧,有什么事儿。”
时迁连忙道:“大人,没有多大事,您先吃完早餐,小的在给你详细汇报。”
赵悦挥了挥手,拿起碗一口气将碗里的小米粥喝完,随后抹了抹嘴道:“得了,少给扯那些没有用的,说吧。”
时迁自然不好在保留,连忙说了自己匆忙的来意。
“大人,收到线报,今日有船队来江南的路上,在海上外面被海盗给打劫了。”
海盗打劫,赵悦微微一愣,他的神色倒是认真了起来,问道:“那里来的海盗”
“就是在泉州来杭州的海路上,刚刚过了福建。”
明州外海有大片群岛,这群岛上面聚集了很多股海盗,活跃着很多海盗。这事儿,赵悦是知道的。过了福建,那很可能和这些海盗有关系。
他微微眯起眼睛,再次问道:“损失严重吗”
时迁犹豫了一下,才道:“据说十二条大海船,全部被截。船上运送的,都是南洋那边弄来的香料、象牙玳瑁等。价值不下百万贯。”
听到这数据,赵悦倒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十二条大海船同时被截,船上还运送着香料和各种南洋出产的珍品,这事儿,就大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