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曾布再次道:“现在你伯父确实有皇上的支持,在朝堂上还是有很大权威的。那王槐尽管收拢了不少人,倒也没有嫌弃太大的风浪。只是,有了王槐这些人在扯后腿,你伯父现在的事儿,要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就开始慢慢的打折扣起来啦。”

    说到这里,曾布忍不住自嘲道:“这王槐,不早不晚,这时候出来了,天威难测啊。”

    曾布此刻确实有些郁闷。要说元祐帝大举改革大旗,推行各项改革,确实让大周朝有焕发一新的可能了,也让曾布这些人看到了大周朝摆脱积弊,重整山河中兴的希望。

    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元祐帝虽大举举起改革旗帜,让王安石开始制定各项改革措施,推行改革。只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又把王槐给弄进了执政堂。

    原本统一一心的执政堂,伴随王槐进来后,自然就多了另外一种反对的声音。要知道,一个朝廷里每次对一件事儿,都不能统一一个声音,那这执行力和办事效率,还会高

    对于开始扯后腿的王槐,元祐帝尽管支持王安石,但对王槐抱着极大的容忍,不再像之前那种血腥手段直接铲除那些反对的声音。

    这也让原本之前风声鹤唳的朝堂,原本一言堂的朝堂,再次有了纷争的迹象。

    目前朝堂上的气氛,还有那种诡异的纷争,都让曾布有些看不明白了。他更看不明白元祐帝到底在想什么。所谓天威难测,莫过于此。

    现在有着元祐帝的支持,王安石为首的这批改革派,确实算是占据了朝堂的主流和上风。只是,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多久一切,都是未知啊。

    想着这些日子王安石每日都要和王槐争论吵上几句,曾布就对王安石多了一抹担忧。本来王安石他们这些人做的事儿,就是要损害天下官绅的利益,没有了皇帝支持,可未来可真有可能是粉身碎骨啊。

    想着这些,曾布认真看着赵悦道:“如果在翰林院待不住,老夫运作一下,找个地方让你呆着,好好干上几年,先远离汴京城,远离这朝堂风波。”

     




第两百二十八章大相国寺
    汴京城的大相国寺,濒临汴河,又紧挨着金明湖,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寺庙门前的码头,更是汴京城城内最重要的码头。因为地处优越的位置,便成为了汴京城最为繁华的民间交易和娱乐场所。

    大相国寺最早是建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大周朝,已经有数百年时间,香火一直非常鼎盛。大周朝鼎立之后,更被大周皇家推崇,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次扩建。

    到了元祐帝时期,整个大相国寺占地已达五百四十多亩,要知道这可是寸土寸金的汴京城,一个寺庙就占了如此多的地盘,可见规模的宏大。整个大相国寺,有数十个禅、律院,养着的僧人,达到了一千余人,是整个大周朝最大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

    每个月,大相国寺都会举行多场法事和庙会。每次庙会时,整个寺院流动的商贾和游人,都多达万人甚至数万人。每次庙会,还有杂技、说书等等表演,非常的热闹。

    特别是每逢节日,如元宵、中秋,大相国寺更是游客云集,热闹非凡。

    中秋这一日,赵悦的母亲按往年的习惯,今日也要去大相国寺进香祈福的。对于赵悦要跟自己去大相国寺,赵悦母亲觉得非常惊奇。

    要说赵悦对去大相国寺这些地方拜神求仙,之前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儿子能陪自己去寺庙祈福,她尽管疑惑,但还是很高兴的。

    赵悦母亲要去,自然还带着家里的三位姨娘一起陪同前往。赵悦的小妹妹,听着有热闹,自然也跟着一起去凑热闹。一行人,赵悦骑马,几位女人带着小孩乘坐两辆马车,热热闹闹的就赶往了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距离赵悦居住的地方,并不算很远。乘坐马车也不过两刻钟时间就能赶到了。出门的时候,按照时间推算,也不过才早上九点这样,到大相国寺,也就十点左右。

    只是,等到赵悦带着母亲一行人到大相国寺的时候,就已经被大相国寺的热闹给吓住了。

    用一句话说来,那就是“都人士女,百亿如云,千乘万骑,流人如龙,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那么热闹”赵悦抬头看了一眼太阳,此刻还那么早,这大相国寺就那么热闹了,晚一点,不更热闹

    赵悦母亲钻出了马车,听到了赵悦自言自语的声音,忍不住溺爱道:“你啊,之前都不喜欢来这些场合。这才刚刚开始呢。到了中午和晚上,这大相国寺才是真正热闹呢。”

    赵悦看着高大庄严的寺庙大门,心说这佛门清静的圣地,硬是变成了一个菜市场一样的存在。嘿嘿,这里面的这些神仙,不知道住的可舒服

    等着母亲和几位姨娘下了马车,赵悦安排下人在一边等着,就带着母亲和几位姨娘一起跨进了大门。

    大相国寺,赵悦不是第一次来了。不过,每次进入这寺庙里,他还是能被这寺庙宏伟的建筑群给震住。

    一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钟楼、鼓楼伫立东西两侧。大相国寺的钟楼,是在大周朝鼎立之后,大周太祖重新建造的,是一个高约5米的巨钟,重万余斤。每当这重叩响时,声震八方。

    此刻正是金秋时节,整个寺院满黄花,院溢芬香。入了寺庙,抬头北望,便可看到坐北朝南、五间三开、黄琉璃瓦盖顶的天王殿,殿内供奉有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

    赵悦对于这些神仙,要说没有敬畏,也说不上。毕竟,他是从另外一个时空而来的灵魂。如果这世上没有神仙,那他现在的状态又算什么

    此刻寺庙已经有很多上香的香客,人流非常大。赵悦陪着母亲和三位姨娘进入寺庙后,很快有位寺庙的僧人迎了过来。

    这位僧人,大约有六十岁,



第两百二十九章猴子派来的逗逼吗?
    大相国寺,已经开辟成为交易的地方了。除了一些特定地方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出之外,整个大相国寺,就如一个巨大的市场。商贾如流,游客云集。

    带着自己的小妹妹赵若菊,在大相国寺玩了一下午,享受了难得的下午悠闲时光。一直等到赵若菊玩得累了,他才把赵若菊送回了自己母亲和几个姨娘的身边。

    赵悦的母亲和几个姨娘,等到赵若菊回来,这才出了大相国寺。等到赵悦送走了自己母亲和几个姨娘,天色已经到了傍晚。

    赵悦可惦记着自己和曾墨的事儿,不过,到了黄昏时分,赵悦忽然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和曾墨是约了“人约黄昏后”,可在大相国寺,那么大,现在人流那么多,到底在那个地方见面,之前却没有说明白。

    想到这,赵悦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自己怎么会那么笨呢,没有具体地点,在这如此热闹的大相国寺,等会怎么找曾墨

    大相国寺,一共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就算赵悦可以守住一共门,也很难说曾墨会从那个门进。

    挠了挠自己的头皮,无奈之下,赵悦只能找最靠近曾布府上的一个门,蹲在门口,等待曾墨的到来。

    此刻,虽是已近黄昏,但大相国寺的热闹,反而更加旺盛。如潮的人流,不断进出大相国寺。

    赵悦站在大相国寺的门,静静等着曾墨的时候,却不知道,曾墨也在焦急的寻找赵悦,而此时的曾墨,已经了大相国寺。

    曾墨并不是从赵悦守候的门大相国寺的。尽管赵悦守候的门距离曾家最近,可这门正好对着内城的富人群,无数的马车都涌向这个门,也让这个门的交通变得拥堵不堪。

    曾墨带着小丫头和一个赶马车的仆人出门后不久,就在道路上给堵住了。丫鬟倒是灵通,建议自己家小姐走另外一条道路,从另外一个门大相国寺。

    正是如此,在赵悦出大相国寺,默默等候曾墨的时候,曾墨正好带着丫鬟,从另外一个门了大相国寺。

    曾墨带着丫鬟,大相国寺,看着热闹非凡的大相国寺,也是傻眼了。那么大一个地方,那么多人,去那里找赵悦

    曾墨贴身小丫鬟看着如潮的人群,心急问道:“小姐,那么多人,公子在那呢”

    想着赵悦留下的诗句,曾墨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了。好一会儿,只能硬着头皮道:“我们先去上香吧。”

    今日曾墨出门,对家里人说便是以来大相国寺上香为借口。

    曾墨随着人流,先在大相国寺进了香,忙活了一通,天色就逐渐暗淡了下来。当然,今晚的大相国寺因是节日,早已经点上了无数的灯火,照得金碧辉煌,宛如白昼。

    大周朝比唐朝要开明的就是,官府已不限制百姓夜间活动。所以到了晚上,很多地方都还是热闹的。特别是逢节假日,各种庙会聚会,有时候搞到通宵达旦。

    赵悦之前盗用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述的就是元宵节的一个盛况。此刻,来形容今日的中秋佳节晚上的大相国寺,一样是恰当的。

    烧香祈福后,曾墨带着丫鬟,就在大相国寺里开始漫无目的的寻找赵悦。只是,赵悦还在大相国寺的门口傻傻等着。

    曾墨带着丫鬟,在大相国寺里找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从天色微暗就找到完全天黑,都还未看见赵悦的身影。就是小丫鬟的腿儿,都走得有些。这时候,就是曾墨自己也着急了。

    小丫鬟看了看天色,忍不住道:“小姐,这样找不是办法啊。那么晚了,再不回去,等会老爷又要说了。”

    曾墨也焦急起来,要是再找不到赵悦,她必须要回去了。事实上,现在她



第两百三十章发现石灰石
    和曾墨的第一次约会,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的。

    只见了一面,就是牵手,都不过一分钟,就被曾墨的小丫鬟给破坏了。最终,曾墨几乎是落荒而逃,离开了大相国寺,让赵悦一个人很是无语了很久。

    一晃眼,时间进入九月初。赵悦是元祐三十年八月左右来到大周朝的,不知不觉,来大周朝竟然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这一年,赵悦将赵家重新带回了正轨,并还考取了功名,成为大周朝一名光荣又富足的公务员,收获还是比较大的。经过一年的磨合,赵悦也是越来越开始习惯现在的生活,开始接受大周朝的一切,并且爱上了这个时代。

    闲话少谈,到了九月初的时候,朝堂上倒是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便是十皇子越王在中秋过后,就被元祐帝安排出了汴京,远去江南就藩。皇子长大后,除了正式的太子可以留在汴京,其他的皇子,除非有充足理由之外,基本上都要被外放去外地就藩。这些皇子,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如果不死,倒是有机会回汴京城养老。当然,这得看后续登基的新皇态度了。

    十皇子是元祐帝的小儿子,他的就藩,倒是推脱了不久时间。十皇子深得元祐帝和后宫太后的溺爱,本来后宫的太后还想多留他在汴京的。可面对群臣强大的压力,就是元祐帝,也不得不下召催促十皇子前往封地就藩。因此,中秋过后,磨蹭到了九月,十皇子被迫离开汴京城,远去江南。

    第二件事儿,便是新开埠的市舶司,广州、青州和杭州,经过朝堂群臣一番争夺之后,已经有两个名额有了人选。

    前往青州任市舶司就任提举市舶使,也就是市舶司第一把手的官员,是王安石这边派别的一个官员。广州市舶司提举市舶使,则让王槐一方的官员拿走了。

    尽管两方对只拿到一个市舶司主官的名额还是有些不满,可谁也无话可说了。至于剩下的一个市舶司主官,也是杭州的市舶司主官,两派都不约而同的没有去争夺。

    因为,两边的人,都明白剩下的一个名额,需要由皇帝自己指派。不过,对于这个市舶司主官名额,元祐帝似乎并不着急选择。

    十皇子离开汴京城之前,再次找到了赵悦。在十皇子的府上,十皇子很真诚的看着赵悦,再次坦诚邀请道:“赵悦,要不要来我王府做长史,跟着我一起去江南”

    赵悦现在是从七品的翰林编撰,要说地位还是比较清贵的。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在翰林院待上几年,外放出去,都要成为知府或知州的人了。不过,那是在通常情况下。

    现在的赵悦,在朝堂上放出那些和官绅利益为敌的话,已经让他在仕途上的路,变得非常狭隘了。特别是现在元祐帝推行的改革,很多方案触动了士大夫官绅的利益,这些改革措施和方案,在赵悦制科考试的答卷上都能看见影子,这就很大程度上,已经杜绝了赵悦仕途上的一帆风顺的路子了。

    赵悦除非紧紧抱住皇家大腿,否则这辈子是真难正常升迁。因此,惜才的十皇子,再次召见赵悦,希望赵悦能来自己王府做事。

    王府的长史,地位可非常高了。就是品级,都是五品官员的待遇。尽管是为皇家服务,但地位身份也是很显赫了的。在十皇子看来,赵悦现在面临的困境,选择来自己王府做长史,是最好的选择了。

    面对十皇子再次邀请,赵悦心里一叹。要是只享受这辈子富贵,跟着一位皇子混,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跟着一位皇子,那整个赵家,就要打上这位皇子的烙印了啊。平安无事



第两百三十一章烧制水泥
    对于武松的疑惑,赵悦只能用一个佛曰不可说,暂时把武松的好奇心打发了。

    既然发现了水泥烧纸的原料,赵悦做事向来就是风风火火的。

    从城外回来后,赵悦就再来了周行福,让周行福开始找人,找一些经验丰富的泥瓦工和烧窑工。

    大周朝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这时期,已经细分出了很多行业,也涌现出很多专业的工匠。比如烧制陶瓷的,就细分出了好几个类别。

    赵悦要烧纸水泥,找烧纸陶瓷工人是最好的选择。听着赵悦的要求,周行福一脸疑惑道:“少爷,咱们找这些人来干嘛难道我们要烧陶瓷还是烧炭”

    赵悦直接翻起白眼,不过这事儿,他倒是不想多解释,道:“你就按照我的要求,去外面找人来就得。工钱可以多给,总之,要经验丰富的人。”

    周行福带着疑惑走了,不过三天过后,他倒是招来了一帮人,大概有七八位,都是汴京城经验丰富的泥水匠和烧窑匠。

    人来了,赵悦也不废话。直接宣布了三条规矩。

    第一,只要老老实实做工,薪水的丰厚。现在外面工匠的薪酬,一个月大约在五贯钱左右,赵悦直接把所有人的工钱,都开到了十五贯钱。开那么高的工钱,一来是工作的地方比较远,二来赵悦也不想等这些工匠都学会制作水泥了,就自己独干。

    第二,所有人都必须保密接下来从事的事儿,只要被发现泄密,要高额罚款。罚款的金额,以工钱的千倍计算。这个罚款,就恐怖了,如果一个工匠领十贯钱,那罚款就要一万贯。

    在赵悦宣布这两条规矩后,下面的人都议论纷纷。不过,赵悦开出的薪水,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最终,还是没有人离开。没办法,高额的薪水,可让这些人舍不得走。

    最后,赵悦再次宣布,只要这些人老实、肯干、并且守规矩,未来将赐予这些人一定的股份,让这些匠人也享受分红。

    听到这一条,下面的工匠就忍不住了。一个工匠开口问道:“这位官人,你到底要我们做什么啊”

    赵悦笑了笑,道:“不急,不久之后,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招来了,又宣布了规矩,并且让所有的工匠都签订了契约合同。赵悦便让周行福,直接把这些人,送去了城外。
1...5354555657...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