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郑斌和邓宗白打起来了,就在宾馆的大厅里,很多日本人都看到了。王时诚恨恨地说道。

    啊?冯啸辰这回是真的傻眼了。两个干部在国外当众打架,而且还被外国人看见了,这在当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件。如果被有心人拿回国去炒作一下,王时诚这个团长恐怕都得担一个管理不当的责任,也难怪官员们大晚上睡不着觉,都跑这抽闷烟来了。

    还是为了滨海省那套化肥设备的事情?冯啸辰问道。

    可不是乍的!牛克安道,这个郑斌,也真是个大嘴巴。我早跟他说过,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说一两回也就好了,哪能没完没了地说下去?邓宗白又不是不知道他在背地里说的那些,就是不好跟他计较罢了。现在可好,他当着邓宗白面损人家技术不行,这还能不打起来?

    郑斌是滨海省化工厅的干部,邓宗白是新阳省第二化工机械设备厂的干部,都是化工部系统的人。这两个人闹起来,脸上最难看的自然就是牛克安了。当初滨海省要建一套中型化肥设备,是化工部安排由新阳二化机承建的,最后这套设备出了质量问题,滨海省除了对新阳二化机不满之外,对化工部也颇有一些怨言。

    这一次考察团出访日本,郑斌在私下里不知跟多少人讲过新阳二化机的技术不行,产品质量低劣。邓宗白因为自己的确有短处,所以也不好发作,只能闷在肚子里生气。今天,大家欢欢喜喜去逛街,邓宗白买了一套护肤品回来,准备带回家送给老婆。进宾馆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就招惹了郑斌,郑斌直接来了一句:没错嘛,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好好做一做的。

    这句话,搁在其他场景下面,也可以认为就是一句普通的调侃,毕竟护肤品就是做面子功夫的东西。可邓宗白脑子里始终是绷着一根弦的,觉得郑斌不管说什么都是冲着他来,羞恼之下,便用手一指郑斌,喝道:姓郑的,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面子上的功夫!

    郑斌可能还真是无意,听到这话,先是有些愕然,待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之后,他也不去辩白,反而梗着脖子道:我说什么了?许你们做,还不许人家说吗?

    这一来可就把邓宗白彻底惹急了,他上来就是一句省骂:姓郑的,我忍你好久了,你个鳖孙欠揍是不是!

    人家郑斌也是堂堂省厅里的处长,平日里谁敢管他叫鳖孙,听到这句,他还能不炸。这两个人都是当过工人的,体格好,骨子里也都有点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动起了手。等到王时诚牛克安等一干人把他俩拉开,两个人的脸上都已经挂上了彩。万幸的就是那年月没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否则这会俩人就已经是全球扬名了。

    我判断,郑斌那句话可能不是冲着邓宗白来的。赵丞分析道,这家伙平时就喜欢开玩笑,说化妆是面子工程,这在我们部里的一些年轻人那里也是经常说的,可能真不是有所指。

    王时诚道:是不是冲着邓宗白来的,并不重要。这两个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了而已。要我说,郑斌的责任是更大的,他们滨海省和新阳二化机的矛盾,怎么能带到考察团里来呢?就这十几天时间,大家都听他讲过这件事情吧?为这事,我也提醒过他,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又说开了。

    说穿了,他就是不想要国产设备。机械部的副司长饶志韬慢悠悠地说道,他是个奔六的老头了,可以算是见多识广,属于动不动就可以给人一些人生忠告的那种人。他说道:

    郑斌和邓宗白之间没有私仇,郑斌到处放这些风,就是希望滨海马上要兴建的滨西化工厂能够用日本的原装设备,而不是用国产化设备。我估计,这也是他们厅里的意思,郑斌是下面跑腿的,如果没办成,回去向厅长交代不了。

    滨海省不想要国产设备,这是他们早就明确说过的。牛克安证实道,为这事,滨海化工厅可没少往部里跑。

    化工部是什么想法?饶志韬问道。

    牛克安扭头看了看冯啸辰,笑着说道:这件事,我们得听冯处长他们这边的,要不,还是先让冯处长说说吧。

    11套重大装备里,有3套是涉及到化工部的,分别是大化肥大乙烯和大型煤化工,所以重装办和化工部的沟通不少。牛克安让冯啸辰说话,是想听听重装办的态度,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策略。政府里的决策,从来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一件事做下来,总得让各个利益主体都感觉满意才行。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刚才饶司长说郑处长是替厅长跑腿的,其实我也是替我们主任跑腿的,我哪敢随便说什么。各位领导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我负责记录下来,回去向我们主任汇报。我们主任派我出来,只让我带了耳朵,可没让我带着嘴呢。

    哈哈,我看你不但带着嘴,还带了好几张嘴呢,这几句话说的,比我们这些老在机关里呆着的人还圆滑。饶志韬笑着揭露道。

    冯啸辰不愿意说,大家也不会强迫他。一个副处长,在一干司级干部面前保持低调,也是应有之义。王时诚指了指潘卫华,说道:小潘,你说说看吧,计委是管大局的,这件事计委的意见是什么?

    潘卫华倒是没有冯啸辰那么多的顾虑,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件事,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还真是有点两难。牛司长饶司长你们都是具体职业部门的,可能考虑本部门的事情多一些,计委是统筹全局的,所以考虑问题不能不从全局出发。

    此言一出,牛克安饶志韬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诡异的神色,牛克安伸手就摸出了烟盒,拿出一支烟来。正想摸打火机,又想到抽烟罚款的事情,于是便放弃了点火的念头,只是把烟凑到鼻子跟前,轻轻地闻着烟上的味道,做出了一副悠闲的模样。

    小样,就你知道统筹全局,老子统筹的不是全局吗?

    牛克安在心里不愤地想道。




第二百三十五章 鼓励自由竞争
    潘卫华没有感觉到大家的不悦,也可能是不在乎这些。他是一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干部,对于牛克安饶志韬这些岁数比他大得多,职务却只比他高出半级的官员没什么敬畏之心。他是从某省的计委提拔上来的,到了国家计委之后,一心想做一番大事业。这次跟着大化肥考察团出国,他看到团里各种乱像,心里早就生出了不屑之意,现在有一个机会能够一吐块垒,他哪会在乎别人怎么想。

    大化肥引进这件事,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第一,是农业方面的利益,农业部门自然是希望大化肥越早建成越好,因为这样就能够保证农业的增收,从这方面来说,直接引进设备是最好的选择;第二,是化肥厂方面的利益,他们希望设备早日投产,能够获得利润,同时,他们也希望设备质量要稳定,三天两天维修,谁也受不了,从这方面来说,直接引进同样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方面,自然就是设备企业和机械部这边的利益了,自己造设备肯定是更好的,如果全盘引进,机械部就该解散了。

    潘卫华侃侃而谈,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把饶志韬给得罪了。

    小潘,依你说来,我们提出自己造设备,就是为了部门利益着想了?是生怕我们机械部解散,弄得我们都没饭吃?饶志韬用轻蔑的口吻质问道。

    为部门利益着想并没有错啊。潘卫华道,经济学理论认为,人都是有利己动机的,各个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这位仁兄时下正在在职攻读社科院的研究生,颇学了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当时虽然国内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还是政治经济学,但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研究西方经济理论的人并不少,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潘卫华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概念,乍听了几节课,觉得茅塞顿开,忍不住就要在这里显摆显摆了。

    饶志韬不懂什么西方经济学,他甚至连政治经济学也只是一知半懂,知道与潘卫华去纠缠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吃亏的,当下便撇开前面的话题,说道:依你的意思,农业部门化工部门,都是希望引进设备的,而且都有道理。只有我们机械部门是为了部门利益,阻挠引进设备,是不是这样?

    机械部门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我说过了,考虑部门利益并不是什么错误。潘卫华说道。

    饶志韬道:你这话,不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吗?照你这个观点,咱们不但应该解散机械部,就是化工部下属的那些机械厂,也应该关门大吉,大家直接从国外买设备就是了嘛。

    潘卫华带着雍容的笑意,说道:饶司长,你这话就偏激了,我并没有说要解散机械部,更没有说要关掉机械厂,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再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不是运动年代的政治语言吗?现在已经被批判了,我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

    你不就是这个意思吗?饶志韬被潘卫华给激得恼火了,再没有刚才那种淡定模样。

    饶司长,别激动,咱们是在讨论问题嘛。王时诚看出了苗头,连忙拦住饶志韬。像这样激下去,没准考察团又要发生第二起打架事件了,而且是在部委干部之间打起来,王时诚这个团长也就算是当到头了。

    小冯,要不你还是说说你们的看法吧,自主研发大化肥设备,是你们重装办的任务嘛,并不只有机械部是这样考虑的。王时诚把火力引向了冯啸辰。他知道,像饶志韬这种老一辈的干部,玩嘴皮子肯定是玩不过潘卫华的,而他们又有倚老卖老的资格,最终肯定是要吵起来。冯啸辰就不同了,王时诚虽然过去没有和冯啸辰打过什么交道,但也知道他是经委里的一朵奇葩,战斗力爆表,让他去怼一下潘卫华,至少能让饶志韬冷却下来吧。

    王时诚这一打岔,饶志韬便不再说什么了。他刚才和潘卫华争吵,自己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再说,以自己的岁数和职位,争赢了没啥光彩,争输了就更是丢人,王时诚让冯啸辰出来给他挡枪,他也乐得看热闹。看到旁边的牛克安在闻香烟,他索性直接把烟抢了过来,拿过茶几上的打火机点着了,嘴里还说道:nnd,刚才也已经抽了烟,要罚款就一块罚吧,这不让抽烟,还活个什么劲?

    没错没错,我也憋不住了。牛克安见有人出头,赶紧自己也拿了支烟点上,并向饶志韬笑着点头致意,其中颇有一些对饶志韬刚才的观点表示支持的意思。

    他们在那里自娱自乐不提。冯啸辰刚才看着潘卫华和饶志韬争论,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听到王时诚点将,他也就不再扮低调了,抬起头来,笑吟吟地对潘卫华问道:潘处长刚才的分析,还是挺有道理的。现在各方利益存在冲突,不知道潘处长是怎么考虑的。

    潘卫华看了看冯啸辰,心里有些不痛快的感觉。饶志韬级别比他高,但潘卫华并不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到他奔六的时候,肯定不止是一个副司长而已。而冯啸辰却是比他更年轻的干部,和他之间同样只差半级。照着这个发展速度,到冯啸辰30出头的时候,估计就不止是一个正处能够打住的了。

    潘卫华一向觉得自己是个优秀人才,只是时运不济,提升得不够快。在别人眼里,他这样一个刚刚30岁的正处长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他自己却觉得很不满意。看到冯啸辰刚刚21岁就是副处,他心里的不爽是可想而知的。

    也不知道是拍了谁的马屁,才混上来的,潘卫华在心里已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腹诽过冯啸辰了,此时听冯啸辰向他发问,他便有心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最好能够让冯啸辰自惭形秽掩面而走,那就痛快了。

    我们计委就是负责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但我们传统上的协调方法,并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了人情关系,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工作没有做好的原因所在。潘卫华一张嘴就把一船人都打了。屋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盘算着,要不要把这小子的话记下来,找机会传到计委的主任或者司局长们那里去,看看这小子还能蹦跶几天。

    潘卫华不在乎大家的想法。他这些话在自己委里也曾说过,正好他上面的司长是个思想比较开放的人,觉得他这种观点也有可取之处,又出于保护年轻干部的想法,所以并未因此而批评他或者跟他为难,这也就助长了潘卫华的口无遮拦。

    我认为,我们要搞改革,就要打破这种官僚体系,要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决经济问题,不能总是站在和稀泥的角度上,看谁能闹腾,就给谁好处,这样是搞不成四个现代化的。潘卫华激昂地说道。

    如果没有四个现代化这样充满时代色彩的词汇,冯啸辰几乎要怀疑潘卫华是个穿越来的网络大v了。其实,还真不能说潘卫华这些话没有道理,在随后几十年的改革中,中国的确是在朝着打破官僚体系用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潘卫华说的话,充其量是有些超前而已。

    潘处长说得挺有道理的。冯啸辰平静地应道,你说的经济学观点,又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潘卫华想当然地说道。

    这个我不太懂,潘处长能给我解释一下吗?冯啸辰道。他已经隐隐猜出了潘卫华的立场,这个立场在当年可以算是惊世骇俗,但到20年后,就一点都不新鲜了。说穿了,就是新自由主义观点,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相信经济系统能够内在地达到最优。

    这个观点,怎么说呢,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幼稚的一面。如果只是取其合理之处,予以应用,那是很好的,竞争的确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权力寻租。但把这种理论当成教条,走到极端的方向上去,那就成了一剂毒药。

    时下,南美的一干新兴国家正在欢天喜地地喝着新自由主义的鸡汤,而且经济也的确发展得很不错,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但冯啸辰知道,过不了几年,南美这些国家就会毒发病倒,而且一病数十年而无法翻身,从而让拉美化成为最恶毒的一个诅咒。

    到那时候,各国领导人开会的时候是这样骂街的:

    你们国家要拉美化了!

    你们国家才拉美化了呢,你全家都拉美化了!

    现在还是80年代初,在改革的中坚派中,喜欢新自由主义观点的学者和官员都不少,潘卫华算是其中的一个吧。或许也正因为他的思想与一些更高的官员相一致,他才有如此张狂的本钱。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产业政策不可少
    其实很简单。潘卫华摆出一副精英论道的模样,对一屋子人说道:我们既不用支持郑斌,也不用支持邓宗白。我们只需要提出目标,让他们自己去协调就是了。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更便宜服务更好交货更快,滨海化工厅自然会接受。如果他们做不到,滨海化工厅希望选择其他来源的设备,也是无可厚非的。

    你这就是拉偏手。饶志韬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我们的技术比日本人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照你这个思路,不就是支持滨海直接从日本进口设备吗?

    如果新阳二化机的设备不行,滨海化工厅为什么不能选择更好的设备?潘卫华反问道。

    那国家的产业政策还要不要执行了?国家明确提出要搞重大装备的国产化,重装办的冯处长就坐在这里,你去跟他说去?饶志韬说道。

    潘卫华冷笑道:产业政策本身就是一个保护落后的手段,咱们多少产业就是因为有政策保护,才不思进取,落到今天这样一个技不如人的境地。像重装办这种机构冯处长,我不是针对你哈,我只是说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机构本来就不应当存在的,看看美国欧洲日本,哪个发达国家是靠产业政策来保护落后产业的?

    你饶志韬差点就要被气出心肌梗塞了,这小子真特喵敢说啊,我们这些部委搞了几十年的产业政策,他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年轻,就敢把产业政策给全盘否定了。他用手指着潘卫华,想厉声斥责他几句,一时又找不出话来,憋得脸都紫了。

    饶司长不要激动。冯啸辰向饶志韬摆了摆手,然后转向潘卫华,笑呵呵地说道:潘处长,你听谁说日本不搞产业政策的?

    日本有产业政策吗?潘卫华不屑地问道。

    冯啸辰轻轻叹了口气,这位仁兄思想倒是挺激进的,可见识还真是跟不上啊。日本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喜欢搞产业政策的国家,这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就算潘仁兄不懂外语,看不懂外文文献,这几年国内研究日本产业政策的文章也出了一大批了,老潘随便多看看报纸也不会说出这么可笑的话吧?

    潘处长,日本不但有产业政策,而且搞得非常多。50年代初,日本就提出了设备现代化和发展出口的目标,专门成立了‘重型机械设备技术咨询机构’,用来指导成套设备的出口。1956年到1959年之间,日本先后出台了‘机械工业振兴法’‘电子工业振兴法’‘轻型机械出口振兴法’‘成套设备出口振兴临时措施法’。

    日本通产省每个年代都要制订‘通商产业构想’,提出10年之内产业发展思路,相当于我们的五年计划。前不久发表的《八十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明确提出,日本的追赶型现代化已经完成,要以技术立国取代贸易立国,要以创造性知识密集化作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1...117118119120121...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