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各位,咱们大家能做到口径一致吗?王时诚看着众人,问道。

    我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饶志韬第一个表态了,他是机械部的官员,引进技术是机械部的要求,他当然是全力拥护的。

    牛克安道:我也赞成。

    从化工系统的角度来说,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都是有好处的,牛克安其实算是一个骑墙派。不过,王时诚问到他头上来,而且事情已经不纯粹是公事,其中还包括涉及到王时诚仕途这样的私事,牛克安即便是心里不太赞成,嘴上也不好反对了。

    来自于农业部的赵丞一向是更倾向直接购买设备的,化肥才是他关心的事情,装备制造什么的,与他无关。不过,饶志韬牛克安都表了态,重大装备研制又是政治任务,他也只能是点头认可了。

    潘卫华孤掌难鸣,于是也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赞成,我也赞成吧,总不能让外商看咱们的热闹吧。

    听他说得勉强,王时诚有些不悦,但两个人隔着部门,他也不便去斥责潘卫华。他转向冯啸辰,说道:小冯,你觉得现在这样行不行?

    冯啸辰摇摇头,说道:不行,这种口头的承诺,太靠不住了。

    你不会是要让我们签字画押吧?潘卫华忍不住了,黑着脸质问道。

    冯啸辰笑道:当然不是签字画押,只是在书面表明一个态度而已。我想,大家的态度不必强求一致,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不过,不论是同意或者不同意,态度都必须明确,外交无小事,万一王司长向外商表明了我们的意见,而我们内部却出现了其他的声音,那不就麻烦了吗?

    王时诚心领神会,跟着说道:小冯说得对,大家不必强求一致,不同意这个方案也是允许的,如果有同志不同意这个方案,我们就换一个方案好了。

    黑啊!真特喵的黑!

    这是潘卫华在心里发出的一句感叹。

    用书面形式表明态度,这就让人无法反悔了。冯啸辰表面上说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无所谓,但谁敢在书面上声明自己不同意这个方案呢?

    引进技术是中央领导的决策,反对这个决策就是自绝于仕途。郑斌赵丞他们从内心来说是希望直接引进设备,不想搞什么国产化,但这种话打死他们也不会当面说出来,更不用说留下书面记录。他们到目前为止能够做的,就是向外商流露出中国迫切希望得到这些设备的信息,以便借外商之手来堵住重装办机械部的国有化企图。

    现在可好,冯啸辰让大家明确表态,并留下书面记录。潘卫华甚至连拒绝签字的选择都无法做,因为届时王时诚就可以拿着这份记录去向领导汇报:我们当时有这样一个想法,不过计委的潘处长没有签字。

    政府里的签字画押,当然不是每人单独写一个声明啥的。根据王时诚的指示,冯啸辰文不加点地写了一个所谓会议记录,大致意思是说为了达到迫使日方同意转让技术的目的,考察团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参会的各部委同志一致同意,在未来的谈判中采取一致口径,如果日方坚持不同意转让技术,则考察团将拒绝单独采购设备。

    众人对这个会议记录提出了一些意见,由冯啸辰重新抄写后,交给每个参会人员签字表示认可。潘卫华虽然满心不赞成,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屈服,不敢公然声称自己反对引进技术的重大决策。

    王时诚没有等到次日,一散会就让冯啸辰把郑斌和邓宗白二人分别找来了。这二位白天打了架,等气消了之后,才想到自己闯了天大的祸事,如果回国后王时诚把这件事汇报上去,一人一个严重警告恐怕是躲不过去的。

    听到冯啸辰上门来说王时诚要找他们谈话,郑斌和邓宗白都没有一点耽搁,屁滚尿流地便跑到王时诚房间去了。

    王时诚对这二人是分别谈话的。

    对郑斌,王时诚首先是严厉批评了他此前在考察团里散布的各种言论,并指出他在外商面前也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趁着郑斌惶恐不安之际,王时诚甩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要向乾贵武志传达一个不转让技术就卖不出设备的信息,这话还得让郑斌去说,最好是带着一副委屈的模样去说。

    郑斌听完这个方案,还有几分迟疑。王时诚直接拍出了会议记录,说考察团的各部委官员已经达成了一致,此事已无商量余地。如果郑斌不予配合,那么大家将会众口一词地揭发郑斌的卖国罪行以及当众打架的流氓行径,届时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打发走郑斌,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邓宗白。迫使日方转让技术这个方案,对邓宗白当然是有利的,不过王时诚也没有轻易放过他。王时诚先是劈头盖脸地训了邓宗白一顿,然后声称自己绞尽脑汁为他想了一个脱厄的方案,但需要他全力配合。

    按照王时诚的要求,回国之后,如果有人前来调查,邓宗白必须声称自己与郑斌打架是一出自编自演的双簧戏,事先是得到了王时诚批准的。至于在打架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不雅言行,纯属演技不高,责任自负,与领导无关。

    没问题,只要郑斌那小子不穿帮,我就这么说了!邓宗白忙不迭地答应道,只要不追究他当众打架的责任,他说什么都是无所谓的。

    郑处长那边,我也打过招呼了。在日本期间,你们还可以装作有矛盾的样子,但一回到国内,你们就必须要握手言和,否则就无法解释了,明白吗?王时诚沉着脸说道。

    邓宗白咧了咧嘴,道:俺老邓倒无所谓,给那鳖孙一个面子也不是不行。

    你胡说什么!王时诚怒道,邓厂长,你这是改正错误的态度吗!

    不是不是,王司长,你别生气,我是那啥,说习惯了。邓宗白道,哎呀,王司长,你真是救了我老邓了。我还寻思着,这回回去肯定要挨个处分了,让你这样一安排,我这不是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了吗?




第二百三十九章 只能是白跑一趟了
    郑先生,听说前几天你和邓先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广岛的一家小餐馆的包间里,乾贵武志单独宴请郑斌。酒过三巡之后,乾贵武志装作不经意地向郑斌问道。

    郑斌和邓宗白打架的时候,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工作人员就在现场,这样的大事,他们当然不会不向乾贵武志通报。不过,关于这二人打架的原因,协会的人并没有搞清楚,俩人吵起来的时候,各自说的都是家乡话,这不是光考过中文八级就能够听得懂的。

    日本人对于情报的重视近乎于变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乾贵武志当然会和同僚们进行研读,分析这件事中间透露出了什么样的信息,会对这一次的交易造成什么影响,此外,他们应当如何利用这件事来做文章。鉴于可参考的信息太少,大家也分析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借着考察团到广岛参观的间隙,乾贵武志便单独把郑斌约了出来,想从他嘴里套一些情况出来。

    乾贵武志带来的漂亮小秘书跪坐在二人旁边,一边为他们倒着酒,一边为他们充当着翻译。白生生的手腕不时在郑斌眼前晃过,让郑斌颇有些脸红身热,心痒痒地总想着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唉,是啊!

    听到乾贵武志的话,郑斌把目光从小秘书的身上收回来,看着眼前的酒杯,惆怅地说道。

    是为什么事情呢?需不需要我们帮忙做些工作?乾贵武志好心好意地问道。

    郑斌苦笑一声,说道: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和你们有关呢。

    哦,是吗?乾贵武志心里一动,脸上却并不流露出来。

    郑斌道:乾贵先生,实话说吧,这一趟到日本来,我可真是大开了眼界了。日本的工业技术,起码能拉中国一个世纪,我们自己吹牛皮说要搞什么四个现代化,依我看,我们要想达到日本现在的现代化水平,本世纪末是没戏了,起码也要等到下个世纪末。

    郑先生过谦了。据我所知,邓先生的厂子技术就非常高明嘛,和我们的差距也并不很大。乾贵武志说道。

    说你们再努努力就能够追上我这种话,怎么听都是在骂人。但以当年的情况,一家日本厂商这样描述一家中国企业,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一种表扬的话。郑斌对这种表扬颇不屑,他冷笑道:差距不大?他们就做梦吧,依我看,他们连给你们打下手都不够资格。

    是吗?这我就不太了解了。乾贵武志迅速地就改了口,他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郑斌纠缠,以免把话头岔开了。

    郑斌道:可问题就在这了,姓邓的他们厂子技术不怎么样,搞关系却比我们强得多。他们提出来,如果我们要从日本引进大化肥设备,他们必须要参加建设,要和日本厂商搞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否则就不许我们进口。

    怎么能这样?乾贵武志满脸气愤地说道,这不是损害了你们的利益吗?作为用户,你们有权力选择最好的设备,拒绝那些嗯,技术稍微落后一些的设备。

    以他的本意,是想说邓宗白他们的设备是垃圾设备,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同行相轻这种事情,表现得太过头也不合适。

    郑斌却没这么顾忌,他说道:什么叫技术稍微落后一点,分明就是老古董嘛!他们焊条焊缝都要返工,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日本人的水平?

    你们就是为这事发生冲突的?乾贵武志问道。

    是啊。郑斌答道,我说我们坚决不让他们参与,他说这事由不得我,他们会去找上面的关系。我一气之下,就和他打起来了。

    乾贵武志道:他说上面的关系,是什么意思?

    郑斌道:当然就是中央罗,他们是部属企业,来头大,随便找几个领导出来说话,我们也只能是听着。

    这么说,你们中国政府是支持他们一方的?乾贵武志道。

    郑斌点了点头,不吭声,只是把眼前的清酒端起来一口喝掉了,像极了一个失意者的样子。其实,郑斌这番表现也还真不能算是表演,他心里的确是觉得窝囊得很。如果没有打架这件事,他是能够旗帜鲜明地反对国产化的,相信王时诚他们也没法给他施加压力。可现在自己的把柄被王时诚握住了,王时诚又明确表示了要站在国产化一边,郑斌知道自己的使命恐怕很难完成了,那份郁闷真是无人可说。

    郑先生,你不用担心,合作制造这件事情,是不能单听你们中国一方的。我们对于合作制造并不感兴趣,你可以把这话带给你们的领导去听。乾贵武志说道。

    那我们只能是白跑一趟了。郑斌说道,我们领导已经说了,如果日方不同意转让技术,他们就绝对不会同意引进设备,还说这事没商量。

    这是为什么?乾贵武志一惊,连忙问道。

    那个鳖孙上头有人!郑斌恨恨地说道。

    别笋小秘书傻眼了,这个中国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郑斌看看小秘书,自知失语。其实鳖孙这种骂人话并不是滨海的方言,他是跟邓宗白学来的。他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说道:洋子小姐,你就说那个邓先生是个坏人,就可以了。

    小秘书把这话译给了乾贵武志,乾贵武志看着郑斌的脸色,觉得不像是作伪,于是沉声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们的化肥厂怎么办?你从前不是跟我说过,你们省里的官员要求你必须把化肥厂的设备谈下来吗?

    郑斌道:有什么办法呢?我让他们拿住了把柄,我们那个团长说了,如果我不听话,他就把打架这件事情的责任全部栽到我身上,还要说我和你们串通起来要坑害国家利益。你是知道的,这样一个罪名在我们国家意味着什么。

    乾贵武志不吭声了,郑斌说的这个情况,让他感觉到了为难。在此前,他和几家化肥设备厂商都已经商量好了,要一口咬住,绝对不向中国人转让技术。他们相信,中国人对化肥的需求远比对设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从一般的道理来说,只要他们坚持不转让技术,中国人就只能屈服了。

    可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照郑斌的说法,邓宗白走通了上层的关系,考察团里的官员们都已经统一了口径,要么转让技术,要么就放弃采购。连此前一直与他们勾勾搭搭要求全盘引进设备的郑斌,此时也改了口,这就意味着他们原来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日本人自认为对中国极为了解,在他们看来,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国家,到现在又加上了一条非常讲政治的特点。只要是和政治相关的事情,中国人是会把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放在一边的。

    郑斌说的情况,恰恰就是一个政治问题,邓宗白找到了上层的靠山,将引进技术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这就意味着日本人想打经济牌已经非常困难了。乾贵武志坚信,如果自己非要和中国人对着来,中国人绝对是有勇气拂袖而去的。

    如果换成一家日本企业,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日本人在国际上被称为经济动物,一向是唯利是图,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可以抛弃一切。

    他们基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所设想的方案,在遇到中国人的时候,恐怕就不灵了。

    当然,这也是乾贵武志等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流于皮毛的缘故,中国的智慧远比这种标签式的刻板印象要高明得多。在这个项目中,中方的策略是虚实相交,让人摸不透真正的底牌。而乾贵武志他们的心思都在利润上面,反而能够被中国人一眼看穿。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太遗憾了。乾贵武志装出一副失望的样子,对郑斌说道,我们是不可能把技术让渡出去的,所以,郑先生这一趟可能真的要白跑了。

    是啊,太遗憾了。郑斌道,这些天让乾贵先生破费了,生意没有做成,真是挺对不起你的。

    无妨,大家交个朋友也好嘛。乾贵武志道。

    是啊是啊,乾贵先生有去中国的时候,千万抽时间到我们滨海去走走。我们滨海有一个天下第一汤,那可乾隆泡过的温泉,至今那里还留着乾隆皇帝的御笔呢。郑斌又做起滨海的旅游广告来了。

    两个人虚与委蛇,互相都知道对方的轻松是装出来的。乾贵武志想看看郑斌到底想不想做成这笔生意,郑斌同样想看看乾贵武志会不会妥协。临到最后,乾贵武志也没能探出郑斌的虚实。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从兵法来说,郑斌就属于那一类死间,连他自己都相信王时诚的决心已下,在乾贵武志面前,他又怎么会有别的表现呢?

    联系米内隆吉川端弘嗣内田悠等几位董事长,让他们到协会办公室去,我要向他们通报一下最新的情况。

    送走郑斌之后,乾贵武志对小秘书吩咐道。



第二百四十章 还没有尘埃落定
    俺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昂昂昂

    这两天,邓宗白的心情异常地好,进进出出都哼唱着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只是经常跑调跑成了豫省梆子而已。

    冯处长,吃了吗?

    在宾馆大堂里,看到刚从电梯间走过来的冯啸辰,邓宗白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没话找话地问候着。他们早餐是在一块吃的,当时冯啸辰就坐在邓宗白的对面,邓宗白这样问,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点老年痴呆的前兆了。

    邓厂长好心情啊。冯啸辰笑着应道。

    我这个人一贯性格乐观。邓宗白道,我长这么大年纪,就不知道什么叫作犯愁。你看那个郑斌没有,成天拉着个脸,像吃了苦瓜似的,你说至于吗?

    说这话的时候,邓宗白脸上有一种幸灾乐祸的表情,他也并不忌讳把这种表情在冯啸辰面前表现出来。他说自己一贯乐观,这纯粹是说漂亮话了。前些天,郑斌在考察团里散布有关新阳二化机产品质量低劣的消息,邓宗白每天都气得五迷三道的,要不也不至于在宾馆大堂里与郑斌大打出手。

    没曾想,打了一架,他的事情却峰回路转了。王时诚找他谈了话,虽然是严肃地敲打了他一番,但却给了他一个承诺,那就是这一次与日本人谈判的目标是引进技术合作制造,而不会像郑斌希望的那样全盘引进日本的成套设备。这样一来,邓宗白到日本的目的就实现了,他要的就是能够从日本人这里引进技术,分包一部分设备的制造。
1...119120121122123...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