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在京城工业大学,冯啸辰与蔡兴泉一拍即合,蔡兴泉表示热烈欢迎杜晓迪加盟他的科研团队,不过他只能从项目经费里给杜晓迪支付工资,却无法解决杜晓迪的户口和编制问题。冯啸辰声称自己并不在乎这个,他需要的只是由京城工业大学材料系开一个借调函,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杜晓迪从通原锅炉厂借调出来,到京城来工作,实现他那与女友双宿双飞的梦想。

    除了加盟课题组的事情之外,冯啸辰还与蔡兴泉私下约定了另一件事:杜晓迪在材料系工作期间,蔡兴泉要负责安排几名研究生给她补习专业课,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蔡兴泉将招收她为自己的研究生。只要能够上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自然会有分配工作的机会,届时什么户口编制之类就都不是问题了。

    杜晓迪进厂工作的时候,只有初中毕业的文凭,但据她自己说,她初中时候的成绩还是挺不错的,只要有人给她补课,掌握高中的文化以及大学的专业课都不会太困难。冯啸辰自己前世就是一个学霸,辅导一个女友考个研究生啥的,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

    8o年代的研究生招生,导师的权力是非常大的。那种事先把专业课考题泄漏给学生,以便让学生考一个高分的事情,也并不算奇闻,甚至不被当作什么招生。蔡兴泉对杜晓迪的印象极好,知道她是一个电焊天才,不仅技术上过硬,对理论的领悟能力也很强,只要她的外语能够过关,蔡兴泉是非常愿意把她招到自己门下来的。

    办妥了这件事情,冯啸辰便启程前往通原来拜访杜晓迪的家人。他要把人家的闺女拐到京城去,总得让未来的泰山泰水先审查一下吧。

    听说毛脚女婿要上门来,杜家老两口提前十天就忙碌开了。屋里屋外都得细细打扫,窗户玻璃擦得几乎像没有玻璃一样。家里的一些陈设也得更换,用了多年的吃饭桌子漆皮都已经掉完了,再擦洗也没用,老两口一咬牙,到农贸市场上去扯了一块时下很流行的尼龙桌布给盖上了。吃饭的碗喝酒的杯子喝水的搪瓷茶缸,都专门买了新的。得亏杜晓迪年初从海东省带回来足足2ooo块钱,还有一些在日本时候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否则光是这一通收拾,就足以让这个经济上较为紧张的家庭陷入财政破产了。

    杜晓迪对于父母的这一番安排还是颇为欣慰的,父母这样重视这件事情,说明在他们心目中冯啸辰是很有地位的,哪个姑娘不希望自己的男友能够在父母心里获得认可。杜家老两口则是另外一种心态,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份太平凡,家境太穷,让京城的处长女婿瞧不上。

    有关冯啸辰其人的情况,他们不仅从杜晓迪那里问过好几遍,还专门向见过冯啸辰的李青山高黎谦他们打听过。据李青山等人说,冯啸辰是国家重点机关里的副处长,非常有能力,而且也很受领导器重,前途无量。对于这样一个女婿,杜家老两口又欢喜又担心,欢喜之处自不必提,担心的地方就是自家的闺女怎么能够配得上人家呢?

    杜晓迪的弟弟杜晓远和妹妹杜晓逸没有这么多的顾虑,他们只知道未来的姐夫是一个非常有能耐也非常有地位的人,就冲上次姐姐带给他们俩的那两块德国电子表,就足以证明姐夫非同凡响。杜晓远目前在本地的一个中专学校就读,杜晓逸则是在上高中,他们戴着电子表在各自的校园里出现的时候,立马就引来了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让他们感到极其自豪。

    尽管杜家老两口和杜晓迪几度呵斥,杜晓远和杜晓逸始终都是以姐夫来指代冯啸辰的。以他们俩乃至整个通原市所有同龄人的世界观来评价,杜晓迪傍上冯啸辰这样的京城大官绝对是一步登天的事情,是灰姑娘遇上了王子,这时候还有啥可犹豫矜持的,赶紧上前逆推,把生米做成熟饭再说呗

    冯啸辰到的这天,杜家老两口一早就出门买好了菜,然后在家里忙着烹饪。杜晓迪则带着弟弟妹妹骑着自行车来到火车站等着迎接冯啸辰。杜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另外两辆车都是向左邻右舍借的。接到冯啸辰之后,杜晓远和杜晓逸二人分别骑车载着冯啸辰的行李,冯啸辰则骑了杜晓迪的车子,载着杜晓迪,向通原锅炉厂行去。

    杜晓迪侧着身子坐在冯啸辰的车后架上,心里又是甜蜜又是害羞。她只觉得满大街都是熟人,而且都在看着自己,这种错觉让她感到无地自容。她曾无数次看过通原的那些女孩子坐在男朋友自行车后座上招摇过市的场景,也一直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坐在哪个小伙子的车后座上在街头徜徉。现在美梦成真,她却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像其他那些女孩子一样,把一只手亲亲热热地勾在男友的腰上,向过往行人炫耀自己的幸福。她只能委委屈屈地用手抓着车后架,把头低得几乎要藏进怀里去了。

    啸辰,你来就来,怎么还带了那么多行李,都是些什么东西啊?杜晓迪看着骑行在前面的弟弟妹妹车座上的大旅行袋,没话找话地问道。

    一些烟酒布料啥的,还有出差的时候下面的单位送的一些礼品,正好带过来送人。

    送谁呀?

    先当然是丈人丈母娘了,还有小舅子小姨子,你看他们俩叫姐夫叫得多顺溜,我这个当姐夫的不得表示一下?

    你可别乱说,咱们俩还没那啥呢。

    呃呃,口误,口误。除此之外,还得去看看李师傅,小高小刘,再就是你们厂领导了,这次要把你借调到京城工业大学去,还得他们点头不是?

    厂领导那边,我爸已经去找过了,给他们也送了点烟酒,他们已经答应了。杜晓迪低声地说道。

    关于离开通原去京城一事,杜晓迪心里很是纠结,既想去和心上人终日厮守,又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自幼在此长大的工厂。父亲是个办了病退的残疾人,母亲只是一个家属工,而弟弟妹妹又都还在读书,杜晓迪算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这一走,这个家可就没个能担事情的人了。

    但父母对于她去京城的事情却是十分积极的,这事关女儿的前程以及终生的幸福。京城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所在,而未来的女婿又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副处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应当支持女儿到京城去。接到冯啸辰写来的信,杜晓迪的父亲杜铭华专程去找了厂长马承程和书记艾秋奇,请求他们同意杜晓迪借调的事情,同时奉上了茅台酒和中华烟作为礼物。这酒和烟还是上一回杜晓迪从京城带回来的,老杜一直没舍得享用,此时便拿出来派上了用场。

    听说杜晓迪有可能被借调到京城去工作,而且是参与国家的重点项目,马承程艾秋奇二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慢说通原锅炉厂还有好几名优秀的电焊工,并不缺杜晓迪一个人,就算是杜晓迪真的不可替代,作为厂里的老领导,他们也不会耽误杜晓迪的前程。更何况,他们早就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杜晓迪在京城处了一个对象,是国家经委的一个副处长,年轻异常,前途无量,谁犯得着在这样的事情上为难一个普通工人呢?

    冯啸辰这一次就是送借调函过来的,拿到借调函,杜晓迪就可以在厂里办借调手续了,最多再在家里过个年,她就要启程前往京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她这一走,除了探亲之外,就不会再回到通原来了,用父母的话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去就不能回头了。

    想到此,她心里又浮起了一桩心事,那也是一直想和冯啸辰商量的,只是不知如何开口。此时此刻,似乎也不是提这件事的时候,她只能先把心事压回去了。

    啸辰,你看,那就是我们厂!

    前面,出现了一片用青砖围墙包围起来的建筑,杜晓迪指着那片建筑对冯啸辰喊了起来。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杜家
    叔叔,阿姨,你们好!

    哎呀,是冯呃,冯

    叔叔,阿姨,你们叫我小冯就好了,或者叫我啸辰也行。

    哎哎,那我们就叫你小冯了

    与杜家二老见面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称呼确定下来了。尽管杜晓迪在父母面前已经说了无数次,让父母把冯啸辰就当成一个普通的晚辈看待,但这对工人夫妇在面对这位京城来的处长时,还是犹豫着要不要称呼一下对方的官衔。待看到冯啸辰那一脸真诚与谦恭的模样,二老才真正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不管对方的地位有多高,他毕竟也是自家的姑爷,自己是对方的长辈。

    一家人前呼后拥地把冯啸辰领进了家门,让他在客厅里坐下。杜铭华与他对面而坐,掏出香烟,向冯啸辰示意了一下,冯啸辰赶紧摆手,称自己不抽烟。杜晓迪的母亲车月英从厨房里端出来茶壶和茶杯,招呼了一句,让这爷俩边喝茶边聊,自己则返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去了。杜晓迪不好意思在客厅里久呆,也一头钻进厨房去给母亲帮忙。杜晓远和杜晓逸两个人躲进了杜晓迪的房间,兴高采烈地摆弄着准姐夫刚刚送给他们家的四喇叭录音机,尤其是杜晓远,心里狂喜不已,这个年头,喇叭裤蛤蟆镜,加上四喇叭录音机,那可是时尚青年的标配。

    客厅里,准翁婿二人正在漫无边际地聊着天:

    小冯,你家里几口人啊?

    四口,我爸妈,我自己,另外还有一个弟弟。

    你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爸是中学老师,我妈在大集体工作。

    听晓迪说,你学历也不太高,但懂的东西特别多,还特别受领导器重。你是怎么到京城工作去的?

    这事说来话长了,我爷爷原来是个冶金工程师

    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向杜铭华汇报着自己的简历,其实这些事情他此前也向杜晓迪说起过的,想必杜晓迪也向父母汇报过了。杜铭华此时拿出来问他,一是确认杜晓迪报告的信息是否无误,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没话找话的成分。别看这种随随便便的闲聊,有社会阅历的人自能够从中判断出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这其实就是老丈人对毛脚女婿的一次考校了。

    借着这会工夫,冯啸辰也在观察着杜晓迪的家庭。

    杜家的二老,其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老,杜晓迪跟他说起过,她父亲杜铭华今年才43岁,母亲车月英是42岁,这样的年龄,搁在后世简直都可以算是青年的范畴了。别笑,后世很多单位里申请青年课题,或者评选什么杰出青年之类的,都是以45岁作为年龄边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算,杜家二老实实在在算是正当年呢。

    杜铭华原本是个电焊工,因为工伤,一只手残了,无法再拿焊钳,不得不办了病退,让杜晓迪顶了他的岗位。如今的杜铭华闲居在家里,平时除了做做家务之外,便是在厂子里和那些真正到年龄退休的老工人一起打牌下棋,听起来似乎很是惬意,其实是无聊透顶。冯啸辰在与他谈话的时候,能够感觉得到他带着一种沉沉的暮气,这原本不是应当在一个40刚出头的汉子身上看到的东西。

    车月英没有正式工作,目前在厂子里做家属工,也就是干些在食堂洗洗菜在办公楼打扫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她是一个很典型的工厂家属形象,热情开朗,没有太多的心计。冯啸辰进门的时候,她上上下下打量了冯啸辰老半天,看罢之后,又丝毫没有掩饰那满意的神情,这让冯啸辰顿时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再看杜晓迪的家,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带有自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在这个年代里算是很不错的房子了。两间卧室大致都是10平米左右,一间杜铭华夫妇住,另一间则是杜晓迪和妹妹杜晓逸住,至于大小伙子杜晓远,就只能睡在客厅里了。冯啸辰看到客厅一角有一张收起来的折叠床,想必就是杜晓远晚上睡的地方。

    他们现在坐的这个客厅,只有七八平米的样子,中间摆了一张圆桌,确切地说,是在一张四方形的八仙桌上搁了一个圆型的桌面。靠墙摆了一个碗柜,还有几张规格不同的凳子,这就是客厅里所有的家具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东西都显得简陋而陈旧,显示出这个家庭的清贫。只有餐桌上铺的尼龙桌布是崭新的,甚至能够隐隐闻到一些化学品的异味,明显是为了迎接他这个贵客而临时添置的。

    杜晓迪在京城的那些天,冯啸辰也向她问起过家里的经济状况,杜晓迪每每都是语焉不详,冯啸辰只能凭着自己的脑补去想象具体的情况。杜铭华办的是病退,能够拿到一份退休工资,杜晓迪的工资是全部交给家里的,再加上车月英当家属工的收入,全家人一个月大约有130元左右的收入,勉强算是一个温饱家庭。不过,家里有三个还没结婚的孩子,其中两个小的还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吃多少都不嫌够,家里这点收入实在是不敢大手大脚地使用,所以家具陈设的简陋就可以理解了。

    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家庭,杜晓迪恐怕也不会那样努力和懂事吧?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地念叨道。

    说话间,菜已经一个接一个地端上桌来了,很快就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的。为了欢迎准女婿上门,杜家夫妇也是狠狠地出了点血,杀了鸡,买了鱼肉,一桌子全是泛着油光的硬菜,让冯啸辰深深感觉到了东北人的实诚。杜晓远和杜晓逸都被喊了出来,脚不沾地负责拿碗筷摆凳子,然后宾主各自落座。

    一开席,车月英便给冯啸辰挟了一个大鸡腿,又从一个蒸得烂熟的蹄膀上连皮带肉地给他撕了一大块搁在碗里,足有半斤上下。饶是冯啸辰一向以吃货自居,此时也是瞠目结舌,担心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住了。

    小冯,多吃点,别客气!

    谢谢阿姨

    谢什么,都是一家人嘛,来来来,你再吃块鱼

    别别,阿姨,我真的吃不了了,还是给晓远和晓逸吧

    不用管他们,他们才不会客气呢!

    我也不会客气的。

    那就对了,一家人嘛

    车月英看着准女婿,越看越是喜欢。这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说话斯文,一颦一笑都和厂子里那些没文化的青工大不相同,显得那么大气。这样一个小伙子能够看上自家的姑娘,还千里迢迢上门来求亲,这真是姑娘的造化。身为准丈母娘,车月英只觉得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地甜。

    叔叔,阿姨,我上次写给晓迪的信里,说托了关系,要把晓迪借调到京城去,现在我向你们详细解释一下。京城工业大学的蔡教授,晓迪过去也是认识的,李青山师傅也认识他。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业内非常有名气,学术造诣也很高。我的打算是,让晓迪在他的课题组里先做一名助手,同时向他学习一些电焊和金属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未来争取能够考上蔡教授的研究生,这样以后就可以分配到京城的大单位里工作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啸辰开始向杜铭华和车月英介绍这次借调杜晓迪的细节。

    这个丫头还能考上研究生?杜铭华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冯啸辰道:事在人为。晓迪是非常聪明,只是没有机会读书而已。到京城以后,蔡教授答应找几个研究生帮她补习一下功课,我也会给她补补课,考个研究生应当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姐夫,听说你不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吗?你怎么给我姐补课啊?杜晓逸在旁边笑着插话道。刚才从火车站回来这一路上,她和这个姐夫也聊了好一会,觉得姐夫很是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一点官样,和邻居的张阿毛李阿狗等等小青工没啥区别,因此说话也就没遮没拦了。

    晓逸,你胡说啥呢,你姐夫呃,你冯哥本事大着呢车月英训斥了杜晓逸一句,却不留神把姐夫二字也给带出来了。杜晓迪在旁边听着,只能装鹌鹑,把脑袋藏得严严实实的。

    冯啸辰没有去计较称呼的问题,而是把头转向杜晓远和杜晓逸,认真地说道:晓逸说的没错,我的确就是初中学历。不过,我一直都在自学,先后掌握了五门外语,所以才有机会被调到京城去工作。其实,你们的姐姐虽然也是初中文凭,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自学了日语,现在也已经达到了能够日语电焊专业资料的水平。

    你们俩也应当有这种精神,不要成天只知道玩。咱们国家现在正在搞现代化建设,以后知识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的,铁饭碗已经靠不住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你们明白吗?r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工资的难题
    知道了!

    明白!

    两个孩子乖乖地低下了头。冯啸辰当了两世的处长,天然就带着一种威严的气场,先前为了和大家套近乎,刻意装出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此时认真起来,两个小屁孩还真是感觉到了一种威压,让他们不敢争辩。

    晓远晓逸,既然你们称我一句姐夫,我也就以姐夫的名义跟你们说几句。

    既然已经开了头,冯啸辰索性也就决定多说几句了。

    自己与杜晓迪的关系确定之后,杜家的生活状况肯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不会让自己的丈人家里依然是这样清寒,以他的经济实力,让杜家一夜之间走进现代化也并非难事。此外,他是部委里的副处长,大小算个实权官员,这个身份对于杜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1...169170171172173...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