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冯啸辰又说:关于跨国收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我们装备公司帮大家联系了几家境外的律师事务所,他们通晓国际规则,能够给你们提供帮助。对了,有一位我给大家联系的投资顾问,名叫冯文茹的,是我的嫡亲堂妹,是在德国长大的,学金融出身,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还有这样的事情?冯总的堂妹,那肯定是顶顶优秀的,我们公司预定了。

    凭什么呀,我早就跟冯总提过这事的,冯总的堂妹我们愿意出高薪聘请。

    什么高薪不高薪的,冯总的堂妹是看重这些的人吗?冯总,你跟文茹妹妹说,请她到我们公司来指导工作,报酬随她提

    众人又是一通闹闹烘烘的,把一个还没见过面的冯文茹给捧到了天上去。冯啸辰任凭大家说了一通,这才笑呵呵地向众人道了谢,接着又安排起其他的相关事宜了。

    几天后,一支民间海外投资代表团悄然地成立了,参加者都是国内民营制造业企业中的佼佼者,其中又尤以海东省的企业家人数最多。代表团的团长由包成明担任,郭培元以中介的身份,陪同众人前往日本,开始考察一些濒临破产的日本企业。

    也就在这个时候,内田悠带着助手菊池十郎来到了日本通产省,要求会见通产大臣庭野信一。




第七百一十一章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销售总监,内田悠在通产省还是有一些面子的。在经过几轮请示之后,内田悠被带到了庭野信一的办公室,至于他的助手菊池十郎,则只能呆在外面的休息室等着了。

    内田君,我们好久不见了!你的身体依然是那么健硕!

    一见面,庭野信一就用一种明显夸张的热情口吻向内田悠表示着问候。他是在制造业领域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的,在他还只是一个职场新人的时候,就曾与内田悠打过交道,内田悠甚至可以算是他的职场导师之一。庭野信一是一个很会做人的官僚,在这种时候难免是要做一做亲民秀的。

    庭野先生,冒昧打扰了。内田悠没有被庭野信一的热情所蛊惑,他恭恭敬敬地向庭野信一鞠了躬,用一种下属见上司的谦卑口气说道。

    内田君太客气了,我就是为你们企业服务的,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快请坐吧。

    庭野信一还了一个鞠躬礼,然后招呼着内田悠坐下,他自己则坐回到办公桌后面去,同时在心里盘算着内田悠的来意。

    庭野先生,我这次来拜访,是想向通产省汇报一下近期中国企业大肆收购日本企业的事情,我和我的同行们都认为,这件事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政府关注的程度了。内田悠没有兜圈子,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中国企业大肆收购日本企业,有这样的事情吗?庭野信一诧异道,我们通产省的确是得到了一些消息,说有几家经营不状况的日本企业被国外企业收购了,其中有欧洲的投资者,当然也有来自于中国的,但似乎还到不了大肆收购的程度吧?庭野信一说。

    内田悠从自己的随身公文包里取出一本很厚的文件,起身递到了庭野信一的桌上。庭野信一接过文件,看了一下标题,正是内田悠说的关于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问题。他翻开文件看去,只见正文一开始便是一张长长的名单,上面写着一些日本企业的名字,有的名字后来还跟着一个中国企业的名字,据名单的注解,后面的这家中国企业,就是目前正打算收购日本企业的中国投资方。

    有这么多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感兴趣?庭野信一问。

    是的,目前至少有1家中国企业的市场人员已经抵达了日本,正在和我们的一些企业洽谈收购事宜。

    可是,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中国官方发出了一份文件,要求国内企业近期内不得出境进行海外并购,他们的理由是为了节省外汇,以应对金融危机。

    这只是他们的障眼法。内田悠不屑地说,他们在用这样的方法压低收购价格,这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了。

    要说起来,这个世界上还真没有什么能够瞒住所有人的阴谋。内田悠是在中国人那里吃过好几次亏的,照着久病成医的规律,现在也算是一个中国通了。秋间会社声称有中国企业对他们感兴趣,而中国经贸委却突然发出一个限制海外并购投资的通知,内田悠把两件事串到一起一琢磨,就弄明白中国人的套路了,这分明就是欲擒故纵的手法嘛。

    可明白归明白,中国人这一招,内田悠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破解。中国经贸委的这个通知是认真的,内田悠托人私下里找一些中国的大型国企了解过,这些大型国企都表示受到经贸委通知的约束,近期内不可能到日本抄底接盘。中国的大型国企被限制住了,能够有能力来收购企业的投资者数量就非常有限了,这就意味着那些打算要出售的日本企业根本无法报出一个高价。

    那么,能不能让这些企业不要出售呢?内田悠自忖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像秋间会社的情况,企业已经陷入了困境,每拖一天都要多花一天的成本,股东们天天逼着米内隆吉赶紧找到接盘侠,把这摊子破烂卖掉,以便收回一些残值。中国人反而是不着急的,如果价格谈不拢,他们就拍拍屁股回国去了,没有丝毫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即便知道人家设了局,在恶意压价,自己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庭野信一不是直接在企业里混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真不如内田悠清楚。听内田悠这样一说,他才恍然大悟,不由得悻悻地说:原来还有这样的安排,中国官方实在是太可恶了。

    的确,他们一方面公开宣布限制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另一方面却又组织了一批私营企业到日本来考察我们的企业,并且和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洽谈,希望用很低的价格,买走那些历史悠久的公司。内田悠说。

    庭野信一叹了口气,说:不管怎么说,他们愿意收购这些公司,毕竟也是一件好事吧。

    庭野先生,您说什么?内田悠的脸色有点难看,他盯着庭野信一问道。

    庭野信一被他盯得有点毛,稍一错愕,便重复着刚才的话,说:我是说,虽然他们刻意压低了价格,但毕竟还是表现出了收购这些破产公司的愿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被中国人收购了,通产省却要认为是好事呢?内田悠不满地问。

    庭野信一把手一摊,说:这都是一些经营不善的破产企业啊。如果没有企业收购它们,它们的设备就会放在厂房里生锈,最后变得分文不值。现在中国人来了,愿意出钱收购这些企业,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庭野先生,我完全不能接受你的观点。内田悠急了,他用手指着自己送给庭野信一的那份文件,说:麻烦你再往下看看,你就会知道中国人收购日本企业是不怀好意的。他们一贯在用各种手法窃取我们日本企业的技术,使我们的企业丧失国际竞争力。如果像秋间会社这样的老牌制造业企业落到中国人手里,中国人将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些企业用上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专利和技术诀窍,从而对我们日本的制造业造来毁灭性的打击。

    有这么严重吗?庭野信一嘟囔着,不过还是照着内田悠的要求,继续翻看着那份文件。

    技术换市场,这一点我记得当初你们这些企业都是接受了的,那时候我在立山公司,我们公司也讨论过如何通过向中国官方转让一些技术,以获得中国市场的问题。庭野信一说。

    是的,我们池谷制作所也曾做出过这样的错误决策。

    内田君为什么觉得是一个错误决策呢?

    因为中国人的学习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现在已经用当时学到的技术来抢我们的海外市场了。

    是吗?我觉得,这是不是因为你们懈怠了,在过去的1年中没有发展出新的技术。

    也许是吧内田悠的口气软了,过去1年,日元不断升值,房地产价格翻着番地上涨,炒股炒房炒汇,哪样不比研发技术更赚钱?谁还有心思开发技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池谷制作所也不至于害怕那些用自己年代的技术武装起来的中国竞争者了。

    派出留学生盗取日本的技术?庭野信一继续读着文件上的内容,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内田君,你说的这个情况,有确凿的证据吗?

    我们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不过,有两位滞留在日本的中国技术人员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他们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外派留学生的工作,据猜测这些留学生都是带着神秘使命的。内田悠说。

    就是你在报告中写到的葛涛和酒井倩霁吗?

    这位酒井女士,中国名字是叫杨倩霁的。她和这位葛涛先生,都是中国国家石化设计院的工程师,前几年赴日本来学习技术,然后便留下了。我们这次撰写这份报告,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素材。

    这样的素材,可信度存在疑问吧。庭野信一淡淡地说。如内田悠说的葛涛酒井倩霁这种人,通产省也接触过不少,他们大多是借着前来开会学习等机会,偷偷脱团,然后滞留下来的。为了让日本政府接受他们,避免被遣返的命运,这些人往往要编出一些故事,诸如受到迫害,或者身负秘密使命,而他们又不愿意做恶,所以才叛逃出来。

    日本的政府官员一开始还相信这些说辞,再往后就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不过,这些滞留者对于日本来说也是有用的,所以大家也就装聋作哑,接受了他们编出来的故事。现在内田悠用他们编的这些故事来作为证据,这就由不得庭野信一要觉得齿冷了。

    内田悠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证据站不住脚,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说:

    我觉得,这种事情,我们应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中国官方一直都希望能够发展自己的技术,超越日本,通产省有义务制止中国官方的这种企图。



第七百一十二章 施压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庭野信一在心里冷笑着,这就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其实通产省哪里不知道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正在下降,而中国恰恰就是对日本产业的最大威胁。但形势所迫,日本经济也正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内阁的主要精力都在于应对眼前的危机,哪里还顾得上长远的发展?

    秋间会社申请破产的事情,通产省早就知道了,为此也在会议上进行过讨论。大家拿出来的方案,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家企业收购秋间会社,这样债主就能够收回一些贷款,股东的利益也能够得到一些保障,比完全无人问津要强。相比由日本本土的企业来收购,大家其实更倾向于让外国企业来收购,因为这样日本就能够增加一些外汇收入,这对于稳定日本的宏观经济是大有好处的。

    有兴趣且有能力收购秋间会社等一干日本企业的,肯定就是中国了,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是非常清楚的。在讨论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对于技术外流问题的担心,但这种担心旋即就被宏观经济的压力所淹没了。中国人得到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再用于与日本企业竞争,最起码也得等到几年后了,到那时,日本内阁恐怕都已经换了十几回了,大家犯得着替下下下下届的继任者操心吗?

    当然,官僚们是不会把话说得这么透彻的,他们把出现这种窘境的责任都推到了企业头上,如果不是这些企业成天痴迷于虚拟经济,如果日本还有昭和年间的那种上进心,区区一个中国的威胁又何足挂齿呢?

    心里虽然是这样想,庭野信一还是认真地读完了内田悠呈上的报告,随后,他沉默了一会,抬眼对内田悠问:内田君,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必须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收购。内田悠毫不犹豫地说。

    庭野信一果断地摇了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企业兼并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没有理由阻止中国人收购日本企业。

    至少我们应当列出一些关键企业,禁止中国人收购。内田悠退了一步。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前一个要求太极端了,人家中国人跑来收购一家拉面馆,你也不同意吗?这就完全没理由了。他关注的,仅仅是秋间会社这种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控制住这些企业不落到中国人手上,也就足够了。

    但庭野信一还是摇头,说:如果内田君希望阻止的只是某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那通产省或许还能够支持,但为此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而如果内田君所指的范围不止是几家,而是几十家,上百家,那么通产省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上百家破产企业,如果不能被收购,将会影响到整个日本的宏观经济。

    庭野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只要求阻止秋间会社的交易,通产省是可以支持我们的?内田悠试探着问道。

    庭野信一笑了:这个恐怕也有些为难吧?除非你们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说明秋间会社与其他企业,比如新永轴承公司武知减速机公司石前工程机械公司等等,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否则通产省凭什么单独对秋间会社下达保护令呢?

    内田悠无语了,庭野信一的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宏观经济的压力,通产省不可能让上百家企业直接破产,找中国人来接盘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既然允许这上百家企业被出售,那么单独限制秋间会社不得出售,就得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了。否则,别说向中国人没法交代,恐怕秋间会社的股东们也会来找通产省要个说法的。

    也许,我来错地方了。内田悠沉默了一会之后,淡淡地说。

    内田君是想直接向内阁汇报此事吗?庭野信一问。

    内田悠惨然一笑,说:官僚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饭碗而已,哪会在乎日本的前途。我想,恐怕只有舆论的力量能够让内阁醒悟了。

    庭野信一愣了一下,随即把手一摊,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只能说,这是内田君你的自由,而我只能听命于内阁。

    一场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庭野信一表现出了极好的涵养,亲自把内田悠送出了通产省的办公楼。内田悠没有返回公司,而是直接来到了一家右翼报社,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送到了报社总编的案头。

    两天后,十几家右翼报纸同时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所谓池谷报告的节选以及充满着煽动意味的评论,标题更是一个赛一个地弥漫着杀气:

    《中国企业长期窃取日本技术,已成日本最大威胁

    《日本陆沉在即,中国或是最大祸首

    《支那旗飘扬在日本列岛

    《一亿总玉碎,捍卫大和魂

    看着这些标题,内田悠有一种下身疼痛的感觉。他是一个搞实业的人,与那些靠哗众取宠敛财的右翼势力其实是话不投机的。日本右翼的一些言论,往往会让国外民众,尤其是亚洲民众感觉到不悦甚至愤怒,进而会影响到日本企业在当地的形象,所以大多数日本实业界的人士都不愿意沾上右翼势力。但这一回,内田悠走投无路了,不得不借助于右翼势力来炒作来自于中国的威胁,进而向政府施压,这就是与狼共舞的感觉吧。

    内田君,《产经周刊上发表的那篇‘池谷报告’,是出自于你的手吧?报告里对秋间会社极尽批判,说我们是产业界的败类,是大和民族的耻辱,你是什么意思?

    米内隆吉在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了内田悠的桌上。这位老爷子原本就是一个暴脾气,无事都要闹三分的,看到池谷制作所如此贬损秋间会社,他岂能有什么好态度。

    米内总裁,这完全是一个误会。内田悠心里苦,可实在是说不出来。他提交给右翼媒体的那份报告,的确是举了秋间会社的例子,但天地良心,他根本就没有加上那些不敬的评论,这些话都是右翼媒体的编辑们自己加上去的好不好?这些编辑把池谷报告和他们自己的评论穿插在一起,让人觉得二者是同一个整体,结果就把他给架到火上去烤了。

    内田君,你如果能够拿出250亿日元,我马上把秋间会社出售给你们,一点专利都不会流失到中国人手上去。但你不愿意出钱挽救秋间会社,还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出卖日本的利益?当初我们联合投标阿根廷的四套大化肥设备,如果不是你与中国人串通一气,故意拖延时间,让中国人完善了他们的钌触媒新工艺,我们日本企业怎么可能会丢掉这个业务?

    米内总裁,你说话是要有证据的,你凭什么说那件事是我和中国人串通一气?

    我这里有你和中方谈判代表在一起喝清酒聊天的照片,我已经让人把它送给报社了,我想报社是会对这种消息很感兴趣的。
1...358359360361362...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