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而且,这陕州虽然穷困,可这里的青楼却是出了名的。既有歌舞俱佳的美娘子,又有善于讨好男子的荡娘子。这建桥非一日而成,醇酒美人...哈哈哈,某来了
殷清风劝谏李晋安睡下后,站在船头眺望两岸群山和脚下滔滔的河水。
江山依旧在,多少容颜改。若是有一天李世民真的挥起屠刀,他也认命。穿越一回,能在这时空留下痕迹也就够了。干嘛非得有一个牛逼哄哄的、完整的人生
短时间内...最少在月眉她们给他生了儿女之前,李世民应该还能容忍他。只要他在大唐留了种,他在这时空留下的痕迹就不会消失。
至于史书上会不会有他的记载,他在乎又怎样不在乎又怎样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只这一点他就知足了。
船到风陵渡,殷清风与李晋安走下船。
这里原本只有一条不长的街道。街道两边有着不多的旅舍和食肆以及货仓。
时隔大半年,这风陵渡简直热闹得一塌糊涂。不但人群往来如织,街道的两边末端更是临时搭建了不少简易的房屋,尽做些与吃住有关的营生。
殷清风熟门熟路的带着李晋安进了一间最大的食肆,又熟悉无比的点了两盘鲤鱼生脍和两份见风消。
见风消就是后来的小吃泡泡油糕的老祖宗。
等侍者走后,殷清风遗憾的说道:“可惜了,这生脍就着仙人酿才是最美的享受。”
李晋安的心情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他笑着说道:“是啊,我带到陕州的酒可是被你饮了不少,害得我现在没得饮了。”
殷清风笑嘻嘻说道:“若是在长安,小侄平日还真是滴酒不沾。可出门在外,叔叔带了美酒不说,还难得有雅兴,小侄自然是要陪着叔叔尽兴了。”
李晋安佯怒道:“前几次与我饮酒你只浅尝几杯,所以我这次才没带那么多。谁想你这次放开了肚皮,只三天就把那些酒饮尽了。”
殷清风有时也感慨,别人家的太监都是贪财无比,这李晋安却自律得要命。平时除了每日要小酌两杯外,一点儿不良嗜好都没有。
他给李晋安送吊床、送折扇,李晋安只是感到新奇而已。真正喜爱的只有酒和那间浴室。
嬉笑间与李晋安简单吃过后,殷清风和他去了施工现场。
上次他来河东时计划的水渠已经快完工了,水渠之上的桥梁也早就架好了,现在就等着水渠挖通后,再将河道堵死后就开始建设沟通晋陕两地的桥梁了。
李晋安看着繁忙的施工场地,心中很是感慨。
这么好的孩子,二郎怎么就吝惜那点儿信任呢
殷清风随意的喊过来一个人,“大叔,你在这里做工是服劳役吧怎么你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意”
那汉子虽然见到殷清风和李晋安的衣着很是不凡,但他只是笑呵呵的给殷清风行个礼,“小郎君误会了。这次府衙召集某等来此挖渠建桥不但出了钱财,还管两餐呢。
现今是农闲时节,出来做工不但能得到不少的钱财,还给家中省了不少的粮食,某等自然心喜了。”
殷清风故作惊奇,“出了钱财还管两餐给你们多少工钱吃的可是糟糠苦菜”
那汉子连忙摆手,“少郎君可不能诋毁那些长安来的贵人。那些贵人不但许某等每日一百文钱,两餐可是顿顿有鱼有肉的,曼首更是随意吃。
这还不算,那些贵人还允许娘子和少年来做工。虽然钱财减半,但吃食和某等都一样。所以,不但某带着家小来了,但凡来此做工的哪个不是如此”
殷清风将信将疑的样子说道:“你该不是哄骗人吧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我那家乡的百姓在服劳役时,可是自带吃食的,更别说还有什么工钱。”
那汉子连忙说道:“小郎君若是不信,可再去问问其他人就知道了。请看、请看...”
他指着远处,“他们的面色可是红润他们做工可是用心若是吃得不好,若没有每日百文钱的工钱,他们岂能如此”
他又转身对殷清风说道:“那贵人可是太子的郎子,显赫无比的贵人。现今他奉太子之命派人来造福百姓,少郎君可不能诋毁他。
太子仁义啊不但让人重新给某等划分承业田,还让人传授新的耕地的方法,又免费给某等发放农具。
现今,召集某等做工,不但免了某等的劳役还发钱、管两餐,这样的仁义的太子,可要长寿百岁啊”
听他赞美李世民,殷清风多少有些放心。
那汉子继续说道:“有些过路人不信某等的话,尽说了些什么收买人心等等的话,结果被某等打得狼狈而逃。
少郎君初来此地,某不会责怪少郎君。可某已经解释过了,若少郎君再不信、还要说些不好的话,某可与少郎君不甘休的。”
说着,他比量着他那双大拳头。
既然手下的人没有克扣工钱,伙食供应得也不错,殷清风就放心了。“是我没见识,大叔莫气恼。”
那汉子又笑呵呵的说道:“许多人都是不信的,然后他们就等着收工时看着那贵人的奴仆们给某等发工钱,然后又看了某等的吃食,他们就信了。”
殷清风怔了怔。
&n
第三百四十九章:王氏末路
拍李世民这样人物的马屁,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论江湖地位,他是千万帮众的大唐帮派的二首领,未来的山大王。所以,权与利就不用想了;论钱财,在家国天下的思想下,国库里价值几个亿的金银铜钱都是他口袋里的。钱财也打动不了他。
李世民爱字,尤其是王羲之的字。
古人好风雅,上至高官权贵,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不爱收藏的。若论古代皇帝里书法成就最高的,当属宋徽宗赵佶,一手瘦金体独步天下。但要说对书法作品最狂热的,那一定是李世民了。
李世民时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褚亮父子、颜勤礼、殷闻礼和殷令名父子等等,皆以书法闻名。
除了设立弘文馆传习书法书外,李世民还将书法列为科举考试录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订“楷法遒美”为科举选士标准之一。
由于李世民既重视网罗书法人才,又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不但唐代书法人才辈出,以后历朝的文人皆以书法的优劣也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李世民一生钟爱王羲之书法,还曾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一生钟爱王羲之书法,还曾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
相传,当时有个叫辨才的光头藏有王羲之的最佳作品《兰亭集序》不愿出售,李世民就让御史萧翼化装成商人设计将《兰亭集序》骗到手中。
由于对王羲之遗墨的搜集整理,又加之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对王羲之的充分肯定,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基本确立。可以这么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王羲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崇高地位。
在《颜氏家训杂艺篇》中,颜之推提到‘梁武帝秘阁珍藏的图书、字画散失以后,我见到了很多王羲之、王献之的真书、草书作品,家里也曾获得十卷。’。
但这事儿不能对李世民说。
首先,那些王氏父子的字帖是颜氏的不是他的。其次,就算他从颜氏手里要来一两副字帖送给李世民,也与这黄河桥无关。他想拍马屁,还得从眼下这座桥着手。
于是,他对李晋安说道:“可否请叔叔将太子出行的时间延后到三月中旬。”
李晋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殷清风以为还要再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法李晋安,结果李晋安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但他还是解释道:“因为时间仓促,渭水桥建得比较简陋。
但这里是沟通北都晋阳与帝都长安的重要桥梁,若还像渭水桥那般简陋,就彰显不出大唐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来。若是有胡人来此,并回到其故乡说,大唐那里有座丑陋无比的大桥,那小侄可就罪该万死了。”
李晋安刚才多少也往这面想了,但他没想到什么胡人的问题。让殷清风这么一说,他立刻同意这座桥已经上升到事关国体的高度了。“你可有把握能在三月中旬之前完成”
现在是十一月初,距离三月中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多上几日,他真怕时间不够。“要不,再往后延延”
殷清风想了想,“小侄争取!争取在三月中完成。”
李晋安还是不放心的说道:“等到籍田礼的时候你再通知我,若是成了,我再和太子说一声,若是不成,我再想办法帮你拖延几日。”
殷清风无声的向李晋安行了个礼。
在风陵渡凑合了一夜,再往长安走就顺利多了。
马车进了春明门,李晋安说道:“你先回府里吧。若想去东宫最少也要梳洗一番,若是不想去,我代你向太子说一声。”
殷清风道:“这等小事就不给叔叔添麻烦了。现在时光还早,若是不去东宫向太子禀告,总是失礼的。”
“也好。”
回到府里,第一件事当然是拜见父母了。
殷元还没从学院回来,殷清风陪着裴氏、闻氏和柳氏说了一会儿话就回西院去了。
十多天不见,不但殷清风有些思念家里的妹子,妹子们更是想他想得要命。殷清风的身影刚在西院大门出现,就看见月眉几个人在向这里跑来。
“郎君”“郎君”
殷清风感动的伸开双臂将冲过来的妹子们搂在怀里。
相互诉说了衷肠,又简单吃了一口饭,殷清风再次出门去见李世民。
黑旋风已经殷清风身份的象征了,哪怕已是宵禁的时间,巡街的和看守宫门金吾卫见到黑旋风就知道马上的人是谁了。所以,殷清风一路畅通无阻的进了东宫。
没见到李晋安的身影,只有李世民自己一人在书房里练字。
见到殷清风进来,李世民又写了两笔才落笔说道:“你在陕州那里也要建一座桥”
殷清风躬身道:“侄儿选择的地点,水流相对平和河道也较宽阔些,即使在河中建桥,也不影响船只往来。”
李世民摇摇头,“知道你是好心,但你不应该留下那王承。王承性子贪婪,我这日正想找个由头罢黜他呢。被你这一搅和,我反而不好...算了,你也是无心之失。”
殷清风刚才还奇怪李世民先问的不是三门的事情,而是问起了建桥,原来是出在王承身上啊。王承贪婪,那太原王氏呢一丘之貉吗
可...你是太子啊想罢黜某个官员,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来吗非要做些蹩脚的小动作,这样有意思吗
“你现在说说陕州的事情吧。”
殷清风正定心神,“那三道礁石分别靠近河道的南北两岸以及河中偏北一侧。侄儿将两侧的礁石炸毁后,侄儿观水流已变得平缓,可使船只正常通行,且河中那道礁石过于巨大,所以就任其留在那里。”
李世民早知道结果了,但殷清风来了他不得不问。他笑着说道:“我已经派人在那里勒碑为纪,让以后往来那里的船夫知道他们应该感谢谁了。”
殷清风赶紧说道:“自然是感谢大唐太子殿下了!侄儿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李世民道:“多说无益。听晋安说,太原王氏的人要拜见你”
在如何对待世家的问题上,殷清风前后给了他两次截然相反的谏议。
经过与殷清风的多次交谈,李世民对如何治理这天下已经渐渐有所明悟。他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在两个谏议中各采取一半。既不能坐看世家的势力强盛,也不能彻底消灭他们。
他不敢保证他的后代能像他一样强势,那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并不强大的对手吧。
太原王氏在朝堂上几近无足轻重,但在那些世家当中和百姓口中,依然还是世家的分量。如何对待王氏,将预示着他对待那些世家将是什么态度。这需要拿捏好分寸。
事已成定局,殷清风也不再和李世民争论什么扬不扬名的事情。但太原王氏这事儿得要李世民来定调子。“请叔叔明示。”
“你当也知道,王氏的两支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过往辉煌。富贵时他们未必相互守望,但患难时或许要相互扶持。所以,这一次王度是只代表太原王氏还是两支王氏,这就有区别了。”
琅琊王氏在前隋时就已经衰败为普通家族,在朝中只有一人官职高一些...不对,王续因是许敬宗的姻亲...”
殷清风心里一哆嗦,他就知道这事儿瞒不过李世民。
由此,他联想到更多。
他可以为自身利益派王雄涎暗杀王续一家,就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造李世民的反.....若李世民这么认为的话...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看了殷清风一眼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叫王鼒的,仕隋朝为安都通守,封石泉明威侯。现在虽然没有仕唐,但多有财力。
再说说太原王氏。
王氏的家主,现在是其家族第四十八世的王度。
王度的祖父王杰于周朝建德年间,曾跟从武帝征邺,为前驱大总管,后官至济州刺史,最终得了一个国公的爵位。
其父王隆在隋开皇年初,以国子博士诏云龙门,曾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国之得失。他虽然只做过两任县令,但其妻为河东裴氏嫡
第三百五 十章:新式兵器
殷清风看到任云舞那满脸的兴奋就知道,他“设计”的新式高炉成了。
“郎君,小的在三日前命人小试了一次,成了!”
或许在他朴素的观点里,根本没有想到年仅十八岁的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只是单纯因为完成了郎君交代下来的任务而兴奋。
殷清风自己也正好赶时间,既然任云舞已经试车了,他也就不浪费时间,“那就开始吧。”
早已待命的工匠们立刻各安其职的忙碌起来。
工匠们将铁矿石、铁粉、石灰石和事先烧好的木制活性炭按一定的比例配料,再加水湿润、混匀和制粒形成混合料,布料于烧结炉上,然后开始煅烧。
等烧结炉冷却后将矿料转进入煅烧高炉。
煅烧高炉有烟道与去硫过滤炉联通。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后,另用密封的陶罐装置。
高温的铁水经过铁水车,运到模铸中冷却,形成生铁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