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个举动的确让殷清风安心不少。

    历史上,各朝代都不缺少混蛋的皇帝,但像明宣宗朱瞻基那样杀自己老师的例子是极少极少的。若是将来李承乾真的把他给杀了,那殷清风真就是死无怨言了。?李承乾的拜师仪式很简单。

    殷清风坐在殿内的椅子上,李世民和长孙氏带着李承乾从殿外进来,然后李世民向殷清风行礼,请求殷清风做他嫡长子的老师。在殷清风“答应”之后,李世民夫妻向殷清风行礼称谢,然后让李承乾跪下磕头拜师。于是,姐夫与小舅子俩人之间又多了一层师生的关系。

    李承乾毕竟还年幼,尚且不知道他拜师的含义,也没有抵触殷清风这个才比他大九岁的姐夫给他当老师。

    李承乾拜师之后,长孙氏又给了殷清风另外一个惊喜。她想让李承乾的长姐,也就是殷清风未来的媳妇儿皇长郡主李月丽,一并到梧桐山庄去。

    理由嘛,就是皇长孙毕竟年幼,梧桐山庄又远离长安,作为他的父母不便照看,只好由长姐来代母之职。

    不得不说,殷清风很喜欢这个理由。

    李承乾固然年幼,可他未来的媳妇儿同样也才十岁。等他俩到了山庄之后,可以说殷清风想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他的本事了。而且,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青梅竹马,总好过结婚后再彼此相互去熟悉要好得多。

    来东宫送了三套健身操,走的时候多了一个媳妇儿和一个徒弟,殷清风心情不好才怪呢。

    月眉随长孙氏去当教练了,心情愉悦的殷清风自己回了郧国公府。

    回到府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叔祖管家去武士彟的府上送帖子,他要在第二日晚饭后过府拜访。第二件事,是将杜伏威两口子叫来一起吃晚饭,然后商量一下以后的计划。

    殷清风虽然早已适应在唐朝的生活,但他心中对殷元和裴氏始终没有多少亲近感。闻氏是这具身体是生母,或许是血脉天然相连的缘故,殷清风对她还是算是尊敬。

    既然已经将他爷爷总结的养生操教给了李世民,今天等月眉回来,也一起将养生操教给殷元他们吧。总不能外面都传开了,自家人反而不会,那到时候就尴尬了。

    午睡起来后,殷清风带着人去视察滋味楼的进程。

    同样是盖房子,在唐朝盖就比现代简单多了。地基与排水系统挖好后,唯一的难点就是取暖管道的铺设。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用木柴取暖做饭的习惯都延续到了近代才改为煤炭和天然气。现代气候不正常的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植被覆盖率上。

    使用煤炭代替木柴,不但减少植被的破坏,也能让大唐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试点就从滋味楼开始。

    滋味楼后厨那么多的灶台,每天要有大量的热能被浪费。现在增加一个简易的取暖系统,非但不用额外建一个锅炉房,还能增加滋味楼的卖点。

    利用水循环来取暖,必须要使用金属管和金属散热片。这些东西以两个国公府的实力,不是不可以自己来完成,但能借此机会与武士彟拉近关系,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百四十二章:应国公府(二)
    武士彟是一个大胖子,不是酒肉喂吃多了那种虚胖,他整体看起来还是很结实的----这是殷清风第一眼见到武士彟的印象。

    当殷清风站在武士彟面前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在脑海里对殷清风进行比较。走南闯北先经商后入仕多年,所谓的青年才俊他见得也不少,但从气质上,他找不到能与殷清风匹配的人。

    作为商人,武士彟自豪的就是他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和精明的头脑。所以,在亲眼见到殷清风本人后,他并没有因为殷清风空手而来而感到不悦。

    到了他这个地步,除了带一座金山到他面前,客人登门带再贵重的礼物又算什么。更何况,他早就懂得,人要比物更重要。

    若殷清风只是“老朋友”殷峤的庶孙,或许他并不会去关注。但殷清风是李伏威的义弟就不一样了。

    有着商人独有的敏感,五月份李伏威刻意大张旗鼓的前往帝国银行兑换的壮举,在他的眼里,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从那时起,殷清风便走进了他的视线。

    从来不会错过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武士彟,撒出大量人手去搜集关于殷清风的消息。等消息汇总到他前面是,自认能做到荣辱不惊的他,动容了。

    并州武氏虽然世代官宦,但算不上一个令人生畏的大家族,他本人作为族中众多分支的次子,今日的钱财都是他一点一滴积攒出来的。?但殷清风呢

    自诩大唐第一富豪的他,从来没想到长安城中还有一个隐形的富豪。而且,这个富豪的年纪让他心存敬意。

    现在这个富豪就站在他面前,恭敬的向他行礼,“信翁,小子殷清风冒昧拜访。”

    信是武士彟的表字,所以殷清风称他为信翁。

    早就不拿殷清风当晚辈看待的武士彟站起来,将殷清风扶起,“你是峤翁的后辈,到了老夫这里不用拘谨,来来来,在老夫身边坐下说话。”

    不知自己在武士彟面前已经露底的殷清风,对武士彟的举动有些摸不到头脑。就算他是李世民未来的女婿,可是以武士彟在李渊面前的位置,没必要对他这么客气啊。

    “小子恭敬不如从命。”

    既然武士彟这么客气,殷清风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坐在武士彟的下手。

    没等殷清风开口,武士彟说道:“仙居坊的这些家具做得还真不错!老夫腹肉渐生,若还是木榻的话,还真不耐久坐。”

    殷清风听他提到仙居坊,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客气的说道:“信翁虽钟鸣鼎食,但身体健硕不亚于年轻人啊。”

    武士彟哈哈大笑,说道:“你这口舌可比你阿耶强多了。”

    “不敢。”

    武士彟又哈哈一笑,“你虽第一次到老夫这里来,但老夫可不是寡闻之人。你既然来了,不若陪老夫饮上几杯”

    殷清风见武士彟愈发的客气,他还真摸不清脉络,只好先顺着他的意思来,大不了见招拆招呗。

    因为已经过了晚饭的时候,仆人摆上来的除了各种肉脯就是各种点心。

    武士彟夹起两片放到殷清风盘子里,“来来,尝尝这豹肉如何。可有你那滋味楼做得可口”

    殷清风心中一凛。

    滋味楼明面上是李伏威的产业,现在武士彟直接点破,就意味深长了。他虽然没想着要始终隐瞒,但知道是一回事儿,当面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儿。

    武士彟将自己的底细早摸清楚了也不奇怪,但为什么要当面说破呢难道自己在算计他的同时,他也在算计自己

    不喜欢被动的殷清风,在敷衍了几句之后,从怀里掏出几张纸递了过去,“小子有幸被信翁召见,特准备一份薄礼,还请信翁笑纳。”

    武士彟笑呵呵的接了过去。

    不由得他不得意。他短短两句话,便点破了殷清风是仙居坊和滋味楼主人的身份,就是想着让殷清风乱手脚。

    殷清风这个年纪就能创下这两个日进万金的产业,经商多年的他在确认消息好久之后,才恢复了平静。今日不管殷清风来访的目的是什么,他都要从一开始就得将主动权抓在手里。

    现在殷清风沉不住气,开席没多久便露出来意,在他看来殷清风的确还幼稚了一些。

    武士彟暗中得以,又不以为意的接过那张纸之后,当看到抬头的那几个字的时候,笑容就凝固了。桑葚酒的制作方法的八个大字刺得他双眼生疼。

    桑葚在汉朝的时候就是皇室御用的补品,但桑葚酒的制作,要等到宋明的时期。

    殷清风要与武士彟合作很



第一百四十三章:应国公府(三)
    殷清风拱了拱手道:“不知信翁可否满意。”

    武士彟很想说他非常非常非常满意,但殷清风初次与他见面,便送上可让武氏家族成为顶级世家的机缘,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古怪,必须得问清楚,否则,这“薄礼”他还真不敢收。

    若殷清风只是殷峤的庶孙,别说这样的秘方,就是再珍贵十倍,他也不会犹豫的。但对方是当今太子的郎子,他就不得不慎重再慎重了。

    圣人的三个子嗣为了夺嫡之事而势同水火,在长安城那些权贵中间并不是什么秘密。建成太子理政多年,又联合执掌军权的齐王元吉,优势要比征战在外的秦王明显多上很多。

    权贵们大多不看好秦王,也不希望秦王夺嫡成功。

    永嘉之乱以后,这世间就不缺少杀戮与流血。无论庶民还是世家勋贵,都厌倦了这种动荡不安朝不保夕的生活。

    本以为文帝在灭掉南陈之后,能建起一个长治久安的大隋王朝。可谁曾想到,已经初显盛世的杨隋竟然在四十年间再次风云变幻。

    从王薄在山东起事,到武德帝再次统一江山,虽然只是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但人丁骤减、百业凋敝,赤县神州被折腾得只剩下最后一丝元气了。?此等情况下,李唐竟然还有夺嫡的隐患,让世人如何不寒心秦王是不是第二个杨广李唐会不会是下一个杨隋未来李唐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像乌云一般压在某些人的心间。

    但诡异的是,正月间齐王元吉莫名身亡。还不等纷纷猜疑被理清,秦王又奏自解天策府。

    若是在此之前没有齐王身死的事情出现,或许长安城中会一片欢呼。但有心人都知道,这将是另外一场博弈的开始。

    但随着许敬宗、褚遂良、张亮和侯君集等人的倒戈,许多人认为秦王的大势已去,这其中也包括他。

    就在人们私底下纷纷庆幸朝政安稳的时候,太子谋反的消息,震惊了长安城、震惊了李唐江山的每一个角落。

    等人们冷静下来,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一直不被看好的秦王的身上。虽然没人知道这一切是不是他主导的,但没人不被这个结局而感到颤栗。

    知情者闭口不言,不知情者妄加猜测。但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已经毫无疑问了。

    世人原先对秦王的印象是,战功卓著但不善于谋略,更没治理朝政的能力。即使去年秦王献上农事革新之策,人们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印象。

    就在建成太子被定下谋反之罪后,关于秦王是铜钱改制和成立银行两策的进奏者的消息,从圣人和裴监的口中传出。

    世人不在意谁是下一任圣人,大多数人只是不希望秦王是下一个杨广而已。这个消息传出来后,说是人心大定也不为过。心中对秦王被立为太子,再也没有抵触的情绪了。

    秦王成为太子,现在他对面的殷清风也由王婿变成未来的帝婿,身份陡升百倍。

    八个月之前,他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子,为何会被赐婚,长安城中众说纷纭。但秦王能成为太子,没人会怀疑现在这位太子断人的眼光。也就是说,其子不可小窥。

    既然不可小窥,他现在“送”上可让武氏百代富贵的秘方,到底要如何处理呢

    心中并无半丝喜悦的武士彟谨慎的说道:“老夫恐怕无福消受小郎君的薄礼。”

    “咦这孩子被吓住了”

    殷清风暗中嘬了嘬牙花子,这武胖子没鬼迷心窍可是不好办啊。不过...也正好和他谈谈条件。甚至,可以多占点便宜也说不定呢。

    “小子有几件事想求得信翁的帮助。”

    武士彟稍微放下心来。既然对方是有所求的,而不是无事献殷勤,那就好办了。但...能用这么大的利益去交换的,这个忙恐怕不会是那么好帮的。

    他再度谨慎的问道:“不知老夫能为小郎君做些什么”

    殷清风从怀中掏出一个口袋,然后倾倒在木案上。他拿起一节竹管,对武士彟说道:“信翁是工部尚书,小子需要大量的铁制或铜制的这种形状的管子,只好求到信翁的门下了。”

    武士彟拿捏不清用铁或铜做出这种管子的难度有多大,但工部里有众多全大唐顶级的工匠,实在不行,重赏之下也必能让他满意。

    武士彟接过竹管,说道:“些许小事,老夫就应允小郎君了。”

    殷清风客套了一句,然后再次拿起一节竹管,他将一端展示给武士彟看,“信翁,不知种管子是否有工匠能做出”

    &nbs



第一百四十四章:应国公府(四)
    酿造桑葚酒的利益已经够诱人的了,现在平白无故的又多了一项政绩,多年的阅历告诉他,他想要得到这两样好处,所要付出的,绝不是简单的帮着小郎君做几件不起眼的小东西就能抵得过的。对方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咳咳。”

    武士彟不自然的说道:“敢问...小郎君可还有用到老夫之处”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真是没有底气。

    不择手段往自家搂钱的人他见得太多了,往外送钱用以交换利益的事情他也做过不少。可现在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换回这两个富贵呢

    对方能将一座永不枯竭的金山送到他面前,所求的汇报一定要超过这座金山。对方又不是散财童子,若是自己付不起相应的回报,这两项富贵也只能眼睁睁的错过了。到那时,自己连点儿歪心思都不敢有。

    钱财人家肯定是不缺的,富贵自己能给的还有太子给得多名声这个自己也帮不上,那还有什么是值得对方惦记的但既然对方找上门来,就一定想过自己的回报能力。到底是什么呢

    殷清风见武士彟的神态,愈发肯定他被吓到了。不过想想也是,只要头脑还清醒的人,任谁面对这么大的富贵,都要谨慎对待。武士彟能获得今天的地位,又怎么可能是一个鬼迷心窍的人?李渊起兵背后的支持者是关陇门阀,他们主要为李渊提供了兵力,而武士彟为主的并州财阀们则为李渊提供了钱粮支持,而且武士彟提供的钱粮肯定还不在少数。

    要不然武士彟既不是刘文静、裴寂那般为李渊出谋划策,也不是长孙顺德、窦琮那般是关陇门阀子弟,凭什么就成为了李渊的“十七位太原元谋功臣”。

    除了为李渊提供财力支援外,武士彟还替李渊起兵前稳住了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王威、高君雅和对李渊有所怀疑的太原高官司兵参军田德平,这对李渊的起兵计划不被打乱是有巨大贡献的。

    武士彟还有一个贡献是,为李渊提供了一个“神圣的光环”:他力劝李渊起兵,并说李渊是“天命所归”,称他有一天做梦,梦到了“李渊骑马而登天,俱以手扪日月”。

    刘邦斩白蛇是吕雉编出来的神话传说,但刘邦以此成就了大汉霸业。武士彟的这个谎言,同样将李渊上升到“天命神授”的位置。李渊需要这个谎言,跟从李渊造反的那些人也需要这个谎言。

    所以,武士彟是大唐开国功臣中最特别的存在。

    他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比一般世家子弟更具备商人的眼光和机灵劲,也让他从一个非最显赫的世家子弟,成为了大唐开国后顶级权贵。
1...4748495051...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