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如果武士彟只是一个会赚钱、会投机、善于拍领导马屁的人物,殷清风还真不会找他合作。

    利州都督李孝常因儿子被判刑,就联合近卫军官刘德裕、长孙安业等人作乱。叛乱被平定后,李世民为什么要把武士彟扔到利州担任都督

    才能啊!

    李孝常的残余势力在利州仍然猖狂活动,派一个武将去肯定会迅速平定的,可平定后谁去治理呢那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平定利州又能治理利州的官员呢

    李世民手下心腹中,这样的人才并不缺乏,但这些人他还要用来在长安城里夺权。选来选去,只好从老爹的旧人当中选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个人就是武士彟。

    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后,“招辑亡叛,抚循老弱,赈其匮乏,开其降首”,时间不长“郡境又安”。

    李世民的眼光和武士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

    再之后,武士彟改任荆州都督。他在荆州打击豪强,“宽力役之事,急农桑之业”,使荆州生产发展,“奸吏豪右,畏威怀惠”。又将荆楚门户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任六提供的消息里,武士彟虽然是元谋功臣,却行事谨慎。既没有骄横跋扈的行为,也没有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中站队。

    殷清风想要完成自己的心愿,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既有头脑又有手段,还是商人出身的武士彟,就成了他备选的同盟者。

    同盟者之间要有信任,还要有足够多的利益来支撑。

    殷清风当然清楚酿造桑葚酒“秘方”的价值,他在第一次见面就敢拿出来,无非就是让武士彟放下身价与他真心结交。

    真心结交是需要时间的。

    在此之前,他的身份和年龄与武士彟是不匹配的。想要快速打动武士彟,只有金钱开路了。

    有人说,爱钱的人,最专一。

    武士彟是良商还是恶商都不要紧,只要李世民还在世一天、只要他能给武士彟带来足够的利益,他们同盟的关系就能建立起来、就不会破裂。

    “听说信翁府中桑园




第一百四十五章:应国公府(五)
    殷清风并不奇怪武士彟会选第二个方案,但他后面那句话,就让他佩服了:这武胖子绝对是个头脑清晰的狠人。

    为了拉拢他,更为了表明对李世民的态度,连每年一千万贯的利益都毫不犹豫的交出来,有几个人能做到

    虽说没他的配方,这一千万贯武士彟也得不到,但面对钱帛与家族利益,能这么痛快的下定决心,他的智慧足够成为他的盟友了!

    既然要成为盟友,殷清风也不会占这便宜,“若小子说不收,恐怕信翁会为难的,那就一成如何”

    武士彟一愣。

    他多年经商所得的钱财,远没有这个桑葚酒一年收益的一半多。要说他不心疼这三成收益,连他自己都不信。对面这个小郎君能这么痛快的回赠两成,目的应该只有一个:他要与自己保持长久交往。

    如果之前他还顾忌对方的身份,但现在武士彟是真心认同了殷清风。

    当初他翻阅殷清风的资料时,心中除了吃惊就是敬佩。吃惊他的年龄、吃惊他的生财之道。而敬佩的则是他的为人之道。?想要在别人都在做的行业里出人头地,除了家世雄厚之人,谁能短时间内崛起就算崛起,也不是他自己的本事。

    但殷清风呢

    既不依靠家世,也没做别人做过的行业。他另辟蹊径!

    除了独创两个新行业外,只有像他这样的有心人,又有谁会想到,风云长安的这两个产业属于眼前这个少年郎

    商人是逐利的。

    他是商人,这少年也算是商人。

    不管殷清风来他这里,是出于太子的旨意还是他本人的意思。能面对桑葚酒三成收益而不动心的,或许满大唐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

    这样心性的人,又是太子的郎子,未来会如何

    势不可挡!

    现在对方向他表达了善意,这个善意他必须接住!

    他年近半百,早亡了两个儿子,剩下的两个儿子又不成器。本来他还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个门第如何支撑,现在有了这小郎君的交情,就算没有宫里的恩宠,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武士彟站起来,向殷清风虚行一礼,说道:“那,老夫就愧收了。”

    殷清风连忙站起来,一边向旁边躲闪,一边说道:“信翁是要愧煞清风了。”

    殷清风反应很快。

    武士彟的举动已经表明他的态度,他也就顺势改口不再称自己为“小子”了。

    武士彟爽朗的笑了两声,然后把住殷清风的臂膀,“来、来、来,你我坐下谈话。”

    等坐下后,武士彟说道:“承蒙清风的青睐,送老夫这场富贵。大恩不言谢!若清风有用得着老夫之处,还请直言相告。”

    古人二十而及冠,及冠后方可取表字。与人交往时,自称称名,他人称字。

    武士彟知道殷清风的实际年龄,但为了表示亲近,选择了用他的名来称呼他。

    殷清风客气的拱了下手,“能得信翁的看重,也是清风之幸。”

    彼此又客套了几句,殷清风说道:“请信翁原谅之前清风的隐瞒。若信翁按照那秘方去做也能酿出酒水,但味道却不是极好的。”

    武士彟极快的眯了一下眼睛,说道:“可是老夫的选择让清风改变了初衷”

    殷清风坦呈的说道:“若信翁选择其他两个方案,清风会让信翁只提供桑葚,而最终酿造则由清风来完成。”

    对于殷清风的坦呈,武士彟非但没生气反而很开心。虽然他不知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但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殷清风表现得越成熟,就越值得他去认真交往。

    “老夫会努力为太子效力的。”

    殷清风见武士彟轻轻揭过这个问题,他说道:“为了补偿清风的过失,清风非但会向信翁道出酿酒的关键,也会将酿酒的作坊就给信翁来管理。”

    武士彟摆摆手,说道:“不满清风,老夫自知自家事。老夫在世一天还好说,但老夫那两个子嗣却不是做大事的人。若是将作坊交给武氏来做。将来难免要有纠纷的。

    老夫信得过清风,只要老夫百年后他俩能得清风的照看便知足了。就算他们将来一无所成,有这么的钱财也够他们挥



第一百四十六章:应国公府(六)
    找武士彟当托儿,是殷清风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若是放在平时,武士彟的这个国公爵衔,还真不被那些世家们放在眼里。但是他们从加盟会议现场离开后,一定会派出几个人来拜访他。这时,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武士彟,就会被视为“经济专家”的。

    到那时,不管武士彟是轻描淡写、是慷慨激昂、是故作玄虚还是“言不由衷”,随他发挥。总之,他要尽力忽悠那些人去加盟。

    从李世民那边提供的信息来看,世家与勋贵加在一起有近百个家族会参加这次加盟会。殷清风不期望他们都能加盟到其中,但每多一个家族加盟,他的计划便会更顺利一些。

    他们想要加盟,就得向殷清风支付加盟金。这加盟金不是保证金,只要进了他的口袋就完全属于的了。

    殷清风的目标是能收取三千万贯左右的加盟金。有了这笔资金,“村村通公路”的计划就可以启动了。

    对于一个古代政权来说,中国土地面积过于庞大。想要把皇权渗透到每一个角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独特的集权制度基本能保持国家的稳定以及发展,所以历代政权也少有向地域社会渗透权利的意愿和动力。

    虽然殷清风没想着要把大唐建设成为一个大同社会,但一条条畅通的道路,不但意味着致富的可能,也意味着民心的凝聚。?古代社会里的百姓虽然不会像是陶渊明写得那样“不知魏晋”,但他们绝不会在意帝都里谁来做天子,更没有什么忠君思想。

    现代国家想要繁荣和进步,必须要有民族的概念、国家的概念和爱国的概念。在这些概念没有被提出来之前,忠君思想是唯一能起到这样作用的理念。

    不管是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爱国意识还是忠君思想,都需要文化教育作为基础。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完善与良好的交通条件,不但可让政令通达,更可以让民众了解到天下时事。

    民众想要了解到天下时事的途径,唯有报纸这一媒介才能做到。

    想要办报纸,就得有相应的编辑人员和印刷工匠。有了报纸之后还需要发行人员和看得懂报纸的民众。

    想要将报纸发行到天下各处,又会衍生出邮政系统。而想要让大多数的民众读得懂报纸,又与他的倡学环环相扣。

    这么推算下来,路在修建的时候需要雇佣工人,路修好了以后又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开启民智。所以,这路是必须要修的。

    农业、商业、交通、教育、新闻,这些加在一起,殷清风计划里的大唐才算是有了内在的硬件基础。

    修路不是说修就能修起来的,首先得有钱去修。这笔钱他没打算让李世民来出,全凭他自己去筹集。

    计划里的公里数,最少是一百万公里。以每公里需要的花费为两百贯计算,最后的支出就是两个亿。

    若殷清风放开手脚去赚钱的话,这两个亿大约需要四到五年时间。不说他出不出得起这两个亿,就算能出得起,他也不想当这冤大头,毕竟收益的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

    既然不想自己一个人出,他就要宰几个肥羊来充实自己的口袋。还好,李世民已经答应把肥羊送到他面前。至于怎么让那些人挨宰,就看他的本事了。

    唐朝人并不耻于言利,但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加盟金就需要慎重了。加盟到滋味楼与仙居坊这两个生意当中赚钱是一定的,但他们不会当场就拍板掏钱做决定的,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从众心理和犹豫期。

    这时,武士彟就尤为重要了。

    等武士彟的笑声渐收,殷清风说道:“为了酬谢信翁的帮助,不但信翁的加盟金全免,加盟地也由信翁先挑选。”

    “加盟金加盟地”

    除了少数几个人外,武士彟是第一个听到这两个现代名词的古代人,他有些吃不准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向他解释了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后,武士彟有些发傻了,“那些人会不会被殷清风给玩儿死”

    但任凭武士彟分析力再强,也想不到这加盟的事情,殷清风打的是一石数鸟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应国公府(七)
    武士彟见殷清风不说话,他倒有些焦急的说道:“非是老夫轻视清风,只是老夫的嫡女一个才三岁,一个才半岁...”

    以貌取人和以貌取才是这时的传统。殷清风的相貌只能算是尚佳,但那双眼睛和散发出来的气质让人见了就会高看一眼。

    若是在没听说过这个少年郎之前,凭着殷清风那超越常人的气质,武士彟也会与他结下姻亲关系的。现在他非但早就打探过殷清风的过往,更亲自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

    武士彟万分之万的确定,若不是殷清风囿于年龄的关系,他早就位列宰相之位了。

    一个帝婿的身份加上注定成为宰相的年轻人,若不尽早拉上关系,等他发达了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根本就没可能。到那时,别说送女儿给他做妾,就是轮也轮不到他,早就有人哭着喊着抢在他前头。

    现在趁着还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的存在,还有可能拉近关系。一旦他搞的那个加盟成功了,武士彟都能想到会有多少人往他身边送女人的。

    那些大家族还会好一些,顶多是选一个多才貌美的嫡女。那些势力小一些的家族,别说送嫡女了,换做是他就直接将家里所有的女人都带到殷清风的面前让他挑选,哪怕殷清风将他妻子、儿媳、女儿都留下,看在那些钱财和因此与殷清风拉上关系的份儿上,他们也会兴高采烈的向外人宣扬。

    现在见殷清风在犹豫不定,武士彟的心都要跳出来了。?长兄性子恭顺,做一个勤于稼穑的农夫尚可;二兄因齐王府的户曹,现在太子上位,二兄在仕途上能走到哪一步还真不好说;至于三兄...

    若是现在殷清风拒绝与武氏结亲,非但那两成桑葚酒的收益不能要,还得尽早打算如何保命!

    殷清风没说话,当然不是想要拒绝武士彟的提议,只是事情超出了他的预期。

    未来的女帝就是个妖孽,做不到人道毁灭,就只好由他来降妖除魔。但他本是想等和老武童鞋再熟络熟络才提亲的,哪曾想这武胖子竟然抢他台词。抢了也就抢了,还一副求爷爷告奶奶的样子,真是替女帝丢脸啊

    不过殷清风愣完之后也就明白武士彟这么做的原因了。

    在古人看来,想要与本族之外的人绑定利益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姻亲关系。李世民是这么干的,武士彟同样遵循这个风俗。

    别说李世民和武士彟,现代社会里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吗。所谓自由恋爱,只是那些中低层百姓的自娱自乐。政商两界的那些人,还不一样

    文学里面的包办婚姻大多不幸福,只能说男猪脚或女主角太矫情。要知道,双方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才去包办的,谁也不想让这段婚姻破裂。

    除了真的是为了卖女卖子求荣以外,被包办婚姻的男女双方,即使不考虑年龄的因素,大多也要考虑双方的品性、八字等等,才会在各自的家族中挑选一对最适合的。否则,两个家族就不是为了结亲,而是为了结仇!

    历代的驸马并不被禁止纳妾,纳妾的前提是要征得公主的同意。只要公主同意了,纳谁家的闺女纳多少花姑娘都没事儿。

    只是殷清风没想到武士彟做事会这么果断,他和襄城还没成亲呢,这边就要把闺女送来。

    史书上没记载女帝还有同父异母的姐姐,但武胖子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女人多了,生几个庶女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既然没被记载,说明这人也不咋地,最大的可能就是用来笼络小门小户的子弟了。

    但女帝的姐姐殷清风也不敢要。她的性子和她们的老妈一样风流。自己风流也就罢了,还玩儿母女齐上阵的游戏,想想都恶寒.

    他得了老天爷的眷顾,在大唐这里有太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可没时间浪费在女人身上。

    嗯...一想到名垂万古的女帝现在竟然还只是一个奶娃子,殷清风心中就别提有多古怪了。

    若不是机缘巧合,就算殷清风的脑洞开得再大,他也想不到自己会在某一天能与传说中的女帝
1...4849505152...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