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殷清风看看地上趴着的掌柜和旁边惊呆的月眉,“咳咳,这个..老郑啊,这个...我想问下,怎么就想着想入府为奴呢”

    趴在地上的郑好也不起来,就那么跪在那里说:“这仙居坊,全长安哪里还会有人不知道呢而且小的还知道,凡在仙居坊做工的人,都称赞国公府的仁义。

    小的这铺子看着光鲜,郎君可知道这有多难。从前隋大业八年开始,险些毁家灭族的事,小的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才好不容易熬到了武德圣人进了长安。

    现在这天下虽然安稳了、不打仗了,可这长安城贵人太多了,都想要小的奉上家产。今日不是郎君来了,小的早晚也要被别的贵人夺了去。

    小的将店铺奉上,也为了一家老少能苟活性命。求郎君收下奴婢吧!奴婢和三个小儿都原因奉郎君为主的。”

    说完郑好趴在那里等死。

    他这通儿诉苦殷清风听着没啥,人吃人的现象不外如此。一个平头百姓,没钱还罢了。有钱还没靠山,谁不踩一脚只是月眉听完后,眼泪含眼圈的。

    殷清风看了她一眼,心说:还得练啊,“月眉,这老郑竟然把你说哭了,你说怎么处罚他。”

    向来心善的月眉忍不住的求情道:“郎君,他好可怜,你就收下他吧。”

    殷清风故意逗她:“你也同意”

    “月眉,月眉是不是做错....”

    殷清风卖乖的说道:“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里有什么对错,你高兴就好。”

    “郎君”听了殷清风这么说,刚才还痛心郑好的遭遇的月眉,现在则是被殷清风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了。

    不但月眉被殷清风感动了,范鱼娘她们三个也都是某种表情。

    哈哈,殷清风也觉得这话杀伤力不错。

    看看自己把月眉也逗的差不多了,他低头说:“那就看在我家娘子的面子上,收了你吧,还不赶紧谢谢任娘子!”

    他真心不想收人为奴,但首饰店很重要,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

    “奴婢郑好,谢任娘子开恩、谢谢郎君开恩。奴婢这就带三个儿郎过来叩见主人。”

    对奴隶制有抵触情绪的殷清风叫住了他:“等等,你只能代表你,这为奴的事情你可不能代表你儿子。”

    “奴婢是他们的阿耶,自然能代替他们做主了!”

    正好奇怪殷清风的言论。

    殷清风看着理所当然的他,也不知说什么好了,“你起来说话。”

    “是,奴婢遵命。”

    殷清风知道事已至此,基本是没什么变动了,不管他愿不愿意,这郑好的三个儿子是要一起收下了,只是他还想锻炼一下月眉,“月眉,你看怎么好这里的一切由你来做决定,就算是将来纳入到集团里,以后这店铺也归你打理。”

    “啊这...哦...”

    月眉看着自家的郎君的表情知道这事没法更改的了,于是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去,把他们都叫进来。”

    “是,任娘子,奴婢这就去。”郑好爬起来就出去了。

    不错有点儿意思,咱是霸气惯了的,咱女人也应该有这风范才对。殷清风暗自点头。他也不给月眉支招儿,想看看一会儿她怎么处理。

    估计是这郑好和他儿子做解释呢,所以等了能有十多分钟郑好才领着仨儿子进来。

    “奴婢郑钱、郑通、郑和拜见任娘子、拜见郎君、拜见任娘子。”

    靠..这爹的名字有点好笑,这仨儿子就更...为了威严殷清风还不敢笑,“麻蛋的,可憋死我了。挣钱、正统、下西洋。服了。”

    殷清风扭头在偷着乐,可月眉不知道啊,她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挨个儿询问各自年龄、特长、现在的职位等等。

    殷清风在旁边看得是直点头:“还别说,小丫头已经成长不少了。

    你说现代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怎么去和从小就自己去卖报纸挣钱长大的欧美的孩子竞争啥都没经历过,除了要钱就是要钱,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还好老子“躲”到大唐来了,要不指不定老子的孩子也是个败家子儿呢。

    嗯...这丫头绝对有再培养的潜质,以后多锻炼锻炼她,小爷我以后就省心喽。”

    &nbs




第两百零一章:瓷器计划
    仙饰坊,是郑好那家店铺的新名字。

    在无法保证忠诚度的情况下,殷清风收下郑氏父子为奴。

    因为这事儿,殷清风自己都嘲笑自己。

    他一面向李世民劝谏解除关于奴婢制度的法律,一边自己又大肆蓄奴。在外人看来,这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不管外人怎么看,殷清风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会把这些契约解除的。在此之前,他要利用这种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外人看来,又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表现。

    他也无奈,他属实对这个时代的人没多少信任感。

    送走郑氏父子第三天,殷清风又迎来了一对父子。

    “老汉韩起,叩见县男。”“小人韩潇叩见县男。”

    这爷俩是武士彟派人送来的,他们的身份是耀州窑的老板。

    古人爱玉、尚玉!而瓷器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玉的那种中庸道德、成熟内敛、礼义廉耻的神韵和内涵。现在天下安定,有些人就要开始享乐了,而瓷器必将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之前瓷器一直是实用器为主,还没有达到被文人阶层认可的程度。所以殷清风要让瓷器逐渐成为那些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且,他终极目标是让世上从此流传一句话:“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

    为此,他将耀州窑、巩县窑、均窑、定窑、越窑、寿州窑、浑源窑等等历史上有名的窑口都写给武士彟,并让他去购买下来。

    由于经常看《华豫之门》和北京马大爷的节目,殷清风对瓷器产生兴趣后,也查看过不少的关于瓷器的资料。

    就他所知,有些窑口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产了,比如龙泉窑。越窑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商代末期。但更多的窑口形成于隋唐时代,并且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

    别说瓷器最高境界的‘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还没有达到,就连模下印花、釉下彩也还没出现。这两样技术是湖南长沙窑首创的。只是不知道长沙窑现在建立起来没有。

    想到长沙窑,殷清风又想到了一句缠绵的诗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长沙窑初期的销量并不好,原因就是它们的原料等级不够高。也就是说,用来生产瓷器的黏土不够细致。为了维持生计,长沙窑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瓷器上题写诗词。

    “君生我未生”那句诗,便出自长沙窑的一个酒壶上,而这首诗的作者却未见于史书。

    原料的瑕疵,并不代表长沙窑的成就不高。

    长沙窑是器型最多的窑口,也是最早使用釉下彩绘、最早开创模下印花、最早在瓷器上体现外国文化的窑口。

    长沙窑因为是最早发明铜红釉的釉下彩的窑口,成为了人类瓷器史上彩瓷的鼻祖。宋代钧窑、釉里红、祭红、郎窑红都是从此衍生出来的。

    因为瓷器的档次不高,长沙窑的经营者又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引进了阿拉伯文化。如:外国女郎、异国情侣人物图案、棕榈树、葡萄纹、椰枣等植物图案,以及狮子等动物图案。

    于是,它又成了专门为海外客户定制的外销瓷的鼻祖。

    由瓷器,殷清风又联想到了景泰蓝。但是一想到景泰蓝主要是由红铜制作,对于缺少铜矿的大唐来说,玩儿景泰蓝实在是太奢侈了,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后来闻名于世的瓷器,现在不过才出现在家有巨资的家庭里。它的黄金时代还远未到来。机会,就掌握在他的手里!

    瓷器从艺术价值来评估的主要依据是造型、装饰和图案三个方面。

    在造型上,以陈设器价值最高,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陈设器、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

    装饰上以彩装饰价值最高,如雍正时期珐琅彩,价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

    图案上以人物图案价值最高,如鬼谷子下山图。价值的排列顺序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山水图案、吉祥图案等。

    唐初的瓷器过于单一,不但只有青、白两色,就是器型也很少。

    中国人对“红”尤为偏爱。它喜庆、大气、热闹,太阳升起来都红透了半边天。但古人也同样知道,在太阳升起之前天地最初的颜色是从青色开始,然后由冷到暖,由清微淡远到光芒万丈。

    古人尤爱青色,并将很多美好的寓意,都注入“青”来表达。

    若一个人得到喜爱,便称之为“青睐”、“青眼”;若仕途顺利则称之为“平步青云”、“青云直上”;古人把正气凛然、公明廉洁的官员称为“青天”;在佛教中,僧人们常用“青莲”来形容佛的眼睛;在古老的风水学中,“祖坟冒青烟”是指祖上有人得道成仙,将保佑子孙有好运......

    古人对青瓷有着分外的喜爱之情,而对白色瓷在最初只是无奈的接受。

    在其他釉色的瓷器出现之前,瓷器只以青白两色为主,但白色又是丧葬的颜色。所以,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的白瓷更多是用来陪葬的。

    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白瓷的素雅和高贵的美,才渐渐的被世人接受,并从隋朝开始成为主要的瓷器颜色。

    除了颜色单一外,种类和器型也很少。

    瓷器以器型来分大致可分为:碗、杯、盘、壶、罐、盆、瓶、炉、盒、匝、枕、洗、尊等。而每种器型又有若干个分类。

    以瓷瓶为例,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等等,超过四十种。

    除了这些,工艺也非常简单。

    对瓷器的生产工艺殷清风真的不敢说他懂,因为他真的啥也不懂。但咱们老祖宗创造的汉字实在伟大: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这些工艺他不懂不要紧,但是他可以望文生义啊,每一个名词他都大致的解释一下都可以了。

    至于工匠们能不能明白,嘿嘿,这是殷小爷的秘诀秘方,能告诉他们只言片语就不错了。

    除了这些‘秘诀秘方’,他还是有优势的:彩瓷。

    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殷清风本来不想提出彩瓷的概念,毕竟这不符合资格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可是当他想到唐三彩的时候,他才发现他还是小瞧了古人。

    不过,唐三彩不是瓷器,是一种釉上彩的低温铅陶。它的釉水里含有助溶剂铅,所以只能作为冥器使用。

    那...能不能采用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再改变一下制作工艺,将它们变成瓷器呢

    唐三彩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只要在原料上变换一下,其余的再按照彩瓷的工艺制作就可以了。

    正是看到了瓷器的伟大钱景和理清了瓷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殷清风才决定着手布置一个瓷器垄断计划。

    磁州窑的韩氏父子正是第一批参与进来的实施者。

    殷清风客气的说道:“韩老先生和韩郎君客气了,请坐。”

    韩起恭敬的说道:“小老儿可当不得老先生的称呼,县男称小的韩老儿就好。在县男面前,小老儿站着就好。”

    殷清风在社会地位越低的人面前态度越平和,“那就叫韩掌柜吧。韩掌柜还是和令郎坐下吧,你们毕竟是长者。”

    韩起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带着他儿子拘谨的坐下了。

    殷清风问道:“不知韩掌柜可识字”

    韩起回道:“粗读过几卷书。”

    “不知韩掌柜的祖籍是这里还是迁徙过来的”

    韩起回道:“小老儿的祖上据说是淮阴侯,只是年代久远,家谱早已遗失。小老儿是在十年前从邢州逃难至宜州的。”

    &n



第两百零二 章:梧桐新村
    韩起最初看到“瓷砖”这两个字的时候,真的很紧张。他以为新主人有秘术传给他呢,等他仔细的翻阅两遍才确认真的没什么难度,只不过思路新颖而已。

    他拱手说道:“回县男,小老儿敢保证能将这瓷砖烧制出来。”

    殷清风没说话,又递给他一份资料。

    韩起略显自信的接了过去。

    当他看到“轴下彩和釉上彩”的时候愣住了。等他急不可耐的往下阅读的时候,心里是越来越震惊了。

    “怎么可以这样这样也行”

    所谓釉下彩或釉上彩,就是将彩料与素色瓷的结合使有用。

    生产瓷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求的瓷砖上面还要有图案。而且,这些图案的内容绝对要符合这时人们的审美。他要让人知道,原来美是可以这么表达的。

    想想,就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赶脚。

    其实,相比较瓷器来说,殷清风更喜欢青铜器或者说是痴迷青铜器。这种痴迷,在他第一次在小学的历史课本上见到司母戊大方鼎的时候就开始了。

    陈设器是瓷器价值最高的是。

    在瓷器中出现仿青铜器造型的年代,要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时期。这五大名窑制作过瓷鼎和香炉,成为了“宣德炉”的源头。

    或许是烧制瓷制的“青铜器”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太高,瓷鼎真正兴起是在明朝中后期,由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化窑开始的。

    要玩就玩儿把大的!

    殷清风打算把所有青铜器中的鼎、鬲、簋、盨、敦、豆、甗、爵、觚、斝、罍等等器型,全部在瓷器中再现出来。
1...6768697071...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