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教儿婴孩”,意为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可见,古人对儿童的启蒙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但是,应该如何着手进行启蒙呢

    中国第一本儿童启蒙书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奉命编纂的《千字文》。

    第二本是北宋的《百家姓》、第三本是南宋的《三字经》。

    后来,陆续出现了《声律启蒙》、《蒙养故事》、《幼学琼林》、《训蒙文》、《唐诗三百首》、《文字蒙求》等等读物。

    殷清风也读过《千字文》,但是第一句他就懵逼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

    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四书》和诸子百家等等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

    《千字文》开篇第一句就提到中华文化的根源出自《易经》,这属实了不起。但是,那些屁都不懂的孩子就算知道《易经》的名字,也理解不了《易经》代表的意义,更不要说这第一句非大学问者不能详细解答的了。这让孩子们还有学习的兴趣吗

    学习,兴趣很重要。没有学习的兴趣,就算长辈与老师再逼迫、再严厉又如何

    古人的确编写出很多启蒙读物,但很多孩子学的第一本书是《论语》。

    《论语》是四书五经之首,想学习四书五经,就要从《论语》开始。

    《论语》不但记录了孔子的思想,也包括了他那些学生的思想。可以说,是集孔儒学术的大成者的一本书。

    就这样的一本书,要什么的一个老师讲解起来才能让孩子们欣然接受全神贯注的听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一个孩子的三观完全没有形成起来之前,老师们就将孔儒的思想完全填鸭式的塞进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的脑袋里,他们不食古不化才怪呢!

    相比较这一点来说,现代教育再被人诟病,也比古代教育有优点。可笑的是,弯弯的某个姓王的、叫财贵的家伙搞出什么儿童读经教育,在中国各地招收加盟商开设孔子学堂,真真是把骗钱的把戏演得足足的。

    孔儒思想到底对不对好不好殷清风只想要四个字来回答:与时俱进!既不要捧臭脚,也不要全盘否定。有用的留下,过时的舍弃。

    殷清风正是对教育有了这么多的认识,他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财轻易的理清了头绪。

    首先,数学是必须要学的。

    哪怕将来不用计算赈灾的粮食要如何发放、哪怕不在工部任职、哪怕不是一个后勤处长,就是一个饭店伙计也要计算该收多少饭钱、一个农民要计算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吧

    有人说,文盲很可怕。殷清风想说: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数学盲。

    大字不识却又是商业奇才的人很多。

    计划里,小学阶段分四年完成。所以,他要在这四年里把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打牢。

    《缀术》、《海岛算经》、《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墨子》、《缀术》等书籍是他来大唐后能收集到的所有数学典籍,他在阅读后发出了无限的感慨。

    中国古代关于数学方面有很多值得后世人骄傲的成果,但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

    原因之一,就是古人秉持着实用主义至上。无论是《墨经》、《周髀算经》等,都记载的是具体实用的例子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理论体系。

    《九章算术》记载的主要成果---十进位制。可是十六进位制不但唐朝时使用,就是到了民国也还在用。

    这说明什么说明十六位进制没有给当时的人们的生活造成麻烦,如果造成了麻烦自然就会有人想办法去解决了。

    毕达哥拉斯定理与《九章算术》里的勾股定理出现的年代几乎相同,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定理能流传并被承认是因为勾股定理只是个例而没有进一步的推论出相关相近的数学理论,也就是说,不成系统化。

    我们古人只有众多的知识点,却没有完善成一个系统理论,当然就形成不了完善的科学。

    原因二:古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是一直保持着重观测而轻推理的观点。这一点,是因为古代儒家思想占主体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另一部分的课程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几门学科组成的。

    一年级学习《弟子规》、《殷氏家训》、《三字经》。

    一个孩子在没有读书之前,他的




第两百零五章:黑脸李渊
    长安城里的人们,足足忍耐了九天。

    就在第十天的早上,他们准备再一次找人议论的时候,惊人的消息传来了:朱雀大街两边的围栏不见了!而且....

    得到消息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出了家门。

    休沐日是唐朝官员的福利---每十天的最后一天为假期,称“休沐日”,因为这一天大部分人回去是为了....洗头。

    古人的头发蓄得很长,洗一次太麻烦,而且平时连续上班九天,必须得利用休息时间让侍女帮他们好好洗洗!洗完之后,花大半天自然风干,再梳个好看的发髻,嗯,一天过去了。

    在古代,取水、烧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了尽可能的利用好烧热的水,古人对洗漱有着严格的区分。

    沐是指洗头、洗是指洗脸、浴是净洁全身、漱是指餐后漱口...等等。如果有人说,他刚才在洗浴,就表示他没洗头...

    今日不是休沐日,但是长安城的百官在昨天却得到通知:初九这天放假。这等天降好事,不饮饮酒笙笙歌,怎么对得住圣人的好心好意

    于是乎,自家有歌姬的官员呼朋唤友,财力不足的,也几个人几个人的凑在一起去平康坊乐呵乐呵。

    总之,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们被自家的家奴找到的时候,一夜宿醉的脑袋立刻就清醒了。

    辰时初,长安城里已是万宅千巷空无一人。他们,都挤到朱雀大街两边...发呆。

    古人修路主要有两种工具:夯和碾。

    夯分石夯和木夯。

    想要路面平整,并且坚固耐用,除了用石夯和木夯将路面砸实之后,还要用石碾子来来回回的碾平整了。

    朱雀大街便是这样铺设而成的。

    但是,不管是那些在长安城里生活了四十年的老居民,还是第一次踏足这里的游人商贾,都想象不到,有一天朱雀大街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任何人在第一次见到被誉为“天街”的朱雀大街的时候,再抬头看看北面的皇城,心中都会充满了自豪:这里是大唐的皇都!脚下就是皇都的天街!

    每个游人离开长安后,会不停的向他们见过的人描述长安城的一切:东市的繁华、西市的异族风情、棋盘一样的坊区...最后,他们会用最大的声音讲述他们见到的天街。

    天街,五十丈宽、一千六百余丈长。中间是圣人专用的御街...

    御街既然只能由圣人使用,就没人敢跨足其上。东城的人想去西城,只能从皇城门前绕行。从西城去东城也同样如此。

    可是...现在每一个口路的下面,都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涵洞。涵洞的两边各有一道缓坡,任谁看了都知道可以通过这个涵洞抵达天街的另一侧。

    “天哪真是太便利了!”“是啊是啊,以后再也不用绕一大圈了!”“想出这个办法的工匠真是太了不起了!”“走!我们到对面去看看!”

    对比灰亮亮的路面,可以穿越御街的涵洞只是一个小小的看点,百姓见识过涵洞之后,议论的焦点还是在路面上。

    “这上面铺的是玉石吗怎么这么平整这么光亮”

    “真有可能...”“谁知道呢,你踩上去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带人修路的那个人,是原先秦王府的学士,你们知道吧”

    “废话,满长安城谁不晓得”

    “那...你们说,用这么好的玉石来铺路,是圣人的命令还是太子的啊”

    “当然是圣人了!”

    “对!一定是圣人!”

    “要我看啊,应该是太子!”

    “不对,是圣人”

    “没见识了吧要是圣人的话,这样青史留名的好事儿,裴监能不出面就算裴监不出面,也不应该是太子手下的人来做这事儿吧”

    “咦对啊!”

    |“我希望是太子下的命令!”

    “为什么啊”“就是啊,你说说什么道理”

    “我老家上个月来人了,你知道他们怎么说的”

    “我哪知道你快说!”“就是,别吊胃口。”

    “族人说:春天的时候,县里下来人,给每家每户都免费发放了农具。”

    “这有什么稀奇的”

    “我还没说完呢,你着什么急”

    “就是,你别打岔,听他说完!”

    “这些农具可不是木质的,而是铁制哟而且还是每家每户都有哟”

    “铁制的还每家每户那得需要多少铁啊”

    “乖乖你祖籍是哪里的那里的县令可要荣升了!”

    “单是你们村的发放了,还是别的村也都发放了”

    “我老家在下邽县的东面不远。族人说,不但他们县的农户都发放了农具,别的县也都是这样的”

    “天哪”

    “还以为是那县令的仁政呢原来是京兆府的命令啊”

    “现在的京兆府府尹是谁就凭着这政绩,再过几年他就够当宰相的了!”

    “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哦怎么说”“那是哪样啊”“快说快说!”

    “县里的人说了,这是太子下的命令!”

    “太子”“太子”

    “对!是太子!你们春天的时候没注意看皇榜吗”

    “你是说...新式农耕”

    “对!就是新式农耕!族人说,这些农具他们可以免费用一年。如果第二年还想用,要么出钱买、要么就去修渠挖井。”

    “我



第两百零六章:呆萌鱼娘
    裴寂从宫城里回来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武德圣人,被无知的升斗小民搅得半点兴致也没有了。返回太极宫后,便拉着他诉苦。

    可是诉苦有什么用

    太子的声势已成,圣人奈之不得,他同样奈之不得。

    李建成若还是太子,他可以风光无限甚至一言九鼎。现在李建成做了阶下囚,他还敢去冒现今太子的天威现在他想的不是去冒犯太子,而是想尽办法不被太子嫉恨。这,才是活命之道!

    至于圣人那里,只能说声抱歉了!

    “哎殷清风那小子到底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每当裴寂对现状感到无力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个让他吐血的少年、那个近乎是闯进来一般又傲慢离开的少年。

    那少年在几个月前的那三句话,他现在犹在耳边。

    “颐养天年...这是说退就能退下来的吗”

    在仕途上挣扎了多年的他深深的知道,现在非但不能退下来,反而要审时度势另辟蹊径。否则,就算不会沦为人人都上来踩一脚的地步,但他曾经得罪过的那些人,绝对不会让他安享余年的。

    “如何稳住圣人太子是否会急于上位突破点...在哪里

    如果找到突破点,太子的意图或许会得知一二,对圣人那里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太子要在这个月底大宴各个家族的家主...难道...”

    想到这里,裴寂浑身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该死!真该死!”

    裴寂烦躁的想要砸东西、想要骂人、想要打人。

    他在屋内转了无数个圈后,想到了一件事。他站在原地,思索起来:“许敬宗当初背叛太子转投秦王,其他人都被圈禁起来,只有他和他的姻亲被那少年带走。

    王续全家前些日子被放了出来,他传言说,许敬宗仍然被关在那少年的别院里。

    现今...许敬宗出面主持修整道路。是太子的意思,还是...

    太子手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为何将这等名垂千古的佳事让殷清风得到太子如此偏心,让那些文武如何安心就算太子想要重用他,他毕竟还未及冠...

    不管太子要怎么用他,他在太子心里的位置...”

    “来人!”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放下颜面,趁早就心事解决掉。

    裴先推门而进,“请郎君吩咐。”

    裴寂喝道:“派人给老夫更衣;安排车马,不要声张。”

    “喏!”

    裴先人出去了,但心里满是疑惑。自家郎君出门,为何不要声张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主持完学堂开学仪式,殷清风总算可以安心的睡个午觉了。

    还没等他睡沉,就传来两下敲门声。
1...6970717273...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