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不过,以裴寂的品性,真的在乎族内子弟的前途恐怕还是为了他自己更多一些吧。就不信他如果旗帜鲜明的倒戈,李世民会不答应。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舅父当知八佾舞于庭的典故吧。”

    裴寂磨了磨牙,“这小子又开始绕圈了。”

    他点点头说道:“此语出自《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殷清风道:“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这句话,舅父又想到了什么”

    裴寂暗自皱了皱眉,他不晓得殷清风又要胡扯还是拿这个典故做引子。他说道:“天子有天子的威严,诸侯有诸侯的规矩。天子的威严不容侵犯。”

    殷清风道:“那...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为何那些学有所成之人不效忠于皇室而转投诸侯呢”

    裴寂心说:“这不废话吗汉室大厦将倾谁不为前途着想”

    殷清风接着说道:“在清风看来,从周王室封建诸侯开始,一直到汉、到晋,历代都实行二元君主制。”

    裴寂真正皱眉头了,“清风此言是何意”

    殷清风道:“周时,士效忠于卿大夫、卿大夫效忠于诸侯,诸侯再效忠于周王室。若诸侯置周王室威严于不顾,则其下的卿大夫和士心中更无周王室。

    同理,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后,被推荐者视推荐者为效忠之人。若推荐人与汉皇室有冲突矛盾,则被推荐者是站在推荐人一边的。

    舅父认为清风说的对吗”

    裴寂心里一凛,“这小子的史学功底很深啊!前后两种相隔近千年的制度他都能联系到一起去思考,不简单!”

    他想了想,“之前有九品中正制,现有科举制,不是已经取代察举制了吗”

    殷清风摇摇头,“清风说的不是制度,而是这种二元君主制依然存在与很多人的心里。”

    裴寂没做声。他知道殷清风说的是实情。

    殷清风说道:“经过三百年胡族的野蛮杀戮和东晋司马的灭亡,看似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消亡了,但是臣民不忠于君的想法依然固化在很多人的心里。

    现在既不是两汉,也不是南北诸朝,现在是大一统的大唐王朝!

    当今太子为一代人杰,锐意要将大唐治理成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他不可能对此等现状视而不见。所以...”

    裴寂心惊的问道:“所以什么”

    绕了半天,他终于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了。但是,这个信息太过惊人了。

    殷清风道:“请问舅父。舅父是想保全自身,还是要保全西眷子弟,甚至整个河东裴氏呢”

    裴寂道:“这...有何区别”

    “舅父若想独善其身,只学那司马懿抱恙在家休养即可。”

    裴寂心说,“司马仲达熬死了曹阿瞒、曹丕和曹叡,才有了司马晋朝。这小子是何意”

    “...若舅父想要保全西眷子弟或者整个河东裴氏,就要旗帜鲜明的站在太子的一边。

    清风听说,太子要彻底清理李建成的势力。或许舅父位高权重、窦氏又是太子之母族,但其他人未必能逃过此劫。

    太子想要达成长治久安的目标,就要扫除一切障碍,包括一些不尊重皇室威严的家族。”

    裴寂如同被惊雷霹中一般。

    这是他几十年来听到最好笑的事情。

    “是这小子无知,还是李世民那小子无知他们知不知道那些世家的底蕴有多少这是他们想做成就能做成的事情吗可笑!”

    裴寂用某种目光看着殷清风。

    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小子在李世民那里的确受重用,否则,他不会说出刚才那些话的。那么...”

    “舅父觉得此事难成”

    裴寂面无表情,不发一言。

    殷清风说道:“太子当然知道想要做成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起,广授寒门子弟...”

    他向书房外指了一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太子还不及而立之年,有耐心等上三十年。如果还不成,中山王可以做到啊五十年总是够了吧”

    裴寂轻蔑的眼神消失了。心,也沉下去了。

    “原来李世民那小子有这等深谋远虑!

    寒门子...广授”

    一想到寒门子时,他又放松下来了。

    “呵呵呵,想传授可以啊你们手里有多少书经没有书经,拿什么去传授就算有书经,谁去传授呢

    真是可笑!老夫差点儿就被这小子蒙骗过去了。”

    殷清风见裴寂脸上那若隐若现的嘲讽,他说道:“今日上午,清风兴办的学堂开始授课了。舅父可想去看一看”

    裴寂不以为意。就外间那一二十个童子算什么、能起大多风浪。

    殷清风心里呵呵了一下,说道:“清风的学堂里有学生一万九千四百余人,男童...”

    “什么!”

    裴寂真正的失色了。

    “...男童一万零九百余人。”

    “你、你...”

    “清风这里正好有一套启蒙的课本,舅父可要看一看”

    裴寂虽然没听说什么课本,但殷清风这么卖弄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迅速恢复冷静后,沉声的说道:“劳烦贤侄了。”

    殷清风站起来,从书桌的抽屉里取出几本课本递给裴寂。

    《算学启蒙》、《弟子规》...《国民通史》。

    略过《算学启蒙》和《国民通史》等,裴寂翻开《弟子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自然常识》。

    这一看,便到了暮色十分。

    当初,为了摆脱命运,他没少读书。族人虽然待他刻薄,但没有禁止他阅读族内的藏书。要论文史功底,他自诩不会弱于任何一个国子监的博士。

    看完《弟子规》,他还算轻松,毕竟只是一些劝导晚辈守规矩的内容。看到《三字经》的时候,他心里就起了波澜了。

    《三字经》看似简单,但没有足够扎实的史学知识,绝对是写不出来的。这个编撰者是谁呢

    或许这个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甘于不求闻达而效力太子!

    他敢拍胸脯保证,如果那个人将这本《三字经》公布与众,立刻会被捧为史学大宗。而且,如果那个人是世家子,他的家族立刻会被抬高。若是寒门子,不但那些世家会与之联姻或倾力拉拢。

    等他看到《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时,是强忍着看完的。

    虽然这里面的小故事对他来说大多熟知,但是他也知道,将这些故事从浩如瀚海的典籍中找出来,再分门别类的编撰在一起,绝不是一人一日完成的。

    “李世民到底是在多少年前就开始谋划又隐藏了多少人才如果这些书籍拿出来现世,又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等等!某记得之前那小子说...这些只是启蒙的课本也就是说...还有

    还有.......”

    裴寂闭上酸疼的眼睛,内心满是苦涩。

    说他是看着李世民长大的,虽然有些夸张,他从认识李世民那天起,他对李世民的一切都自诩熟知。可是手里这些课本,却让他半点自信也没有了。不但没有,他甚至觉得他似乎从来也不曾了解过。

    就算当初秦王解散了天策府是一个计谋,但他和李渊一直以为李建成只是大意了,否则怎么会斗不过一个只喜爱统兵作战的秦王现在看来,李建成栽得真不冤!

    李建成冤不冤,现在不重要了。可怕的是,李世民有太多他不知道的手段在预备着。成立帝国银行就可见一斑了。现在这些课本也是证明之一。未来,还有什么呢

    他来之前,只想通过殷清风试探一下李世民的动向。他不会天真的以为殷清风有多重要。

     




第两百一十章:始料未及
    成立裴氏京兆堂没问题、配合月底的加盟会也没问题,向李世民表示效忠以换得他和族内子弟的前途也是必然的,但是放弃十万多倾的土地、还要放良那些佃奴...

    若事不可为,也只能如此了。

    但...老夫凭什么要信你

    裴寂说道:“夜已深,老夫还要赶路回城,不知贤侄可否将这些课本交由老夫带走拜读”

    殷清风见裴寂只字不提他的建议,心里画了个问号,嘴上说道:“没能向舅父讨教学问,是清风福薄。盼望舅父改日能拔冗接见,给清风一个讨教的机会。”

    裴寂收好课本,起身告辞。

    不管他要做出什么决定,势必还有再与殷清风打交道。殷清风既然表达了还有商量的余地,那就改日再说吧,现在他的心真有些乱了。

    从山庄外回转时,殷清风被迎面赶来的月眉等人围住。看着她们关切的样子,就知道她们被裴寂的名头给吓到了。

    殷清风一手牵着月眉一手牵住襄城,“裴寂权势再大,在月丽前面也是臣子。有月丽妹妹庇护我,你们还担心什么”

    “嘻嘻,对哟咱这里可是有大唐第一郡主在呢”

    对殷清风有着盲目崇拜的月眉首先放下心了。

    襄城红着脸也不说话,她没想到殷清风竟然会调侃她。

    熟知世事的范鱼娘可没那么轻松。史书上有太多的权臣根本就不在乎什么郡主还是公主的,就算皇子他们也敢欺凌。

    “你们没想到吧...嗯,我也没想到,裴寂竟然是我嫡母的远房堂兄....”

    “啊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月眉首先惊呼道。

    襄城和薛繁星用大眼睛拼命的看着殷清风,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范鱼娘依然没有乐观起来。

    裴寂是谁那是让长孙太子妃都头疼的人物,就算是郎君的舅父又如何,何况还是没有血缘的舅父。

    月眉是最信任的人,襄城三人又是从宫里出来的,殷清风就把他是如何分析裴寂此行的目的,以及与裴寂交谈的内容简略说了一遍,省得她们东想西想的。

    “...不算裴寂认为我是恫吓他,还是坦诚相劝,他都会有所顾忌。如果他选择投向月丽的阿耶,则太子和我都能从他身上获得意外的收获,如果他选择与太子作对,太子对他是绝不会手软的。

    他这样老于世故的人...哦,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了。应国公曾说,裴寂这个人对他的家族并没有那么在意,他更在意的是他自己的权势和钱财。”

    范鱼娘问道:“那,以应国公的说法,郎君让他叛离河东裴氏,他应该会同意的。但是郎君让他只留下十万亩土地...”

    殷清风笑着说道:“首先,我那嫡母应该和他说清楚,如果他加盟进来,收益绝对不会少于从土地上获得的钱财;其次,我特意让嫡母向他转达我有一个独特的生意要和他合作。

    不管他要加盟还是与我合作那个独特的生意,他手里都需要有很多的钱财在手。再说了,他现在可以把土地转出去,只要他权势还在,钱财还在,再去买地不就成了吗”

    范鱼娘继续问道:“那郎君让他出让土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如果真的把土地分给佃奴,又将佃奴给放良了,就会有人把这消息宣扬出去,尤其是向那些大大小小的家族名下的佃奴宣扬。

    没人甘心成为一个没有性命保障的奴隶,也没人愿意自己的子女从生下来就是别人的奴隶。所以,只要他们听到消息后,必然要逃跑。如果这时候有人再去蛊惑和帮助他们逃跑呢

    与此同时,月丽的阿耶会颁布一项政令:只要没有作奸犯科,无论之前是什么身份,一律登记为良民然后异地安置。

    你们说,那些家族该怎么办”

    月眉快速的说道:“一定要去抓那些逃奴!”

    殷清风见其他不说话,他问道:“抓回来呢”

    月眉回答道:“杀鸡骇猴、以儆效尤,让其他佃奴不敢再生出逃跑之念。”

    殷清风向其他三人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襄城和薛繁星连忙点头。

    殷清风望着不说话的范鱼娘说道:“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成功的逃脱掉。前人的成功,就是后人的希望。即使有一些人被抓了回去甚至被打杀,但是吓不住所有人。

    如果,接下来依然会有的逃跑的、依然会有被抓回去,但只要没有被全部抓回去,又给了还没有逃走的人一丝希望。

    而且,一旦被抓回去的人去虐待得太狠,再加上有心人去蛊惑甚至送上一些兵器,那些佃奴会不会造反”

    月眉三个小丫头有些恍然,范鱼娘则说道:“原来郎君是想让裴寂做那南城门前之木”

    殷清风说道:“没错!裴寂就是那河堤掘开的口子!一旦这河堤破开了,河水就会荡荡而下,再想堵住就千难万难了。”



第两百一十一章:推荐良将
    销声匿迹是一个选项,但是实现的可能性太低。堂而皇之的站在阳光下,明刀暗箭又太多。或许最高兴的应该是李世民吧,有小爷在前面替他抗雷,他都乐出屁来!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殷清风整理一下心情,说道:“延族,以后配合正则兄的事儿交给别人去做。等会儿我写封信,你明日带去给太子。”

    许敬宗现在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刚才对殷清风的不满情绪也消失了,毕竟削弱那些世家也是他的目标。他躬身说道:“是敬宗办事不利,请郎君惩治!”
1...717273747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