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刚才范鱼娘这句话用大白话说就是:我叫范鱼娘,出生在岳州,是家里的嫡长女,出身是南阳范氏。

    武士让向门外看了看,右手向外一摆。

    范鱼娘再次屈蹲,离开了。

    还没等范鱼娘将门关上,武士让脑袋后仰、鼻孔朝下的问道:“怎么你就这么慢待老夫”

    殷清风拱手回道:“清风的其他三位妻子在上课,等下了课再来拜见武伯父;清风这里没有婢女,日常起居都是自行其力;平日也不宴请宾朋,所以也没有蓄养歌姬舞姬。请武伯父海涵。”

    武士让姿势不变的说道:“此事暂且不说。老夫问你,你何德何能做得了老夫儿郎的授业夫子”

    殷清风回道:“中山王和襄城郡主在这里求学。”

    “嘭!”

    武士让狠狠拍了一下桌子,“休拿李世民小儿来压老夫!他年少无知,老夫可不糊涂!”

    殷清风依然波澜不惊。

    他打定主意要与武士让死磕,就算他再找茬还敢把这里拆了不成

    “清风苦读十年,为一些孩童启蒙还是能做到的。”

    “呵呵...那你告诉老夫:《论语》最后一句是什么、《春秋》之今文古文有何区别、你的歌赋经史又懂得多少”

    武士让面色冰冷的问道。

    殷清风说道:“武伯父问的这些,两位阿弟现在都不必接触,这些也都不是清风擅长的。伯父若想他们治学经书,可另请名师教导。”

    武士让“嚯”的一下站起来,大声吼道:“那老夫的子嗣何必在这里虚度光阴士彟怎么就信了你了!”

    殷清风反倒微笑的说道:“是不是虚度光阴,还要看阿弟们是否有收获。现在时间尚短,若伯父有耐心,等至年底时考校他们一番便知晓了。”

    武士让死死的盯着殷清风,好久,他喊道:“拿酒来!”

    喊完,他一屁股坐了回去。

    剧情反转有些突然,殷清风楞了一下,默默地拱了一下手,出去了。

    许久,殷清风提着一个竹笥进来了。

    笥,是一种长方形的盒状盛器,由盖与器身组成。殷清风把它改成多层抽屉的形制。

    第一层,一壶酒和两个玉杯;第二层,一碟羊蹄筋和一碗蒜泥;第三层,鹿肉脯和一碗芥末;第四层,拍黄瓜和陈醋木耳各一碟。

    武士让见殷清风像变戏法似的一样又一样的往外掏,心里虽然好奇,但表面却不动声色。

    殷清风将酒菜摆好,又倒满一杯酒后,说道:“请伯父慢用。”

    说完,他又退到屋子中间老老实实地站好。

    武士让也不理他,端起酒杯就往嘴边送。

    “噗”

    他扭头就吐,“这是什么糟酒这等难饮!”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酒不但度数低而且都很浑浊,所以山庄只备了葡萄酒。而且,这些葡萄酒买回来后又经过过滤和添加甘油的,口感绝对比西市里最好的酒还好。

    殷清风知道他是故意找茬,所以他既不动怒也不回话,就看着武士让自己表演。

    武士让瞥了殷清风一眼,见殷清风不理他,他又低头吃喝起来。

    不知道武士让是真饿了,还是酒菜不错,等他放下筷子酒杯的时候,殷清风带来的那些都被他打扫干净了。

    武士让将身体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一只手揉着肚子。

    好一会儿,他站起来,说道:“到外面转转。”

    殷清风替他打开房门。

    武士让出了书房,径直向山庄大门的方向走。

    重新站到大门外的台阶上,武士让远眺了好久,回头对身后的殷清风说道:“听说你建了一个很大的学堂,带老夫去。”

    殷清风无声的拱了下手,回身去牵黑旋风。

    等他再回到大门时,武士让已经回到坡下的马车上了。

    就这样,殷清风骑马在前,武士让的马车在后,一前一后的驶向梧桐新村。

    新村的牌坊外,武士让叫停了马车。

    殷清风见他对牌坊感兴趣,他也下了马。

    武士让把《悯农诗》看了好几遍,但就是一言不发。

    佃奴都去城里修路了,新村里就留下一帮年长和年幼的,他们见到殷清风立刻就跪倒一地,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老翁和老妪带着孙子和孙女从院子里赶出来磕头。

    武士让一直扮演哑巴的角色,只是饶有兴趣的在一旁看着。

    殷清风认出两个村民委员会的成员,他上前将他俩搀扶起来,“让他们都回去吧,勿要打扰了贵客。”

    村民们都散了,武士让又重新迈着小方步四下里观望着。

    等站到了学堂的大门时,他才露出一丝丝的惊讶,但很快就被他掩饰下去了。

    操场、宿舍、食堂,都转够了,他才站在一间教室外向里面张望。

    教室里的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

    学堂刚开课没几天,教授的只是十以下的加减法。

    武士让好奇的是阿拉伯数字和代表加减的符号,但是他依然没做声。

    又走了几间教室后,听了一阵子《弟子规》和数学课之后,武士让就往回走。

    殷清风跟着他身后,不停的琢磨武士让要闹那样儿。

    到了大门口时,武士让转向观看台,并随意的坐下了。

    殷清风不停的安慰自己:“制怒、制怒、不生气、不生气...”

    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即使太极拳再能养性,也架不住武士让这么折腾。

    武士让出神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士彟比老夫有才情,也更通事故。他的决定,就是武氏的决定;你已为武氏婿,你的子嗣未来又要继承武氏族长,武氏儿郎你可随意教导。

    听说你和太子谋划驱逐李建成,老夫有一个建议:纳李建成一女为妾。”

    说话,他站起身,包含深意的看了殷清风一样,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殷清风抬头看看天,大晴天啊怎么感觉像是被雷劈了一样

    他发了一会儿呆,快步追了出去,但武士让已经走远了。

    “艹!你个老家伙试探够了,然后给小爷扔下一颗雷就跑拍拍屁...不对,你连屁股都没拍就跑了你倒是把话说完啊”

    殷清风搓了一下鼻子,很是不爽。

    “这帮古人怎么动不动就拿联姻说事儿啊纳李建成的闺女为妾亏你想得出,你就不问问李渊答不答应”

    咒骂了一句后,殷清风开始琢磨武士让的话。

    第一句,说明武士彟已经把他哥哥给说服了。以后老武家的孩子他随便折腾,老武家的未来也都交给他来谋划。他,和其他族人都会全力配合。

    第二句嘛,李建成和他的手下不是都关在西禁苑里面了吗还有必要做姿态吗要安抚谁

    算了,这事儿还是李世民来拿主意吧。武士让绕了一大圈才憋出这么一个屁来,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的。

    殷清风看看天色还早,招呼黑旋风过来,直接去找李世民。成不成、该怎么做都让他头疼去。

    在他路过安化门的时候就觉得不对,等他距离明德门还很远的时候,就见门外排了长长的队伍。

    明德门是通向襄阳和巴蜀的主要城门,每日进出的人很多,但他以往穿梭这里的时候从来也没见过这么长的队伍。

    等他越来越近的时候才发现,人,最少一千,车辆马匹,又几乎是相同的数量。两厢加在一起,最少要排出六七里地去。

    这就头疼了。

    关键是他鱼符还没带,想耍个特权都没机会。

    更头疼的是,他还不能带着黑旋风去排队。就黑旋风那脾气,指不定要踢死几个个。

    算了,绕路吧。

    殷清风调转马头,一路向回奔。

    在城的西南角向北绕,延平门和金光门外都排着一溜长队,等到了开远门,情况还稍微好一些。本来北面还有三个城门的,但他估计情况都差不多,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着吧。

    他把黑旋风停在远处,他自己走向城门。

    还没等他接近,一个三十多岁的兵卒都冲他嚷道:“那个少年人,到后面排队去。”

    他这一嚷嚷,整个队伍都向他看来。

    殷清风心里嘀咕着,“爷打小过马路就看红绿灯,从来就干过加塞的事儿,今天倒被人指着鼻子骂,丢人丢大发了”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往前走,高声喊道:“阿叔,小子就是想问一下,为何几个城门都这么多人啊”

    那个兵卒放行一个旅者后,对他喊道:“你是外乡人不知道突厥月初时又进犯咱们大唐了吗现在全城戒严啦你想要进城,拿好关津过所到后面排队去。”

    他见殷清风身上没行囊,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殷清风趁着功夫,已经接




第两百一十四章:解决之道
    望着殷清风远去的背影,长孙氏也不知自己内心是什么滋味。

    虽然殷清风有仙人的指点,毕竟还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他和二郎谋划削弱诸等世家,固然是为了二郎、为了李唐江山,但其中险恶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的。

    郑氏现在固然衰败,固然看不到崛起的迹象,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世家知道郑氏女遭到形同虐杀的流配,兔死狐悲之下安知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哎再与二郎好生商议才是。怎么也得好生看护好他...”

    殷清风跟在宫女的身后想着自己的心事。

    后世人大多听说过“满床笏”和“郑半朝”的荥阳郑氏,也可能知道郑氏在唐朝时的辉煌:六状元、八驸马、九宰相,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些辉煌是郑氏在唐的中后期创下的。

    荥阳郑氏兴于北魏,族中几代子弟出仕高官,其中,郑幼儒娶了高阳王元雍的女儿,让郑氏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但是,随着元雍死于河阴之变,郑氏受到极大的牵连。

    人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北周时,郑氏又出了郑孝穆和郑诩嗣父子,但郑氏的辉煌就此告以段落。整个隋朝和唐初时期,荥阳郑氏都躲在祖宅里舔伤口。

    直到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成长起来,郑氏才开始兴盛起来。六状元、八驸马、九宰相,大多是郑曾的后人。

    “但是,郑曾现在还没出生呢!

    没出生怕个毛线啊!

    再说了,小爷只管出主意,采不采用,采用之后造成什么后果那是李世民的事儿,干嘛要小爷来当背锅侠”

    殷清风心里嘿嘿一乐,心情立马好起来了。

    “这就是不入仕的好处,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小爷只负责躲在旁边偷乐看热闹”

    李世民看起来好像没受到突厥侵边的影响,一见面就乐呵呵的说道:“朱雀大街修得真不错!就算我事先得知了,那天依然有些震撼。怎么样,这个月底前都能铺完吗”

    殷清风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熟能生巧,什么事儿有了经验就好办。小侄相信能在预期前完成。”

    李世民哈哈大笑,“那好,等全城都铺好之后,咱们一起去逛逛。对了,你那个叫任五的家奴不错,要不,你把他给放良了,我任命他在工部某个官位,如何”

    任五被殷清风使唤得滴溜转。

    参与完棉纤维造纸后去主持新村和学堂的建设,忙乎完水泥窑没休息几天就被扔去修路,现在又被派去修建火药工坊。

    水泥的应用前景,从听说到亲自体验,李世民全程经历了,估计他现在正盘算着如何扩大水泥的使用范围呢。所以,任五这个熟练工被看重也就不稀奇了。但是,殷清风还真不打算放人。

    “其实,任五掌握的那些还真不难,叔叔派人在旁边学习,用不了多久就能上手。水泥还有很多应用技巧他还没掌握,所以,小侄打算再把他留在身边一段时间。”

    “哦你说说看。”

    李世民来兴趣了。

    “比如,建桥。”

    “建桥”

    “对!在河道上架桥。”

    殷清风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小侄冒昧问下叔叔,一万人的军队想要渡过大河需要多久”

    李世民放下好奇,认真思索起来,“若事先架好浮桥,半日可过;若没有浮桥,短则两天,多则五天,这要看河水的盈枯。”

    殷清风说道:“浮桥要时常修缮,更容易毁于祝融,还不能架设得太宽,但是用水泥建桥就不同。不但不易毁坏、不用修缮,还可想建多宽就建多宽。”

    李世民急切的问道:“在大河大江上也可以”

    殷清风点点头,“应该可以。”

    “呼”

    李世民兴奋的说道:“那岂不是天堑变通途了没有大江大河的阻碍,大唐的军队岂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殷清风说道:“建城可以派其他人去做,任五还要跟随小侄学习建桥的技术。但是,任五此人不擅言辞,让他为官小侄属实不放心”
1...7374757677...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