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李世民豪气的说道:“由我照看他,他只管做事就事就好了。”
殷清风道:“叔叔领兵多年应该知道,军中将领分为两种,一种是帅才,一种是将才。帅才坐后方指挥,而将才冲锋陷阵。
文官系统也是一样的。
一种文官叫政客型官员,一种叫技术型官员。技术型官员又包括胥吏,负责具体处理政务,政客型官员嘛...更多的是为了巩固和晋升官位。”
李世民直皱眉头。
“技术型官员多数性情耿直,不擅专营,很容易因为得罪政客型官员而遭到排挤和诋毁。
如果任五出仕,定然是不次而擢拔,这一点就招人嫉恨。再有,若他职位低了,会有太多牵绊,若职位高了又难以服众。”
李世民怒了,“他们敢!”
殷清风说道:“不是敢不敢的事儿。官位就那么多,谁都不希望被别人得去。如果得到那个位置的人,是各世家的子弟,谁也不敢言语。但是寒家子或任五这种奴婢出身的,只要他骤升高位,谁都想上去踩一脚的。”
李世民攥了好一会儿拳头,神情又放松了下来。他似笑非笑的说道:“你小子对官吏的任用,是不是有什么好建议。”
殷清风俩手一摊,“现在还没有。不过...对科举有些小谏议。”
李世民眼睛明亮亮的,“你说。”
殷清风说道:“现在各世家子弟自持家世非凡而不屑于参加科举。对他们来说,荫封出仕才能彰显家世。这,就是机会。”
李世民默默地点了下头。
“所以,以后再进行科举考试的时候分三科,一科考明字、明经和什么诗赋、一科考算学和策问、一科考明法。”
李世民张了张嘴,但又没说。
“笔书再好、明经再好、诗赋再好,与治理地方无益。参加这一科考试的,可以分去教书、校书、整理文案;参加算学和策问的可分派到各县出任主官;考明法的,可分去大理寺和刑部等官衙任职。
技术型官员多出自参加算学和策问考试的学子,政客型官员多出自考试明法和明经的学子。
叔叔想得到更多的技术型的官员,就多录用参加算学和策问考试的学子;想得到更多的政客型的官员,就多录用参加明法和明经考试的学子。”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殷清风两辈子也没进过官场,但对古代用官制度还是有了解的。
古代用官制度,首先不分文武。出将入相是仕人最高目标。其次升迁系统混乱。掌治安捕盗的县尉可以当县令、在司法体系里混的,可以混到负责土木工程的将作监去...
总之呢,厘清官僚制度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刚才的建议呢,只是一个小动作,给李世民提提醒。等时机到了,他一定会拿出一套结合古今的行政体系出来的。
李世民对刚才的内容以前还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但是从接触到殷清风以来,尤其是每每得到不小的益处之后,他会反复思考殷清风的“见解”为什么与他认知的会不同,或者截然相反。
每当找到差距,他就愈发认定殷清风是经过仙人传授的。
他本来只想把任五要过来,谁知无意间一问,却问出来一个官员的分类和科举的改革,以及如何使用官员的谏议。
他现在脑子里想的不是殷清风说的对不对,而是要反复记忆生怕哪里有遗漏的地方。
身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不会把每件不明白的事情都拿去问殷清风,他宁可生搬硬套,也不想在殷清风面前没了颜面。
他说道:“那,任五学会了建桥之后,建桥的事情还是由你来做到时候,你就不怕他指使不了地方”
李世民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古人认为,没官就没权。任五想以白身或奴仆的身份在各地建桥,粮食、工人等如果得不到地方的配合,他只能干瞪眼儿。
殷清风说道:“有一个变通的方法:任五可以为官,甚至高官,但是他的官职前面要加一个“同”或者“权”的字样。”
李世民问道:“这是何意”
殷清风解释道:“比如叔叔任命他为工部尚书,但是他的
第两百一十五章:士彟之虑
“啥米”
殷清风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世民。
“哈哈哈...”
见殷清风终于落到自己的算计当中,李世民开怀大笑起来。
“不、不、不是...那个...叔叔,咱不开玩..那个这样不行啊!”
李世民板着脸,沉声喝道:“怎么就不行了!”
难得见到殷清风有慌神的时候,他当然不能错过了。
殷清风站起来,向前迈了半步,“这,她们怎么可以...她们住到小侄那里名不正言不顺啊...”
李世民撇撇嘴,“怎么就名不正言不顺了你以晚辈身份孝敬长辈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月丽还年幼,正好跟着郑观音她们学学妇德。”
殷清风有些急了,“山庄本来就人丁不旺,她们去了,那可真就阴盛阳衰了。叔叔就不怕折了小侄的寿命”
他心里还有一句没敢说:“学什么妇德啊,怕是学习如何争宠吧这不是让小爷的内宅大乱吗就冲这一点,她们也不能去!”
李世民皱了下眉头,“阴盛阳衰还折寿命你不是说,只有男女房事的时候才什么什么的吗”
殷清风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阴盛则阳病”。男子既不能有太多的女娘,也不能和太多的女娘相处。所以,她们无论如何是不能安置在山庄的。”
李世民一愣,然后心里侥幸的想到:“还好某最近已经戒色了,否则,还真是要短寿的。”
但他只是在做戏,本就没打算要把人安置到梧桐山庄去。他一拍桌子,以不耐烦的语气喝道:“难道还置她们于东宫不成”
“咦李世民学会拍桌子了擦,他在耍小爷呢吧...”
殷清风一下子被拍醒了。
他暗中观察了一下,心平气和的说道:“置于东宫,正成全了叔叔的美名啊”
“你...”
殷清风不给他机会,“郑氏虽然已经贬为庶人,但依然是小侄的长辈。小侄虽未及冠,但瓜田李下的,传出去总是不好。”
李世民向后稍微侧仰着脑袋,说道:“难道,你还会对她动心思不成嗯...还真不好说...她的相貌和身姿,啧啧...真是不错嘶你该不会打算来个母女双收吧”
殷清风明知道李世民在胡扯,但他还是被激着要解释清楚,“小...”
李世民赶紧堵住他的话,“我可警告你,不准乱来。她们只是被留下照看她们的子嗣,还没有合离呢....”
殷清风见李世民玩上瘾了,他嘿嘿一笑,也不接茬,自行自的坐了回去,他倒要看看李世民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李世民见小心思被殷清风识破了,哈哈大笑了几声后说道:“将她归家郑氏不妥,留在西禁苑也不妥当。安置在城里嘛....”
殷清风见李世民说正题了,他接嘴说道:“置办一处豪宅,仍以太子妃和皇子皇孙的仪礼待她和李建成其他的家眷。”
李世民接着往下说道:“对,就摆在明处让其他人看看。”
殷清风总算是放心了,他可不想和一帮怨妇和没爹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不过...那郑观音很漂亮吗反正长孙观音就不算太漂亮。
“嘿嘿...顺便也看看还有什么心怀不轨的人出入那里...”
得李世民爱咋玩儿咋玩儿吧,反正不扔到小爷那里就成。
李世民腹黑了一会儿,说道:“你当初可是说了要亲自监工的,结果甩给任五后你就不管了。不过,我听说进展的还不错。现在天色还早,咱们去火药工坊转转去。”
汉长安城自从被赤眉军掠夺后,就已经走向了衰败。虽然后来的前赵、西燕、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都将都城定在这里,但也只是出于无奈。等杨坚上台后,更是彻底放弃了这里。
曾经生活过刘邦、萧何、司马迁、汉武帝、李广、霍去病的城池,现在只是大唐王朝禁苑的一部分了。而火药工坊就设在原遗址的东北角。
为了抢时间,殷清风让任五把“农民工”分成三组,保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劳作。李世民和殷清风到达的时候,任五正指派人浇灌混凝土浆。
浇筑工坊的水泥墙之前,除了要挖地基,还要做几台土制的搅拌机。
搅拌机的结构大致和现代的差不多,只是将电力换成畜力的。
现在地基的四周都竖起了五层的木板墙,“农民工”们沿着土坡,用小车将混凝土运到顶端,然后往下倾倒就可以了。
至所以要竖起五层木板墙,就是怕水泥的水化热来不及释放会产生膨胀,从而造成木板墙崩塌。
任五经人提醒,连忙从一个土坡上跑下来,“奴,叩拜太子、叩拜郎君。”
李世民和蔼的将他扶起来,“辛苦你了。”
任五也没有拘谨,只是先看了殷清风一眼后,快速的向李世民回了个礼,“奴,不敢。”
李世民哈哈一笑,“怎么样多久能建好”
任五躬身回道:“今晚或明晨就能浇筑完毕,待明晚或后日晨后就能凝结成型。”
李世民算了算,惊讶的说道:“三十丈高,长三千丈...真的只需要五天时间啊”
任五回道:“主要是前期准备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否则只需三日半就可以了。至于那些屋舍,再有七日将全部建好并凝固。”
殷清风在旁边插话了,“你啊,就是不会说话。你应该说:有太子的英明领导和殷切期盼,所以,为了不辜负太子,你们这些奴婢就拼命劳作。”
李世民哈哈一笑,然后好笑的看着殷清风。殷清风在他面前可从来不会阿谀奉承,即使有时说些类似的话,也是为了调解气氛。
“阿谀奉承....嗯...以后要记住了:技术型的官员不会讨别人欢心,会讨别人欢心的都是...”
他越看任五越喜欢,“等后日我再来,到时候我让你家郎君给你大大的封赏。”
殷清风在旁边翻白眼儿,“大大的...还八嘎呢”
从禁苑出来,殷清风没有回山庄,而是去了武士彟的府邸。
他这一次来,武士彟门前的奴仆可没有不认识他的了。远远听见黑旋风的马蹄声,那些奴仆就分成两拨,一拨去报信,一拨下台阶迎接殷清风。
殷清风也没客气,让他们给黑旋风准备些吃的喝的,然后叮嘱他们距离黑旋风远点。
书房里,殷清风见到一脸疲惫的武士彟。
殷清风有些担心的问道:“伯父...”
武士彟摆了下手,“老夫的兄长可是去找过你”
殷清风点点头。
“哎”
武士彟长叹了一声,然后说道:“经过你的点醒,老夫与兄长深谈了一番,但当时他一言不发。今早,他对老夫说,他打算回祖地去,然后就匆忙离府而去。老夫派人跟踪了一段路,大致猜到是去你那里了。”
殷清风知道武士彟想要了解什么,他立刻简短的将经过讲了一遍,也包括他和长孙氏和李世民的对话。
武士彟边听边捋着胡子。
沉思了许久,他说道:“就老夫所知,太子对太子妃不会有任何隐瞒,但在这个问题他俩的态度截然不同,老夫倒要劝你多加思量才好。”
殷清风琢磨了一下,说道:“清风认为,世家的影响无非是在朝堂和他们祖地附近。清风既不打算出仕,也不会无故前往他们的祖地。所以,清风根本无惧他们的存在。”
“老夫知道你无意出仕,但你想过殷氏一族,以及与殷氏有姻亲关系的那些家族没有。殷氏子弟要入仕吧,其他家族的子弟要出仕吧这些你都不管不理”
“这...”
这个问题殷清风还真没想过。因为...他与那些人根本就不熟啊。他是京兆堂的,殷闻礼他们是陈郡堂或
第两百一十六章:长住于此
两日后,殷清风带着武弘度、武守官武元忠和武希玄前来送行。
武士让身边除了满脸不甘心的武元爽,还有武士让新纳的胡妾---花娇娘子。
灞桥驿外,一番作别后,武士让挥了挥手里的柳树枝,潇洒的上了马车。
望着远去的车队,武士彟喟然长叹。
胡族或胡风浓重的家族或许不在乎舅媳之间苟且之事,但武氏不可以。这件错事已经折磨二兄多年,现在能放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这一走...
他转身拉住武弘度和武守官的手,满含期待的说道:“你们阿耶要回祖地照应族事,你们不但要安心随夫子学习,还要学尽夫子的本事。”
“弘度、守官谨遵叔父之教诲。”
两个小家伙稚声稚气的齐声回答道。
今天是个离别的日子,也是团聚的日子。
夏商以来,国人以占卜祭祀等方式与天地沟通,祭月拜月是其中一种形式。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因为仲秋之月分外明亮,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渐渐开始将这一天作为一年中祭拜“毕聚”的主要日期。
既然是祭拜,就要有祭品。
因为只是自发的行为,牛、羊、豕等三牲可以没有,但果子和五谷做的食物要有。五谷中又以麦难得,所以麦粉制成的食物就算是最顶级的祭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