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珪以为,与其说是那少郎君要削弱世家,不如说是太子想动手...”

    就算王珪不说,杜如晦、魏徵和房玄龄也想到了,但是他们没有王珪那么大胆。

    李元吉死的不明不白、李建成顷刻之间就被贬为庶人,听说裴寂也暗地里去东宫,现今的太子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难道他们还能转投圣人将太子扳倒扳倒了之后谁来做太子指望和中山王同龄的赵王李元景吗谁知道现今的圣人能活多久!一旦圣人早逝,幼主李元景能镇得住那些从龙之臣怕不是又要二世而亡了

    若是战乱再起,什么时候能够再度安定、他们还能不能幸运的活到那一天,只有苍天才知道。

    指望圣人再活二十年、三十年,不如安心等待现今太子登基。可如何能让太子放弃削弱世家的想法呢

    许久,房玄龄站起来,在屋内来回踱步。

    最后,他站在最中间的位置,向其他三人沉声说道:“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

    魏主能尊四姓,为何太子不能再尊四姓!”

    房玄龄的话,如暗夜中的闪电一样,照亮了他们三人阴霾的内心。“是啊为何不能!”

    如果没有魏主孝文帝的尊宠,那四姓又何来今日的地位

    现今,太原王氏和荥阳郑氏已经没落。而范阳卢氏现在的族长是卢承庆。他这个尚不满三十岁的范阳郡公,只有一个郡公的头衔,连实际官职都没有。卢氏想要振兴,还不知要等上多少年呢。

    即使清河崔氏仍然势力庞大,但四门四姓已徒具其表了!

    房玄龄智珠在握的说道:“诸位都知道,这天下所谓的士族分为过江的侨姓、东南的吴姓、山东和关中的郡姓以及代北的虏姓。

    过江的侨姓,王、谢、袁、萧,只有萧氏尚可;吴姓中的朱、张、顾、陆等在朝堂上的势力依然弱小、代北的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等族基本已经依附与皇室。剩下的就只有山东和关中的郡姓才是太子这次主要的目标。

    山东和关中的郡姓,以王、崔、卢、李、郑、韦、裴、柳、薛、杨、杜为最。房某的房氏和玄成兄的魏氏皆不列其中,叔玠兄的王氏为王氏偏支,也势力弱小,现在最难的就是克明兄的杜氏了。

    如果能想到妥善的办法...”

    房玄龄虽然没有说完,但是其他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一,不但不去反对太子削弱士族的计划,反而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只有那些士族倒下了,才有他们的机会!

    第二,保住杜氏的地位。不要或者尽量减少在这次削弱士族的过程中受到波及。

    第三,房、魏、王三人尽快培养自己族内的子弟,以期能达到新四族的标准。

    第四,成立四姓联盟,同进同退!

    现在的关键是,这四条能不能做到呢

    太子和殷清风正在谋划,他们只需要推波助澜就好;杜氏子弟可化整为零嘛,反正以前就是这么熬过去的;成立联盟也没问题,新的王朝里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联合其他家族。

    最难办的是第三条。

    杜氏占尽天时地利,族内优秀子弟层出不穷;房氏勉强说的过去;魏氏嘛...也一样;最难办的是王珪。

    王珪的祖父王僧辩在南梁为官、他的父亲王顗在北齐的时候就去世了、扶风王氏是他叔父王颁逃到关中后建立的、三叔父王頍因为是前隋汉王杨谅的谘议参军,在杨谅兵败后被杀。

    现在祖父辈都去世了,几个堂兄弟和胞弟,要么学问不足,要么能力不足,他这一代也只有他在独挑大梁。想要达到祖先们那样的辉煌,千难万难矣

    魏徵说道:“叔玠兄,太子要削弱士族,叔玠兄何不趁机到各地去拉拢一些子弟过来充实到扶风王氏族内”

    王珪几人眼前一亮,杜如晦欢声道:“妙啊杜氏可星散子弟,为何叔玠兄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无论是琅琊王氏还是太原王氏颓势已显,那么多的王氏子弟中一定有不少资质不错的少年。只要叔玠兄在朝中得势,大可将他们招致扶风王氏宗祠内,反正你们都同出一族的嘛”

    王珪心中一块巨石落下,最困难的人丁稀少的问题有办法解决了。

    房玄龄伸出手在空中挥舞了一下,等三人都看向他的时候,说道:“乔现在有些后悔刚才敌视那殷少郎君了。”

    “这是为何”

    王珪代表其他人问道。

    房玄龄解释道:“诸位都知道中山王在那殷少郎君处吧。以他的才学,不管太子以后如何对待他,中山王只要学得三五分,必定又是一代明主。

    你们说,若我等也将子弟送到他身边学习.......”

    三人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房玄龄说刚才不应该和殷清风反目。

    魏徵迟疑的说道:“玄龄兄分析的固然没错,但我等刚才与他似乎还没到反目的程度吧”

    杜如晦呵呵一笑,“大不了我们四人再度联袂而去负荆请罪呗相比你我四族的荣耀,区区赔罪还是能做到的。”

    四人当中只有王珪反应最平淡。

    扶风王氏只是琅琊王氏分支的分支,几乎到了削无可削的地步了。他之前在殷清风那里至所以冷面相对以,只是出于世家子惯有的傲气。王氏就算再虚弱,也不允许别人来算计。

    现在冷静下来想一想,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又被太子、殷清风和身边这三人盯上了,他为何不能趁机建立一个新的王氏家族

    &n




第二百二十三章:深夜书房
    清晨,殷清风无悲无喜的走出书房。

    将殷良派出去后,他一如既往的带着学生一起晨练。

    平静的两节课过去了,杜伏威夫妇和刘仁轨已经坐在书房里等他。

    殷清风推门而入,不给三人说话的机会,他对刘仁轨说道:“你带着我的书信去太子那里,太子会对你有所安排的。”

    这一句话的功夫,他从书桌上捡起一封信递给刘仁轨。

    刘仁轨接过去后,殷清风说道:“你先去休息,下午就去太子那里吧。”

    刘仁轨迟疑了一下,还是躬身出去了。

    当屋内只剩下杜伏威夫妇后,殷清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夜的思考,让他大脑极度疲乏。

    杜伏威和单云英相互打了个眼色,单云英问道:“急切的将我夫妇二人唤来,小弟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殷清风搓了搓脸,又伸了个懒腰才开口说道:“没什么难题...就是做了一场梦,从梦中醒来后,想换一个活法儿。”

    殷清风说得轻松,但杜伏威和单云英能信他才怪呢。

    当然,殷清风请他俩来,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来猜闷儿的,于是,让他昨天的事情娓娓道来。

    昨晚送走扰人清梦的客人后,他回到书房开始反思。

    他越分析,越觉得自己像个傻缺。

    当初,他主动去找杜伏威,和他说小爷是来救你的。

    把杜伏威随便换做是另外一个人,只要这个人不是太狂妄就会让他把话说完。之后呢,杜伏威有耐心,也让他把话说完。说完的结果呢,杜伏威觉得对啊、有道理啊。于是,杜伏威一边参考他的意见去积极的拯救自己,另一边呢,当然要琢磨他殷清风是不是值得利用,或者好听点儿叫结交。

    还好,从交往至今,他对杜伏威和单云英二人还是有信心的。现在两家或许还达不到休戚与共的程度,他相信最少他们还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再说说李世民。

    他把李世民当做眼界有限的古人,但那也是位高权重的古人啊。李世民在看到他的价值之后,立刻就用婚姻来笼络他,这说明啥说明谁都不是傻子。

    过年的时候,李世民躺在床上说,‘我被人下毒了,你有啥办法没。’现在看来,这是李世民的信任还是出于试探就算没有他的谋划,李世民就能忍下这口气但谁叫他当时正好往枪口上撞呢。于是,好好的诸葛亮不当,非要把自己折腾成贾诩。

    人人都爱治国安邦诸葛亮,人人都会觉得难以驾驭权谋家的贾诩。人家贾诩不管怎么玩儿,都好歹还有自知之明,最后落得个善始善终。他呢根基全无,还行事莽撞,若再不悔改...

    他用一个神仙的故事去哄骗李世民。他认为李世民会相信,但信不信是李世民的事儿,他不能想当然。但是,他还真就想当然的认为李世民信了!在李世民把儿子闺女都送到山庄来,他就一厢情愿的认为李世民和他媳妇都相信了。

    于是乎,他越发的向李世民贩卖他那套治国理论....

    向李世民兜售也就罢了,许敬宗、武士彟、裴寂以及今晚的四个家伙,都洋洋自得的向他们诉说他的伟大、他的牛掰。

    结果呢

    许敬宗先是被逼的,后来发现躲在他的阴影里好像很方便,于是,许敬宗就顺水推舟了。有他这么一个冤大头在前面顶着,换了谁也愿意暂时躲过掉脑袋的劫难啊

    如果再恶意的猜测一下:李世民听说他想把许敬宗要过去,他完全可以事先去找许敬宗,然后说,只要你把殷清风那小子的一举一动都汇报给本太子,你和你的族人就怎么怎么样。

    这种承诺李世民给得起,许敬宗也情愿相信。

    那么,接下来,就到了许敬宗施展演技的时候了。

    现在仔细想想,许敬宗当时还真是演戏的痕迹多过真实的内心的反应。

    呵呵,后知后觉啊

    武士彟能成为李渊的元谋功臣是玩儿假的谁认为武士彟是傻子,他自己就是天大的傻子。武士彟既然不是傻子,干嘛又是送闺女又是不计较杀子之恨武元庆再不是东西,也轮不到别人说杀就杀吧他是出于什么而委屈求全呢那得问他本人,反正目的绝不会那么单纯。

    那么,他想在自己这里得到什么

    从表面上看,他说武氏一族现在老的老小的小,他很担心武氏后继无人。但这事儿吧,得两说。

    既然他有这个担心,就不可能一点准备也没有。他之前安排的后手不得而知



第二百二十四章:书谏太子
    如何做才能让李世民不怀疑不猜疑,的确有些难,但他必须要给李世民一个说法。

    殷清风提笔写到:“小侄偶然想到仙人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带病延年的秦国。

    秦嬴被周孝王分封在汧、渭之间的秦地,为周王室管理马匹和马畜蕃息。于是,周王室的疆域里的一个偏僻的角落了多了一个不起眼的附庸。

    从秦嬴到秦庄襄王的六百多年里,秦国从筚路蓝缕,到称霸西戎、百年衰落、变法图强、连横诸侯...秦国如同铁毡上的铁锭一样,反复受到西戎和关东诸侯国的捶打。

    经过六百年的捶打,秦嬴政统一了天下。

    如果将秦国比喻为一个百病缠身的病人的话,宇文邕和南陈文帝等人则是健壮之人。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生前身体无恙却骤然生病离世。离世后,他们的王朝也灭亡了。

    就像,娇艳的牡丹始终没有悬崖上的松柏更长寿一样。

    现在大唐有了仙人教导的农耕技术,在未来将无惧任何异族的挑战。没有挑战的大唐,从帝王至百姓,从文臣到武将,将变得毫无斗志、无所事事---变成了娇艳的牡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松柏无惧风雨才能活得长久。

    外部没有可抗衡的敌人了,内部就需要给帝王和文武百官树立一个敌人。这个敌人,是世家。

    这个故意树立起来的敌人的作用,就是为了促使帝王和文武百官警惕起来,不要松懈。

    帝王要想完美的控制局面,第一不能让世家接触到兵权,第二要扶持寒门子弟与其争斗。第三继续繁荣工商业。

    只要国库充盈又不被世家控制钱财,就任由世家去折腾。在他们折腾的同时,要给他们划定界限----必须遵守大唐的律法。

    或许几十年上百年过去了,百姓已经习惯了,世家也醒悟了,帝王就可以把国人的注意力放在异族的身上。然后让那些世家接触到兵权,并且让他们在对外战争中壮大。

    等消灭一拨外族后,再回头削弱那些世家。不甘心丢掉权势的世家势必又要与帝王争斗。

    如此反复循环,大唐才能延续下去---就像当初的秦国一样。

    秦国消灭了敌人,变成了秦朝。秦朝没有了敌人,灭亡了。”

    写完这些,殷清风检查了一遍。很满意。

    他相信这个理由能说服李世民。

    当然了,不管李世民信不信,这次加盟会也要换一种形式进行。否则,众矢之的就是他而不是李世民了。

    换过一张纸,他接着写到:“为了很好的树立起这个敌人,太子殿下对待那些世家的态度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臣向殿下谏议,这次的加盟会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

    臣可以预料到,经过这次加盟之后,那些世家会拥有更多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又增加了他们对抗皇室的资本。

    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臣谏议有七。

    一,永不允许民间成立与银行功用相同的坊柜。

    二,严厉打击私铸钱币。

    三,金银铜铁等矿藏不允许民家开采、盐永不征税、石炭收重税。

    四,朝堂旗帜鲜明的开办皇泽院和皇泽学堂。收取民心、培养寒门子。

    五,制定不同税率的商税。

    世家如果要经商,一定规模会很大,盈利相应的就多。为了体现“食禄者不与民争利”,朝堂可以设定某些货殖或经营额度达到某一个数字,征收高额的商税。

    六,颁布实行遗产税。

    世家至所以要被称为世家,除了他们历代官宦和经书传家之外,他们历代积累的财富也是关键。通过征收遗产税,迫使那些世家一次又一次的分割财富,从而起到分化和瓦解的目的。

    七,对出仕的世家子的官吏考核要额外严格。
1...7980818283...193
猜你喜欢